《一見能醫》~ 卷之七 (1)
卷之七 (1)
1. 腰痛腎虛而或閃挫(五種)
腰者,腎之府,一身之大關節也。如或房勞過度則腎虛,舉動閃挫則氣逆,負重損傷則血凝,酒食下注則濕熱,睡臥濕處則寒濕,此皆謂腰痛之因也。審其病因,症亦有異。腎虛者,其痛悠悠不已,脈弦而大也。閃挫者,俯仰艱難,脈沉弦而實也。血凝者,痛如錐刺,日輕夜重也。
濕熱者,小便而黃,大便溏,脈沉弦而細數也。寒濕者,凡遇天陰及久坐而作痛者,是也。腎虛用青娥丸,加當歸、熟地、枸杞、牛膝、茴香、知母、續斷、獨活。閃挫用茴香、木香、川芎、獨活、官桂、砂仁、枳殼、杜仲、破故紙。血凝用歸尾、桃仁、紅花、沒藥、乳香、肉桂、延胡、獨活。
白話文:
腰痛之因與治法
腰部是腎臟的府邸,也是全身最大的關節。如果房事過度,就會導致腎虛;舉動閃挫,則會造成氣逆;負重損傷,則會導致血凝;酒食過度,則會積聚濕熱;睡臥潮濕的地方,則會導致寒濕。這些都是引起腰痛的原因。
根據病因的不同,腰痛的症狀也有所差異。
- 腎虛:腰痛綿綿不絕,脈象弦而大。
- 閃挫:彎腰抬頭都很困難,脈象沉弦而實。
- 血凝:疼痛如針刺般,白天輕微,晚上加重。
- 濕熱:小便發黃,大便溏瀉,脈象沉弦而細數。
- 寒濕:每逢陰天或久坐之後,就會感到腰痛。
治療方法:
- 腎虛:使用青娥丸,並加入當歸、熟地、枸杞、牛膝、茴香、知母、續斷、獨活。
- 閃挫:使用茴香、木香、川芎、獨活、官桂、砂仁、枳殼、杜仲、破故紙。
- 血凝:使用歸尾、桃仁、紅花、沒藥、乳香、肉桂、延胡、獨活。
注:
- 以上的中藥名稱均已加上中藥材的連結,方便查詢。
濕熱用茯苓、白朮、陳皮、防己、知母、黃柏、防風、秦艽、羌活、獨活。寒濕用川芎、當歸、桂枝、附子、杜仲、牛膝、白芷、蒼朮、獨活。因風寒濕氣,流注經絡而作痛者,二陳湯加麻黃、蒼朮、川芎、白芷、羌活、獨活之類。因醉飽入房;而酒食之積乘虛流入腎經,致腰痛而不便俯仰,四物合二陳湯,加麥芽、神麯、杜仲、黃柏、官桂、砂仁、葛花、枳殼之類。
白話文:
對於濕熱的狀況,可以使用茯苓、白朮、陳皮、防己、知母、黃柏、防風、秦艽、羌活、獨活等草藥。對於寒濕的問題,則可以考慮川芎、當歸、桂枝、附子、杜仲、牛膝、白芷、蒼朮、獨活。如果疼痛是由於風寒濕氣在經絡中流動所引起,則可以使用二陳湯加入麻黃、蒼朮、川芎、白芷、羌活、獨活等草藥。若問題是因為飲酒過量後進行房事,導致酒食積聚侵入腎經,引發腰痛且無法彎腰,則可以使用四物湯配合二陳湯,並加入麥芽、神麯、杜仲、黃柏、官桂、砂仁、葛花、枳殼等草藥來治療。
2. 腎著(附)
腎著為病,是因經虛受濕得之,其體重腰冷,如坐水中,飲食如故,自利不渴,腰重如帶五千錢。治宜流濕,兼用溫暖之藥,則陽氣充足,自能運動而愈矣。
白話文:
當腎臟受到疾病的影響時,通常是因為身體虛弱、接觸到溼氣所造成的。患者會感到身體沈重、腰部寒冷,好像坐在水裡一樣。即使吃喝正常,也會經常拉肚子而不口渴,腰部感覺像是被五千元的重量壓住一般。治療的方法應該要排除溼氣,同時使用一些溫熱的草藥來增強體內的能量。這樣就能夠讓身體充滿活力,自然就會康復了。
3. 腹痛寒氣而或食停(八種)
中脘痛,屬太陰(脾);臍腹痛,屬少陰(腎);小腹痛,屬厥陰(肝)。綿綿痛而無增減者,寒也。時作時止者,熱也。痛甚欲大便,便後痛減者,食積也。痛有常處,而不移動者,死血也。痛時小便不利,得辛熱湯而痛暫止者,痰也。痛而腹中有塊起,急以手按,便不見,噁心清水出者,蟲也。
或先食熱物,後食寒物,而作痛者,冷熱不調也。又有真腹痛,痛時臍上青筋上貫於心者,死。人中黑色者,死。治以平胃散,寒加乾薑、附子、肉桂、吳茱萸之類;熱加白芍、黃柏;痛甚加炒乾姜從之;食積加檳榔、枳實、神麯、麥芽、山楂、萊菔子之類,以消之。甚者,加大黃、肉桂以下之。
白話文:
胃脘痛屬於脾經,臍腹痛屬於腎經,小腹痛屬於肝經。如果疼痛綿綿不斷,沒有增減,就是寒症;如果疼痛時作時止,就是熱症。如果疼痛厲害想上大號,大號後疼痛減輕,就是食積。如果疼痛固定在某個位置,不移動,就是死血。如果疼痛時小便不利,喝了辛熱的湯後疼痛暫時緩解,就是痰症。如果疼痛時腹部有塊狀物,用手按壓時消失,還伴隨噁心嘔吐清水,就是蟲症。
如果先吃熱的食物,後吃冷的食物,然後就開始疼痛,就是冷熱不調。還有一種叫做真腹痛,疼痛時臍上青筋向上貫穿到心臟,就會死亡。人中發黑也會死亡。治療方法是使用平胃散,寒症加乾薑、附子、肉桂、吳茱萸等藥物;熱症加白芍、黃柏等藥物;疼痛厲害者加炒乾薑;食積加檳榔、枳實、神麯、麥芽、山楂、萊菔子等藥物,以消食積;嚴重者,加大黃、肉桂等藥物。
死血,加歸尾、桃仁、靈脂、沒藥、延胡索之類,以活之。甚者,加大黃、桃仁、肉桂,以下之。濕痰,加南星、半夏、香附、茯苓、枳殼、木通之類。蟲痛,加檳榔、使君子肉。冷熱不調,加芍藥、桂枝、大黃。凡腹滿痛,連於脅膈,手足冷,脈伏匿者,多是痰飲填塞至陰,抑遏肝膽之氣,宜用燒鹽三合,溫湯三升,調服探吐。
白話文:
對於積聚的血液(死血),可以添加當歸尾、桃仁、靈脂、沒藥、延胡索等藥物來活血化瘀。如果情況嚴重,還可以加入大黃、桃仁、肉桂等藥物來通便導瀉。對於濕痰問題,可以使用南星、半夏、香附、茯苓、枳殼、木通等藥物來消痰除濕。對於蟲咬引起的疼痛,可以使用檳榔、使君子肉等藥物來驅蟲止痛。如果出現冷熱不調的情況,可以加入芍藥、桂枝、大黃等藥物來調理體內的寒熱。對於腹部脹滿、疼痛連及胸膈、四肢發冷、脈象隱匿的症狀,通常是因為痰飲阻塞陰部,抑制肝膽之氣,應當使用燒鹽三合與溫水三升調和後服用,以引導吐出痰飲。
4. 腹中水鳴(附)
丹溪曰:腹中水鳴,乃火擊動其水也。蓋水欲下,火欲上,相觸而然,二陳湯加芩、連、梔子。亦有臟寒而水聲汩汩者,宜分三陰部分而治。中脘太陰,當臍少陰,小腹厥陰,各從其宜,溫之。又有脅下有水氣,土弱不能制水,故腹中雷鳴下利,謂之協熱利者。又有腸胃空虛而鳴者,宜參朮之類補之。
《經》云:脾胃虛,則腸鳴腹滿。又云:中氣不足;腸為之苦鳴。
白話文:
丹溪先生說:肚子裡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,是因為火氣衝擊了水氣。這是因為水氣想要向下,火氣想要向上,兩者相撞而發出聲響,可以用二陳湯加上黃芩、黃連、梔子來治療。
也有一些人,是因為臟腑寒涼而導致水聲汩汩,這就需要根據三陰經分部位治療。中脘屬於太陰經,位於肚臍;少陰經位於肚臍下方;厥陰經位於小腹,各自對症溫暖調理。
還有一些人,脅肋下有水氣,脾土虛弱不能控制水氣,導致腹中雷鳴,腹瀉,稱為協熱利。
還有一些人,是腸胃空虛而鳴響,可以用人參、白朮等補益藥物來治療。
《經》書中說:脾胃虛弱,就會導致腸鳴腹脹。又說:中氣不足,腸道就會發出痛苦的鳴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