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一見能醫》~ 卷之六 (6)
卷之六 (6)
1. 陰虛陽虛論(附)
發熱,晝重夜輕,口中無味,胃逆噁心,飲食難化,痰涎白色,四肢懈惰,小便常多,大便溏泄,陽虛也。午後發熱,夜半則止,口中有味,口乾舌瘡,咽痛聲啞,能嗜滋味,五心煩疼,小便黃赤,大便燥結,陰虛也。陽虛責之胃,陰虛責在腎。蓋飢飽傷胃,則陽虛;房勞傷腎,則陰虛。
以藥論之,甘溫補氣則宗東垣;昔寒滋陰則宗丹溪。又有嗽痰仰臥不得者,必陰陽俱虛也。若氣血兩虛,只補其氣,氣旺自然生血,陽能生陰也。若中氣虛,誤用苦寒,禍不旋踵。
白話文:
【對於陰虛與陽虛的討論】
如果出現白天比晚上更嚴重的發燒症狀,感覺嘴巴裡沒有味道,胃部不適甚至惡心,食物不易消化,痰液呈現白色,四肢感到無力,頻尿,且大便呈現稀軟狀態,這些都是陽虛的表現。
而如果是在下午開始發燒,到半夜時分又自行退去,嘴裡有異味,口乾舌燥並可能伴隨口腔潰瘍,喉嚨疼痛聲音沙啞,對食物仍有慾望,但手腳心及胸口常感煩熱疼痛,小便顏色偏黃,大便乾燥且硬結,這些則是陰虛的特徵。陽虛主要與胃部功能有關,而陰虛則與腎臟健康密切相關。因為過度飲食或節食傷害了胃,導致陽虛;而性生活過度則傷害腎臟,導致陰虛。
在治療上,使用甘溫的藥物來補充氣力,可以參考東垣的理論;而滋養陰液,可採用丹溪的療法。如果病人咳嗽且有痰,平躺時情況更加嚴重,這表示可能是陰陽雙虛。若同時出現氣血兩虛的情況,應優先補氣,氣足了,自然能促進血液生成,因為陽氣有助於陰液的產生。但若是脾胃氣虛,卻誤用了苦寒的藥物,後果將不堪設想。
2. 潮熱論(附)
凡潮熱之症,有陰陽之分,若平旦潮熱,自寅至申,行陽二十五度,諸陽用事,熱在行陽之分,肺氣主之,宜白虎湯,以瀉肺中之火。若日晡潮熱,自申至寅,行陰二十五度,諸陰用事,熱在行陰之分,腎氣主之,故用地骨皮以瀉血中之火。蓋地骨皮瀉腎火,總治熱症在外;牡丹皮治心胞絡之火,無汗而骨蒸,又能瀉陰中伏火,四物湯中加地骨皮、牡丹皮,治陰分潮熱極效。婦人骨蒸潮熱,以逍遙散加此二味,累用尤效。
若氣虛潮熱,用黃耆三錢,人參、甘草各一錢五分,甚者加熟附子五分,二三服,即效。蓋甘溫能除大熱也。若血虛發熱,四物湯加柴胡、防風、地骨皮,極效。
白話文:
對於潮熱這種症狀,可從陰陽兩面來區分。如果是在清晨開始的潮熱,從寅時到申時,這期間是陽氣運行的二十五度,也就是說,這段時間由陽氣主導,潮熱發生在陽氣運行的時段,主要由肺氣所影響,適合使用白虎湯,來消滅肺中的火氣。
如果潮熱是在傍晚開始,從申時到寅時,這期間是陰氣運行的二十五度,這段時間由陰氣主導,潮熱發生在陰氣運行的時段,主要由腎氣所影響,因此適合使用地骨皮來消滅血液中的火氣。因為地骨皮能消腎火,總體上能治療外在的熱症;牡丹皮能消心包絡的火氣,對於無汗而有骨蒸現象的人,還能消滅隱藏在陰中的火氣,在四物湯中加入地骨皮和牡丹皮,對於陰分的潮熱治療效果極佳。女性的骨蒸潮熱,使用逍遙散加上這兩種藥材,反覆使用效果更佳。
如果是氣虛導致的潮熱,可以用黃耆三錢,人參、甘草各一錢五分,嚴重的話可以再加熟附子五分,服用兩三劑就能見效。這是因為甘溫的藥性可以去除大熱。如果是血虛導致的發熱,可以在四物湯中加入柴胡、防風和地骨皮,效果極佳。
3. 吐血出於胃腑(五種)
吐血、嘔血,出於胃也。其因有飲酒過傷,有負重遠行,或跌打損傷,有色欲太過,陰虛火動,有勞心過度,有大怒氣逆而吐者,種種不同,必須切脈問證,方可治之。大法以四物湯為主,飲酒過傷者,加葛根、黃連、茅根、藕節;負重跌打損傷者,加牡丹皮、桃仁、紅花、韭汁、童便、醇酒,以活其血,不可就止;陰虛火動者,加知母、黃柏、山梔、犀角、生地、丹皮、竹瀝、薑汁;勞心過度者,加茯神、遠志、元參、生地、辰砂、犀角;大怒氣逆者,加青黛、條芩、丹皮;如精神壯盛,吐血不止,苟非脾虛泄瀉,羸瘦不禁者,皆當以大黃醋製,和生地汁,及桃仁泥、丹皮、丹參、阿膠、黑荊芥、元明粉、赤芍、當歸之屬,折其銳氣,從大便導之,使血下行,以轉逆為順,然後區別治之。
或問失血復下,虛何以當?殊不知血既妄行,迷失墳道,不去蓄利瘀,轉逆為順,則以妄為常,何以御之,且去者自去,生者自生,何虛之有?不知此而徒事於芩、連、梔、柏,輔專四物而行之,未有不傷氣血,而敗脾胃者。血既下行之後,多用薏仁及百合、麥冬、鮮地骨皮。
嗽渴,加枇杷葉、五味子、桑白皮;有痰加貝母。皆氣薄味淡,西方兌金之本藥。如可用滋補者,以地黃、麥冬、金水二臟之藥,相佐之。
有負重為物所壓,或持重遠行,忽心口痛,口鼻出血,俗名脫力吐血,乃肺胃內膜傷損掙破也。若用涼藥,愈遏愈出,卒至胃損,咳嗽而死。急以人參細末,飛羅面,童便調服,最佳。或白及末,童便調下,亦可。但不可服涼藥耳。
凡服藥而血不止,是肺上有竅也,用白及末豬肺煮熟蘸食,日三四次,竅為及末填滿,血自止也。欲知何臟之血,吐水碗內,浮者肺血,沉者肝血,半浮半沉者心血,各隨所見。以羊肺肝心煮熟,蘸及末食之,然須靜養,方可施治。
如吐血過多,形容脫色,脈微欲絕,但存一息之氣者,四物湯禁勿與之,因川芎之氣竄,能散幾微之氣,而當歸、芍、地皆滋降陰火之品,不能生血於一時,反失救死之權,而速人夭折矣!急以人參一兩,煎湯飲之,所謂血脫益氣,氣旺則能生血。《內經》曰:陽生陰長,此之謂也。
吐血不止,將本人所吐之血,用砂鍋焙乾為末,每服一錢,麥冬去心,煎湯調下,此謂血導血歸也。一方用管仲淨末二錢,血餘三錢,燒灰,側柏葉搗汁一碗,攪勻於大碗內,重湯煮一柱香,取出,入童便黃酒少許,頻頻溫服,即止。
白話文:
[對於胃部引起的吐血(五種狀況)]
如果出現吐血或嘔血的情況,通常是由胃部問題引發。原因可能包括過量飲酒導致的傷害,承擔過重工作或長途行走,或是身體受創,過度的性行為導致陰虛火旺,過度勞心,或是極度憤怒導致氣逆而吐。這些情況各有不同,必須通過脈診和詳細詢問病狀來確定病因,才能對症下藥。
治療的基本原則是以四物湯為基礎。如果是由過量飲酒造成的,應加入葛根、黃連、茅根、藕節;如果是因負重或跌打受傷,需加入牡丹皮、桃仁、紅花、韭汁、童便和醇酒,以活血化瘀,不能立即止血;若是陰虛火旺導致,要加入知母、黃柏、山梔、犀角、生地、丹皮、竹瀝、薑汁;若是勞心過度引起,應加入茯神、遠志、元參、生地、辰砂、犀角;如果是因為極度憤怒導致氣逆,則加入青黛、條芩、丹皮。
對於體質健壯卻持續吐血的人,只要不是脾虛導致的腹瀉或體弱不堪,都應該使用醋製大黃,配合生地汁、桃仁泥、丹皮、丹參、阿膠、黑荊芥、元明粉、赤芍、當歸等,以抑制血氣,使其通過大便排出,讓血流方向由逆轉順,再進一步針對病因治療。
有人會問,出血又腹瀉,身體怎麼承受得了?事實上,血液亂流,已迷失正道,如果不將瘀血清除,轉逆為順,就會將異常視為正常,如何控制?流失的血液自然會流失,新血也會自行生成,何來虛弱?若不明此理,僅使用芩、連、梔、柏等藥物,專門配伍四物湯,可能會傷害氣血,損害脾胃。在血向下排後,可以多使用薏仁、百合、麥冬、鮮地骨皮。
咳嗽伴有口渴,可加枇杷葉、五味子、桑白皮;有痰可加貝母。這些都是氣薄味淡,屬金屬西的藥物。如果適合滋補,可以使用地黃、麥冬,配合金水二臟的藥物。
如果是因搬重物或長途行走,突然感到心口痛,口鼻出血,俗稱為脫力吐血,這是肺胃內膜受損破裂所致。若使用寒涼藥物,可能導致出血更嚴重,最終胃部受損,咳嗽致死。此時應立即服用人參粉末,混合飛羅面,用童便調服,效果最佳。或者使用白及末,用童便送服也可以。但絕對不能服用寒涼藥物。
如果服用藥物後仍無法止血,可能是肺部有破洞,可以使用白及末和豬肺一起烹煮食用,每天三四次,破洞被白及末填滿後,血自然就會停止。要知道是哪個臟器的血,可以將吐出的血滴入碗中的水中,浮在水面的是肺血,沉底的是肝血,半浮半沉的是心血。根據結果,食用相應的羊肺、羊肝或羊心,但需要保持靜養,才能進行治療。
如果吐血過多,面色蒼白,脈搏微弱,只剩下一息,這種情況下不能使用四物湯,因為川芎的氣味會散掉微弱的氣,而當歸、芍、地都是滋補陰火的藥物,無法立刻補血,反而會錯失救命良機,加速死亡。此時應立即服用一兩的人參煎湯,這就是所謂的血脫益氣,氣旺就能生血。《內經》提到:陽生陰長,就是這個道理。
如果吐血不止,可以將病人吐出的血用砂鍋焙乾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錢,用去了心的麥冬煎湯調服,這叫作血導血歸。另一種方法是使用二錢的管仲淨末,三錢的血餘,燒成灰,側柏葉搗汁一碗,攪勻後放在大碗中,隔水蒸煮一刻鐘,取出後加入少量童便和黃酒,頻繁溫服,即可止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