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時進

《一見能醫》~ 卷之三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8)

1. 內傷真陰辨

內傷真陰者,因房勞傷腎,生冷傷脾,內既伏陰,外又感寒,比之中寒更重。亦有傷寒陽症,過服涼藥而變成者,其症六七日後,漸見精神恍惚,身倦懶言,頭額手背,冷汗時出,舌上生苔,淡黑冷滑,心下結硬如石,四肢寒冷如冰,唇青甲黑,鼻如煙煤,腹痛吐利,咽痛睛疼,身如被杖,囊縮舌卷,宜溫經之劑,回陽散、返陰丹,並外灸丹田、氣海兩穴,數壯。

白話文:

在「內傷真陰辨」中,描述的是因性行為過度導致腎臟受損,以及食用過多生冷食物導致脾胃受傷的情況。這種狀況不僅體內潛藏著陰寒,外在也容易感受寒氣,比起一般的寒氣入侵,這種情況更為嚴重。也有原本是感冒的陽性症狀,但因為服用過量的清涼藥物而轉變至此種狀態的例子。通常在發病的六七天後,患者會逐漸出現精神恍惚、身體疲倦、說話無力等症狀,額頭和手背時常冒冷汗,舌頭上會長出淡黑色且冷滑的舌苔,胸口部位會感覺到硬如石塊,四肢冰冷如冰,嘴脣蒼白、指甲變黑,鼻子像被煤灰覆蓋一樣,還會有腹痛、嘔吐、腹瀉、喉嚨痛、眼睛疼痛、全身像被棍棒打過般的疼痛,以及睪丸縮小、舌頭捲曲等症狀。對於這樣的病情,適合使用溫經的藥物進行治療,如回陽散、返陰丹等,同時外部施灸於丹田和氣海兩個穴位,多次進行。

2. 夏月雜症辨

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及傷熱飲食,外火也。外可驅而不可留,驅外火有四法:一曰發,風寒壅閉,火邪內郁,宜升發之,如升陽散火湯之類是也(升陽散:葛、升、柴、羌、獨、防、參、芍、生草、炙草、薑、棗)。二曰清,內熱極盛,宜用寒涼,如黃連解毒湯之類是也。

三曰攻,火氣鬱結,大便不通,法當攻下,此釜底抽薪之法,如承氣湯之類是也。四曰制,熱氣拂鬱,清之不去,攻之不可,此本來真水有虧,不能制火,所謂寒之不寒,是無水也,當滋其腎,如地黃湯之類可用也。

七情色欲,勞役耗神,內火也。內可養而不可害。養內火有四法:一曰達:肝經氣結,五郁相因,當順其性而升之,所謂木鬱則達之,如逍遙散之類是也。此以一方治木鬱,而諸郁皆解也。二曰滋,虛火上炎,必滋其水,所謂壯水之主,以鎮陽光,如六味湯之類是也。三曰溫,勞役神疲,元氣受傷,陰水乘其土位,《經》曰:勞者溫之。

又曰:甘溫能除大熱,如補中益氣湯之類是也。四曰引,腎氣虛寒,逼其無根之火,浮游於上,當以辛熱雜於壯水藥中,導之下行,所謂導龍入海,引火歸原,如八味湯之類是也(八味湯:熟地、丹皮、淮山藥、澤瀉、茯苓、山萸肉、桂枝、附子。此名附桂八味。)

白話文:

【夏季綜合病症辨識】

外界因素如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以及過熱的飲食,這些都屬於外部導致的火氣。對於這種外來的火氣,我們應當排除而不該讓它們停留。排除外來火氣有四種方法:

一、發散:當風寒阻塞導致火氣在體內積聚,應當促使其向上發散。例如升陽散火湯等方劑就適用於這種情況。(升陽散:由葛根、升麻、柴胡、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人參、芍藥、生甘草、炙甘草、薑和棗組成)

二、清涼:如果體內熱氣非常旺盛,應該使用寒涼的藥物來降溫,例如黃連解毒湯等。

三、攻下:如果火氣鬱結,造成大便不暢,這時應當使用攻下的方法,就像把鍋底的火抽掉一樣,例如承氣湯等方劑就適合這種情況。

四、制約:如果熱氣鬱積,既無法清涼又不宜攻下,這可能是因為體內的真水不足,無法制約火氣,也就是所謂的寒卻不寒,因為沒有足夠的水份。這種情況應滋補腎臟,例如地黃湯等方劑就能使用。

至於七情六慾、勞累過度消耗精神,這些則屬於內在的火氣。對於內在的火氣,我們應當養護而不是傷害。養護內在火氣也有四種方法:

一、通達:如果肝臟的氣脈堵塞,各種鬱結相繼產生,應該順其自然,提升氣脈,就像木頭被鬱悶,就要疏通它,例如逍遙散等方劑就適用於這種情況。這是以一個方劑來治療木鬱,同時也能解決其他的鬱結。

二、滋補:如果虛火上升,必須滋補體內的水分,也就是所謂的強化水的主人,以壓制陽光,例如六味湯等方劑就適合這種情況。

三、溫暖:如果勞累過度導致精神疲憊,元氣受損,陰水趁機佔據了原本的位置,古籍記載:勞累的人需要溫暖。另外也提到:甘甜溫和的藥物可以消除大熱,例如補中益氣湯等方劑就適合這種情況。

四、引導:如果腎氣虛弱且寒冷,會逼迫無根的火氣飄浮於上,這時應當在滋補腎水的藥物中加入辛辣溫熱的成分,引導火氣向下,這就是所謂的引龍入海,將火氣導回原處,例如八味湯等方劑就適合這種情況。(八味湯:由熟地、丹皮、淮山藥、澤瀉、茯苓、山萸肉、桂枝和附子組成,這也被稱為附桂八味湯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