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時進

《一見能醫》~ 卷之六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2)

1. 噯氣皆由於痰火

(有三等,治以二陳湯加減)

噯氣者,胃中有痰有火,用南星、半夏、石膏、香附,炒山梔,或丸或煎,任用。有胃寒噯氣,用二陳湯加乾薑、益智、木香。有婦人噯氣,連噯十餘聲不盡,噯出則心寬,不噯即緊,用越鞠丸,效。

白話文:

如果有人打嗝,表示胃里積了痰和火,可以用南星、半夏、石膏、香附,炒山梔,製成丸藥或煎湯服用。如果打嗝是因為胃寒,就用二陳湯加乾薑、益智、木香。如果是婦女打嗝,連續打十幾聲不停,打嗝后心胸舒暢,不打嗝就覺得憋悶,可以用越鞠丸治療,效果很好。

2. 咽酸盡屬乎食停

(有二種,治以平胃散加減)

咽酸者,酸水刺心也。吐酸者,吐出酸水也。俱是飲食入胃,脾虛不能運化,鬱積已久,濕中生熱,濕熱相蒸,故作酸也。譬如穀肉在器,濕熱則易酸矣。治用平胃散,加神麯、麥芽、山楂、草果、茱萸、黃連、枳朮,燥去濕熱,消化飲食,則不作酸矣。吐清水者,用壁泥炒白朮、蒼朮、陳皮、茯苓、炒滑石等分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如果覺得胃酸,就像酸水刺痛心臟一樣,或者吐出酸水,都是因為吃進去的食物停留在胃裡,脾胃虛弱無法消化,時間久了就積聚成濕氣,濕氣中產生熱氣,濕熱相互蒸騰,所以就感到酸。就像把米飯肉類放在容器裡,如果潮濕又悶熱,就容易發酸。治療可以用平胃散,再加入神麴、麥芽、山楂、草果、茱萸、黃連、枳朮,可以燥濕祛熱,消化食物,就不會再感到酸。如果吐的是清水,可以用壁泥炒白朮、蒼朮、陳皮、茯苓、炒滑石等份,用水煎服。

3. 嘈雜(附 有三等)

嘈雜者,俗謂之心嘈也。有胃中痰因火動而嘈者,二陳湯加酒炒黃連、山梔仁。有心血少而嘈者,八物湯加麥冬、山梔仁、陳皮、烏梅、炒米。有飲食鬱而嘈者,香砂平胃散治之。

白話文:

「嘈雜」這個詞,俗話稱為「心嘈」。

如果胃中痰火上炎導致心嘈,可以使用二陳湯,再加入酒炒黃連和山梔仁。

如果心血不足導致心嘈,可以使用八物湯,再加入麥冬、山梔仁、陳皮、烏梅和炒米。

如果飲食積滯導致心嘈,可以用香砂平胃散治療。

4. 中滿臌脹者脾虛不運

中滿臌脹者,四肢不腫,單腹脹也。有似乎臌,故名臌脹。此症有四:曰氣臌、血臌、食臌、水臌。皆由脾虛不能運化,以致停聚而為脹也。治宜健脾順氣,利水寬中為主,切不可用火毒猛烈之藥,致傷脾胃,病必復來,不可治矣。宜用分消湯加減治之。如腹脹氣急,脅痛面黑者,是氣臌,加沉香、青皮、去白朮。

脅滿小腹脹痛,身上有紅絲血縷者,是血臌,加當歸、赤芍、紅花、丹皮,去白朮、茯苓。噯氣作酸,飽悶臌脹者,是食臌,加山楂、神麯、麥芽、卜子,去白朮、茯苓。惡寒,手足厥冷,瀉去青水者,是水臌,加官桂。胸腹脹滿,有塊如臌者,是痞散皮臌,加山楂、神麯、半夏、青皮、歸尾、玄胡、鱉甲,去白朮、茯苓、豬苓、澤瀉。

白話文:

肚子脹滿,四肢沒有腫脹,只有肚子單獨脹起來,看起來像臌病,所以叫做臌脹。這種症狀有四種:氣臌、血臌、食臌、水臌。都是因為脾臟虛弱,無法運化食物,導致停積在肚子裡而脹起來。治療要以健脾順氣、利水寬中為主,絕對不能用猛烈的藥物,以免傷脾胃,導致病情加重,就無法治療了。可以根據情況加減用分消湯。如果肚子脹氣、呼吸急促、脅肋疼痛、臉色發黑,是氣臌,要加沉香、青皮,去掉白朮;如果脅肋脹滿、小腹脹痛、身上有紅色的血絲,是血臌,要加當歸、赤芍、紅花、丹皮,去掉白朮、茯苓;如果打嗝、胃酸、飽脹、肚子脹滿,是食臌,要加山楂、神麯、麥芽、卜子,去掉白朮、茯苓;如果怕冷、手腳冰涼、拉稀水,是水臌,要加官桂;如果胸腹脹滿,摸起來像有塊東西,是痞散皮臌,要加山楂、神麯、半夏、青皮、歸尾、玄胡、鱉甲,去掉白朮、茯苓、豬苓、澤瀉。

丹溪曰:朝寬暮急者,是血虛;暮寬朝急者,是氣虛;朝暮俱急者,是氣血俱虛。治腫大法,宜寬中行血,利小水,以參朮為君,蒼朮、陳皮、茯苓為臣,黃芩、麥冬為使,以制肝木,少加厚朴以消腹脹。氣不通,加木香、木通;氣下陷,加升麻、柴胡以提之;血虛加補血藥,痰多加利痰藥,隨症加減治之。肥人腹脹,用胃苓湯;瘦人腹脹,用柴芩湯。

白話文:

丹溪先生說:早上脈搏寬緩,晚上脈搏急促,這是血虛;晚上脈搏寬緩,早上脈搏急促,這是氣虛;早上晚上脈搏都急促,這是氣血俱虛。治療腫大的方法,應該以寬中行血,利小水為主,用人參、黃芪為君藥,蒼朮、陳皮、茯苓為臣藥,黃芩、麥冬為使藥,以制肝木,可少加厚朴以消腹脹。氣不通暢,加木香、木通;氣下陷,加升麻、柴胡以提之;血虛加補血藥,痰多加利痰藥,根據症狀加減用藥。肥胖的人腹脹,可用胃苓湯;瘦弱的人腹脹,可用柴芩湯。

二方甚捷。若臍凸肉硬,肚大青筋,足背手掌俱平者,皆不治。脹滿脈弦,脾利於肝,洪數為熱,遲弱為寒,涼則為虛,緊則為實,浮大者生,虛小者危。

白話文:

第二個方法效果很好。如果腹部突出且肌肉堅硬,肚子有青筋暴露出來,腳背和手掌都平坦無凹陷,這些都是無法救治的情況。腹脅部脣腫脳痛、脾臟受損而易怒,脈搏跳動強烈快速是因為發燒,緩慢微弱是因為寒冷,冷卻後會變得虛弱,收縮時會變得很緊張,脈搏輕浮的人可以生存下去,脈搏虛弱細小的人非常危險。

5. 水腫(附)

《內經》曰:諸濕腫滿,皆屬於脾。諸氣膹郁,皆屬於肺。蓋虛腫之由,皆因脾虛不能運化水穀,肺虛不能通調水道,以致水漬妄行,氾濫於皮膚,而發為浮腫,以手按之,若窟,舉手即滿者是也。身有熱者,水氣在表,治當汗之;身無熱者,水氣在裡,治當下之。又云:腰以上腫者,宜發汗;腰已下腫者,宜利小便。

兼以順氣和脾,斯為良法。慎不可用大戟、芫花、甘遂等猛烈之藥,以攻其虛症,恐峻決者易,固閉者難,水氣復來,而無可治之機矣。夫腫脹有七:曰風腫,曰氣腫,曰水腫,曰血腫,曰瘡腫,曰病後脾虛足腫,曰異鄉人浮腫。風腫者,皮膚麻木不仁,走注疼痛,分心氣飲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說:各種濕腫積聚,都屬於脾的病變。各種氣機鬱結不通,都屬於肺的病變。因為脾虛不能消化吸收水穀精華,肺虛不能調暢水液運行,導致水液無所歸依,漫溢到皮膚表面,形成浮腫。用手按壓時,會留下凹陷,鬆手後馬上鼓起來,就是這種情況。

如果病人體溫高,說明水氣停留在體表,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;如果病人體溫正常,說明水氣停留在體內,應該用利尿的方法治療。

《內經》又說:腰部以上腫脹的,應該發汗;腰部以下腫脹的,應該利尿。

此外,順氣和脾也是重要的治療方法。切忌使用大戟、芫花、甘遂等猛烈的藥物,去攻伐虛弱的症狀,因為這樣容易造成病情加重,而難以恢復。如果水氣再次出現,就沒有治療的機會了。

浮腫的種類有七種:風腫、氣腫、水腫、血腫、瘡腫、病後脾虛足腫、異鄉人浮腫。風腫患者,皮膚麻木無感覺,疼痛遊走不定,可以用分心氣飲治療。

氣腫者,皮厚,四肢瘦削,腹脅脹滿,流氣飲。水腫者,腰以上者腫,分心氣飲。腰以下腫,加味五皮飲。血腫者,皮間有血絲紅縷,婦人多有此病,是敗血化為水也,調經散治之。瘡腫者,有瘡頻浴,濕熱太甚而發也,大便燥者,防風通聖散;大便溏者,人參敗毒散。小水不利者,五皮飲不可缺也。

病後脾虛足跗腫者,由中氣下陷也,補中益氣湯。異鄉人不服水土浮腫者,藿香正氣散。若見大便滑泄,與其唇黑,缺盆平,臍凸起,足平,背平,或肉硬,或手掌平,或男從腳下腫而上(男怕足腫),女怕面腫,女從面上腫而下,或脈沉細,皆不可治。

白話文:

氣腫:皮膚厚實,四肢纖細,腹部和腰部腫脹,伴有氣體和飲食不適。

水腫:腰部以上的部位腫脹,可區分於心臟相關的水腫。腰部以下的腫脹,則需使用加味五皮飲來治療。

血腫:皮膚中有血絲紅線,女性較常出現此症狀,是因血液敗壞轉變為水質。應使用調經散來治療。

瘡腫:有傷口經常發炎,是因過度的濕熱所導致。大便乾燥時,使用防風通聖散;大便軟弱時,使用人參敗毒散。

小便不順暢時,五皮飲是必備的藥方。

病後脾虛引起腳踝腫脹,這是因為中氣下陷所致,需要補中益氣湯來調理。

對異地人來說,不服水土所導致的浮腫,可用藿香正氣散來緩解。

如遇大便滑洩、脣色變黑、鎖骨平坦、肚臍凸起、腳部平坦、或是肌肉硬實、手掌平坦等症狀,或者脈搏沈細,這些情況通常無法治療。

附,臌脹,中滿,蠱脹,水腫,黃腫

面腫,眼腫,足腫,肢腫,陰腫

囊腫,子腫,兒腫

臌脹者,似臌之形,外堅中空,擊之有聲,按之有形,皮肉之急脹,脾肺之大病也。治當實脾理氣為要,治宜二陳去甘草,加楂、樸、白朮、香附之類。初起者紫蘇、大腹皮,久病者沉香、當歸。

中滿者,中氣之滿悶,當胸之下,胃口之上,一掌之橫,按之不痛,內覺滿塞,而外無形跡,由忿怒太甚,不能發越,鬱結中州,痰涎停結而成也。虛痞不食,大便利;實痞能食,大便閉。虛痞以芍藥、陳皮和之,實痞以厚朴、枳實消之。

白話文:

古代醫書中記載了許多與水腫相關的病症,包括臌脹、中滿、蠱脹、水腫、黃腫、面腫、眼腫、足腫、肢腫、陰腫、囊腫、子腫、兒腫等。

臌脹是一種外觀像臌,外硬內空,敲擊有聲,按壓有形的病症,屬於脾肺功能嚴重受損。治療上應以健脾理氣為主,可以服用二陳湯去甘草,加入山楂、樸樹皮、白朮、香附等藥材。初期可使用紫蘇、大腹皮,久病則需用沉香、當歸。

中滿則是指胸部以下,胃部以上,一掌橫寬範圍內,按壓不痛,但感覺內部飽滿、阻塞的症狀。這種症狀通常是因過度憤怒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鬱積於中焦,痰涎堆積而成。虛痞不食,大便稀;實痞能食,大便秘。虛痞以芍藥、陳皮調理,實痞則需用厚朴、枳實消導。

蠱脹者,受山嵐瘴氣,或食蛇蟲蠱毒之物,因感入腹,聚而不散,結為腹滿之症。肚見青紅之紋,治當利其胸胃,去其惡積,則蠱自除,而脹可平,如承氣湯加黃連、甘草、雄黃、檳榔之類。

水腫者,脾虛不能健運,水溢於皮膚,按之多冷,重按多凹。病腫之處,青紅下陷,肌肉如腐,或皮膚出水,起泡濕爛。或射於肺則咳嗽氣急,逆於脾則痰涎不利,宜用實脾利水之藥,如二陳加厚朴、薏仁、白朮、澤瀉之類。

白話文:

蠱脹是因受山嵐瘴氣或食用蛇蟲蠱毒之物,毒氣入侵腹部,積聚不散,形成腹脹。肚子上會出現青紅色的紋路。治療要以利胸胃、去除積聚的毒氣為主,這樣蠱毒就會消除,腹脹也會消退。可用承氣湯加入黃連、甘草、雄黃、檳榔等藥物。

水腫則是脾虛無法運化水液,導致水液溢出到皮膚表面,按壓時冰冷且凹陷。腫脹處可能出現青紅色的下陷,肌肉像腐爛一樣,甚至皮膚出水、起泡、濕爛。水液若侵入肺部則會咳嗽氣喘,若逆流到脾臟則會痰多不利。治療需用補脾利水的藥物,例如二陳湯加上厚朴、薏仁、白朮、澤瀉等藥物。

黃腫者,皮膚黃色,四肢怠惰,頭眩體倦,懶於作為,小便短而少,大便溏而頻,食雖善進,不能生力,治當健脾為主,宜二陳加參、朮、黃連、厚朴、香附之類。

面腫者,此氣虛也。蓋面為諸陽之首,陽聚於面,所以耐寒,今面目浮腫,皆因陽之不聚,氣之不行,停滯上焦,壅塞而為腫也。治當清理上焦之氣,使肅清而不濁,通利耳目之竅,使周行而不滯,如枳實、二陳加花粉、元粉、連翹之類。若脾虛者當實填脾,白朮、茯苓、薏仁、山藥;濕腫者當清其濕,蒼朮、厚朴、澤瀉、茵陳;有風者兼驅其風,防風、防己;有寒者可祛其寒,羌活、獨活、消風膈散亦可。

白話文:

皮膚發黃的人,四肢無力,頭暈乏力,提不起勁,小便量少且顏色深,大便稀軟且頻密,雖然食慾不錯,但吃進去的食物卻無法轉化成能量。治療應該以健脾為主,可以用二陳湯加入人蔘、白朮、黃連、厚朴、香附等藥材。

臉腫的人,這是氣虛的表現。臉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,因此能抵抗寒冷。現在臉部浮腫,是因為陽氣不足,氣血運行不暢,停留在上焦,阻塞導致腫脹。治療應該清利上焦之氣,使之通暢無阻,並通利耳目,使氣血流暢無礙,可以用枳實、二陳湯加上花粉、元粉、連翹等藥材。如果脾虛,則需要補益脾氣,可以用白朮、茯苓、薏仁、山藥等藥材;如果是濕氣導致的腫脹,則需要祛濕,可以用蒼朮、厚朴、澤瀉、茵陳等藥材;如果伴隨有風邪,則需要驅散風邪,可以用防風、防己等藥材;如果伴隨有寒邪,則需要祛除寒邪,可以用羌活、獨活等藥材,也可以用消風散。

眼腫者,眼泡上下腫也。因脾氣空虛,心事不樂,怒不能越,飲食不進,朝夕致臥,而令眼泡作腫也。治宜清氣健脾之劑,如二陳加歸、朮、青皮、黃連之類。

足腫者,謂腿足俱腫也。有濕熱太盛而作腫者,其色紅,當清濕熱,當歸拈痛湯之類。有脾虛不足而作腫者,其色白,當養脾氣,如參苓白朮散加牛膝、薏仁,有脾虛氣滯而不行者,必有水出,破則難痊,當實脾為要,如參苓白朮散加升麻、澤瀉。有病久而作腫者,其腫下連足趺,皮腫可治,肉腫難醫,當養正健脾,如補中益氣加牛膝、續斷。有久臥而作腫者,此氣不行也,以行氣為要,如二陳加蒼朮、白朮、厚朴、香附。

白話文:

眼睛腫脹的情況,指的是眼周的上下部分出現腫脹現象。這是因為脾氣虛弱,心情不愉悅,怒氣無處發洩,飲食不適,日夜疲憊,導致眼周腫脹。治療上應選擇能清脾氣、強健脾臟的藥方,例如加入歸、朮、青皮、黃連等草藥的二陳湯。

腳部腫脹,指的是整個腿部和腳部都出現腫脹。如果腫脹是因為濕熱過重引起的,腫脹部位顏色紅潤,應該清熱去濕,可以使用當歸拈痛湯類的藥方。如果是因為脾虛不足所導致的腫脹,腫脹部位顏色為白色,應該滋養脾氣,可以使用參苓白朮散加上牛膝、薏仁等藥物。如果腫脹是因為脾虛氣滯,導致水分運輸受阻,形成水腫,一旦破壞就難以痊癒,應該強調補脾,可以使用參苓白朮散加上升麻、澤瀉等藥物。如果腫脹是長期疾病所導致的,腫脹部位會延伸至腳踝,皮膚的腫脹可以治療,但肌肉的腫脹較難醫治,應該滋養身體、強健脾臟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牛膝、續斷等藥物。如果腫脹是因為長期臥牀所致,這是因為氣流不暢,應該以通氣為主,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蒼朮、白朮、厚朴、香附等藥物。

有久立而作腫者,此氣不順也,以順氣為先,如當歸、續斷、香附、烏藥。

肢腫者,四肢作腫也。蓋四肢者,脾之脈絡也。脾有所郁,氣血不調,以致四肢作腫,大抵滯於血,則痛腫難移;滯於氣,則俯仰不便。行血宜芎歸湯加丹皮、白芷、秦艽、續斷;行氣宜二陳加厚朴、山楂、白朮、黃芩。

陰腫者,男子陽物作腫,婦人陰戶作腫,皆由肝氣之不和,腎氣之不泄,瀉肝補腎可也。治宜黃連、青皮、當歸、芍藥、山楂、柴胡、烏藥、香附。

白話文:

如果站立很久就腫起來,是氣血不順暢,要先順氣,可以用當歸、續斷、香附、烏藥。

四肢腫脹,指的是四肢腫起來,因為四肢是脾經的脈絡,脾氣鬱結,氣血不調,就會導致四肢腫脹。如果腫痛難移,說明是血瘀;如果活動不便,說明是氣滯。行血可以用芎歸湯加丹皮、白芷、秦艽、續斷;行氣可以用二陳湯加厚朴、山楂、白朮、黃芩。

陰部腫脹,包括男人陰莖腫脹和女人陰戶腫脹,都是因為肝氣不和、腎氣不泄,需要瀉肝補腎。可以用黃連、青皮、當歸、芍藥、山楂、柴胡、烏藥、香附來治療。

囊腫者,陰囊作腫也。此因脾濕聚而作腫,宜利水實脾燥濕為要,如蒼、樸、吳茱萸、茴香、青皮、烏藥、山楂、青木香之類。

子腫者,陰子大而生腫,亦肝氣不和也。宜清氣伐肝,如囊腫之藥可用,但腫而紅者,去吳萸,加山梔;腫而冷者,去山梔,加吳萸;偏墜亦能,有用擦囊,以艾葉、川椒,焙燥作囊袋之,其濕自可以卻。

兒腫者,婦人孕子之時,面目身足作腫,此脾虛成孕也,宜以安胎健脾,其腫自退。如四物加白朮、人參、阿膠、香附、黃芩之類。

白話文:

囊腫指的是陰囊出現腫脹的情況。這是因為脾臟濕氣聚集所導致的腫脹,治療的重點是利尿並強化脾臟,去除濕氣,可使用例如蒼術、白蘿蔔子、吳茱萸、小茴香、青皮、烏藥、山楂、青木香等草藥。

子腫指的是陰部腫脹,這也是由於肝氣不調和所引起的。治療方式與囊腫相似,但對於腫脹且有紅色現象的患者,應去除吳茱萸,添加山梔;對於腫脹且有冷感的患者,應去除山梔,添加吳茱萸。此外,如果腫脹部位偏斜,可以使用擦囊法,用艾葉、川椒烘焙後做成囊袋,這樣可以消除濕氣。

兒腫是指婦女懷孕期間,臉部、身體或腳部出現腫脹,這是因為脾虛導致的懷孕現象。治療的方法是安胎和強化脾臟功能,腫脹自然會消失。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白朮、人參、阿膠、香附、黃芩等草藥。

大抵腫之為證,皆屬於脾,然脾不能行氣,則氣滯而腫,不可專理其氣,而用導泄之藥,不可治其本,及次其末也。丹溪曰:氣虛不補,其何由以行。《經》曰:塞因塞用,正此謂也。治腫之時,即以是求而為法守。

白話文:

大致來說,腫脹這個症狀都與脾胃有關,但是脾胃如果無法運行氣血,就會造成氣阻塞、產生腫脅的情況。因此在治療的時候,不可以只處理氣血問題,使用引導排泄的藥物;也不能只從根本上進行治療,忽略了次要的部分。朱震亨曾說過:“氣虛的人如果不補充元氣,又怎麼能夠讓它正常地流動呢?”這句話就是“塞因塞用”的道理所在。在治療腫脳的時候,就可以以此原則來尋找合適的方法和遵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