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時進

《一見能醫》~ 卷之五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7)

1. 郁有六名

丹溪曰:氣血沖和,百病不生,一有抑鬱,諸症生焉。大抵諸症中,多有兼郁者,或郁久而成病,或病久而生郁。故凡治病,必以郁參治之。郁有六:氣、血、痰、火、濕、食也。氣鬱者,胸脅痛,脈沉澀。血鬱者,四肢無力,能食便紅,脈沉芤結。濕鬱者,周身走痛,或骨節痠痛,遇陰寒而發,脈沉細緩。

火鬱者,瞀悶,尿赤,脈沉而數。食鬱者,噯酸飽滿,不喜飲食,人迎脈平,氣口脈盛。痰鬱者,動則喘滿,寸脈沉滑。治以六郁湯、越鞠丸主之。濕加白朮、白芷、羌活、茯苓;氣加木香、檳榔;食加山楂、砂仁;血加桃仁、紅花;熱加柴胡、黃芩、青黛;痰加半夏、南星、海石、瓜蔞仁。春加防風,夏加苦參,秋、冬加吳萸。

白話文:

丹溪先生說:氣血調和,百病就不會產生,只要有一點鬱結,各種病症就會出現。總之,各種病症中,大多都伴隨著鬱結,或是鬱結久了才導致生病,或是生病久了就產生鬱結。因此,治療任何疾病,都必須要考慮鬱結因素。

鬱結分為六種:氣鬱、血鬱、痰鬱、火鬱、濕鬱、食鬱。

  • 氣鬱者,表現為胸脅疼痛,脈象沉澀。
  • 血鬱者,表現為四肢無力,能吃卻大便偏紅,脈象沉細而結。
  • 濕鬱者,表現為周身疼痛,或骨節酸痛,遇陰寒時加重,脈象沉細而緩。
  • 火鬱者,表現為頭昏腦脹,尿液赤紅,脈象沉而數。
  • 食鬱者,表現為噯氣酸腐,腹脹飽滿,不喜歡飲食,人迎脈平,氣口脈盛。
  • 痰鬱者,表現為活動後喘息胸悶,寸脈沉滑。

治療上述六種鬱結,可以使用六鬱湯以及越鞠丸。

  • 濕鬱加白朮、白芷、羌活、茯苓;
  • 氣鬱加木香、檳榔;
  • 食鬱加山楂、砂仁;
  • 血鬱加桃仁、紅花;
  • 熱鬱加柴胡、黃芩、青黛;
  • 痰鬱加半夏、南星、海石、瓜蔞仁。

此外,季節不同,也需要加一些藥物:

  • 春天加防風,
  • 夏天加苦參,
  • 秋天和冬天加吳萸。

2. 瘧犯暑風更兼痰食(十五種)

《內經》曰:夏傷於暑,秋必痎瘧。又曰:瘧發時,耳聾脅痛,寒熱往來,口苦而嘔,脈弦者名風瘧,小柴胡湯主之。獨寒無熱,脈遲者,名曰牝瘧,七棗湯主之。獨熱無寒、脈數者,名曰癉瘧,香茹飲或白虎湯加人參。先寒後熱,腰背頭項疼痛者,名曰寒瘧,荊防敗毒散。

先熱後寒,邪氣與汗皆出者,名曰濕瘧,白虎湯加桂枝。一身盡痛,手足沉重,寒多熱少,脈濡者,名曰濕瘧,柴平散。口苦咽乾,大小便赤澀,熱多寒少,脈數者,名曰暑瘧,清脾飲。因飲食飢飽,傷胃而成者,名曰胃瘧,人參養胃湯。因山嵐海瘴,乍寒乍熱者,名曰瘴瘧,平胃散加藿香、石菖蒲、生薑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說:夏天受暑氣傷害,秋天就容易得瘧疾。又說:瘧疾發作時,耳聾、脅肋疼痛,寒熱交替,口苦而嘔吐,脈搏弦急的,叫做風瘧,用小柴胡湯治療。只有寒氣沒有熱氣,脈搏遲緩的,叫做牝瘧,用七棗湯治療。只有熱氣沒有寒氣,脈搏快速的,叫做癉瘧,用香茹飲或白虎湯加人參治療。先寒後熱,腰背頭項疼痛的,叫做寒瘧,用荊防敗毒散治療。

先熱後寒,邪氣和汗都排出體外的,叫做濕瘧,用白虎湯加桂枝治療。全身疼痛,手足沉重,寒氣多於熱氣,脈搏濡弱的,叫做濕瘧,用柴平散治療。口苦咽乾,大小便赤澀,熱氣多於寒氣,脈搏快速的,叫做暑瘧,用清脾飲治療。因為飲食飢飽,傷了胃氣而成的,叫做胃瘧,用人參養胃湯治療。因為山嵐海瘴,忽冷忽熱而成的,叫做瘴瘧,用平胃散加藿香、石菖蒲、生薑治療。

痰多胸滿,發時昏亂,譫語,脈弦滑者,名曰痰瘧,二陳湯加常山、草果、柴胡、黃芩。胸膈不寬,惡聞食氣,脈實者,名曰食瘧,清脾飲加山楂、神麯、麥芽。痰滯胸腹,熱多寒少,大便燥實者,大柴胡湯下之。經年不愈者,痎瘧也,補中益氣湯。微勞即發,連綿不止者,勞瘧也,小柴胡加天花粉去半夏。

白話文:

痰多胸悶,發病時昏迷、胡言亂語,脈象弦滑,稱為痰瘧,可以用二陳湯加上常山、草果、柴胡、黃芩治療。胸膈不舒,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噁心,脈象實者,稱為食瘧,可以清脾飲加上山楂、神麴、麥芽治療。痰積在胸腹,熱多寒少,大便乾燥者,可以用大柴胡湯瀉下。長期不癒者,稱為痎瘧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治療。輕微勞累就發病,持續不斷者,稱為勞瘧,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天花粉,去除半夏治療。

瘧發於夜者,因風暑入於陰分,宜用血藥,引至陽分而散,如川芎、當歸、紅花、蒼朮、白芷、黃柏、甘草水煎,露一宿服。邪伏肝經,肋下有塊者,名瘧母,用丸藥消導之,醋炙鱉甲為君,三稜、蓬朮、香附、海石、青皮、桃仁、紅花、神麯、麥芽,隨症加減為丸。截瘧方用常山、草果、檳榔、知母各一錢,熱酒一鍾,浸露一宿,臨發五更溫服。

白話文:

瘧疾在夜晚發作的原因是風寒溼氣侵入了陰部,應該使用血液藥物將病邪引導到陽部並分散開來,例如可以使用川芎、當歸、紅花、蒼朮、白芷、黃柏和甘草用水煮沸後放置一夜服用。

如果病情隱藏在肝臟經絡裏,並且脅骨下方出現腫塊,則被稱爲“瘧母”,需要用丸藥來消除導滯。可以用醋炒過的鱉甲作爲主藥,再加入三稜、蓬術、香附、海石、青皮、桃仁、紅花、神曲、麥芽等藥材根據症狀進行增減製成丸劑。

治療瘧疾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常山、草果、檳榔、知母各一錢,熱酒一杯浸泡過夜,在發病前五更時溫服。

久瘧不愈,用常山一錢五分,檳榔一錢,丁香五分,烏梅三個,好酒一鍾,浸一宿,臨發早服,一服即止,永不復發。瘧疾無汗要有汗,散邪為主,有汗要無汗,正氣為本,不可一二發便截,截則邪氣閉塞,變成壞症,又不可遲截,遲則中氣虛弱,病邪已深而難治。當在三四發之後,截則為妙。

瘧痞,法用阿魏膏,須犬皮攤甚佳,因犬屬陽,大熱之物故也。不愈,真蓍艾當頂灸三壯,則使痞氣消,而瘧頓止之⿸疒⿱白小,如灸之偏邪,恐難取效,日久沿過其時,灸亦無益。瘧脈自弦,弦數多熱,宜清之;弦遲多寒,宜溫之;遲緊者,下之;浮大者,吐之。弦短者傷食,弦滑者多痰,微則為虛,代則為死。

白話文:

長時間的瘧疾若未痊癒,可以使用以下藥方:取常山一錢五分,檳榔一錢,丁香五分,烏梅三個,加好酒一鍾,浸泡一夜後,於清晨服用,一次即可痊癒,且不再復發。對於無汗的瘧疾應促使其出汗,主要目的是疏散邪氣;有汗的則需保養正氣。不可一兩次發作就立即制止,否則會使邪氣閉塞,轉為惡性症狀;也不可過晚制止,否則會導致中氣虛弱,病態已深難以治療。通常在發作三至四次後進行制止效果最佳。

對於引起腹脹的瘧疾,可以使用阿魏膏進行治療,因為狗屬陽,是熱性的動物,所以用其皮製膏更佳。若未見效,可用真正的蓍草和艾草對頭部進行灸療三次,這樣可以消除腹脹,使瘧疾停止。如果灸療方向錯誤,可能無法取得效果。若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再灸,也可能無益。瘧疾的脈象通常是弦狀,弦狀脈多伴熱症,應使用清熱的方法;弦狀脈緩慢則多為寒症,應使用溫和的方法;緩慢而緊繃的脈象,應使用下法;脈象浮大則應使用吐法。弦狀脈短則可能是消化不良,弦狀脈滑則多痰,輕微的脈象可能是虛弱,更進展的脈象則可能是生命垂危的徵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