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一見能醫》~ 卷之四 (4)
卷之四 (4)
1. 夾痰辨
夾痰者,津液之所化也。風傷於肺,濕傷於脾,肺氣不清,脾氣凝濁而成。風寒夾痰,則寸口浮滑,發熱頭痛,咳嗽自汗,宜金沸草散及芎蘇散(金沸草散:金沸草、前胡、細辛、半夏、荊芥、甘草、赤苓、生薑、紅棗)。溫病、熱病夾痰,則關脈滑盛,痞悶聲鼾,宜涼膈雙解。
白話文:
所謂的「夾痰」,指的是津液轉化而成的痰液。當風邪侵襲肺臟,濕邪侵犯脾臟,導致肺氣不清、脾氣凝濁,就會形成痰液。
如果風寒夾痰,則病人會出現寸脈浮滑、發熱頭痛、咳嗽自汗的症狀,宜服用金沸草散和芎蘇散。金沸草散的組成藥物包括金沸草、前胡、細辛、半夏、荊芥、甘草、赤苓、生薑、紅棗。
若為溫病或熱病夾痰,則病人會出現關脈滑盛、胸悶氣喘、呼吸聲重如鼾聲的症狀,宜服用涼膈雙解方劑。
內傷氣虛夾痰,則氣口脈滑而濡,咳吐涎飲,宜二陳湯加生白朮。虛人六君加香砂,蓋白朮,熟則補脾膩膈,生則豁痰散血,燥濕利水,世人所不知者。凡人中脘有停痰留飲,亦令增寒發熱,惡風自汗,喘咳,胸膈痞悶,氣衝咽喉不得息,有似傷寒,但身不疼,項不強為異。
若涎多者,亦隱隱頭痛,清痰亦隱隱腹痛,然止發不以其時,目睛微寒,眼胞上下如煤炭色是也。其脈左手和平,右關濡滑,或寸口伏匿,俱宜小柴胡去參加茯苓、橘皮。或二陳湯隨症上下加引經藥,要以分尋出路為主。至於痰迷心竅如祟者,與傷寒陽明發狂相似,口中時吐涎沫,胸腹按之不痛辨之,宜加味導痰湯加減。氣上衝胸,脈滑而遲者,為痰伏膈上,宜瓜蒂散,虛人只用稀涎散探吐之。
白話文:
內傷導致氣虛伴隨痰結,則會在氣口處觸診脈象變得滑而濡軟,出現咳嗽、嘔吐痰涎的情況,這時適合使用二陳湯加上生白朮進行治療。對於氣虛的人來說,六君子湯加上砂仁和豆蔻效果更佳。白朮經過炮製後可以補脾、調節膈肌,生用則能豁痰、散血、燥濕、利水,這些功效都是常人所不瞭解的。當人中脘部位積存痰液或飲食過剩時,會引起發寒、發熱、畏風、自汗、喘息、胸部脹滿、喉嚨堵塞無法呼吸的症狀,這些表現類似於傷寒,但沒有身體疼痛、頸部僵硬的特徵。
如果唾液過多,還會感到隱隱的頭痛,清痰時也會感到隱隱的腹痛,但這些症狀並非定期發生,眼睛會感到微寒,眼周呈現像煤炭一樣的黑色。其脈象左手平和,右手關脈濡滑,或者寸口脈沈伏,這種情況都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去除茯苓、橘皮等藥物。或者根據症狀的輕重,適當地加入二陳湯,並配合引經藥進行治療,重點在於找到症狀的出路。對於痰液阻塞心竅,類似於邪祟發作的狀況,與傷寒陽明經的發狂相似,口中時常吐出涎沫,通過按壓胸腹不痛來辨別,此時適合使用加味導痰湯進行調整。如果氣上衝胸,脈象滑而緩慢,這表明痰液滯留在膈上,應使用瓜蒂散,對氣虛的人來說,只使用稀涎散進行探吐即可。
曾見外感夾痰症,脈不甚浮,不宜大發其汗,激動其痰,則嘔不能食,宜於理氣中合解散之劑,如香蘇正氣散之類,氣順則痰化矣。
白話文:
曾經看過有外感加上痰的情況,脈搏不是太浮,不適合大量出汗,如果刺激到痰,會造成嘔吐無法進食。應該在調理氣息的過程中配合解表藥物,例如像香蘇正氣散等一類的方子,當氣息通暢了,痰就會自然消退了。
2. 夾水辨
夾水者,長沙之方論具在,何世無用之者?蓋此水即肺之液也。風寒傷人皮毛,肺先受之,肺為金,主生水,肺既受傷,不能行其水液至腎,遂停留心下,為咳為喘,及乾嘔發熱等症,故以小青龍發散風寒,並滌肺經停留之液,必令作汗以泄之,故方中用麻、細以開發皮腠也。始失其治,乘所不勝,則傳少陽之分,而變心下痞硬,引脅下痛,乾嘔短氣等症。
又取十棗湯以攻逐之,若又失治,木復傳土,則漬入胃而成協熱利也。若水在少陽部分,不傳入胃,遊溢經絡,則藏腑不受其邪,大熱得以差可,惟腰以下重,足脛浮腫,小便不利者,重則牡蠣澤瀉散,輕則五苓加防己主之。又少陰病腹痛,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疼痛,自下利者,此為有水氣,或咳或嘔者,真武湯主之,此又腎虛不能制邪水也。
白話文:
「夾水」這個病症,古書中都有記載,怎麼會有人說它沒用呢?其實這個「水」就是肺裡的津液。當風寒侵入人體,先傷害到皮膚和毛髮,肺臟最先受到影響。肺屬金,主生水,肺受傷後就無法將津液輸送到腎臟,這些津液就會停留在心窩,引起咳嗽、氣喘、乾嘔發熱等症狀。所以用小青龍湯來散風寒,同時清理肺經積存的津液,讓它隨著汗液排出體外,方中用麻黃、細辛來打開皮膚腠理。如果一開始沒有治療,風邪就會趁虛而入,傳到少陽經,導致心窩痞硬、脅肋疼痛、乾嘔氣短等症狀。
這時可以用十棗湯來攻逐邪氣。如果再次延誤治療,風邪會繼續傳到脾胃,就會導致胃熱,產生腹瀉。如果水氣停留在少陽經,沒有傳入胃,在經絡中遊走,那麼臟腑不會受到邪氣侵襲,高熱會有所減輕,但腰以下沉重,小腿浮腫,小便不利,嚴重者用牡蠣澤瀉散,輕者用五苓散加防己治療。
還有少陰病,肚子痛,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疼痛,還會拉肚子,這都是有水氣,可能伴有咳嗽或嘔吐的症狀,可以用真武湯治療。這其實是腎虛,無法控制水氣造成的。
3. 夾血辨
夾血與蓄血不同,其人素有內傷跌僕,停經血瘕,及暴怒傷肝,皆有瘀積,因傷寒溫痰等症,發動痼疾,謂之夾血,必有痛處定而不移,治宜察其部分,消息微甚用藥。又有跌僕打傷,一時不覺,過數日寒熱乃作,有似傷寒,脈當堅強,最忌細澀,脅痛、少腹痛,手足不安,甚至昏迷不醒,少頃復醒,乃瘀血上衝所致也。
其人大便或秘或黑,輕則香谷散,重則代抵當丸或桃仁承氣,加炮薑、穿山甲,最破瘀積,寒熱更加柴胡、當歸。在經絡,當歸活血湯;在胃口,犀角地黃湯加酒大黃。若更兼寒食停滯,中脘作痛者,枳實理中湯,重則加乾漆三分,輕則加薑汁炒山楂肉。又或脫衣鬥毆,兼感風寒,有表症者,必先解表邪,然後治血,如欲發汗,宜桂枝湯,芎蘇散加歸、附、桂心,甚則加延胡、蓬朮,不得行麻黃青龍等湯,亦不得用寒涼止血之劑。蓋血得熱則行,得寒則凝,瘀結不散,必發熱如狂,咳喘嘔逆。
白話文:
夾血和蓄血是兩種不同的狀況。通常,這是因為病人有長期的內傷、跌倒、停經、血塊、突然的怒氣傷害肝臟,導致血液積聚。這可能是由於受寒熱痰等症狀觸發了長期存在的疾病,我們稱之為「夾血」。治療時,必須確定疼痛的位置且不移動,根據其位置使用不同的藥物。
另外,有人在受傷後,當時沒有發現任何異常,但幾天後出現寒熱反應,類似於傷寒症狀,脈搏堅硬,最忌細弱,伴有肋骨疼痛、小腹疼痛、四肢不穩,甚至昏迷,不久後恢復清醒,這是因為血液上衝所導致的。
病人的大便可能會乾結或呈黑色,輕度的情況可以使用香谷散,重度的則需要使用代抵當丸或加入桃仁承氣,再添加炮薑、穿山甲,這些都是破除瘀血的好方法。如果伴有寒冷食物的積滯,中脘部位疼痛,則可以使用枳實理中湯,嚴重的情況則需加入乾漆,輕度的則加入薑汁炒山楂肉。
還有人在脫衣爭鬥後,同時受到風寒影響,有表症的,首先需要解除外邪,再治療血液問題。如果需要發汗,可以使用桂枝湯、芎蘇散加上歸、附、桂心,嚴重時甚至可以加入延胡、蓬朮,但不能使用麻黃青龍等湯,也不能使用寒涼止血的藥物。因為血液遇熱則流通,遇冷則凝固,瘀血積聚不散,會引發熱病,並且可能伴隨咳嗽、喘息、嘔吐。
若發汗太過,誤觸瘀血,則或嘔或泄,或發呃逆,但活血則嘔泄呃逆自止,然既發熱,則攻血藥中,必加乾漆炒黃連,非此化熱,則血不得散也。蓋嘔泄之血,其色紅紫而散者可治。色如敗衄而凝結成塊,多兼血水,此正氣已脫,邪不能留也。又或如汙泥而黏膩不斷,臭穢異常者,此津氣已敗,與濁腐同下也。
白話文:
若發汗過度,不慎觸動瘀血,可能導致嘔吐、腹瀉或打嗝。若能活血化瘀,則嘔吐、腹瀉、打嗝等症狀會自然停止。然而,若已發熱,則使用活血化瘀藥時,必須加入乾漆炒黃連,否則無法化熱,血也無法散開。
因為嘔吐或腹瀉所排出之血,若顏色紅紫且分散者,可以治療。但若顏色如敗血而凝結成塊,又伴隨血水,則代表正氣已脫,邪氣無處停留。此外,若血如汙泥,黏膩不斷,臭穢異常,則代表津液已敗壞,與濁腐之物一同排出。
4. 夾氣辨
又有奮力鬥毆之人,脫衣露體,觸犯風寒,謂之夾氣傷寒,今人但知用理氣藥,不知兼有夾血夾食者,其症惡寒發熱,筋骨疼痛,胸膈脹閉,氣逆喘呼。若其脈浮緊,則輕劑發散,兼理氣寬胸,如局方香蘇散最宜。有食,則加枳、樸;痰加茯、半;感寒嗽,則加羌、桔;傷熱嗽,則加蘇、薄;頭痛加芎、芷;四時不正之氣,加藿香;甚則芎蘇散主之。若脈弦緊,或有伏結,為積血在內,當用破血利氣之藥,如香谷散之類。
有食不妨用溫中消導,如調中散、正氣散之類。若但恚怒傷氣,只用小柴胡去參、苓,加橘、枳。若脅下痛,為鬱怒傷肝,當歸活血湯。少腹急痛,為有瘀血結聚,桃仁承氣或代抵當湯。又有暴怒抑鬱,不得發泄,形厥如屍,不語如喑者,宜用沉香降氣散。若但鬱悶不得發泄之人,偶感風寒,或發伏氣,或傷暑熱,或兼內傷,俱隨症施治,但略兼開鬱理氣,不行破血消導也。
白話文:
又有奮力鬥毆之人,脫衣露體,觸犯風寒,謂之夾氣傷寒,今人但知用理氣藥,不知兼有夾血夾食者,其症惡寒發熱,筋骨疼痛,胸膈脹閉,氣逆喘呼。
意思是說,有些人因為激烈打鬥,脫掉衣服暴露在寒冷中,導致身體受寒,這種情況叫做「夾氣傷寒」。現在的人只知道用理氣的藥物,卻不知道這種病症可能還夾雜著瘀血和食物積滯。病症表現為畏寒發熱、四肢筋骨疼痛、胸部悶脹、呼吸困難。
若其脈浮緊,則輕劑發散,兼理氣寬胸,如局方香蘇散最宜。有食,則加枳、樸;痰加茯、半;感寒嗽,則加羌、桔;傷熱嗽,則加蘇、薄;頭痛加芎、芷;四時不正之氣,加藿香;甚則芎蘇散主之。
如果患者脈象浮而緊,可以用輕微的發散藥物,同時配合理氣寬胸的藥物,像是「香蘇散」最適合。如果患者還有食物積滯,就應該加枳實、厚朴;如果患者有痰,就應該加茯苓、半夏;如果患者是因受寒而咳嗽,就應該加羌活、桔梗;如果患者是因暑熱而咳嗽,就應該加蘇葉、薄荷;如果患者頭痛,就應該加川芎、白芷;如果患者是因四時不正之氣而生病,就應該加藿香;如果病情嚴重,就應該用「芎蘇散」。
若脈弦緊,或有伏結,為積血在內,當用破血利氣之藥,如香谷散之類。
如果患者脈象弦而緊,或者腹部有結塊,這表示體內有瘀血,就應該用破血利氣的藥物,像是「香谷散」等。
有食不妨用溫中消導,如調中散、正氣散之類。若但恚怒傷氣,只用小柴胡去參、苓,加橘、枳。
如果患者還有食物積滯,可以使用溫中消導的藥物,像是「調中散」、「正氣散」等。如果患者只是因為生氣而傷氣,就可以用小柴胡湯,去掉人參、茯苓,再加入橘皮、枳實。
若脅下痛,為鬱怒傷肝,當歸活血湯。少腹急痛,為有瘀血結聚,桃仁承氣或代抵當湯。
如果患者脅肋疼痛,可能是因為生氣傷肝,可以服用「當歸活血湯」。如果患者腹部疼痛,可能是因為有瘀血結聚,可以用「桃仁承氣湯」或「代抵當湯」。
又有暴怒抑鬱,不得發泄,形厥如屍,不語如喑者,宜用沉香降氣散。若但鬱悶不得發泄之人,偶感風寒,或發伏氣,或傷暑熱,或兼內傷,俱隨症施治,但略兼開鬱理氣,不行破血消導也。
如果患者因為暴怒而導致情緒鬱結,無法發泄,昏迷不醒,如同死人一般,而且無法言語,就像啞巴一樣,應該服用「沉香降氣散」。如果患者只是因為鬱悶而無法發泄,偶爾又受到風寒,或者發伏氣,或者被暑熱所傷,或者同時伴有內傷,就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分別施治,但應該稍微配合開鬱理氣的藥物,而不用破血消導的藥物。
总结
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「夾氣傷寒」的病症和治療方法。重點在於要根據病人的不同症狀,使用不同的藥物,並且要注意辨證施治,不要一味地使用理氣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