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時進

《一見能醫》~ 卷之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2)

1. 內傷分辨

東垣有內傷外感之辨,而內傷者,立補中益氣湯,後人混同施治,殊不知補中益氣湯,在勞力元氣下陷者可也,若內傷醉飽者,內有參耆,未免有實實之患,至精血不足,而用升提之劑,則下元愈提而愈虧,豈為良法?如勞力所傷,血氣之病也,百節疼痛,腿足酸倦,無氣以動,亦無氣以言,此內傷元氣,治宜補中益氣湯。飲食所傷,脾胃之病也。

蓋脾主運化,傷則所運皆難,而中氣脹滿,飲食不思,見食則惡,或食下作痛,四肢倦怠,口多粗氣,其脈右關緊盛,治以導濕寬中可也,宜用二陳加厚朴、香附之劑。若肉食傷,加山楂;麵食傷,加麥芽;米食傷,加神麯;生冷傷,加吳茱萸;魚蟹傷,加乾薑;形寒飲冷傷,加蒼朮、厚朴;酒食傷,加乾薑、山楂。房勞所傷,精血之病也。

傷精則脈數,傷血則脈虛,其症精神困倦,飲食無味,頭暈腰疼,小腹急痛,治以滋陰養血,添精補髓之劑,宜用四物湯加參、朮、麥冬、五味、牛膝、枸杞之類。又有醉飽行房,脾腎之所傷也。傷脾則中脘作痛,傷腎則小腹急脹。小腹不利,亦宜補中益氣湯加山楂、厚朴。

有房勞之後,繼以勞力,或勞力之後加以行房,是則傷精傷氣之症也。傷精則精神不守,傷氣則四肢不舉,宜十全大補湯加酸棗五味。有醉飽勞力者,以勞傷脾氣之症也。脾主運化,勞傷元氣,則健運難而中氣脹滿,氣息喘嗽,宜以健脾為主,行氣次之,治用二陳、楂、樸、白朮、當歸之類。

有勞傷元氣,加以醉飽房勞,此傷其真元,中氣下陷,虧損脾土,運化不行,致令相火攻入大小二便,欲出不出,欲利不利,急墜作痛,無從上下治,宜升提之劑,如補中益氣加黃柏之類。有墜車落馬,打僕悶錯,血凝氣滯,積於臍腹,久則面黃肌瘦而痛,亦內傷症也。

其症血肉筋骨受病,不在氣分,專從血論,宜用和傷活血湯,山甲炒研、歸尾、紅花、蘇木、生地、靈仙、茄皮各二錢,川芎滴乳香、沒藥、花粉各五分,甘草三分,桃仁打碎四十九粒,血竭二分,大黃五錢,水酒各一碗煎服。

白話文:

[內傷分辨]

東垣先生區分了內傷與外感兩種病情,對於內傷的情況,他提倡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。但後世有些人將內傷與外感混為一談,一併施治,這其實是個誤解。補中益氣湯適合勞力過度導致的元氣下陷情況,但如果是因飲酒過量或飽食所造成的內傷,該方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會造成實證更嚴重,甚至對精血不足的患者使用升提藥物,可能使下元更加虧損,這顯然不是好的治療方法。

例如,勞力過度所造成的傷害,是血液和氣力的問題,表現為全身疼痛,腿部酸軟疲憊,沒有氣力行動,也無法發聲,這是內傷導致的元氣耗損,應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。而飲食不當導致的傷害,則是脾胃的問題。

因為脾臟負責食物的消化轉化,如果受到傷害,其功能就會減弱,進而導致中氣脹滿,食慾下降,看到食物就感到噁心,或者吃下去後會感到疼痛,四肢疲倦,口中有濃重的氣味,這種情況下的脈象通常右關部位緊且強,應該使用能去濕、開胃的藥物,如二陳湯加上厚朴、香附等。如果是由於吃肉太多,可以加入山楂;麵食過量,則加入麥芽;米飯吃多了,加入神麴;吃生冷食物,加入吳茱萸;魚蟹吃得太多,加入乾薑;身體受寒或是飲冷,加入蒼朮、厚朴;酒和食物一起過量,加入乾薑和山楂。

性行為過度所造成的傷害,是精血的問題。

精液流失過多,脈搏會變得頻繁;血液流失過多,脈搏則會變得虛弱。其症狀包括精神疲倦,食慾下降,頭昏眼花,腰部疼痛,小腹有緊繃的疼痛感,應使用滋陰養血、補充精氣的藥物,如四物湯加上人參、白朮、麥冬、五味子、牛膝、枸杞等。

另外,醉酒飽食後進行性行為,也會傷害脾臟和腎臟。脾臟受傷,中脘會疼痛;腎臟受傷,小腹會緊脹。如果小腹不適,也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山楂、厚朴。

再者,性行為後繼續勞動,或者是勞動後立即進行性行為,這會同時傷害到精氣。精液流失,精神無法集中;氣力消耗,四肢無力,此時應使用十全大補湯加上酸棗、五味子。

還有一種情況,醉酒飽食後勞動,這會傷害脾氣。脾臟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,如果元氣受損,消化能力就會下降,導致中氣脹滿,呼吸困難,咳嗽,應以健脾為主要目標,其次纔是調理氣血,治療可用二陳湯加上山楂、厚朴、白朮、當歸等。

此外,如果在勞動過度導致元氣受損的情況下,又醉酒飽食並且進行性行為,這會傷害到真元,導致中氣下陷,脾土虧損,消化能力下降,以致於相火侵入大小便道,想排泄卻又排不出,想利尿卻又不利尿,劇烈的疼痛感讓上下都無法治理,此時應使用升提藥物,如補中益氣湯加上黃柏等。

最後,從高處跌落或摔傷,血瘀氣滯,積聚在肚臍附近,長時間下來會導致面色黃瘦且疼痛,這也是內傷的一種。

其症狀是血肉、筋骨受到影響,而不是氣分,因此應從血的角度來治療,宜使用和傷活血湯,包括炒熟研磨的山甲、歸尾、紅花、蘇木、生地、靈仙、茄皮各二錢,川芎滴乳香、沒藥、花粉各五分,甘草三分,桃仁打碎四十九粒,血竭二分,大黃五錢,用水和酒各一碗煎煮服用。

2. 虛中有實辨

如年高久病,氣血兩虛,若兼內有所積,外有所感,補之不應也。一傷寒熱病後,元氣雖虛,補之必復熱,若多食,食後,尤宜消導。一瘧後、痢後,中氣脾元未復,飲食易傷,風寒易襲,最宜細察。一產後發熱,血虛者多,若兼惡露不行,腹有塊痛,其熱血也,滯無疑。若兼胸腹滿悶,咽酸噁心,其熱也,停食無疑。

若不用行瘀消導,而概施補血之品,其能愈乎?一小兒痘後,惟當補益,倘兼他病,亦宜察風食而調治之,蓋表虛則風易入,脾虛則食易傷也。

3. 實中有虛辨

如病人現在頭疼體痛,身形拘急,惡寒發熱,無汗,此表實也,宜汗之。若其人或吐衄下血,或夢遺滑精,或小便淋漓,或大便瀉利,或內傷勞倦,或房勞陰虛,或動氣瘡痛,或胎前產後,或熱入血室,或口燥咽乾,或尺脈微弱,俱不可汗,汗之則自汗亡陽,而變為肉瞤筋惕等症。一病人現在發熱潮熱,煩渴譫語,腹脹便瞞,大便五六日不通,此裡實也,宜下之。

若其人內傷勞倦,或房勞陰虛,或氣血兩虛,或胎前崩漏,或經水適來適斷,或小便清白,或手足逆冷,或臍有動氣,或腹痛按減,或六脈無力,或小兒痛後慢驚,或傷寒惡寒,及表症在者,俱不可下,下之則自利亡陰,而變為逆冷昏沉等症。一病人現在胸滿鬱郁微煩,或食在胃口,或喉中有痰,或胸中懊憹,或寸口脈滑,皆病在膈上也,宜吐之。

若其人老弱氣衰,或吐衄崩漏,或勞倦內傷,或好怒喜淫,或胎前產後,或熱入血室,俱不可吐,吐之則自吐不止,而變為呃逆,喘急、厥逆等症。又如胸腹脹滿實也。若其平素少食,或不思食,或右關微細,或脹滿,手揉則軟,或不噯氣,作酸惡食,俱屬脾虛不運化。如胸脅腹中諸痛,實也。

若其人勞倦內傷,或奔走太過,或房勞陰虛,皆為氣虛不得歸元。面赤煩躁,實也。若足冷,脈沉無力,自利,則為陽虛陰極發煩躁之症。

白話文:

[確實存在虛弱的辨識]

如果病人現在有頭痛、身體疼痛,身體僵硬,畏寒發燒,且沒有出汗的情況,這顯示的是外表的實證,應該採取發汗療法。然而,如果此人有嘔吐、鼻出血、夜間遺精、小便頻繁、大便瀉瀉、內傷疲勞、性生活過度導致的陰虛、生長疼痛、懷孕或產後、熱進入子宮、口乾舌燥、尺脈微弱等情況,就不能用發汗療法,因為這樣會導致自汗和陽氣喪失,進而可能引發肌肉顫抖、筋骨震顫等症狀。

如果病人現在有發燒、潮熱、口渴、胡言亂語、腹部脹痛、便祕、五到六天未排大便等情況,這顯示的是內部的實證,應該採取瀉下療法。

然而,如果此人有內傷疲勞、性生活過度導致的陰虛、氣血雙虛、懷孕前出血、月經不調、小便清白、四肢冰冷、肚臍周圍有疼痛感、腹部按壓後疼痛減輕、脈搏無力、小孩在疼痛後緩慢恢復、感冒畏寒以及仍有表徵等情況,都不能使用瀉下療法,因為這樣會導致自利和陰氣喪失,進而可能引發四肢冰冷、意識模糊等症狀。

如果病人現在有胸部悶痛、心情煩悶、食物停留在胃部、喉嚨有痰、胸部憋悶、脈象滑等情況,這些都是膈上的疾病,應該採取催吐療法。

然而,如果此人是老年人、體弱、氣力衰退、嘔吐、崩漏、內傷勞累、易怒、性生活過度、懷孕或產後、熱進入子宮等情況,都不能使用催吐療法,因為這樣會導致持續嘔吐,進而可能引發打嗝、喘息急促、四肢冰冷等症狀。

再如,胸腹脹滿通常顯示的是實證。然而,如果此人平時飲食量少、無食慾、右關脈象微細、腹部脹滿但手揉後會變軟、不反酸、不厭惡食物,都顯示的是脾臟虛弱不能正常運作。

如果病人有胸脅、腹部等部位的疼痛,通常顯示的是實證。

然而,如果此人有內傷勞累、過度奔波、性生活過度導致的陰虛等情況,都顯示的是氣虛無法回到原位。

面色紅潤、情緒煩躁通常顯示的是實證。

然而,如果腳冷、脈象沉弱、自利,則顯示的是陽氣虛弱、陰氣過剩導致的煩躁症狀。

4. 上病治下辨

凡病頭痛目痛,耳紅腮腫,咽喉腫痛,一切上焦等症,除清涼發散正治外,更有三法:大便結,脈沉實者,用酒蒸大黃三錢,加入湯中,微下之,名釜底抽薪之法。大便如常,脈無力,用牛膝、車前引下之,名引火歸原之法。如大便瀉泄,脈沉足冷者,宜六味地黃丸加牛膝、車前、肉桂,足冷甚者,加熟附子,是冷極於下,而迫其浮火上升也,名導龍入海之法。若不知此,不免頭痛醫頭之謂也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:

凡是遇到頭痛、眼睛痛、耳朵紅腫、腮部腫脹、喉嚨腫痛等上半身的疾病症狀,除了使用清熱解毒和發汗的正常治療方法外,還有另外三種方法。

第一,如果患者有便祕,且脈搏強實,可以使用三錢經過酒蒸的大黃加入湯藥中,使其稍微通便,這種方法被稱為「釜底抽薪」。

第二,如果患者排便正常,但脈搏虛弱,則可以使用牛膝和車前草引導熱氣下降,這種方法被稱為「引火歸元」。

第三,如果患者有腹瀉,脈搏弱且腳冷,應該使用六味地黃丸,並加入牛膝、車前草以及肉桂。如果腳非常冷,還應加入熟附子。這是因為身體下部非常寒冷,導致了上部的火氣上升,這種治療方式被稱為「導龍入海」。

如果不瞭解這些治療原則,就可能會陷入「頭痛醫頭」的侷限性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