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時進

《一見能醫》~ 卷之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4)

1. 論和法

傷寒在表者可汗,在裡者可下,其在半表半裡者,惟有和之一法也。仲景用小柴胡湯加減是已。然有當和不和誤人者,有不當和而和誤人者。有當和而和,而不知寒熱之多少,稟質之虛實,臟腑之燥濕,邪氣之兼併以誤人者,是不可不辨也。夫病當耳聾、脅痛、寒熱往來之際,應用柴胡湯和解之。

而或以麻黃桂枝發表,誤矣;或以大黃芒硝攻裡,則尤誤矣。又或因其胸滿脅痛而吐之,則更誤矣。蓋病在少陽,有三禁也,汗、吐、下是也。且非惟汗、吐、下有所當禁,即舍此之法,而妄用他藥,均為無益,而反有害。古人有言,少陽膽為清淨之府,無出入之路,只有和解一法,柴胡一方最為切當。

何其所見明確而立法精微,亦至此乎。此所謂當和而和者也。然亦有不當和而和者,如病邪在表,未入少陽,誤用柴胡,謂之引賊入門,輕者為瘧,重者傳入心包,漸變神昏不語之候;亦有邪已入里,燥渴譫語,諸症叢集,而醫者僅以柴胡湯治之,則病不解。至於內傷勞倦,內傷飲食,氣虛血虛,癰腫瘀血,諸症皆令寒熱往來,似瘧非瘧,均非柴胡湯所能去者。

若不辨明症候,切實用藥,而藉此平穩之法,巧為藏拙,誤人非淺,所謂不當和而和者此也。然亦有當和而和,而不知寒熱之多寡者,何也?夫傷寒之邪,在表為寒,在裡為熱,在半表半裡則為寒熱交界之所,然亦有偏於表者則寒多,偏於里者則熱多,而用藥須與之相稱。

庶陰陽和平,而邪氣頓解,否則寒多而益其寒,熱多而助其熱,藥既不平,病益增劇,此非不和也,和之而不得寒熱多寡之宜者也。然又有當和而和,而不知稟質之虛實者,何也?夫客邪在表,譬如賊甫入門,豈敢遽登吾堂而入吾室,必窺其堂奧空處,乃乘隙而進,是以小柴用人參者,所以補正氣使正氣旺,則邪無容,自然得汗而解。蓋由是門入,復由是門出也。

亦有表邪失汗,腠理致密,賊無出路,由此而傳入少陽,熱氣漸盛,此不關本氣之虛,故有不用人參而和解自愈者。是病有虛實,法在變通,不可誤也。然又有當和而和,而不知臟腑之燥濕者,何也?如病在少陽而口不渴,大便如常,是津液未傷,清潤之藥,不可太過,而半夏、生薑,皆可用也。

若口大渴,大便漸結,是邪氣將入於陰,津液漸少,則辛燥之藥可除,而花粉、瓜蔞有必用矣。所謂臟腑有燥濕之不同者,此也。然又有當和而和,而不知邪之兼併者,何也?假如邪在少陽,而太陽、陽明症未罷,是少陽兼表裡邪也,小柴胡中須加表藥,仲景有柴胡加桂枝之例矣。

又如邪在少陽而兼裡熱,則便閉譫語燥渴之症生,小柴胡中須兼里藥,仲景有柴胡加芒硝之例矣。又三陽合病,合目則汗,面垢譫語,遺尿者,用白虎湯和解之。蓋三陽同病,必連胃腑,故以辛涼之藥,內清本腑,外徹肌膚,令三經之邪,一同解散。是又專以清劑為和矣,所謂邪有兼併者,此也。

白話文:

[談「和法」的使用]

當感冒在皮膚表面,我們可以發汗治療;如果感冒深入體內,我們可能需要使用瀉下的方法。但如果感冒位於半表半裡,即身體的表層和內層之間,就只能使用和法來調和身體。張仲景使用小柴胡湯,並根據病情增減藥物成分,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然而,如果不恰當地使用和法,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。同樣地,如果病情不適合使用和法卻硬要使用,也會造成問題。再者,即使病情適合使用和法,但若不瞭解病人的寒熱程度、體質虛實、臟腑的乾濕狀態以及病邪的複雜性,也可能會因錯誤的治療而使病情加重。這些情況都需要仔細分辨。

當病人出現耳鳴、脅痛、寒熱交替的情況,應該使用柴胡湯來調和身體。但是,如果醫生使用麻黃、桂枝等藥物來發汗,或者使用大黃、芒硝等藥物來攻下,都是錯誤的治療方式。同樣地,如果因為病人胸悶、脅痛而嘔吐,也是錯誤的治療。因為少陽經的疾病有三個禁忌:發汗、催吐和瀉下。不僅如此,即使是除了發汗、催吐和瀉下之外的治療方式,如果隨意使用其他藥物,也可能對病情沒有幫助,反而造成傷害。古人曾說,少陽膽是清淨的器官,沒有進出的通道,只有調和身體這一方法,柴胡湯是最適合的選擇。

這說明瞭和法的使用,必須基於正確的理解和精確的治療策略。然而,也有不適合使用和法的情況。例如,如果病邪還在表面,尚未進入少陽經,誤用柴胡湯會讓病邪進入更深的部位。病情輕微的可能會轉為瘧疾,嚴重的可能會傳入心包,逐漸發展成精神混亂、無法說話的症狀。另外,如果病邪已經深入體內,導致口渴、燥熱、妄語等症狀,單純使用柴胡湯可能無法解決問題。此外,內傷勞累、飲食不節、氣血虛弱、膿腫瘀血等情況,也可能導致寒熱交替的症狀,但這些情況並不適合使用柴胡湯治療。

如果醫生無法清楚辨別病情,只是盲目地使用和法,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。這是不適合使用和法的情況。然而,即使病情適合使用和法,但如果不知道病人的寒熱程度,也可能導致治療失敗。感冒的病邪在表面時,表現為寒;在體內時,表現為熱;在半表半裡時,則處於寒熱交界的狀態。然而,有些情況下,病邪可能偏向表面,導致寒氣較多;有些情況下,病邪可能偏向體內,導致熱氣較多。因此,治療時必須考慮到病人的寒熱程度,才能達到平衡陰陽、驅除病邪的效果。否則,如果寒氣較多而使用熱性藥物,或者熱氣較多而使用寒性藥物,藥物的性質就會變得不平衡,病情可能會更加嚴重。這並不是不使用和法的問題,而是使用和法時未能考慮到寒熱程度的問題。

同樣地,即使病情適合使用和法,但如果不知道病人的體質虛實,也可能導致治療失敗。例如,如果病邪在表面,就像盜賊剛剛闖入家門,怎麼可能馬上進入房間?它必須找到一個空隙,然後乘機進攻。因此,小柴胡湯中加入人參,可以補充正氣,使正氣旺盛,病邪自然就會被排出。然而,如果病人體質虛弱,使用人參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。因此,醫生必須根據病人的體質虛實來調整藥物配方,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。

此外,即使病情適合使用和法,但如果不知道臟腑的乾濕程度,也可能導致治療失敗。例如,如果病人在少陽經的狀態下,口不渴,大便正常,說明體內的津液尚未受到損傷,可以使用滋潤的藥物,但不能過度使用。然而,如果病人非常口渴,大便逐漸硬化,說明病邪將進入更深的部位,體內的津液逐漸減少,此時需要使用清熱的藥物,如天花粉、瓜萎等。

最後,即使病情適合使用和法,但如果不知道病邪的複雜性,也可能導致治療失敗。例如,如果病邪在少陽經,但同時存在太陽經和陽明經的症狀,說明病邪同時影響表層和內層。這種情況下,小柴胡湯中需要加入表層藥物,如張仲景曾使用過的柴胡加桂枝湯。同樣地,如果病邪在少陽經,但同時存在內熱的症狀,如大便乾燥、妄語等,小柴胡湯中需要加入內層藥物,如張仲景曾使用過的柴胡加芒硝湯。此外,如果三個陽經同時受影響,眼睛閉合時會出汗,臉部污穢,出現妄語和尿失禁等症狀,可以使用白虎湯來調和身體。因為三個陽經同時受影響,必然會影響到胃腸道,所以需要使用辛涼的藥物,內清臟腑,外達肌膚,使三個經絡的病邪一同消散。這是專門使用清熱藥物作為和法的例子,顯示了病邪的複雜性。

總之,和法的使用必須基於正確的理解和精確的治療策略。醫生必須根據病人的寒熱程度、體質虛實、臟腑的乾濕程度以及病邪的複雜性,調整藥物配方,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。和法的使用方式有很多種,包括清熱和法、溫熱和法、消導和法、補益和法、燥濕和法、滋潤和法、兼表和法和兼攻和法等。只要掌握和法的基本原則,就可以根據病情靈活運用各種和法,治療溫熱病、瘟疫和時行痎瘧等疾病,達到應手而愈的效果。然而,如果醫生只是盲目地使用和法,而不能全面理解其使用原則,可能會增加病情的風險,使病情更加複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