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一見能醫》~ 卷之三 (6)
卷之三 (6)
1. 勞有陰陽辨
陽病口乾舌瘡,咽痛聲啞,能嗜滋味,五心煩疼,小便黃赤,大便燥結,用甘涼氣藥。陰病胃逆噁心,飲食雖化,痰淡白色,四肢懈惰,小便常多,大便溏泄,用甘溫氣藥佐血藥。又有嗽痰仰臥不得者,必陰陽俱病也。
白話文:
在處理因過勞而產生的病症時,需辨別其性質是屬於「陽病」或「陰病」。
如果是「陽病」,患者會感到口乾、舌頭上可能出現潰瘍,咽喉疼痛且聲音沙啞,但對食物仍有慾望,手心腳心及胸口處會感到煩熱疼痛,小便顏色深黃,大便乾燥且排便困難。對於這類症狀,應使用性質甘涼的草藥來治療。
如果是「陰病」,患者會感到胃部不適,有噁心感,雖然仍能消化食物,但痰液呈淡白色,四肢感到無力,小便頻繁,大便稀軟或水樣。對於這類症狀,應使用性質甘溫的草藥,並輔以補血的藥物。
另有一種情況,患者咳嗽且有痰,躺下後情況更嚴重,無法安睡,這通常是因為同時患有「陰病」和「陽病」。
2. 虛分脾腎辨
夫人之虛,不屬於氣,即屬於血,五藏六腑,莫能外焉。以水為萬物之源,無形之本,土為萬物之母,有象之基,二臟安和,一身皆治。故救腎者,必本乎陰血,血主濡之,血屬陰,主不陷,虛則上升,當斂而抑(六味等。六味丸:熟地、丹皮、淮藥、澤瀉、茯苓、山萸肉)。
救脾者,必本乎陽氣,氣主煦之,氣為陽,主上升,虛則下陷,當升而舉(四君等)。故邵氏曰:死生之機,升降而已。
白話文:
人的虛弱,若不是出在氣的問題上,那就是出在血的問題上,對於五臟六腑來說,無一能例外。因為水是萬物的根源,是無形物質的根本,土則是萬物的母親,是有形物質的基礎,如果這兩個臟器安穩和平,那麼全身都會健康。
因此,要治療腎虛,必須從滋養陰血開始,因為血負責滋潤身體,血屬陰性,主掌不讓身體陷入困境,如果腎虛,血會上升,這時應該使用收斂和抑制的方法來治療(如六味地黃丸等)。六味地黃丸的成分包括熟地、丹皮、淮藥、澤瀉、茯苓、山萸肉。
而要治療脾虛,必須從補充陽氣開始,因為氣負責溫暖身體,氣屬陽性,主掌上升,如果脾虛,氣會下陷,這時應該使用提升和舉揚的方法來治療(如四君子湯等)。因此,邵氏曾說:生命的關鍵,就在於氣的升降而已。
3. 發熱作止辨
夫外感寒熱,齊作無間,內傷寒熱,間作不齊,此特論其常耳。然外感初起似瘧狀,發有作止,此邪氣尚淺,而未能混淆正氣,故乍離乍合,脈必至數有力,仍當解散。更有內傷勞倦,似陽明白虎,發熱晝夜不減,此氣血兩虛,故亦齊作無間,脈必重按無力,仍當溫補。
白話文:
【對於發熱現象的判斷】
外感引起的寒熱,會同時出現且無間斷地交替發生。而內傷導致的寒熱,則是間歇性地出現,且表現不規則,這只是一般常見的情況。然而,當外感剛開始時,可能類似瘧疾的症狀,發熱時有停頓,這表示邪氣還未深入,尚未與正氣混亂,所以時好時壞,脈搏頻率快且有力,此時應採用散邪解表的方法。
另外,由內傷勞累疲倦引起的,看似陽明經證的白虎湯證,其發熱現象日夜不停,這是因為氣血雙雙虛弱,所以也是無間斷地同時出現寒熱,但脈搏在深按時會感到無力,這種情況下,應該採用溫補的方法來調理。
4. 晝熱夜熱辨
晝則發熱,夜則安靜,是陽氣偏勝於陽分也。晝則安靜,夜則發熱,是陽氣下陷於陰中也。晝則發煩熱燥,夜亦發熱煩躁,是重陽無陰也。更有晝熱陽虛,口中無味,病責之胃,宜甘溫補氣。暮熱陰虛,口中有味,病責之腎,宜甘寒滋陰。
白話文:
【白天發熱與夜晚發熱的區別】
如果在白天感到發熱,而夜晚則相對安靜,這表示身體的陽氣過盛,主要在身體的外層或上部。
相反地,若是在白天相對安靜,而夜晚開始發熱,這表示身體的陽氣已陷入到陰氣之中,即體內的陰陽失調。
若是無論白天還是夜晚,都感到煩熱並有燥感,這表示體內的陽氣過剩,而陰氣不足。
另外,如果白天感到發熱,同時伴有陽氣虛弱,口中無味,這種情況多歸咎於胃部問題,應使用甘溫的藥物來補氣。
若是在傍晚開始發熱,且伴有陰氣虛弱,口中出現異味,這種情況多歸咎於腎臟問題,應使用甘寒的藥物來滋養陰氣。
5. 三焦發熱辨
熱在上焦,咽乾口糜。熱在中焦,心煩口渴。熱在下焦,便閉溺赤。
白話文:
如果上焦有熱,會出現喉嚨乾燥、口腔潰爛的症狀。如果中焦有熱,會感到心情煩躁並伴有口渴。如果下焦有熱,則可能會有便祕及小便呈現紅色的情況。
6. 虛熱實熱辨
胸悶而噁心,引飲便實者,實熱也。胸爽而少食,自汗短氣者,虛熱也。
白話文:
如果感覺胸口悶且有噁心感,喝水後大便變得硬實,這表示是實質上的熱症。反之,若覺得胸口清爽但食慾不佳,常常自發性流汗並且呼吸短促,這可能就是虛弱型的熱症。
7. 表熱裡熱辨
有表症而身熱者,外感表熱也。無表症而身熱者,內傷裡熱也。
白話文:
如果有發燒且伴有像是頭痛、喉嚨痛或肌肉痠痛等外感症狀,這就是外來的表熱。如果沒有這些外感症狀,但仍然持續發燒,這可能是由於體內機能失調所導致的內傷裡熱。
8. 氣熱血熱辨
氣分虛熱者,用甘溫以除熱。蓋大熱在上,大寒必伏於內,用甘溫以助地氣,使真氣旺而邪火息熄。血分虛熱者,用甘寒以勝熱。蓋陰火浮於外,必真陰竭於內,用甘寒以補腎,使真水充而虛焰潛滅也。
白話文:
對於氣分虛熱的情況,應該使用甘溫的藥物來消除熱症。因為如果上部有嚴重的熱象,通常體內會潛藏著嚴重的寒涼,使用甘溫的藥物能增強體內的能量,使得正氣旺盛而邪火得以平息。
對於血分虛熱的情況,則應使用甘寒的藥物來剋制熱症。因為如果陰火浮現於外,通常體內的真陰能量已經枯竭,使用甘寒的藥物能補充腎臟的能量,使得體內的水分充足,從而讓虛弱的火勢得以潛伏並最終消失。
9. 真熱假熱辨
真熱則發熱惡寒,脈數有力,按之有實,煩躁口渴,大便燥,小便赤澀,或利臭積,發言壯厲,不欲近衣者是也。在表者散之,在裡者瀉之,假熱亦發熱,惡寒而足必不熱,脈大而虛,按之微弱,身雖熾熱而不燥不渴,或見虛狂而項之即止,終不及高聲詈罵者也。《經》曰:寒熱有真假,治法有逆從,此之謂也。
白話文:
【真實的熱症與假性的熱症辨別】
真實的熱症會出現發燒、怕冷的症狀,脈搏頻率快且強勁,診斷時可觸及實證,伴有焦慮不安和口渴,大便乾硬,小便色赤且排尿困難,可能有腹瀉且排泄物異常臭味,說話聲音洪亮,不願穿著衣物。如果熱症在體表,應採用散熱方法;若在內臟,則需用瀉熱的方法來治療。
假性的熱症也會出現發燒和怕冷的症狀,但腳部不會熱,脈搏看似大卻虛弱,輕按會感覺到微弱,身體雖然感覺非常熱,但皮膚不乾燥且沒有口渴感,可能會出現虛脫的狂躁狀態,但只要有人安撫就會平靜下來,並不會有高聲怒罵的情況。
《黃帝內經》提到:寒熱病症有真偽之分,治療方法有順行和逆行兩種,指的就是這種情況。
10. 假熱有二辨
如大熱而甚,寒之不寒,是無水也。熱去復來,晝見夜伏,夜見晝止,時節而動,是無火也。熱動復止,倏往倏來,時作時止,是無水也,當助其腎。又寒之不寒,責腎之虛,寒之不入,責腎之少火。有治熱以寒,寒之而穀食不入,此為氣不疏通,壅而為實也。有病熱脈數,按之不鼓,擊於指下者,此陰盛格陽,內真寒而外假熱,陰症似陽也。
病熱忽寒,手足俱冷,按之脈來鼓擊於指下,有者此陽盛拒陰,外假寒而內實熱,陽症似陰也。(從脈不從症。)
白話文:
[辨識假熱的兩種情況]
像是體溫非常高,用寒涼的治療方式卻沒有降溫效果,這表示體內的陰液已經不足。有時候高燒退了又再回來,白天發燒晚上就退,或者晚上發燒白天就退,這種隨著時間節律性的變化,顯示的是體內的陽氣不足。如果發燒反覆無常,時好時壞,這也是因為體內陰液不足,應該要補充腎臟的功能。另外,如果用寒涼的治療方式卻沒有效果,可能是因為腎臟虛弱,寒涼的藥物無法進入體內,或者是腎臟的陽氣不足。
有時候會用寒涼的藥物治療熱病,但是用了之後反而不能進食,這可能是因爲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身體內部的實證。有時候病人的體溫高,心跳快,但是按壓脈搏卻沒有跳動,這是因為體內陰寒太盛,將體內的陽氣排擠到體表,造成體內真正的寒冷和表面的假熱,這是陰症表現得像陽症。
如果病人原本發燒,突然變冷,手腳都冰涼,但是按壓脈搏卻有力地跳動,這是因為體內陽氣太盛,將陰寒排擠到體表,造成表面的假寒而體內實際上是熱的,這是陽症表現得像陰症。(在診斷時,應該根據脈象而不是表面的症狀。)
11. 疸兼雜症辨
黃疸初起,多兼雜症。如風症色黃帶青;寒症色黃帶黯;暑症色黃帶赤;瘀血發黃,喜妄如狂,溺清便黑;食積發黃,惡食噫氣,胸滿腹脹。又有瘀熱入心發黃者,痰火入肺發黃者,不拘外感內傷,拂鬱不舒,皆能成疸。
白話文:
在黃疸剛開始的時候,常會同時出現其他的症狀。比如說,如果伴有風邪,皮膚的黃色會帶點青色;如果伴有寒邪,黃色會帶點暗淡;如果是暑熱導致,黃色會偏紅;若是因為瘀血導致的黃疸,病人可能會有行為失常、精神亢奮的表現,尿液清澈但大便呈黑色;如果黃疸是因為食物積滯造成的,患者可能不想吃東西,經常打嗝,感覺胸口和腹部脹滿。此外,還有因為心臟被熱毒影響而引發黃疸的,或者痰火影響到肺部導致黃疸的,不管是外來的病邪還是身體內部的傷害,只要心情鬱悶,不能得到紓解,都有可能形成黃疸。
12. 痓癇有別辨
病發身軟,時醒者為癇,身強直,角弓反張,不醒為痙。
白話文:
當病情發作時,如果身體變得很軟弱,並且有時候會清醒過來,這就是癇症;若是在發病時身體變得非常僵硬,甚至背部肌肉緊繃到像拉滿的弓一樣(角弓反張),且一直無法清醒過來,這種情況則是痙症。
13. 頭風分辨
血虛者,朝輕夕重;氣虛者,朝重夕輕。風熱痛者,遇熱則發;風濕痛者,陰雨則甚。濕痰痛者,綿密無間,眩暈吐逆;火鬱痛者,喜暖畏光,面赤口渴。
白話文:
【頭風分辨】
如果是因為血液不足導致的頭痛,通常會在早晨較輕微,到了晚上則會變得更嚴重。而若是氣力不足所引起的頭痛,則會在早晨較嚴重,晚上則相對減輕。
由風熱引發的頭痛,在遇到熱的情況下會加重。而風濕造成的頭痛,則會在陰雨天時更加劇烈。如果頭痛是由濕痰引起,那麼這種疼痛會持續不斷,同時還伴有頭暈和嘔吐的現象。
至於由內火鬱積所導致的頭痛,患者通常喜歡溫暖、害怕強光,臉色紅潤且常感口渴。
14. 咽喉虛實辨
實火,因過食煎炒,熱毒蘊積,胸膈不利,煩渴便閉;虛火,因七情勞欲,氣虛火炎,咽膈乾燥,二便如常。
白話文:
實火的情況,通常是因為過度食用煎炸烘烤的食物,導致體內熱毒囤積,會有胸部和上腹部不舒暢、口渴且大便祕結的症狀;虛火的情況,則多由於情緒波動、過度勞累或性生活過度,導致氣血虛弱,火氣上升,咽喉部位感到乾燥,但大小便仍正常。
15. 喘分虛實辨
虛者,氣乏身涼,冷痰如冰;實者,氣壯胸滿,身熱便硬。
白話文:
在這段文字裡,"喘分虛實辨"是指區分喘症的虛證和實證。其內容翻譯為現代白話文是:屬於虛證的患者,會表現出氣力不足、身體發涼,且痰質清冷如冰;而實證的患者,則表現為氣力充沛但胸部憋悶,身體發熱且排便困難。
16. 短氣分辨
若夫少氣,不足以息,呼吸不相接續,出多入少,名曰短氣。短氣者,氣微力弱,非若喘症之氣,粗奔迫也。
白話文:
【對於短氣的辨識】
如果一個人呼吸微弱,感覺吸氣不足,每次呼吸之間無法順利接續,呼氣量比吸氣量多,這種情況被稱為「短氣」。所謂的短氣,指的是呼吸氣流微弱且力度不足,並不像喘症那樣,呼吸粗重且急促迫人。
17. 哮喘分辨
哮以聲音言,喘以氣息言。又喘促而喉中如水雞聲者,謂之哮;氣促而連續不能以息者,謂之喘。
白話文:
在這段文字中,"哮喘分辨"所講的是如何區分哮和喘。"哮"主要是根據發出的聲音來判斷,而"喘"則是看呼吸的狀態。進一步解釋,如果一個人呼吸急促,且喉嚨裡發出類似水雞的聲音,這就可以稱為"哮"。相反的,如果呼吸非常急促,而且好像連接不上氣,這種情況就叫做"喘"。
18. 血分浮沉辨(有三種)
血吐水內,浮者肺血也。沉者,肝血也。半浮半沉者,心血也。色赤如太陽之紅者,腎血也。各隨見症而參之。
白話文:
內容翻譯為:當血液出現在水中,漂浮在水面的是肺部的血。若血液沉在水底,那是肝臟的血。而處於半浮半沉狀態的,則是心臟的血。血液如果呈現像太陽般鮮紅的顏色,那通常是腎臟的血。判斷時應根據實際的病徵來參考這些情況。
19. 吐衄咳咯血辨(有四種)
吐血出於胃,吐行濁道;衄血出於經,衄行清道,喉與咽二者不同也。蓋經者走經之血,走而不守,隨氣而行,火性急速,故隨經直犯清道而出於鼻,其不出於鼻者,則挾火凌金,滲入肺竅而出於咽,為咳咯也。胃者守營之血,守而不走,存於胃中,胃氣有傷,不能攝血,故令人嘔吐,從嘔而出於口也。
白話文:
[對於吐血、鼻血、咳嗽及咯血的區別(共四種情況)]
吐血是源自胃部,血液通過消化系統的管道排出;鼻血則是源自經絡,血液通過呼吸系統的管道排出,喉嚨和咽喉在這方面是有差異的。經絡中的血液,流動而不固定,隨著氣息運行,由於火性急躁,所以會跟隨經絡直接侵犯到呼吸系統的管道,從鼻子流出,如果沒有從鼻子流出,那麼它會攜帶著火氣侵襲肺部,滲透進入肺部的空腔,從咽喉排出,形成咳嗽或咯血的情況。胃部的血液,固定而不流動,存在於胃中,一旦胃氣受到損傷,無法控制血液,就會導致嘔吐,血液隨著嘔吐從口中排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