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一見能醫》~ 卷之三 (3)
卷之三 (3)
1. 疫痢漏底辨
疫痢乃是冬時伏氣,因春夏多雨,火邪復為濕伏,延至秋時,真陽內人,其邪內不能容,外不得泄,古人以敗毒散加陳倉米治之,誤與攻積利水必死。若漏底,則因腎氣素虧,或夾冷食,而見外熱裡寒之症,其脈必尺中微弱,當以夾陰例治之。亦有熱邪傳裡而下利,穢積者,又當以傳經熱症治之。
白話文:
【疫情痢疾的辨識】
疫情引起的痢疾,源自冬天潛伏的病氣,在春夏季節因爲雨水過多,體內的火邪被溼氣壓制,一直延續到秋天,人體內的真正陽氣進入,使得邪氣在內無法容納,在外也無法排泄。古時候的人用敗毒散加上陳倉米來治療這種疾病,如果誤用了攻積利水的方法必定會致死。
如果出現漏底症狀,是因爲腎氣本來就虧損,可能還夾雜著吃了冷食,出現外表熱、體內寒的症狀,這時候把脈一定可以發現尺脈(腎脈)微弱,應該按照陰虛的情況來治療。也有因爲熱邪傳入體內導致下痢,且帶有穢物積聚的情形,這時應該按照熱邪傳經的熱症來治療。
2. 發黃辨
血症發黃,則小便自利,傷血而不傷氣也。濕熱發黃,則小便不利,氣病而血不病也。
白話文:
在血癥導致的黃疸情況下,小便會自行排暢,這表示病情影響的是血液而非氣力。然而,若黃疸是由濕熱所引致,小便會排泄不暢,這顯示病情影響的是氣力,而並未影響到血液。
3. 中濕風濕辨
中濕,則一身盡痛而重,脈來沉緩,或面黃、頭痛、鼻塞。風濕,則一身盡痛而腫,關節不利,不能轉側,惡風不欲去衣,其脈浮虛而澀。
白話文:
如果身體受到濕邪的影響,會感覺全身疼痛且有沉重感,脈搏會呈現沉緩的狀態,可能還會伴有臉色泛黃、頭痛、鼻塞等症狀。而若是風濕侵襲,同樣會感到全身疼痛,但會出現腫脹的情況,關節活動受限,翻身轉側困難,畏懼風吹不願脫衣,其脈象呈現浮虛且帶澀的特徵。
4. 燥症濕症辨
燥症,則肌膚枯槁,血少不能榮食百脈,而必痿弱無力。濕症則肢體浮腫,經隧道中為濕所襲,而痹著不舉也。
白話文:
在燥症的情況下,身體的皮膚會變得乾燥無光澤,血液量不足無法滋養全身的脈絡,進而導致身體虛弱無力。而在濕症的狀況下,肢體可能會出現浮腫的情況,因為濕氣侵襲了身體的經絡,使得肢體感到沉重,活動不便。
5. 表熱裡熱辨
其脈浮緊無汗為傷寒,浮緩有汗為傷風,皆風寒外襲,表發熱也。其脈實而蒸蒸發熱,六七日不大便者,為里發熱,邪氣內傳而熱也。
白話文:
如果脈象呈現浮緊且沒有出汗,這是感冒(傷寒)的徵兆;若脈象浮緩且有出汗,則是風邪入侵(傷風)的現象。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外來的風寒侵襲身體,導致身體表面產生發熱的情況。
另一種情況,如果脈象強勁且持續感到全身發熱,並且六七天都未解大便,這代表的是身體內部正在發熱,這是因為邪氣進入體內並引發了內部的熱症。
換句話說,前半段描述的是由外部風寒引起的表面發熱,後半段則是在談論由內部邪氣所導致的深層發熱。
6. 裡寒表寒辨
初起不熱,但惡寒而體倦息微,脈沉遲無力,此寒中三陰,里惡寒也。若初起惡寒而體重氣促,脈陰陽俱緊,為表惡寒,始雖惡寒,後必發熱也。
白話文:
在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發燒,只感覺到非常的冷,身體疲倦且呼吸微弱,脈搏跳動緩慢且無力,這表示寒氣已深入三陰經,是體內感到寒冷的情況。
如果一開始就覺得非常冷,同時還伴隨著身體沉重和呼吸急促,脈搏無論在上肢還是下肢都呈現緊繃的狀態,這是體表感受到寒冷的現象,雖然一開始會感覺很冷,但之後必然會出現發燒的情況。
7. 女勞復陰陽易辨
瘥後御女(瘥者病,新愈之謂也),為女勞復,此虛邪為患,復犯虛虛之戒,必死。若不病人,與新瘥者交而得病者,為陰陽易,此熱毒雖乘虛入犯少陰,猶可用祛熱藥治之。
白話文:
在病癒後立即與女性發生性行為(這裡所說的病癒,是指剛剛康復的情況),會導致所謂的"女勞復"疾病。這種情況是因為身體虛弱時遭受邪氣侵襲,違反了不要在身體虛弱時再讓自己更虛弱的規則,這樣的情況下,患者可能會死亡。
如果一個人本身沒有生病,但在與剛剛病癒的人發生性關係後染上疾病,這種情況被稱為"陰陽易"。這種由熱毒趁虛而入侵犯少陰經脈的病症,仍然可以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來治療。
8. 陰症有三辨
世人論傷寒,輒曰陰症,而不知有傳經之陰症,陰中之熱症也。有直中之陰症,陰中之寒症也。有房室之陰症,陰中之虛症也。既犯房室而得熱症,則灼熱極甚,犯房室而得寒症,則陰寒極盛。熱之甚,則清劑宜輕,寒之甚,則溫劑宜重,斯無弊耳。乃世人混稱夾陰,而醫者漫不加察,反從而和之,噫,陋矣!
白話文:
現在人談到感冒發燒,動不動就說是陰性病症,卻不知道有傳經的陰性病症,也就是在陰性中的熱性病。有直接中的陰性病症,即在陰性中的寒性病。有房事過後的陰性病症,即在陰性中的虛弱病。如果在房事後得到熱性病,那會非常地高燒;如果在房事後得到寒性病,那陰寒的程度會極其嚴重。熱性病很嚴重的時候,應該適當地使用清熱藥物,寒性病很嚴重的時候,應該大量使用溫補藥物,這樣纔不會有問題。然而,現在的人們混亂地稱之為夾陰病,而醫生們也隨便不去仔細檢查,反而隨意地用調和的藥方去治療,唉,這實在太淺薄了!
9. 陽厥陰厥辨
陽厥者,先自三陽經氣分,因感寒邪,起於頭疼發熱,惡寒以後,傳進三陰血分,變出四肢厥冷,大便燥實,譫語發渴,揚手擲足,不惡寒,反怕熱,脈沉有力,此傳經熱證,謂之陽厥。外雖厥冷,內有實熱,蓋因大便結實不下,便氣血不通,故手足乍冷乍溫也。如火鍊金,熱極金反化水,水寒極而成冰,反能載物。
厥微熱亦微,用四逆散,厥深熱亦深,大承氣(大承氣:芒硝、枳實、川軍、厚朴)。正所謂亢則害其物,承乃制其極也。若疑為陰厥而進熱藥,一如抱薪救火矣。陰厥者,因三陰經血分,自受寒邪,初病無身熱,無頭痛,就便惡寒,四肢厥冷,直至臂脛以上,過乎肘膝不溫,引衣踡臥,不渴,或兼腹痛吐瀉,或戰慄,面如刀刮,口吐涎沫,脈沉遲無力,此為直中。直陰寒症,不從陽經傳入,謂之陰厥也,輕則理中湯,重則四逆湯溫之。
白話文:
【陽厥與陰厥的區別】
陽厥的情況,起初是因為三陽經的氣分受到寒邪的侵襲,導致頭痛和發燒,畏寒之後,寒邪進一步影響到三陰經的血分,使四肢變得冰冷,出現大便乾燥堅硬,胡言亂語,口渴,手腳揮動,不再畏寒反而畏熱,脈搏沉而有力,這是熱邪沿經絡傳遞的症狀,稱之為陽厥。外表看似冰冷,但體內卻有實熱,主要是因為大便堵塞不通,導致氣血循環受阻,因此手腳時冷時暖。就像火煉金,熱到極點金會化成水,水冷到極點會結成堅固的冰,可以支撐物體。
如果厥冷程度輕,熱度也輕,可用四逆散治療;厥冷程度重,熱度也重,需用大承氣湯(主要成分:芒硝、枳實、川軍、厚朴)。這就是所謂的物極必反,適度控制才能達到平衡。如果誤認為是陰厥而使用熱性藥物,就如同抱著柴火去滅火,只會讓情況更糟。
陰厥的情況,是因為三陰經的血分直接受到寒邪影響,一開始並無發燒,無頭痛,只有畏寒,四肢冰冷,甚至擴及手臂和小腿,超過肘部和膝蓋都保持冰冷,患者會蜷縮在被褥裡,不會感到口渴,可能伴有腹痛、嘔吐、腹瀉,或者全身顫抖,臉色蒼白如刀刮,口吐泡沫,脈搏沉弱無力,這種情況稱為直中。直接由陰寒引起的病症,並非從陽經傳入,稱之為陰厥。病情輕微可服用理中湯,嚴重的話需用四逆湯來溫暖身體。
10. 陽症似陰辨
陽症似陰者,乃火極似水也。蓋傷寒熱甚,失於汗下,陽氣亢極,鬱伏於內,反見勝已之化於外,故其身涼,手足厥冷,狀若陰症,唇焦舌燥,能飲水漿,大便閉硬,小便赤澀,沒有糞水利出,內有燥屎結聚,乃傍流之物,非冷痢也。再審,有屁極臭者是也。其脈雖沉,切之必滑數有力,或時燥熱,不欲衣被,或揚手擲足,或譫語有力,此陽症也。
輕則用四逆散合小柴湯,渴用白虎湯合解毒湯(黃連解毒湯:川連、黃柏、黃芩、山梔)。漸熱大便實者,用大柴湯(大柴胡湯:柴胡、半夏、黃芩、大黃、枳實、芍藥、生薑、大棗)。重則燥實堅硬,痞滿全具者,用大承氣湯下之。
白話文:
在談論[類似陰症的陽症辨識]時,指的是火氣過旺的情況,看起來像水一樣的平靜。通常,感冒發燒嚴重,如果沒有及時進行出汗或通便治療,人體的陽氣會過度旺盛,然後壓抑在體內,反而在外表現出一種被剋制的現象,所以身體感覺涼,手腳冰冷,看起來就像陰性病症,但實際上嘴脣乾燥,舌頭也乾,想喝水,大便乾硬,小便呈現紅色且排尿困難,大便沒有正常排出,體內有乾硬的大便堆積,這是旁流的問題,並不是因為腸胃寒冷導致的腹瀉。進一步診斷,如果放的屁非常臭,那就是這種情況了。雖然脈搏可能顯示為沉脈,但是摸起來一定是快速且有力的,或者偶爾有非常燥熱的感覺,不想蓋衣服或被子,或者手腳亂動,或者說胡話聲音很大,這些都是陽性病症的表現。
如果病情較輕,可以使用四逆散加上小柴胡湯,口渴的時候使用白虎湯加上解毒湯(黃連解毒湯的成分有: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山梔)。如果病情逐漸加劇,出現高熱和大便乾硬的情況,可以使用大柴胡湯。如果病情非常嚴重,出現了乾燥、堅硬、脹滿的症狀,應使用大承氣湯來進行治療。
11. 陰症似陽辨
陰證似陽者,乃水極似火也。蓋傷寒傳變或誤服寒涼,攻熱太過,其人素本腎虛,受寒遂變陰症,冷極於內,逼其浮陽之火發見於外,面赤煩躁,欲坐井中,身有微熱,渴欲飲水,復不能飲,大便閉結不通,或自利,小便淡黃,或嘔逆,或氣促,或鄭聲,或咽痛,狀似陽證,庸醫不識,妄投寒涼之劑,下咽遂斃,可不謹哉?切其脈,若沉細遲而微,以通脈四逆湯,倍加參、附以接真陽之氣(從脈舍症法,設或救遲,遂至陰盛陽衰,雖使參附,亦不能救。)
白話文:
在一種情況下,陰證會表現得像陽證,這其實是體內的水份過多,導致類似火熱的現象。可能是因為感冒後病情轉變,或是誤用了寒涼的藥物,過度清熱,如果此人本來就有腎虛的情況,受到寒涼影響,就會轉變成陰證。體內非常寒冷,迫使體內微弱的陽氣向外浮現,因此出現臉紅、煩躁、想坐在冷水裡、身體微微發熱、口渴但又無法喝水、大便祕結或拉肚子、小便顏色淡黃、噁心嘔吐、呼吸急促、語無倫次、喉嚨痛等,這些都像是陽證的症狀,但是不懂醫術的醫生會誤判,再用寒涼的藥物,病人吃了之後就會死亡,這點必須要小心。
如果診斷病人的脈象,發現是沉細遲緩且微弱,應該使用通脈四逆湯,並增加人參和附子的分量,來補充真正的陽氣(這是根據脈象判斷病情的方法,如果救治時間太晚,導致陰氣過盛,陽氣衰退,即使使用人參和附子,也可能無法挽救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