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一見能醫》~ 卷之三 (2)
卷之三 (2)
1. 寒熱虛實表裡陰陽辨
病有總要,寒、熱、虛、實、表、里、陰、陽八字而已。病情既不外此,則辨症之法亦不出此。
一病之寒熱,全在口渴與不渴,渴而消水與不消水,飲食喜熱與喜冷,煩躁與厥逆,溺之長短、赤白,便之溏結,脈之遲數以分之。假如口渴而能消水,喜冷飲食,煩躁,溺短赤,便結,脈數,此熱也。假如口不渴,或假渴而不能消水,喜飲熱湯,手足厥冷,溺清長,便溏,脈遲,此寒也。
一病之虛實,全在有汗無汗,胸腹脹痛與否,脹之減與不減,痛之拒按與喜按,病之新久,稟之厚薄,脈之虛實以分之。假如病中無汗,腹脹不減,痛而拒按,病新得,人稟厚,脈實有力,此實也。假如病中多汗,腹脹時減,復如故,痛而喜按,按之則痛止,病久,稟弱,脈虛無力,此虛也。
一病之表裡,全在發熱與潮熱,惡寒與惡熱,頭痛與腹痛,鼻塞與口燥,舌苔之有無,脈之浮沉以分之。假如發熱惡寒,頭痛鼻塞,舌上無苔,脈息浮,此表也。假如潮熱惡熱,腹痛口燥,舌苔黃黑,脈息沉,此里也。
至於病之陰陽,統上六字而言,所包者廣,熱者為陽,實者為陽,在表者為陽。寒者為陰,虛者為陰,在裡者為陰。寒邪客表,陽中之陰;熱邪入里,陰中之陽。寒邪入里,陰中之陰;熱邪連表,陽中之陽。而真陰真陽之別,則又不同。假如脈數無力,四肢倦怠,唇淡口和,飢冷便溏,飲食不化,此真陽不足也。
寒、熱、虛、實、表、里、陰、陽之別,總不外此。然病中,有熱症而喜熱飲者,同氣相求也。有寒症而喜冷飲,卻不能飲者,假渴之象也。有熱症而大便溏瀉者,挾熱下利也。有寒症而大便反硬者,名曰陰結也。有熱症而手足厥冷者,所謂熱深厥亦深,熱微厥亦微是也。有寒症而反煩躁,欲坐臥泥水之中者,名曰陰躁也。
有有汗而為實症者,熱邪在裡也。有無汗而為虛症者,津液不足也。有惡寒而為里症者,直中於寒也。有惡熱口渴而為表症者,溫熱之病,自里連表也。此乃陰陽變化之理,為治病之權衡,龍辨之不可不早辨也。
白話文:
疾病的核心要素可歸納為:寒、熱、虛、實、表、裏、陰、陽這八個字。既然病情不超出這些範疇,那麼診斷病症的方法同樣不會離開這幾個方面。
就疾病的寒熱性質來說,我們主要看病人是否口渴,以及其喝水的狀況,飲食偏好冷或熱,有無煩躁或厥逆的表現,小便的顏色和量,排便的狀態,以及脈搏的快慢來判斷。例如,如果病人感到口渴且能喝很多水,偏好冷飲,有煩躁的情況,尿色偏紅且量少,排便困難,脈搏跳動快速,那這就是熱症。反之,如果病人沒有口渴感,即使口渴但無法大量喝水,偏好熱飲,手腳冰冷,小便清澈且量多,排便稀軟,脈搏跳動緩慢,那這就是寒症。
對於疾病的虛實性質,我們會觀察病人是否有出汗,腹部有無脹痛,脹痛是否減輕,疼痛是否因按壓而加劇,疾病的新舊程度,病人體質的強弱,以及脈搏的虛實來判斷。例如,如果病人不出汗,腹部脹痛且持續不減,疼痛因按壓而加重,病程較短,體質較強壯,脈搏有力,那這就是實症。反之,如果病人大量出汗,腹部脹痛時有減輕,疼痛因按壓而減緩,病程較長,體質較虛弱,脈搏虛弱,那這就是虛症。
疾病的表裡性質,我們會從發熱與潮熱,畏寒與怕熱,頭痛與腹痛,鼻塞與口乾,舌苔的存在與否,脈搏的浮沉來判斷。例如,如果病人發燒且畏寒,頭痛鼻塞,舌苔不顯著,脈搏浮起,那這就是表症。反之,如果病人潮熱且怕熱,腹痛口乾,舌苔呈黃黑色,脈搏沉伏,那這就是裏症。
而疾病陰陽的辨別,可由以上六種特性統括,涵蓋的範圍很廣泛。通常,熱症、實症、表症屬於陽性,寒症、虛症、裏症屬於陰性。然而,也有特殊情況,例如寒邪侵襲表層,屬於陽中的陰;熱邪深入體內,屬於陰中的陽;寒邪深入體內,屬於陰中的陰;熱邪連及表層,屬於陽中的陽。
再者,真陰真陽的區別又有所不同。例如,脈搏快速但無力,四肢疲倦乏力,嘴脣蒼白,口淡無味,食慾不振,大便稀軟,飲食消化不良,這就是真陽不足。
寒、熱、虛、實、表、裏、陰、陽的辨別,總歸就是這些。然而在實際病情中,有熱症病人偏好熱飲,這是因為同性相吸的原理。有寒症病人偏好冷飲,但又不能真正飲用,這是假渴的現象。有熱症病人出現大便稀軟,這是熱邪下瀉的表現。有寒症病人大便反而堅硬,這稱為陰結。有熱症病人手腳冰涼,這是所謂的「熱深厥亦深,熱微厥亦微」。有寒症病人卻煩躁不安,想要坐在泥水裡,這被稱為陰躁。
有些出汗的病人是實症,因為熱邪在體內。有些不出汗的病人是虛症,因為體內津液不足。有些畏寒的病人是裏症,因為直接遭受寒邪。有些畏熱口渴的病人是表症,因為溫熱疾病由裡向外擴散。這些都是陰陽變化的道理,是治療疾病的重要標準,必須盡早進行辨別。
2. 直中傳經辨
直中陰症,則先不發熱,四五日或六七日後反發熱者,陰極生熱也。傳經陰症,則先發熱,五六日後而變四逆厥冷,熱極反兼寒化也。亦有始本陽症,汗下太過,而變虛寒,反熱煩躁者,陰陽俱虛也。
白話文:
如果疾病直接侵襲導致的是陰性病症,那麼一開始不會有發燒的現象,可能到了第四、五天,甚至六、七天後才開始發燒,這是因為陰性病症達到極點後產生了熱性反應。
如果是經由傳遞過程中的陰性病症,一開始會有發燒的情況,但在第五、六天後,病情轉變為四肢冰冷的四逆症狀,這是由於體內熱性反應到達極限後反而轉化為寒性反應。
也有原本是陽性病症的情況,但由於過度出汗或過度用藥導致體力過度消耗,轉變為虛弱的寒性病症,並伴有煩躁及發燒等症狀,這代表體內的陰性和陽性都處於虛弱的狀態。
3. 傷寒無脈辨
傷寒六七日,或十餘日,脈伏而不起者,此欲戰汗而解也。如大下後,厥冷下痢無脈,是驟虛,脈隨氣脫也。與三陰厥冷,無脈,炙之不溫,及服姜附,脈不出,皆死症也。
白話文:
在受寒生病六七天,或者十多天後,如果脈搏摸不到,這表示身體正準備透過發汗來自我療癒。例如,在大量瀉下後,出現四肢厥冷、下痢且摸不到脈搏的情況,這是因為身體突然過度虛弱,導致脈搏隨著氣息消失。如果遇到三陰經引起的四肢厥冷、沒有脈搏,即使使用艾灸治療也不能使四肢回暖,以及服用薑和附子後脈搏仍無法恢復的情況,這些都是極為嚴重,預後不良的病症。
4. 痞滿結胸辨
痞滿為虛邪,必居胸脅,不在中也,雖滿而不痛。結胸為實邪,正在胸中,痛不可近者,為大結胸。按之方痛者,為小結胸。
白話文:
【辨識痞滿與結胸】
痞滿是因為虛弱的病邪造成的,這種情況會出現在胸部和脅部,但並不是在胃部中央,雖然感覺脹滿,但是不會有疼痛感。
結胸則是由實質的病邪所導致,其位置就在胸腔正中央,疼痛到無法讓人接近的情況,稱之為「大結胸」。如果只有按壓時才會感到疼痛,這種情況則被歸類為「小結胸」。
5. 下利清水漏底辨
熱邪傳裡,燥屎內結,小腹硬痛,譫語惡熱,渴飲水漿,而利下旁流,純清臭水,為熱結利。若下利清穀,腹痛喜按者,為內寒。又夾食傷寒,因本虛不化,不結而自利,或因誤用消導及攻下,遂利不止者,俗名漏底也。
白話文:
【對於下痢清水的情況判斷】
當體內有熱邪深入,導致腸胃燥屎結聚,會出現小腹部堅硬且疼痛,並伴隨神智不清、怕熱、口渴想喝水的症狀,但排泄物卻是旁流的純淨且帶有臭味的清水,這種情況被稱為熱結型的下痢。
如果下痢的是像穀物一樣清稀的便便,而且腹部疼痛時喜歡被人按揉,這就表示是體內有寒氣所導致的下痢。
另外,若是因為食物中毒或是感冒,加上身體原本就比較虛弱,無法正常消化吸收,就會自然發生下痢,或者錯誤地使用了助消化的藥物或進行了瀉下治療,結果導致下痢持續不止,這在民間常被稱為「漏底」。
6. 如狂發狂辨
傷寒初起無熱,狂言煩躁不安,精采不與人相當,此因熱結膀胱也。又有當汗不汗,五六日後,小便利,大便黑,此蓄血如狂也。若陽明內熱,發必妄言譫語,欲登高棄衣,此躁結失下而致也,是謂發狂。
白話文:
【對於像瘋狂般的行為判斷】
在感冒初期並未發燒,卻出現類似瘋言瘋語,煩躁不安的情況,精神狀態異常,表現得和一般人不同,這通常是由於熱氣在膀胱積聚所導致。
另外,如果應該出汗卻不出汗,大概在病後的五六天,雖然小便正常,但大便呈現黑色,這表示體內有瘀血積存,也會讓人出現類似瘋狂的症狀。
若是陽明經的內部有熱氣,病人可能會開始說些沒頭沒腦的話,甚至出現胡言亂語,並且想要攀高或脫衣,這是由於燥熱在腸胃中結塊,無法順利排解所造成的,我們稱之為「發狂」。
7. 譫語狂言辨
譫語有虛有實,熱入胃腑,水涸燥結者,陽邪內實也,可下之。若大劫取汗,譫語者,神明擾亂也,宜和之。下利純清水而譫語者,陽邪暴虐,有似陰寒也,急下之。若狂言不能食者,是失志也,為腎絕,不治。
白話文:
[譫語與精神錯亂的區別]
譫語的情況有虛有實,如果是熱邪侵入胃腑,導致體內水分枯竭乾燥且結塊的,這是陽邪內實的情況,可以通過瀉下的方法治療。
如果是因爲大量出汗後出現譫語,這表示神智已經混亂,應該用調和的方法來治療。
腹瀉全是清水並伴有譫語的,這是陽邪猛烈攻擊,症狀類似陰寒,應緊急進行瀉下治療。
如果是精神錯亂並且無法進食的,這代表意志喪失,屬於腎功能衰竭,這種情況無法醫治。
8. 合病並病辨
合病,則初起便見兩經之症。並病,則先見一經之症,一二日又加一經症見,前症不罷,兩經俱病也。若先見一經症,便變他經者,又屬傳經矣。
白話文:
合病,就是在疾病剛開始的時候,就同時出現兩個經絡的病症。
並病,則是先出現一個經絡的病症,過了一兩天後,又增加另一個經絡的病症,而原先的病症並未消失,這就是表示兩個經絡都有病。
如果先是出現一個經絡的病症,然後轉變成其他經絡的病症,這就屬於病情傳導到其他經絡的情況了。
9. 噦與乾嘔辨
噦為胃虛,誤攻其熱,或飲冰水所致,其聲濁惡而長。乾嘔則似吐而無物出,胃中熱與穀氣相併,及水逆痰氣所致,非惡候也。
白話文:
【呃逆與乾嘔的區別】
呃逆是由於胃部虛弱,錯誤地攻擊其熱性,或是飲用了冰水所導致的,其發出的聲音渾厚且延長。
乾嘔則是類似於嘔吐但並無東西吐出,這是因為胃中的熱氣與食物氣息相結合,以及水液逆流和痰氣所導致的,這並不是一種惡劣的症狀表現。
10. 短氣發喘辨
呼吸短促,而反盛者,為短氣,此失於汗下所致,宜分表裡汗下之。若氣息虛微不續,為少氣,此汗下太過所致,宜生津兼和營衛。若裡氣逆上,張口抬肩者,為發喘,此因水飲傷肺,宜疏表邪、散水飲為首務。若夫真陽不歸,而衛氣逆上者,又當從事桂、附,然多難救也。
白話文:
【對於呼吸短促與喘息的分辨】
如果呼吸顯得短促,並且表現得很劇烈,這被稱為短氣,通常是由於治療時過度使用出汗或瀉下的方法所導致,應該區分是表面還是內部問題,再適當地使用出汗或瀉下的療法。
如果呼吸氣息微弱,斷斷續續,這是少氣的現象,多由出汗或瀉下過度引起,應該採用滋補津液,同時調和營衛(身體的防禦系統)的方法來治療。
如果體內氣血逆流向上,出現張口抬肩的情況,這被稱為發喘,多由水飲過量,傷害肺臟所致,應先疏解表層的邪氣,並清除體內的水飲。
如果人體的真正陽氣無法回歸,導致防衛之氣逆流向上,這時候應使用肉桂、附子等藥材進行治療,但這種情況往往較難救治。
11. 蚊蜴發斑辨
發斑多見於胸腹,脈洪大,病人昏憒,先紅後赤者是也。蚊蜴多見於手足,脈不洪大,病人自靜,先紅後黃者是也。
白話文:
出現皮膚上紅斑的情況,大多會在胸部和腹部看見,且脈搏強而大,病人會呈現出昏沉的狀態,這種先開始為紅色之後轉為深紅的現象,就是所謂的發斑。另一種情況,蚊蜴造成的症狀,主要會在手部和腳部出現,其特徵是脈搏不會很強大,病人仍能保持平靜,這種先為紅色然後轉為黃色的,就是蚊蜴所引起的症狀。
12. 腑病經病辨
腑病是胃腑受病,六七日不大便,譫語發渴而脈實。經病是經絡受病,身熱目疼,鼻乾不得臥而脈長。溫熱發於陽明,則自腑連經,煩渴自汗,壯熱目赤,而脈洪大。
白話文:
[腑病與經病的區別]
腑病指的是胃部器官受到疾病的影響,患者會有六七天都沒有排便的情況,伴有胡言亂語、口渴的症狀,且脈搏強實。
經病指的是人體經絡受到疾病的影響,主要症狀包括身體發熱、眼睛疼痛、鼻子乾燥,無法安睡,並且脈象顯示為脈長。
如果溫熱病發源於陽明經,那麼病情會從腑部連接到經絡,患者會感到煩躁和極度口渴,自汗,高燒並眼睛紅赤,脈象表現為洪大。
13. 溫瘧風瘧辨
溫瘧是溫病熱邪未盡,重感於寒而成,發於春夏之交,其症多熱少寒,風瘧多在夏秋也。
白話文:
【溫瘧與風瘧的區別】
溫瘧這種病,是由溫病的熱邪尚未完全清除,又再次受到寒氣影響而產生的,通常在春夏交替之際發作。其特徵是體溫高熱的時間多,感覺寒冷的時間較少。
至於風瘧,則多發生在夏末秋初的時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