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一見能醫》~ 卷之九 (1)
卷之九 (1)
1. 卷之九
2. 病因賦類方卷上
3. 四因門方
四君子湯
治一切陽虛氣弱,脾衰肺損,飲食少思,體瘦面黃,皮聚毛落,脈來細軟。
人參,白朮(土炒),茯苓(各二錢),甘草(一錢),加薑棗
四物湯
治一切血虛及婦人經病。
當歸,生地(各三錢),芍藥(二錢),川芎(一錢半),
二陳湯
治一切痰飲為病,咳嗽脹滿,嘔吐噁心,頭眩心悸。
熟半夏(二錢),陳皮(去白),茯苓(各一錢),甘草(—錢半),生薑
越鞠丸
統治六郁,胸膈痞悶,吞酸嘔吐,飲食不消。
香附(炒醋),蒼朮(泔浸炒),川芎,神麯(炒),梔子(炒),等分曲糊為丸
補中益氣湯
治煩勞內傷,身熱心煩,頭痛惡寒,懶言惡食,脈洪大而虛。或喘或渴,或陽虛自汗,或氣虛不能攝血,或癯痢脾虛,久久不能愈。一切清陽下陷,中氣不足之症。
黃耆(蜜炙一錢半),人參,甘草(炙各一錢),白朮(土炒),陳皮,當歸(一錢半),升麻(三分),柴胡(三分),姜(三片),棗(二個),
六味地黃丸
治肝腎不足,真陰虧損,精血枯竭,憔悴羸弱,腰痛足酸,自汗盜汗,水泛為痰,發熱咳嗽,頭暈目眩,耳鳴耳聾,遺精便血,消渴淋瀝,失血失音,舌燥喉痛,虛火牙疼,足跟作痛,下部瘡癢等症。
地黃(砂仁酒拌九蒸九曬,八兩),山萸肉(酒潤),山藥(各四兩),白茯苓(乳拌),丹皮,澤瀉(各三兩),
上蜜丸,空心鹽湯送下,各酒下。本方煎服,名六味地黃湯,治同。本方加附子肉桂各一兩,名桂附八味丸,治相火不足,虛羸少氣,王冰所謂益火之源,以消陰翳也。尺脈弱者宜之。本方加黃柏、知母各二兩,名知柏八味丸,治陰虛火動,骨痿髓枯,王冰所謂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也。尺脈旺者宜之。
六君子湯
治氣虛有痰,脾虛膨脹,即四君子湯內加陳皮、半夏。
逍遙散
治血虛肝燥,骨蒸勞熱,咳嗽潮熱,往來寒熱,口乾便澀,月經不調。
柴胡(三分),當歸(酒拌,一錢半),白朮(土炒,二錢),茯苓(一錢),甘草(炙,一錢半),加煨姜薄荷
本方加丹皮、梔子名八味逍遙散,治怒氣傷肝,血少目暗。
香蘇飲
治四時感冒,頭痛發熱,或兼內傷,胸膈滿悶,噯氣惡食。
香附(炒),紫蘇(各二錢),陳皮(去白,一錢),甘草(一錢半),加薑蔥
平胃散
治脾有停濕,痰飲痞膈,宿食不消,滿悶嘔瀉,山嵐瘴霧,不服水土。
蒼朮(泔浸,二錢),厚朴(姜炒),陳皮(去白),甘草(炙,一錢半),加薑棗
手拈散
治血瘀心痛。
延胡索,五靈脂,沒藥,草果
等分為末,每服三錢,熱酒調下。
失笑散
治婦人心痛,氣刺不可忍,或死血腹痛。
五靈(淨好),蒲黃
等分為末,每服二錢。用醋一勺,熬成膏,再入水一盞,煎七分服。
白話文:
四因門方
四君子湯:治療一切陽虛氣弱,脾胃虛弱、肺氣受損,食慾不振,體瘦面色發黃,皮膚粗糙毛髮脫落,脈象細弱等症狀。藥物組成:人參、白朮(土炒)、茯苓(各兩錢)、甘草(一錢),加生薑、大棗。
四物湯:治療一切血虛及婦科經期疾病。藥物組成:當歸、生地黃(各三錢)、白芍藥(二錢)、川芎(一錢半)。
二陳湯:治療一切痰飲引起的疾病,如咳嗽、胸悶、嘔吐、噁心、頭暈、心悸等。藥物組成:法半夏(二錢)、陳皮(去白)、茯苓(各一錢)、甘草(一錢半)、生薑。
越鞠丸:治療六郁(氣鬱、血鬱、痰鬱、食鬱、濕鬱、寒鬱)引起的胸膈痞悶、吞酸嘔吐、消化不良等症狀。藥物組成:香附(醋炒)、蒼朮(泔浸炒)、川芎、神麴(炒)、梔子(炒),等分,製成丸劑。
補中益氣湯:治療因過度勞累導致的內傷,症狀包括:發熱、心煩、頭痛、惡寒、倦怠乏力、食慾不振,脈象洪大而虛弱;或伴有喘息、口渴、陽虛自汗、氣虛導致出血不止、脾虛泄瀉久治不愈等症狀,以及一切清陽下陷、中氣不足的疾病。藥物組成:黃耆(蜜炙一錢半)、人參、甘草(炙,各一錢)、白朮(土炒)、陳皮、當歸(一錢半)、升麻(三分)、柴胡(三分)、生薑(三片)、大棗(二個)。
六味地黃丸:治療肝腎不足,陰精虧損,精血耗竭,導致身體消瘦虛弱,腰痛腿酸,自汗盜汗,水濕內停成痰,發熱咳嗽,頭暈目眩,耳鳴耳聾,遺精便血,消渴尿頻,失血失聲,舌燥咽痛,虛火牙痛,腳跟痛,下部瘙癢等症狀。藥物組成:熟地黃(砂仁酒拌,九蒸九曬,八兩)、山茱萸肉(酒潤)、山藥(各四兩)、白茯苓(乳拌)、牡丹皮、澤瀉(各三兩),製成蜜丸。空腹用鹽湯送服,或用酒送服。煎服則名為六味地黃湯,功效相同。加附子、肉桂各一兩,名為桂附八味丸,治療相火不足、虛弱少氣;加黃柏、知母各二兩,名為知柏八味丸,治療陰虛火旺、骨痿髓枯。尺脈虛弱者宜用桂附八味丸,尺脈旺盛者宜用知柏八味丸。
六君子湯:治療氣虛有痰、脾虛脹滿等症狀,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,加陳皮、半夏。
逍遙散:治療血虛肝燥引起的骨蒸勞熱、咳嗽潮熱、往來寒熱、口乾便秘、月經不調等症狀。藥物組成:柴胡(三分)、當歸(酒拌,一錢半)、白朮(土炒,二錢)、茯苓(一錢)、甘草(炙,一錢半),加煨薑、薄荷。加丹皮、梔子則名為八味逍遙散,治療肝氣鬱滯導致血虛目暗。
香蘇飲:治療四季感冒,頭痛發熱,或兼有內傷,胸膈滿悶,噯氣食慾不振等症狀。藥物組成:香附(炒)、紫蘇(各二錢)、陳皮(去白,一錢)、甘草(一錢半),加生薑、蔥。
平胃散:治療脾胃濕熱,痰飲痞膈,宿食不消,胸悶嘔瀉,水土不服等症狀。藥物組成:蒼朮(泔浸,二錢)、厚朴(薑炒)、陳皮(去白)、甘草(炙,一錢半),加生薑、大棗。
手拈散:治療血瘀引起的心痛。藥物組成:延胡索、五靈脂、沒藥、草果等分研末,每次服用三錢,熱酒送服。
失笑散:治療婦女心痛、氣刺難忍或死血腹痛。藥物組成:五靈脂(淨)、蒲黃等分研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醋一勺熬成膏,加水一盞,煎至七分服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