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芻言》~ 第二十一章 痢疾

回本書目錄

第二十一章 痢疾

1. 第二十一章 痢疾

痢疾初起,多由暑濕積滯而成;亦有夾寒、夾表邪者。如無外感表症,但見裡急後重,便膿血,三四日內,照《倪涵初(倪涵初:倪宗賢,字涵初,清代醫家。)痢疾三方》,如芩、連、芍、樸、檳、楂、麥、枳之類,用無不效。

痢疾腹中痛,或下血片,及噤口噁心,諸藥不效,用《斗門秘書》(《斗門秘方》:即《斗門方》,撰人不詳,《本草綱目》中載之。),如乾薑、黑豆、炙粟殼、地榆、甘草、白芍。

痢疾不論新久,新痢以陳倉米湯送下香連丸二錢,一日二三服;至於久痢,用四君、六君或補中益氣湯;或十全大補湯煎湯送下香連丸。此薛立齋(薛立齋:薛己,字新甫,號立齋,明代醫家。)法也。

痢疾諸藥不效,脫肛,身無熱而虛者,真人養臟湯,如粟殼、肉豆蔻、當歸、肉桂、木香、人參等味。

休息久痢,流連不愈,宜黃連三錢、血餘炭三錢、烏梅肉三錢、羊脂四錢、白臘三錢、白蜜八錢,以羊脂、白臘烊化為丸服之。又陳松花(陳松花:陳久的松花粉。)、火腿腳骨炙研末,以黃臘烊化為丸亦效。

風泄,下鮮血,宜黃耆、防風、羌活、葛根、升麻等。

洞泄寒中,食已即出,完穀不化,宜附子理中加川連、烏梅。

又五更腎泄,宜四神丸,補骨脂、吳萸、肉果、五味等是也。

脾泄,宜理中為主。湯丸如一,皆可酌服。

痢疾忌款宜參:脈沉小者易治;脈浮大者難治。發熱不止者死;腹痛不休者死;下痢純血者死;下痢如屋漏水者死;能食者輕,不能食者重;絕食下不止者死;嘔呃者死,新產即下痢者危。

治痢變通隨證用藥例(以上是常用方法,此則隨證變法):

下痢脈浮,頭痛發熱,葛根、防風、白芍、甘草。

下痢發熱不休,痢勢夜重者,桂枝湯加當歸、防風;若發熱而肢冷者,當歸四逆湯。

發熱下痢無汗者,人參敗毒散加陳倉米,名倉廩湯。

發熱惡寒,初起下痢輕者,以藿香正氣散;不效者,宜桂枝葛根湯;甚則當歸四逆湯。

若寒熱往來作嘔者,小柴胡湯。

若但熱不惡寒,裡急後重者,葛根、芩、連、甘草;若腹痛脹滿拒按,口中燥渴,舌苔焦黃,此屬實熱,宜承氣湯下之。

若口不渴,脈遲細無力,手足冷,腹痛喜按,此虛寒也,宜理中、四逆法溫之。

若腹痛不休,虛煩,飢不欲食,為木剋土,其脈必弦,宜小建中湯;服之不愈,即以小柴胡湯去參,加白芍用之效。

下痢血,口渴,裡急後重,脈盛不虛,為熱痢,白頭翁湯;虛體及產後,加入阿膠、甘草。

若下血而無火,其血色必黯而成塊,如此者,則屬熱少而寒多也,須辨其脈證。如口不渴,脈沉細,手足冷,小便清,屬虛寒無疑,以理中湯,用灶心土煎湯代水;下血多者,黃土湯,大生地、阿膠、白芍、附子、炮薑、黃芩、灶心黃土是也。

下痢初起,不食,舌苔濁膩,脘腹硬痛,平胃散加消導藥;若脾胃已虛,宜香砂六君子湯及理中湯。不食亦宜細辨,如不餓不欲食,屬脾病,宜理中、六君;若飢而不欲食,屬肝病,烏梅丸。

絕食而嘔,噤口痢重證也,朱丹溪(朱丹溪:朱震亨,字彥修,元代醫家,因居浙江義烏之丹溪,故人稱丹溪翁。)法用人參、川連、石蓮肉、薑汁,徐徐呷之;若作惡,濕熱上衝於胃,葉天士(葉天士:葉桂,字天士,號香岩,清代醫家。)用乾薑黃連瀉心湯;若嘔吐涎沫者,寒也,宜吳茱萸湯;心下痞滿,亦宜瀉心湯,及厚朴生薑半夏人參湯。

按治痢難於治瘧,以痢為臟腑病,瘧為經絡病也。

白話文:

在第二十一章中講述的是關於痢疾的知識。痢疾剛開始,通常是因為夏季潮濕和食物積滯所導致的;當然也有混合著寒涼或是表面的邪氣的情況。如果沒有外面的感染症狀,只看到腹部緊急且排便困難,大便帶有膿血,在三到四天內,可以參考《倪涵初痢疾三方》,像是黃芩、黃連、白芍、厚樸、檳榔、山楂、麥芽、枳實這類的藥物,使用後通常都會有效。

對於腹痛的痢疾,或者大便帶有血塊,以及嘴巴閉合不住,噁心嘔吐,各種藥物都無法改善的情況,可以使用《鬥門祕書》中的配方,如乾薑、黑豆、炒粟殼、地榆、甘草、白芍。

無論新舊的痢疾,新發的痢疾可以用陳倉米湯送下兩錢的香連丸,一天服用兩到三次;如果是長期的痢疾,可以使用四君子湯、六君子湯或是補中益氣湯;或者十全大補湯煎煮後送下香連丸,這是薛立齋的方法。

對於各種藥物都無效的痢疾,伴隨著直腸脫垂,身體沒有發燒但是虛弱的患者,可以使用真人養臟湯,像是炒粟殼、肉豆蔻、當歸、肉桂、木香、人參等成分。

對於長時間休息仍然無法痊癒的痢疾,可以使用三錢的黃連、三錢的血餘炭、三錢的烏梅肉、四錢的羊脂、三錢的白蠟、八錢的蜂蜜,用羊脂和白蠟融化後做成藥丸服用。另外,陳年的松花粉、火腿腳骨烤過後磨成粉,用黃蠟融化後做成藥丸也會有效。

對於風泄,大便出血的情況,可以使用黃耆、防風、羌活、葛根、升麻等藥物。

對於洞泄寒中,食物吃完立刻排出,食物無法消化的情況,可以使用附子理中湯加上川連、烏梅。

對於五更時分的腎泄,可以使用四神丸,包含補骨脂、吳茱萸、肉果、五味等成分。

對於脾虛引起的泄瀉,可以以理中湯為主,湯藥和藥丸都可以酌情服用。

在痢疾治療中應避免的事項包括:脈搏沉小的比較容易治療;脈搏浮大的比較難治療。持續發燒的會死亡;腹部持續疼痛的會死亡;大便只有血的會死亡;大便像屋漏一樣的會死亡;能夠進食的病情較輕,不能進食的病情較重;完全不能進食且大便不止的會死亡;嘔吐的會死亡,新產婦立刻出現痢疾的情況會危險。

在痢疾治療中,要根據不同的症狀來靈活使用藥物:

對於大便出血,脈搏浮,頭痛發燒的情況,可以使用葛根、防風、白芍、甘草。

對於發燒不止的大便出血,晚上情況加重的,可以使用桂枝湯加上當歸、防風;如果發燒但是四肢冰冷,可以使用當歸四逆湯。

對於發燒但不出汗的大便出血,可以使用人參敗毒散加上陳倉米,這種藥被稱為倉廩湯。

對於發燒畏寒,剛開始的大便出血較輕的,可以使用藿香正氣散;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使用桂枝葛根湯;如果病情加重,可以使用當歸四逆湯。

對於寒熱交錯並有嘔吐的情況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。

對於只有發燒,沒有畏寒,腹部緊急且排便困難的,可以使用葛根、黃芩、黃連、甘草;如果腹部疼痛脹滿,手按下去會感覺疼痛,口乾燥,舌苔焦黃,這屬於實熱,可以使用承氣湯來治療。

對於不口渴,脈搏遲緩細弱無力,手腳冰冷,腹部疼痛喜歡按壓,這屬於虛寒,可以使用理中湯、四逆湯來溫暖身體。

對於腹部持續疼痛,虛煩,飢餓但不想吃東西,這表示肝氣犯脾,脈搏必定是弦狀,可以使用小建中湯;如果服用後仍然不見好轉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去掉人參,加上白芍,這樣會有效。

對於大便出血,口渴,腹部緊急且排便困難,脈搏旺盛,這屬於熱痢,可以使用白頭翁湯;對於體質虛弱或是產後的患者,可以加入阿膠、甘草。

對於大便出血但沒有火氣,血液顏色一定偏暗且呈塊狀,這種情況下,熱氣少而寒氣多,必須要辨別脈象和症狀。如果口不渴,脈搏沉細,手腳冰冷,小便清澈,屬於虛寒無疑,可以使用理中湯,用竈心土煎湯代替水;大便出血多的,可以使用黃土湯,大生地、阿膠、白芍、附子、炮薑、黃芩、竈心黃土是主要成分。

對於剛開始的大便出血,不進食,舌苔混濁,腹部堅硬且疼痛,可以使用平胃散加上消導藥;如果脾胃已經虛弱,可以使用香砂六君子湯和理中湯。不進食也需要細致分辨,如果只是不餓不想吃,屬於脾病,可以使用理中湯、六君子湯;如果飢餓但不想吃,屬於肝病,可以使用烏梅丸。

對於完全不能進食且嘔吐,噤口痢是一種嚴重的情況,朱丹溪的方法是使用人參、川連、石蓮肉、薑汁,慢慢飲用;如果嘔吐,屬於濕熱上沖至胃,葉天士使用乾薑黃連瀉心湯;如果嘔吐泡沫,屬於寒氣,可以使用吳茱萸湯;如果心下痞滿,也可以使用瀉心湯,以及厚朴生薑半夏人參湯。

總結來說,治療痢疾比治療瘧疾更難,因為痢疾是臟腑疾病,而瘧疾是經絡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