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芻言》~ 第十四章,心腹痛 (2)
第十四章,心腹痛 (2)
1. 第十四章,心腹痛
臍中痛,臍中痛不可忍,喜按者,腎氣虛寒也。宜通脈四逆湯加白芍;若脈沉實,口渴、腹滿、便秘,是有燥矢,宜承氣下之。
臍下痛,臍下寒痛乃腎陽虛而陰寒凝結,宜真武湯,或桂枝茯苓湯。又有火痛者,必小便不利,或小便點滴脹痛,宜五苓散送下通關丸;大便不通者,宜下之。
少腹痛,少腹兩旁屬厥陰肝部,實者宜香蘇飲加歸、芍、柴胡、橘葉;虛者宜烏梅丸法。
兩脅上痛,兩脅之上痛者,少陽不和也。宜小柴胡湯加青皮,合左金丸。
季脅痛,兩旁季脅痛者,屬肝氣虛也。當歸四逆湯加阿膠、杞子、烏藥;或四君子去白朮,加當歸、粳米,送下烏梅丸。一屬肝血虛,一屬肝氣虛。
又按:心腹諸痛,如口中熱,腹脹大便秘者,或兼發熱者,宜厚朴七物湯;腹兼脅痛,惡寒,大便秘,宜大黃附子湯;若但脹而便不秘者,是實中之虛,宜厚朴生薑半夏人參甘草湯;腹痛甚而手不可觸近,嘔吐涎水,宜大建中湯;腹中雷鳴切痛嘔吐者,附子粳米湯;腹痛下利,四肢厥逆者,通脈四逆湯;腹痛吐瀉者,理中湯;繞臍痛,名寒疝,當歸生薑羊肉湯。皆出《金匱》。
白話文:
肚臍中間疼痛:
肚臍中間疼痛,如果痛到難以忍受,而且喜歡按壓會覺得舒服,這是腎氣虛寒的表現。應該使用通脈四逆湯加上白芍來治療。如果脈象是沉實有力,而且有口渴、腹脹、便秘的情況,這是因為腸道有乾燥的糞便堵塞,應該用承氣湯來瀉下。
肚臍下方疼痛:
肚臍下方寒冷疼痛,是腎陽虛弱導致陰寒凝聚的現象,應該用真武湯或是桂枝茯苓湯來治療。也有屬於火熱疼痛的情況,一定會有小便不利,或是小便點滴、脹痛的症狀,應該用五苓散送服通關丸。如果大便不通暢,應該用瀉下的藥物。
小腹疼痛:
小腹兩側疼痛,屬於厥陰肝的部位。如果屬於實證,應該用香蘇飲加上當歸、芍藥、柴胡、橘葉來治療。如果屬於虛證,應該用烏梅丸的治療方法。
兩側脅肋上方疼痛:
兩側脅肋上方疼痛,是少陽經絡不和諧的表現。應該用小柴胡湯加上青皮,配合左金丸來治療。
兩側季脅疼痛:
兩側季脅疼痛,屬於肝氣虛弱的表現。應該用當歸四逆湯加上阿膠、枸杞子、烏藥來治療。或是用四君子湯去掉白朮,加上當歸、粳米,送服烏梅丸。一種情況是肝血虛,另一種情況是肝氣虛。
補充說明:
各種心腹疼痛,如果出現口中發熱、腹脹、大便秘結,或是兼有發燒,應該用厚朴七物湯。如果腹痛同時有脅肋疼痛、怕冷、大便秘結,應該用大黃附子湯。如果只是腹脹而沒有便秘,這是實證中帶有虛弱的表現,應該用厚朴生薑半夏人參甘草湯。如果腹痛劇烈到手不能觸碰,而且嘔吐出黏液,應該用大建中湯。如果肚子裡發出雷鳴聲、絞痛、嘔吐,應該用附子粳米湯。如果腹痛同時有腹瀉、四肢冰冷,應該用通脈四逆湯。如果腹痛又吐又瀉,應該用理中湯。如果肚臍周圍疼痛,叫做寒疝,應該用當歸生薑羊肉湯。以上這些都出自《金匱要略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