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芻言》~ 第十七章 消渴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七章 消渴

1. 第十七章 消渴

消渴,火證也。脈宜數大,忌虛小。口渴不止為上消,人參白虎湯;食入即飢為中消,調胃承氣湯;飲一溲一為下消,腎氣丸。此古法也。

趙養葵(趙養葵:趙獻可,字養葵,明代醫家。)變其法,用大劑六味湯料一斤,加肉桂一兩、五味子一兩,煎湯六七碗,冷飲之,熟睡而渴如失。喻嘉言用六味加犀角。又豬肚丸(豬肚丸:《濟生方》方。豬肚一個、黃連、炒小麥各五兩,天花粉、茯苓各四兩,麥門冬二兩。豬肚洗淨,諸藥為末。內肚中,蒸之熟爛,搗和為丸。每服三錢。)亦可用。

白話文:

消渴病症的古今治療法

消渴,是屬於火熱證的疾病。脈象宜數而大,忌虛而小。

古代治療方法:

  • 上消:口渴不止,可用人參白虎湯治療。
  • 中消:食入即飢,可用調胃承氣湯治療。
  • 下消:飲一溲一(喝一口水就尿一口),可用腎氣丸治療。

現代治療方法:

明代醫家趙獻可(字養葵)變革了古法,用大劑六味湯一斤,加入肉桂一兩、五味子一兩,煎湯六七碗,冷飲之,即可熟睡,渴如失水。

喻嘉言則在六味湯中加入犀角。

另外,豬肚丸也可以用於治療消渴。豬肚丸的藥方出自《濟生方》,用豬肚一個、黃連、炒小麥各五兩、天花粉、茯苓各四兩、麥門冬二兩,洗淨豬肚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裝入豬肚中,蒸煮至熟爛,搗和成丸服用。

註解:

  • 上消:指津液不足,口渴不止。
  • 中消:指胃氣不足,食入即飢。
  • 下消:指腎氣不足,小便頻多。
  • 六味湯:由生地黃、山藥、山茱萸、茯苓、澤瀉、牡丹皮組成。
  • 豬肚丸:由豬肚、黃連、炒小麥、天花粉、茯苓、麥門冬組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