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芻言》~ 第十七章 消渴
第十七章 消渴
1. 第十七章 消渴
消渴,火證也。脈宜數大,忌虛小。口渴不止為上消,人參白虎湯;食入即飢為中消,調胃承氣湯;飲一溲一為下消,腎氣丸。此古法也。
趙養葵(趙養葵:趙獻可,字養葵,明代醫家。)變其法,用大劑六味湯料一斤,加肉桂一兩、五味子一兩,煎湯六七碗,冷飲之,熟睡而渴如失。喻嘉言用六味加犀角。又豬肚丸(豬肚丸:《濟生方》方。豬肚一個、黃連、炒小麥各五兩,天花粉、茯苓各四兩,麥門冬二兩。豬肚洗淨,諸藥為末。內肚中,蒸之熟爛,搗和為丸。每服三錢。)亦可用。
白話文:
【第十七章 消渴症】
消渴症是屬於火熱型的病症。適合的脈象應當是數大,若出現虛小的脈象則是禁忌。如果口渴的情況持續無法止住,這被稱為上消,治療方式應採用人參白虎湯;若吃進食物後很快就感到飢餓,這種情況被稱為中消,應使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;飲水量多但頻尿,這種情況被稱為下消,治療方式應使用腎氣丸。這些都是古法治療的方式。
明代醫家趙獻可,字養葵,他改變了古法,使用大劑量的六味地黃湯,約一斤的份量,再加入一兩的肉桂和五味子,煮成六七碗的湯水,冷卻後飲用,喝完後熟睡一覺,醒來後口渴感就會消失無蹤。另外,喻嘉言則使用六味地黃湯加上犀角。還有一種豬肚丸也可以使用,製作方法是取一個豬肚,五兩的黃連和炒過的小麥,以及四兩的天花粉和茯苓,二兩的麥門冬,將豬肚清洗乾淨後,把所有藥材磨成粉末放入豬肚中,再進行蒸煮直到熟爛,最後搗碎混合成丸狀,每次服用三錢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