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芻言》~ 第十五章,痛風、痹、腰痛
第十五章,痛風、痹、腰痛
1. 第十五章,痛風、痹、腰痛
痛風,痛風,肢節走痛也,不外風寒濕三氣所致。痛風頭痛惡寒發熱者,宜溫散,如五積散(五積散:白芷、川芎、甘草、茯苓、當歸、肉桂、白芍、半夏各三兩,橘皮、枳殼、麻黃各六兩,蒼朮二十四兩,乾薑四兩,桔梗十二兩,厚朴四兩。為粗末,每服三錢,加姜煎服。功能解表散寒,溫中消積。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方。)之類。輕者宜防風、當歸、秦艽、羌活、獨活、桂枝、片薑黃、牛膝、川斷、桑枝。
痛而夜重者,屬血分,四物湯加黃耆、防風、桂枝、秦艽、紅花、桑枝、炙草;如痛久不愈,宜大補氣血,十全大補湯加虎骨、桑寄生、附子、防風、薑汁、竹瀝;溫補不效者,邪入經絡也,方中加金銀藤、木通、紅花、鉤藤、刺蒺藜、羚羊角;又久痛則鬱,鬱則生熱,熱則生痰,必加制南星、半夏、瓜蔞根、黃柏、貝母、竹瀝、薑汁;或桑寄生、虎骨。
久服辛溫藥不效,宜玉竹、黑芝麻、黃耆、甘草、阿膠、蒺藜、甘菊、歸鬚、姜蠶,乃柔肝熄風也。
痹,痹證與痛風相似,痹則著而不行,風則走痛無定。《內經》云:風勝為行痹,即痛風也;寒勝為痛痹;濕勝為著痹。是則痹證屬寒濕也。治法不外溫通以祛寒濕,宜五積散、黃耆桂枝五物湯。
腰痛,暴痛實者,宜溫散,如羌活、秦艽、桂枝、白朮、杜仲、當歸、乾薑、茯苓、防風。腰久痛虛者,宜補腎,六味丸或八味丸加鹿角膠、霜、杜仲、牛膝、補骨脂。瘀傷腰痛,痛如刺,輕者鹿角磨沖酒服;重者桃仁承氣湯。腰重痛者,濕也,苓薑朮桂湯。
陳修園(陳修園:陳念祖,字修園,清代醫家。)治腰痛久不愈,用白朮一兩為主,佐牛膝、淫羊藿;若火虛者,加附子、當歸、肉桂、杜仲;或加乾薑,治寒濕;或加苡仁,治濕者夾熱,據云神效。
旭高治一腰痛,其人咳嗽,大便秘,或時痛甚不可行動,諸藥不效,用滾痰丸而愈。是痰亦有腰痛者。
白話文:
[第十五章,痛風、痹、腰痛]
痛風,就是肢體關節遊走性的疼痛,主要是由風、寒、濕三種氣候因素所導致。如果痛風伴隨頭痛、畏寒、發燒,應使用溫熱散寒的藥物,例如五積散這類的藥方。對於輕微的病情,可使用防風、當歸、秦艽、羌活、獨活、桂枝、片薑黃、牛膝、川斷、桑枝等藥材。
如果疼痛在夜晚加重,通常是由於血液循環問題,可用四物湯加上黃耆、防風、桂枝、秦艽、紅花、桑枝、炙草。如果痛風長期未愈,應強化補充氣血,可使用十全大補湯加上虎骨、桑寄生、附子、防風、薑汁、竹瀝。如果溫補無效,可能邪氣已深入經絡,可在藥方中加入金銀藤、木通、紅花、鉤藤、刺蒺藜、羚羊角。對於長期疼痛,可能會產生鬱結,鬱結會產生熱,熱會生成痰,需加入制南星、半夏、瓜蔞根、黃柏、貝母、竹瀝、薑汁,或者桑寄生、虎骨。
如果長時間服用辛溫藥物無效,可改用玉竹、黑芝麻、黃耆、甘草、阿膠、蒺藜、甘菊、歸鬚、姜蠶,這些藥材能滋養肝臟,熄滅風邪。
痹,痹證和痛風相似,但痹是固定在某一部位且不會移動的疼痛,風則會造成遊走性的疼痛。根據《內經》,風氣過盛會導致遊走性的痹症,也就是痛風;寒氣過盛會導致劇烈疼痛的痹症;濕氣過盛會導致固定部位的痹症。因此,痹證主要和寒濕有關。治療方法主要是溫熱疏通,驅除寒濕,可以使用五積散、黃耆桂枝五物湯。
腰痛,突然的劇烈疼痛,應使用溫熱散寒的藥物,例如羌活、秦艽、桂枝、白朮、杜仲、當歸、乾薑、茯苓、防風。長期的腰痛,通常是由腎虛引起的,可以使用六味丸或八味丸,加上鹿角膠、霜、杜仲、牛膝、補骨脂。如果是瘀傷導致的腰痛,疼痛如同被針刺,輕微的可以用鹿角磨碎後沖酒服用;嚴重的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。如果腰痛且沉重,可能是濕氣過重,可以使用苓薑朮桂湯。
清代醫家陳修園在治療長期腰痛不愈的情況下,主要使用一兩的白朮,輔以牛膝、淫羊藿;如果是由於虛火,可以加入附子、當歸、肉桂、杜仲;或者加入乾薑,治療寒濕;或者加入苡仁,治療濕熱。據說這種方法非常有效。
旭高治療一位腰痛的患者,此人同時伴有咳嗽和大便乾燥,有時疼痛到無法行走,各種藥物都無效,最後使用滾痰丸而痊癒。由此可見,痰也可能引起腰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