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芻言》~ 第十四章,心腹痛 (1)
第十四章,心腹痛 (1)
1. 第十四章,心腹痛
心不可痛,皆胃脘痛耳。
氣痛,氣痛,脈沉澀,宜四七湯。
血痛,血痛痛如刀刺,或大便黑,宜失笑散:生蒲黃、五靈脂是也。
痰痛,痰痛脈滑咳嗽,或痛連脅下,用二陳湯為主,加瓜蔞、白芥子等;甚則礞石滾痰丸。
火痛,火痛脈數實,口渴面赤,身熱便秘,其痛或作或止,宜金鈴子、延胡、薑汁炒川連、炒吳萸、黑山梔、半夏、茯苓、淡芩等味。
白話文:
心不可痛,皆胃脘痛耳。
心痛其實都是胃脘痛。
氣痛
氣痛,脈沉澀,宜用四七湯。
血痛
血痛,疼痛如刀刺,或大便黑,宜用失笑散:生蒲黃、五靈脂是也。
痰痛
痰痛,脈滑咳嗽,或疼痛連及脅下,以二陳湯為主,加瓜蔞、白芥子等;病情嚴重則用礞石滾痰丸。
火痛
火痛,脈數實,口渴面赤,身熱便秘,疼痛或發作或停止,宜用金鈴子、延胡、薑汁炒川連、炒吳萸、黑山梔、半夏、茯苓、淡芩等藥。
冷痛,冷痛脈遲細,手足冷,其痛綿綿不休,宜附子理中湯,加當歸、肉桂、吳萸。
虛痛,虛痛心下悸而痛,脈虛細澀,喜按,得食少安,二便清利,宜歸脾湯加石菖蒲;或當歸肉桂建中湯,或黃耆建中湯加吳萸、川椒。
注痛,注痛者感陰氣或異氣而痛。語言錯亂,其脈乍大乍小,兩手之脈若出兩人,宜平胃散加藿香、石菖蒲、麝香少許;或送下蘇合香丸,以辟邪魅陰氣。
白話文:
冷痛:這指的是因寒冷引起的疼痛,脈搏緩慢細弱,手腳冰涼,疼痛持續不斷。適宜使用的方劑為附子理中湯,並加入當歸、肉桂、吳萸以溫中散寒止痛。
虛痛:這種疼痛表現為心下悸動且伴有疼痛,脈象虛細而微弱,對按壓有喜好的感覺,進食後疼痛稍有緩解,二便通暢。適合使用歸脾湯,再添加石菖蒲以補益心脾,緩解疼痛。或者可以使用當歸肉桂建中湯、黃耆建中湯,並加入吳萸、川椒以調和脾胃,溫中止痛。
注痛:這種疼痛是因為受到陰寒之氣或異常氣息的影響。說話時語言混亂,脈象忽大忽小,雙手脈搏似乎出自不同人。適用方為平胃散,加入藿香、石菖蒲、少量麝香以行氣化濕,清熱解毒。或者可以服用蘇合香丸來驅邪避陰氣。
蟲痛,蟲痛脈平,其痛忽來忽去,聞肥甘之味更痛,按摩少止,唇紅,舌上有白花點者,宜附子理中湯加川連、烏梅、川椒、黃柏、肉桂、當歸;或烏梅丸。
食痛,食痛脈實滑,噯腐吞酸,惡食腹脹,其痛或有一條扛起,宜平胃散加穀麥芽、山楂、半夏、萊菔子;如初起食在膈間,即以指探吐之;如腹脹滿拒按,大便不通,宜承氣湯加消導藥下之。
白話文:
-
蟲痛:這種疼痛來去不定,遇到肥膩食物會加重,輕微按壓可以緩解。嘴脣紅潤,舌頭上出現白色點狀物,適用附子理中湯加上川連、烏梅、川椒、黃柏、肉桂和當歸。或者使用烏梅丸。
-
食痛:這種疼痛脈象堅實滑動,有噁心、反酸、對食物反感且腹部脹滿的情況。疼痛可能像一根樑柱一樣持續存在。初時食物停留在食道,可以用手指幫助嘔吐。如果腹部脹滿、抗拒按壓,大便不通,則適用承氣湯加上消化藥物進行通便。
以上九痛流傳己久,不可不知。而高士宗(高士宗:高世拭,字士宗,清代醫家。)《醫學真傳》分各部用藥,其法甚捷,茲錄於下。
心包絡痛,當心口而痛,乃心包絡痛,非真心痛也。宜紫蘇、細辛、香附、延胡、陳皮、甘草、川桂枝、木通、當歸,即香蘇飲合當歸四逆湯法也。
胸痹痛,心之上胸膈痛,即胸痹痛也,宜瓜蔞、川貝、薤白、肉豆蔻、百合湯煎(即百合、烏梅二味)。
白話文:
以上九種疼痛的治療方法已經流傳很久,不可不知。而高士宗的《醫學真傳》中,將不同部位的疼痛分門別類,制定了快速有效的治療方法,以下就列舉其中的一些。
心包絡痛,疼痛的位置在心口,是心包絡疼痛,而不是心臟本身的疼痛。適合用紫蘇、細辛、香附、延胡、陳皮、甘草、川桂枝、木通、當歸,也就是香蘇飲合當歸四逆湯的療法。
胸痹痛,疼痛的位置在心臟上方胸膈,這就是胸痹痛,適合用瓜蔞、川貝、薤白、肉豆蔻、百合湯(就是百合、烏梅兩種藥材)煎服。
胸膺痛,胸膈下兩乳中間名胸膺也。胸膺痛,乃肝血內虛。宜丹參、當歸、白芍、紅花、川斷、檀香、砂仁等,即丹參飲加味也。
中脘痛,胸膺之下,即為中脘。中脘痛,手不可近,寒痰積氣為多。實者宜五積散;虛者宜加味香蘇飲:如紫蘇、橘皮、半夏、吳萸、桂枝、當歸、白芍、香附、木通、甘草、生薑等。
白話文:
「胸膺痛」,指的是胸部中央,兩乳間的區域,稱之為胸膺。若感到胸膺疼痛,常表示肝部血液不足。適宜使用的藥材包括丹參、當歸、白芍、紅花、川斷、檀香、砂仁等,這些都是在丹參飲方基礎上加以調整的藥物。
「中脘痛」,則是指胸部下方,也就是胃部的位置,稱為中脘。中脘處疼痛時,通常無法靠近,多由寒痰和積聚的氣體引起。對於實質的病情,建議使用五積散來治療;如果是虛弱的情況,則可以使用加味香蘇飲,包含紫蘇、橘皮、半夏、吳萸、桂枝、當歸、白芍、香附、木通、甘草、生薑等藥材。
脘下痛,中脘之下,時痛時止,乃中虛而胃氣不和。若已服破氣消伐之藥,便宜溫補。但以手按之,痛稍止者,此中虛有寒之驗也。宜香砂六君子湯加乾薑,或合入黃耆建中湯。
乳下兩旁痛,乳下兩旁胸骨盡處痛者,乃少陽樞機不利也,宜逍遙散加生薑。
大腹痛,大腹者,乃太陰脾土也。如痛在內而緩,中土虛寒也,宜理中湯倍人參;若痛兼內外而急,脾絡不通也。理中湯倍乾薑,不應加肉桂。
白話文:
"胃下部疼痛",指的是中間的腹部位置,疼痛會時斷時續,這是因為脾胃功能虛弱、胃氣不順暢所導致的。如果已經服用過具有破氣消伐作用的藥物,應該改為溫補的療法。當用手按壓這個部位時,疼痛稍微減輕,這就是脾胃虛寒的表現。適合使用加了乾薑的香砂六君子湯,或者加入黃耆建中的湯方。
"乳房下方兩側疼痛",指的是胸部骨頭盡頭的兩側疼痛,這是因為少陽樞機運作不暢所引起的,適合使用加了生薑的逍遙散。
"大腹疼痛",大腹指的是脾臟的位置。如果疼痛在內部且緩慢,這可能是中焦脾土虛寒的症狀,適合使用理中湯,並增加人參的份量。如果疼痛涉及內外兩側且急劇,可能是脾絡不通所引起。對於這種情況,理中湯可以增加乾薑的份量,但如果仍然沒有改善,則可能需要加上肉桂。
臍旁痛,臍旁左右痛者,乃衝脈病也,當用血分之藥,若用氣藥無益也。宜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、生薑。又四物湯去地黃,加肉桂、黃耆、生薑、甘草、紅花。
臍中痛,臍中痛不可忍,喜按者,腎氣虛寒也。宜通脈四逆湯加白芍;若脈沉實,口渴、腹滿、便秘,是有燥矢,宜承氣下之。
臍下痛,臍下寒痛乃腎陽虛而陰寒凝結,宜真武湯,或桂枝茯苓湯。又有火痛者,必小便不利,或小便點滴脹痛,宜五苓散送下通關丸;大便不通者,宜下之。
白話文:
臍旁痛
如果患者感到肚臍兩側疼痛,屬於衝脈病變。應當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,而使用溫補氣血的藥物則無效。建議使用當歸四逆湯,加入吳茱萸和生薑。也可以使用四物湯,去除地黃,加入肉桂、黃耆、生薑、甘草和紅花。
臍中痛
若患者感到肚臍中央疼痛難忍,且喜歡按壓,則屬於腎氣虛寒。建議使用通脈四逆湯,加入白芍。如果患者脈象沉實,口渴、腹脹、便秘,則屬於燥屎內結,宜使用承氣湯瀉下。
臍下痛
如果患者感到肚臍下方寒冷疼痛,屬於腎陽虛寒,導致陰寒凝結,建議使用真武湯或桂枝茯苓湯。如果患者感到臍下火痛,伴隨小便不利或小便點滴、脹痛,則宜使用五苓散送服通關丸;若大便不通,則應使用瀉藥。
少腹痛,少腹兩旁屬厥陰肝部,實者宜香蘇飲加歸、芍、柴胡、橘葉;虛者宜烏梅丸法。
兩脅上痛,兩脅之上痛者,少陽不和也。宜小柴胡湯加青皮,合左金丸。
季脅痛,兩旁季脅痛者,屬肝氣虛也。當歸四逆湯加阿膠、杞子、烏藥;或四君子去白朮,加當歸、粳米,送下烏梅丸。一屬肝血虛,一屬肝氣虛。
白話文:
少腹痛
少腹兩側屬於厥陰肝的部位,如果疼痛屬於實證,應該用香蘇飲,再加入當歸、芍藥、柴胡、橘葉;如果是虛證,則應該用烏梅丸的方劑。
兩脅上痛
兩脅上部疼痛,屬於少陽經氣不和。應該使用小柴胡湯,並加入青皮,再合用左金丸。
季脅痛
兩側季脅(肋骨下方)疼痛,屬於肝氣虛弱。可以服用當歸四逆湯,並加入阿膠、枸杞、烏藥;或者使用四君子湯去除白朮,再加入當歸、粳米,然後服用烏梅丸。疼痛可以分為兩種情況,一種是肝血虛,另一種是肝氣虛。
又按:心腹諸痛,如口中熱,腹脹大便秘者,或兼發熱者,宜厚朴七物湯;腹兼脅痛,惡寒,大便秘,宜大黃附子湯;若但脹而便不秘者,是實中之虛,宜厚朴生薑半夏人參甘草湯;腹痛甚而手不可觸近,嘔吐涎水,宜大建中湯;腹中雷鳴切痛嘔吐者,附子粳米湯;腹痛下利,四肢厥逆者,通脈四逆湯;腹痛吐瀉者,理中湯;繞臍痛,名寒疝,當歸生薑羊肉湯。皆出《金匱》。
白話文:
又按
心腹各種疼痛,伴隨口乾舌燥,腹脹便秘,甚至發熱的,適合服用厚朴七物湯。若腹痛同時伴隨脅肋疼痛,怕冷,大便秘結,則宜服用大黃附子湯。若只是腹脹而不便秘,屬於實中夾虛,適合服用厚朴生薑半夏人參甘草湯。如果腹痛劇烈,甚至無法用手觸碰腹部,伴隨嘔吐唾液,則宜服用大建中湯。腹中雷鳴,劇痛難忍,並伴隨嘔吐的,服用附子粳米湯。腹痛腹瀉,四肢冰冷麻木的,服用通脈四逆湯。腹痛伴隨嘔吐腹瀉的,服用理中湯。繞臍疼痛,俗稱寒疝,服用當歸生薑羊肉湯。以上藥方皆出自《金匱要略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