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芻言》~ 第十三章,血證

回本書目錄

第十三章,血證

1. 第十三章,血證

一切血證,屬熱者多,屬寒者少。然亦有寒而宜溫者,不可不知,不可不辨。血證除感風熱一條外,風熱必身熱,余俱不宜發熱,若發熱脈洪大不休者,難治。

外感吐血,外感吐血,先見頭痛,惡寒發熱,必取微汗,宜紫蘇、荊芥、薄荷、桑葉、前胡、黑梔、丹皮、赤芍、茅根;夏秋感暑熱、秋燥吐血,宜六一散、石膏、枇杷葉、桑白皮、丹皮炭、茅根、沙參、阿膠等;若大吐者,四生丸(四生丸:《婦人良方》方。生荷葉、生艾葉、生柏葉、生地黃各等分。水丸,每服三錢。治血熱妄行,吐血衄血。)或犀角地黃湯。

瘀傷吐血,瘀傷吐血,必先胸脅痛,其血必紫黑成塊,脈必滯澀,宜四物湯加醋炒大黃、桃仁、丹皮、香附、童便。如紫血盡,鮮血見,用六君子加當歸調之。

溫邪吐衄,溫熱病後,因未發汗,內熱蓄血,而致吐衄,大便黑,面色黃,宜犀角地黃湯加黑梔、茅根。

內傷吐血,血證除瘀傷及外感,其餘皆屬七情飢飽勞碌等因,必見噁心,此內傷心脾失血的證。《高鼓峰心法》以一味固元湯主之,用人參、耆、歸、芍、草、薑、棗水煎服。余以為初見吐血,必先用寒涼,涼藥不能止,或雖稍止,而終莫能除者,治當補以甘溫。若開手便溫,適足以招謗,亦非自全之道也。

楊仁齋(楊仁齋:楊士瀛,字登父,號仁齋,南宋醫家。)謂:陽虛陰必走,大吐大衄,外有寒冷之狀,可用理中湯;乾薑須炮黑,加扁豆、茯苓、五味等。余用此法曾驗過。兼陰虛加熟地,或保元湯、當歸補血湯,皆可選用。

血證有虛火,不宜用炮薑、肉桂剛燥之藥。若見煩渴燥熱,睡臥不安,宜聖愈湯,即四物湯加參、耆,或再加入麥冬、五味,衝入童便服之。

舌衄,舌上出血,如針孔射出者,內服清心降火藥,外以香薷湯含嗽,再以槐花、蒲黃炭研末摻之。

牙衄,牙縫出血,用生竹茹二兩,醋浸一宿含之;或以醋浸竹茹少許,蘸乾蟾酥少許,按於出血處立止。滿口齒出血,新鮮地骨皮四兩,煎湯漱口,服之亦可。

鼻血,鼻血用生茅花一兩,煎湯服。如血不止,用好陳酒五六斤,燉溫浸兩足甚驗。

以上舌、牙、口、鼻血出,統用甘露飲、犀角地黃湯。

血淋尿血,小便下血,痛者為血淋,不痛為尿血,用小薊飲子;或新鮮苧麻根一兩煎湯服。又海螵蛸、鮮生地、赤苓、側柏葉、車前子煎湯,調亂髮灰,加麝香少許同服;或醋調亦可。如痛不可忍,以藕汁、蘿蔔汁、白蜜調下。

房勞尿血,房勞傷小便尿血,用鹿角膠五錢,沒藥二錢,血餘炭二錢為末,茅根汁打麵糊丸,每服二、三錢,淡鹽湯下。

便血,大便血,先便後血為遠血,宜黃土湯,熟地、白朮、炙草、附子、阿膠、黃芩、灶心土。先血後便為近血,宜清,當歸赤小豆湯加槐花、地榆、側柏葉、荊芥炭。大便下血,諸藥不效者,宜烏梅、地榆等澀之。

汗血,皮膚血汗,六味地黃湯加五味、麥冬、川斷。又用煅人中白加麝香少許,溫酒調下即效。

諸竅出血,宜血餘炭、棕炭、蓮房炭為末服之。

血崩,血崩,宜歸脾湯為主,加醋炒黃芩。若血去過多,加炮薑炭;若汗出不止,防其厥脫,用當歸黃耆補血湯;手足冷者,加附子。大吐大衄大崩之後,血若稍止,急用獨參湯。

白話文:

[第十三章,血液疾病]

所有血液疾病的案例中,由熱引發的較多,由寒造成的較少。然而也有因寒需要溫暖治療的情況,這一點我們必須清楚,也需要辨識。除了風熱感染導致的血液疾病之外,風熱感染一定會出現身體發熱的症狀,其他情況則不應該發熱。如果病人持續發熱且脈搏洪大,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。

對於由外部感染導致的嘔血,患者首先會出現頭痛、怕冷和發燒的症狀,治療時應讓病人微微出汗。適合的藥材包括紫蘇、荊芥、薄荷、桑葉、前胡、黑梔、丹皮、赤芍、茅根;夏季或秋季受到暑熱或秋燥影響而嘔血的,可用六一散、石膏、枇杷葉、桑白皮、丹皮炭、茅根、沙參、阿膠等藥材;若嘔吐量大的話,可以使用四生丸,或者犀角地黃湯。

對於因瘀傷導致的嘔血,患者在嘔血前會先感到胸肋疼痛,血液顏色會是紫黑色且成塊,脈搏會顯得滯澀,適合的治療方式是在四物湯中加入醋炒大黃、桃仁、丹皮、香附、童便。如果紫血已經排盡,開始看到鮮血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當歸來調理。

對於由溫熱病後導致的吐血或鼻血,因為未發汗,體內熱氣積聚而引發出血,大便會變黑,臉色會呈現黃色,適合使用犀角地黃湯,並加上黑梔、茅根。

對於因內部損傷導致的嘔血,除了瘀傷和外部感染,其他的都屬於情緒波動、飢餓飽食、勞累等因素引起,患者通常會感到噁心,這是心脾功能受損導致出血的症狀。《高鼓峯心法》建議使用固元湯,包含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芍、甘草、薑、棗等藥材,用水煎煮服用。我認為初次看到嘔血,應該先使用寒涼的藥物。如果寒涼藥物無法止血,或者雖然能稍微止血但最終仍無法根除,治療上應補充甘甜溫暖的藥物。如果一開始就使用溫暖的藥物,可能會遭到誤解,這不是自我保護的好方法。

楊仁齋提到:陽虛就會導致陰虛,大量嘔血或鼻血,外表會出現寒冷的症狀,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理中湯。乾薑必須炮製至黑色,並加入扁豆、茯苓、五味等藥材。我曾經使用這種方法,效果很好。如果同時存在陰虛,可以加上熟地,或者選擇保元湯、當歸補血湯等藥方。

對於有虛火的血液疾病,不應該使用炮薑、肉桂等燥熱的藥物。如果患者感到煩躁、口渴、燥熱,睡眠不安,適合使用聖愈湯,即在四物湯中加入人參、黃耆,或者再加入麥冬、五味,並混合童便服用。

對於舌衄,即舌頭出血,像針孔一樣噴出,內服清心降火的藥物,並用香薷湯漱口,然後將槐花、蒲黃炭研磨成粉,塗抹在出血部位。

對於牙衄,即牙縫出血,可以使用生竹茹二兩,浸泡在醋中一夜,然後含在口中;或者將少量醋浸泡的竹茹,蘸上少量乾蟾酥,按在出血部位即可止血。如果整口牙齒出血,可以使用新鮮的地骨皮四兩,煎湯漱口,也可以直接服用。

對於鼻血,可以使用生茅花一兩,煎湯服用。如果鼻血仍然不止,可以使用五到六斤的好陳酒,溫熱後浸泡雙腳,效果非常好。

以上對於舌、牙、口、鼻出血的情況,都可以使用甘露飲、犀角地黃湯。

對於血淋尿血,即小便出血,如果伴有疼痛則稱為血淋,無疼痛則稱為尿血,適合使用小薊飲子;或者使用新鮮薴麻根一兩煎湯服用。此外,還可以使用海螵蛸、鮮生地、赤苓、側柏葉、車前子煎湯,加入亂髮灰和少量麝香一同服用;或者使用醋調和也可。如果疼痛難忍,可以使用藕汁、蘿蔔汁、白蜜調和服用。

對於房勞尿血,即房事過度導致的小便出血,可以使用鹿角膠五錢,沒藥二錢,血餘炭二錢研磨成粉,使用茅根汁和麵糊做成藥丸,每次服用二到三錢,用淡鹽湯送服。

對於便血,即大便出血,如果先排便後出血,稱為遠血,適合使用黃土湯,其中包含熟地、白朮、炙草、附子、阿膠、黃芩、竈心土。如果先出血後排便,稱為近血,適合使用清熱的藥物,例如當歸赤小豆湯,加上槐花、地榆、側柏葉、荊芥炭。如果大便出血,使用各種藥物均無效,可以使用烏梅、地榆等收斂的藥物。

對於汗血,即皮膚出血,可以使用六味地黃湯,加上五味、麥冬、川斷。此外,還可以使用煅人中白加上少量麝香,用溫酒調和服用,效果非常好。

對於全身各部位出血,可以使用血餘炭、棕炭、蓮房炭研磨成粉,服用即可。

對於血崩,即月經大量出血,適合使用歸脾湯作為主要治療,並加上醋炒黃芩。如果出血過多,可以加上炮薑炭;如果汗水持續不止,要防止休克,可以使用當歸黃耆補血湯;如果四肢冰冷,可以加上附子。在大量嘔血、鼻血、月經出血後,如果出血稍微停止,應該立即使用獨參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