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邁書

《方症會要》~ 卷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)

1. 導痰流氣飲

治痰氣腫脹 陳皮(八分) 茯苓 白朮 半夏(各一錢) 枳實 蘿蔔子(各五分) 砂仁 木香(各二分) 生甘草(三分) 片芩(六分) 貝母(七分) 香附(四分)如虛加人參五分,姜一片,棗二枚。

白話文:

這份處方是用來治療因痰和氣滯導致的水腫脹大。

藥材如下:

  • 陳皮:約8公克
  • 茯苓、白朮、半夏:各約3公克
  • 枳實、蘿蔔籽:各約1.5公克
  • 砂仁、木香:各約0.6公克
  • 生甘草:約0.9公克
  • 片芩:約1.8公克
  • 貝母:約2.1公克
  • 香附:約1.2公克

如果患者身體虛弱,可以再加入:

  • 人參:約1.5公克
  • 生薑:一片
  • 紅棗:兩顆

以上為「導痰流氣飲」的配方。

2. 導痰流氣丸

治寒涼太過,飲食頻傷,又治瘧疾後腫脹

白朮、茯苓、半夏(各一兩)、陳皮、蘿蔔子、連翹、砂仁、片芩、花粉(各五錢)、香附(四錢)、貝母(八錢)、木香(三錢)、烏藥(四錢)、山楂、枳實(各七錢),蒸餅丸,蘿蔔湯下一錢五分,加酒麴八錢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治療因過度寒涼或飲食不節制導致身體受損,也能用來治療瘧疾後的水腫症狀。

配方如下:白朮、茯苓、半夏(各約30克)、陳皮、蘿蔔子、連翹、砂仁、片芩、花粉(各約15克)、香附(約12克)、貝母(約24克)、木香(約9克)、烏藥(約12克)、山楂、枳實(各約21克)。將這些材料製成丸狀,每次服用約4.5克,可用蘿蔔湯送服,並添加約24克的酒麴。

3. 四物加桃仁紅花湯

治血腫: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生地、桃仁、紅花、五皮飲(即前方中五皮是也)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治療血液腫脹的處方。

使用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生地、桃仁、紅花這些藥材,再加上五皮飲(在前一個處方中已經提到過的五種草藥皮)來進行治療。

在現代的說法就是:這個處方(四物加桃仁紅花湯)用於治療血液腫脹,其成分包括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生地、桃仁、紅花,以及五皮飲(此處的五皮飲指的是前一個處方中所提及的五種藥材的皮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