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用粹

《證治彙補》~ 卷之三 (3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30)

1. 麻木

大意

榮血虛則不仁。衛氣虛則不用。不用不仁。即麻木之類歟。(匯補)

內因

麻木因榮衛之行澀。經絡凝滯所致。其症多見於手足者。以經脈皆起於指端。四末行遠。氣血罕到故也。若兼虛火。則肌肉瞤動。不可誤作風治。(匯補)

外候

麻者。非癢非痛。或四肢。或周身。唧唧然不知痛癢。如繩扎縛初松之狀。(正傳)在手多兼風濕。在足多兼寒濕。(匯補)木者。不癢不痛。按之不知。搔之不覺。如木之厚。常木為瘀血。間木為濕痰。(入門)死血者。只在一處。不腫不痛。但紫黑色而木。濕痰走注。有核腫起。白色不變。(繩墨)

麻木分辨

麻猶痹也。雖不知痛癢。尚覺氣微流行。木則非惟不知痛癢。氣亦不覺流行。(入門)

麻痹有分

痿屬血虛。木屬氣虛。二者均謂之痹。皆不足病也。其症不痛。惟風寒濕三氣雜至為痹者。乃有餘之病。故多痛。有氣血俱虛。但麻而不木者。有虛而感濕。麻木兼作者。有因虛而風寒濕三氣乘之。周身掣痛。麻木並作者。古稱之曰周痹。(正傳)

十指麻木

手足乃胃土之末。十指麻木。乃胃中有食積濕痰死血所致。亦有氣血大虛而得者。最宜力辨。(丹溪)

舌本麻木

心脾肝腎四臟之絡。皆合舌本。故脾腎虧。濕痰風火乘間而入。均使舌本麻木。(匯補)

半身麻木

左右者。陰陽之道路。左半手足麻木者。責風邪與血少。右半手足麻木者。責氣虛與濕痰。(匯補)

眩暈麻木

有遍身麻木。隨即眩暈不省。良久方蘇者。其症有三。或風中於外。或痰動於中。或心虛所致。蓋心之所養者血。所藏者神。氣虛則運行不到。而血亦罕至。由是心失所養而成昏暈。(匯補)

脈法

脈浮而濡。屬氣虛。關前得之。麻在上。關後得之。麻在下。脈澀而芤。死血為木。不知痛癢。(醫鑑)

治法

治宜祛風理氣。養血清痰。(繩墨)初病。不可驟用參、耆、歸、地。恐氣血凝滯。邪郁經絡不散。若久而純屬正虛者。又當大補榮衛。(匯補)

用藥

麻。以四君子加黃耆、天麻、陳皮、香附。木。用四物加紅花、牛膝、桃仁、丹皮。以行死血。痰。用二陳加蒼朮、竹瀝、薑汁、白芥子。以行濕痰。或挾風邪者。五積散主之。(匯補)

麻木選方

補氣和中升陽湯,治閉目則渾身麻木。開目漸退。晝減夜甚。此氣不行故也。即補中益氣湯

蒼朮,草豆蔻,澤瀉,茯苓,黃柏,白芍,佛耳草,生甘草

氣不運。加木香。

人參益氣湯,治兩手麻木。四肢困倦。怠惰嗜臥。熱傷元氣者。

人參,黃耆,白芍,升麻,柴胡,五味子,生甘草,炙甘草

水煎。熱服。

神效黃耆湯

人參,黃耆(各二錢),白芍(一錢),蔓荊子(二分),甘草(一錢),陳皮(五分)

白話文:

[大意]

血液不足會導致失去知覺,氣力不足則肢體會無法活動,失去活動能力和知覺就是我們所說的麻木。(摘自匯補)

[內因]

麻木是由於氣血運行受阻,經絡凝滯引起的。這種症狀多見於手腳,因爲經脈都是從手指末端開始,四肢遠端的氣血稀少,所以會感到麻木。如果同時伴有虛火,則肌肉會顫動,不要誤以爲是風邪引起。(摘自匯補)

[外在表現]

麻木並不是癢也不是痛,可能是四肢或全身,有一種說不出的不適感,就像繩索剛剛解開的那種感覺。(摘自正傳)在手部,多與風溼相關;在腳部,多與寒溼有關。(摘自匯補)失去知覺,既不癢也不痛,按壓也沒有感覺,就像木頭一樣厚實,持續的麻木可能是瘀血,間歇的麻木可能是溼痰。(摘自入門)

[麻木的分辨]

麻木與痹症類似,雖然不知道痛癢,但還能感覺到微弱的氣流。失去知覺則不只是沒有痛癢的感覺,連氣流也感覺不到。(摘自入門)

[麻痹的區別]

痿症屬於血虛,失去知覺屬於氣虛,兩者都被稱爲痹症,都屬於不足的病症。其症狀不會疼痛,只有風寒溼三種氣雜在一起導致的痹症,纔是有餘的病症,因此會有疼痛感。有的氣血兩虛,只有麻木沒有失去知覺;有的虛而感受溼氣,麻木和失去知覺同時出現;有的因爲虛,風寒溼三種氣乘虛而入,全身抽搐疼痛,麻木和失去知覺同時出現,古人稱之爲周痹。(摘自正傳)

[手指麻木]

手腳是脾胃的末梢,十個手指麻木,可能是胃裏有食物積滯,溼痰,死血等原因造成的,也可能是因爲氣血極度虛弱導致的,需要仔細辨別。(摘自丹溪)

[舌頭麻木]

心脾肝腎四髒的絡脈,都在舌根部交匯,因此,脾腎虧損,溼痰風火趁虛而入,都會導致舌頭麻木。(摘自匯補)

[半身麻木]

身體的左右側,代表陰和陽的通道,左手腳麻木,可能是因爲風邪和血虛;右手腳麻木,可能是因爲氣虛和溼痰。(摘自匯補)

[眩暈麻木]

有時全身麻木,隨即就會眩暈,意識不清,過一段時間才能恢復,這種症狀有三種可能:一是外感風邪,二是內有痰動,三是心虛所致。心養的是血,藏的是神,氣虛則運行不到,血也就很少到達,因此心失去滋養,從而產生眩暈。(摘自匯補)

[脈象]

脈象浮而軟,屬氣虛,關前出現這種脈象,麻木在上身;關後出現這種脈象,麻木在下身。脈象澀而芤,是死血導致的失去知覺,沒有痛癢的感覺。(摘自醫鑑)

[治療方法]

治療應以祛風理氣,養血清痰爲主。(摘自繩墨)初次發病時,不能立即使用人參、黃芪、當歸、地黃等補品,以防氣血凝滯,邪氣鬱結在經絡中不能散去。但如果長期純屬正虛,就應該大力補充氣血。(摘自匯補)

[藥物選擇]

對於麻木,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加黃芪、天麻、陳皮、香附。對於失去知覺,可以用四物湯加紅花、牛膝、桃仁、丹皮來行死血。對於溼痰,可以用二陳湯加蒼朮、竹瀝、薑汁、白芥子來行溼痰。如果伴有風邪,可以使用五積散。(摘自匯補)

[選方]

補氣和中昇陽湯,用於閉眼時全身麻木,睜開眼逐漸緩解,白天減輕晚上加重,這是氣不行的緣故。即補中益氣湯。

蒼朮,草豆蔻,澤瀉,茯苓,黃柏,白芍,佛耳草,生甘草

如果氣不運,可以加木香。

人參益氣湯,用於雙手麻木,四肢睏倦,懶惰嗜睡,熱傷元氣的人。

人參,黃芪,白芍,升麻,柴胡,五味子,生甘草,炙甘草

水煎,熱服。

神效黃芪湯

人參,黃芪(各二錢),白芍(一錢),蔓荊子(二分),甘草(一錢),陳皮(五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