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因證治》~ 卷一 (8)
卷一 (8)
1. 六、傷寒
劉、張又相繼論:人多勞役飢飽者,得之火化、火擾。治之宜以辛涼。比及年少性急勞役,豈非火乎?遲脈年老之人,可以辛溫解之。故制雙解散,治諸傷寒、時氣在表裡,皆可服之。表裡證有相似,藥不可差。傷寒表證,發熱惡寒而渴,獨頭痛,身熱,目疼,鼻乾,不得臥,乃陽明經病也,白虎湯主之。雜證,里證亦同。
但目赤者,臟病也。脈亦洪大,甚則吐血,先有形也。乃手太陰肺不足,不能管領陽氣,亦以枸杞、地黃等物治之。補瀉當察虛實。假如洪弦相雜,洪,客也,弦,主也。子能令母實。又脈弦無表證,是東方實,西方虛也。又前來者,為實邪。依此補瀉,余仿此行之。
表汗,通聖散、雙解散。半表半裡,涼膈散、柴胡湯。里下,右手脈實,承氣湯;左手脈實,抵當湯。不分浮沉,但實可用。
血氣俱實,主三承氣湯;溫,四逆湯、真武湯;解利,五苓散、解毒散、白虎湯、甘露飲、梔子湯;發黃,茵陳湯。
傷寒得傷風脈,傷風得傷寒脈。假如太陽證,頭疼,身熱,自汗,惡風,脈當緩而反緊,是傷風得傷寒脈也。余以例推之。桂枝麻黃各半湯、羌活湯尤妙。
吐,瓜蒂散:瓜蒂,赤小豆
豆豉湯下一錢。
結胸,脈浮大者,不可下之,下之必死。
小陷胸湯,半夏,連(薑汁炒),栝蔞實
大陷胸湯,炒大黃(五錢),苦葶藶(炒,三錢),芒硝(一錢),杏仁(十二個)
丸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入甘遂末三字,蜜半匙,水煎,至半溫服。
白話文:
劉氏和張氏接著論述說:大多勞動或生活不規律、時飢時飽的人,容易因為體內生火或火氣擾動而生病。治療上應該使用辛涼的藥物。如果年輕人因為性急或勞動而生病,難道不屬於火氣造成的嗎?對於年紀大、脈象遲緩的人,則可以用辛溫的藥物來化解。所以制定了雙解散這個方子,用來治療各種傷寒和時氣病,無論在表在裡都可以服用。表證和裡證有相似之處,用藥不可以有差錯。傷寒表證的症狀是發熱、怕冷且口渴,只有頭痛,身體發熱,眼睛疼痛,鼻孔乾燥,無法入睡,這是陽明經的病,應該用白虎湯來治療。雜病,裡證也有相同的狀況。
但如果出現眼睛紅腫,那是臟腑的病變。脈象也呈現洪大,嚴重時會吐血,這是因為體內已經有問題了。這是手太陰肺氣不足,不能掌控體內的陽氣,也應該用枸杞、地黃等藥物來治療。補還是瀉,要觀察虛實的情況。如果脈象呈現洪和弦交雜,洪脈是客邪,弦脈是主脈,子能使母強盛。又如果脈象弦而沒有表證,這是東方實,西方虛。又如果脈搏前來有力,是實邪。根據這些來進行補瀉,其他的病症也依照這個原則來判斷。
發汗,可以用通聖散、雙解散。半表半裡,用涼膈散、柴胡湯。攻下,如果右手脈實,用承氣湯;左手脈實,用抵當湯。不論脈象浮沉,只要是實證就可以使用。
如果血氣都實,主要用三承氣湯;如果是溫症,用四逆湯、真武湯;如果是要解利,用五苓散、解毒散、白虎湯、甘露飲、梔子湯;如果是出現黃疸,用茵陳湯。
傷寒病出現傷風的脈象,傷風病出現傷寒的脈象。舉例來說,如果是太陽證,有頭痛、發熱、自汗、怕風的症狀,脈象應該是緩的,卻反而變緊,這是傷風得了傷寒的脈象。其他疾病可以依照這個例子來推斷。桂枝麻黃各半湯、羌活湯尤其有效。
嘔吐,可以用瓜蒂散:瓜蒂,赤小豆,用豆豉湯送服一錢。
結胸病,如果脈象浮大,不能攻下,如果攻下一定會死。
小陷胸湯:半夏,連(用薑汁炒),栝蔞實
大陷胸湯:炒大黃(五錢),苦葶藶(炒,三錢),芒硝(一錢),杏仁(十二個)
製成如彈丸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一丸,加入甘遂末三字,蜂蜜半匙,用水煎煮,溫熱時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