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因證治》~ 卷二 (1)
卷二 (1)
1. 十四、熱
【脈】,浮大而虛為虛,脈細而實為實。脈沉細或數者,皆死。病熱有火者,心脈洪是也;無火者死,細沉是也。脈弱四肢厥,不欲見人,食不入,利下不止,死。
【因】,因心火為之。心者,君火也。火旺則金爍水虧,惟火獨存。
【證治】,暴熱,病在心肺;積熱,病在腎肝。
虛熱,如不能食而熱,自汗氣短,屬脾虛,治宜甘寒溫而行之。實熱,如能食口乾,舌燥便難者,屬胃實,治宜辛苦大寒下之。火熱而鬱,乃心火下陷脾土,抑而不伸,五心熱,宜汗之、發之。心神煩亂,血中伏火,病蒸蒸然不安,宜鎮陰火,硃砂安神丸主之。蒸勞熱,乃五臟齊損,病久憔悴,盜汗下血,宜養血益陰。陰虛而熱者,用四物加柏。
白話文:
【脈】:脈搏浮大而虛弱是虛證,脈搏細小而堅實是實證。脈搏沈細或者數次,都是預示死亡的症狀。熱病伴有火氣,心脈會顯得洪大;若無火氣,脈搏細小沈實,這就是死徵。脈搏弱軟,四肢發冷,不想見人,飲食不進,腹瀉不止,這是死亡的徵兆。
【因】:病因由心火引起。心是君火的代表。火勢旺盛會使金氣受損,水氣缺乏,只剩下火勢獨存。
【證治】:突然的高熱,病位在心肺;長期積聚的熱病,病位在腎和肝。
虛熱,例如無法進食卻有熱感,自汗,呼吸困難,這是由脾虛引起,治療應以甘寒溫潤的方法進行。實熱,例如能進食但口乾舌燥,排便困難,這是由胃實引起,治療應使用辛苦大寒的方法進行。火熱而鬱結,是心火下陷至脾土,抑制了脾土的生長,五心熱,應該使用發汗法,或是利用發散藥物來治療。心神煩亂,血液中藏著火氣,病狀不斷惡化,應該鎮定心火,使用硃砂安神丸進行治療。蒸發的勞累熱病,是五臟功能衰敗,長期疲憊,盜汗出血,應以養血補陰的方法進行治療。陰虛而有熱的病症,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柏子仁來調理。
治法,小熱之氣,涼以和之;大熱之氣,寒以取之;甚熱之氣,汗而發之。不盡,則逆治之。
又治法,養血益陰,其熱自治。《經》曰: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。輕者可降,重者從其性而伸之。
李論:外有元氣虛而熱,有五臟而熱,有內中外而熱。輕手捫之則熱。重之則不熱,在皮毛血脈也。輕按之不熱,重至筋骨,熱蒸手足甚,筋骨熱也。不輕不重而熱,在肌肉也。
凡三法,以三黃丸通治之。
肺熱者,輕按之瞥瞥見於皮毛,日西甚。其證喘咳,灑淅寒熱。輕者瀉白散,重者涼膈、白虎、地骨皮散。
白話文:
治療方法,對於微熱的症狀,使用涼性藥物來調和;對於強烈的熱症,使用寒性藥物來治療;對於極度的熱症,則使用發汗的方法來處理。若這些方法無法完全療效,則需要進行反向治療。
另一種治療方法是滋養血液與補充陰液,熱病自然會自行改善。《經》中有言:增強陰液的主導,用以控制陽光。輕微的熱症可以通過降溫來處理,嚴重的則需按照其特性進行舒緩。
李氏認為,熱症可以分為外在元氣虛弱所引起的熱症,五臟內部所產生的熱症,以及內外因素共同作用所導致的熱症。輕柔觸摸時會感到熱,用力按壓卻不覺得熱,這通常與皮膚、血管和脈絡有關。輕輕按壓不覺得熱,但用力按到筋骨時,會感受到熱感自手足蔓延,這是筋骨熱症的表現。若按壓力度不大不小,而感到熱,這通常是肌肉層的熱症。
總計以上三種治療方式,可用三黃丸作為通用的治療手段。
對於肺部熱症,輕按時在皮膚表面可以看到熱氣,並在傍晚時節更加明顯。其症狀包括呼吸急促、發冷、發熱、寒熱交織。對輕度的患者,可以使用瀉白散;對重度的患者,則可以使用涼膈、白虎、地骨皮散。
心熱者,微按之熱見於血脈,日中甚。其證煩心、心痛,掌中熱而啘,以黃連瀉心湯、導赤散、硃砂安神丸。
肝熱,肉下骨上熱,寅卯間甚。脈弦,四肢滿悶,便難,轉筋多怒驚,四肢困熱,筋痿不起床,瀉青丸、柴胡飲。
脾熱,輕重之中見於肌肉,夜甚,怠惰嗜臥,無氣以動。瀉黃散、調胃承氣治實熱,補中益氣湯治虛熱。
白話文:
心熱症狀:當心臟熱時,會在脈搏處顯現熱感,尤其在正午時分最為嚴重。症狀包括心煩、心痛,手掌發熱並伴有嘔吐,可用黃連瀉心湯、導赤散、硃砂安神丸進行治療。
肝熱症狀:在肌肉下方、骨頭上方有熱感,特別是在寅卯之間(即凌晨3-5點)時最為嚴重。脈象呈弦狀,四肢感到沈重和不舒適,排便困難,易抽筋,情緒焦慮驚慌,四肢睏倦,筋疲力盡無法站立,可用瀉青丸、柴胡飲進行治療。
脾熱症狀:熱感主要表現於肌肉之中,尤以夜晚時分為甚。患者會感到疲倦、懶散、嗜睡,缺乏動力。對於實熱的脾熱可使用瀉黃散、調胃承氣來治療,對虛熱則需用補中益氣湯。
腎熱,按至骨,蒸手如火,困熱不任起床,宜滋腎丸、六味地黃丸。
平旦潮熱,熱在行陽之分,肺氣主之,白虎加芩。日晡潮熱,熱在行陰之分,腎氣主之,地骨皮、牡丹皮、知母、柏。
木香金鈴子散,治暴熱心肺,上喘不已。
大黃(五錢),金鈴子(三錢),木香(三錢),輕粉,朴硝
白話文:
腎經熱盛,按壓到骨頭處,感覺如同被火烤,疲憊於熱,無法起牀,適合服用滋腎丸和六味地黃丸。
早晨出現的潮熱,熱源在陽行之部,由肺氣主導,可使用白虎加芩方。下午出現的潮熱,熱源在陰行之部,由腎氣主導,可使用地骨皮、牡丹皮、知母、柏等藥材。
木香金鈴子散,用於治療突然出現的心肺熱盛,導致呼吸困難且不停止。
大黃(五錢)、金鈴子(三錢)、木香(三錢)、輕粉、朴硝,這些是藥材的份量。
上為末,柳白皮湯下三錢,以利為度。止喘亦止。
大黃散,治上焦煩,不得臥睡。
大黃,梔子,鬱金(各五錢),甘草(二錢半)
煎服,微利則止。
黃牛散,治相火之氣遊走臟腑,大便閉。
大黃(一兩),牽牛頭末(半兩)
酒下三錢,以利為度。此不時熱,溫熱也。
金花丸,柏,連,芩,梔,大黃(便實則加)
白話文:
上為細末,柳白皮煎湯服用三錢,以達到通利效果為度。這藥方對止喘和止咳都有幫助。
「大黃散」,用於治療上焦的煩熱,使人無法安睡。
大黃、梔子、鬱金(各五錢),甘草(二錢半)
用水煎煮後服用,當出現微利的反應時就停止服用。
「黃牛散」,用於治療相火之氣在臟腑間遊走,以及大便不通的症狀。
大黃(一兩),牽牛頭末(半兩)
用酒調服三錢,以達到通利效果為度。此藥方適用於非時節的熱病,表現為溫熱的症狀。
「金花丸」,使用柏樹、連翹、黃芩、梔子、大黃(如果大便實滯,可增加大黃的份量)
煎、丸任用。或腹滿吐嘔,欲作利,加半夏、苓、樸、生薑;如白膿下利後重,加大黃。
涼膈散,退六經熱。
連翹,山梔,大黃,薄荷,甘草(一兩半),黃芩(半兩),朴硝(二錢半)
如咽噫不利,腫痛,並涎嗽,加桔梗一兩、荊芥半兩。咳而嘔,加半夏三錢,姜煎。鼻衄、嘔血,加白芍、地黃。如淋閉,加滑石四兩、茯苓一兩;或悶而不通,腹下狀如覆碗,痛悶難忍。乃腸胃乾涸,膻中氣不下。先用木香三錢、沉香三錢,酒下,或八正散。甚則宜上湧。
白話文:
涼膈散 方劑說明:
煎服或製成丸藥服用。
如果患者出現腹部脹滿、嘔吐、想拉肚子,可以加入半夏、茯苓、樸硝、生薑;如果患者出現白色膿液拉肚子後病情加重,可以加入大黃。
涼膈散可以退六經熱邪。
藥材組成:
- 連翹
- 山梔子
- 大黃
- 薄荷
- 甘草(一兩半)
- 黃芩(半兩)
- 朴硝(二錢半)
加减:
- 如果患者出現咽喉阻塞、呼吸不順暢、腫痛,並伴有唾液增多、咳嗽,可以加桔梗一兩、荊芥半兩。
- 如果患者咳嗽並伴有嘔吐,可以加半夏三錢,用薑汁煎服。
- 如果患者出現鼻出血、吐血,可以加白芍、地黃。
- 如果患者出現小便不通,可以加滑石四兩、茯苓一兩。
- 如果患者出現胸悶氣短、腹部下陷如覆碗狀,疼痛難忍,這是由於腸胃乾燥、氣機下陷導致,可以先用木香三錢、沉香三錢,用酒送服,或服用八正散。病情嚴重者,可以採取上湧治療方法。
當歸承氣湯,治陽狂奔走,罵詈不避親疏。此陽有餘陰不足也。
當歸,大黃,芒硝(各一兩),甘草(半兩)
每二兩,薑、棗煎。
牛黃膏,治熱入血室,發狂不認人。
牛黃(二錢半),硃砂(一兩),鬱金,甘草(各半兩),腦子(一錢),丹皮(三錢)
上煉蜜丸,皂子大,水下。
三黃丸,治實熱能食者。能食,為實熱也。
白虎湯,治表熱惡寒而渴者。
白話文:
【當歸承氣湯】,用於治療陽氣過盛導致的躁動不安,對於親人和陌生人皆出言侮辱的行為。這是一種陽氣過剩而陰氣不足的情況。
配方:當歸,大黃,芒硝(各一份兩),甘草(半份兩)。
每服二份兩,使用薑、棗煎煮。
【牛黃膏】,用於治療熱毒侵入血脈,導致精神錯亂,對人產生迷亂行為。
配方:牛黃(二錢半),硃砂(一兩),鬱金,甘草(各半兩),腦子(一錢),丹皮(三錢)。
以上材料煉製成蜜丸,大小如皁子,用水送服。
【三黃丸】,用於治療消化系統實熱且有強烈食慾的情況。有強烈食慾表明是實熱症狀。
【白虎湯】,用於治療外在熱邪引起的畏寒且口渴的病症。
柴胡飲子,治兩脅下肌熱,脈浮弦者。
四順飲子,治一身盡熱,日晡肌熱,皆血熱也。
桃仁承氣,治血熱,夜發熱者。
潮熱者,黃芩、生甘草,辰戍時,加羌活;午間,黃連;未時,石膏;申時,柴胡;酉時,升麻;夜間,當歸根。如有寒者,黃耆、參、術。
白話文:
柴胡飲子用於治療兩側肋骨下方肌肉發熱,脈搏浮而弦的症狀。四順飲子用於治療全身發熱,下午時分肌肉發熱,都是血熱引起的。桃仁承氣湯用於治療血熱,夜晚發熱的症狀。潮熱症狀的治療,在辰時和戌時加羌活;午時加黃連;未時加石膏;申時加柴胡;酉時加升麻;夜間加當歸根。如果患者還有寒症,則需加入黃耆、人參、白術。
兩手大熱為骨厥,如在火中,可灸湧泉五壯,立愈。
地黃丸,治久新憔悴,寢汗發熱,腸澼下血,骨蒸,痿弱無力,五臟齊損,不能運動,煩渴,皮膚索澤。食後更宜當歸飲子。
熟地(八兩),山茱萸,山藥(各四兩),丹皮,茯苓,澤瀉(各三兩)
上煉蜜和丸,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酒下。
當歸飲子,柴胡,人參,黃芩,甘草(各一兩),大黃,當歸,白芍(各三兩),滑石(三兩),姜煎服。
白話文:
雙手異常發熱,像置身火中,稱為骨厥,可以用艾灸湧泉穴五壯,馬上就會痊癒。地黃丸用來治療久病或新病導致的形體消瘦、盜汗發熱、腸道泄瀉帶血、骨蒸潮熱、肢體無力、五臟虧損、無法活動、口渴、皮膚乾燥等症狀。飯後宜服用當歸飲子。地黃丸的組成藥物包括熟地八兩、山茱萸、山藥各四兩、丹皮、茯苓、澤瀉各三兩,將藥材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用酒送服。當歸飲子的組成藥物包括柴胡、人參、黃芩、甘草各一兩,大黃、當歸、白芍各三兩,滑石三兩,用薑煎服。
如痰實咳嗽,加半夏;五穀不化完出,淋悶驚悸,上下血,宜金花丸。
硃砂安神丸,治心神煩亂怔忡,兀兀欲吐,胸中氣亂而熱,似懊憹狀,皆是膈上血中伏火。
硃砂(一錢,研),黃連(一錢半,酒製),炙甘草(五分),生地(五錢),當歸(半錢)
餅丸,津下。如心痞,食入反出,加煨大黃,除地黃。
補血湯,治肌熱燥熱,目赤面黃紅,煩渴引飲,日夜不息,脈浮大而虛,重按之全無,為血虛發熱。證似白虎,唯脈不長並實耳。
黃耆(一兩),當歸(二錢,酒製)
熱服。
火劑湯,黃芩,黃連,山梔,黃柏
白話文:
如果咳嗽伴有痰多,可以加半夏;如果吃五穀不消化,並且出現小便不利、心慌、驚悸、出血等症状,則宜服用金花丸。
硃砂安神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、心慌意亂、想吐、胸悶發熱,像是煩躁不安的狀態,這些都是因為心血中積熱造成的。
硃砂(一錢,研磨),黃連(一錢半,用酒製備),炙甘草(五分),生地(五錢),當歸(半錢)
做成餅狀丸藥,用唾液送服。如果出現心口堵塞,吃下去的東西又吐出來,就加煨大黃,去掉地黃。
補血湯用於治療肌膚乾燥發熱,眼睛發紅,面容發黃泛紅,口渴引飲,日夜不停,脈象浮大而虛,重按下去則完全消失,這是血虛發熱。症状類似白虎湯,但脈象不浮長也不實。
黃芪(一兩),當歸(二錢,用酒製備)
熱服。
火劑湯的藥材有黃芩、黃連、山梔、黃柏。
火鬱湯,治四肢熱,五心煩熱。因熱伏土中,或血虛得之;或胃虛,多飧冷物,抑遏陽氣於土中。
羌活,升麻,葛根,人參,白芍(各半兩),柴胡,甘草(炙,各三錢),防風(二錢半),蔥白(三寸),煎服。
硃砂涼膈丸,治上焦虛熱。肺脘咽膈,有氣如煙搶上。
黃連,山梔(各一兩),人參(半兩),硃砂(三錢,另研),腦子(另研,五錢),茯苓(五錢)
白話文:
【火鬱湯】,用於治療四肢發熱和心中煩熱的症狀。病因可能包括熱氣深藏在土元素(代表中焦、脾胃)中,或是血氣不足導致。也可能由於胃部虛弱,經常食用寒涼食物,導致陽氣在土元素中被抑制。
藥材配方如下:
- 羌活
- 升麻
- 葛根
- 人參
- 白芍(各半兩)
- 柴胡
- 甘草(炙,各三錢)
- 防風(二錢半)
- 蔥白(三寸)
以上藥材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【硃砂涼膈丸】,用於治療上焦虛熱的症狀,例如肺、胸、喉嚨、食道等部位出現像煙一樣的熱氣上沖。
藥材配方如下:
- 黃連
- 山梔(各一兩)
- 人參(半兩)
- 硃砂(三錢,需單獨研磨)
- 腦子(五錢,需單獨研磨)
- 茯苓(五錢)
以上藥材研磨後,製成丸劑服用。
上蜜丸,硃砂為衣,水下。
黃連清膈丸,治心肺間及經中熱。
麥冬(一兩),黃連(五錢),鼠尾(三錢)
上蜜丸,綠豆大,溫水下。
補中益氣湯,治脾胃虛弱而熱。
辰砂滑石丸,治表裡熱。
辰砂,龍腦,薄荷,六一散
秘方,治陰虛發熱。
四物湯、黃柏、龜板、人參、白朮(二味,氣虛加之)
治酒發熱,青黛,栝蔞仁,生薑。
白話文:
將藥材製成蜜丸,用硃砂包裹,用溫水送服。黃連清膈丸用來治療心肺之間以及經脈中的熱症。補中益氣湯用來治療脾胃虛弱伴有發熱的症狀。辰砂滑石丸用來治療表裡發熱。秘方用來治療陰虛發熱。酒發熱可用青黛、栝蔞仁、生薑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