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因證治》~ 卷四 (20)
卷四 (20)
1. 六十六、臟證
肝,胃脘當心而痛,上支兩脅,肝經。膈咽不通,飲食不下,土衰病。甚則耳鳴眩轉,目不視人,善僵嗌僕,裡急緛戾,脅痛嘔泄,令人善怒也。虛則目無所見,耳無所聞,善恐,如人將捕之。
心,胸中熱,嗌乾胠滿,皮膚痛,寒熱咳喘,驚或狂妄,一切血證,胸中痛,脅支滿,膺背肩胛間痛。虛則胸腹大,脅下與腰背相引而痛。
脾,跗腫骨痛,陰痹腰脊頭項痛,大便難,積飲痞膈,霍亂吐下,飧泄腸鳴,脾熱之主虛。
肺,骨節內變,右胠脅痛,寒侵於中,鶩溏,心脅滿引小腹,不可反側,嗌乾,面塵脫色,丈夫癲疝,婦人小腹痛。實則咳逆肩背痛;虛則少氣不能報息,耳聾咽乾。
腎,腰腿痛,大關節不利,屈身不便,腹滿痞堅,寐汗。實則腹、脛腫身重;虛則胸中滿,大小腹痛,清厥。
白話文:
[六十六、臟腑病症]
肝:胃部靠近心臟的地方會感到疼痛,這種疼痛會延伸到兩側肋骨,這是肝經的問題。如果橫膈膜和咽喉部位運作不順暢,導致飲食吞嚥困難,這可能是脾土功能減弱的症狀。嚴重時可能會出現耳鳴、暈眩、視力模糊,容易僵硬、喉嚨緊縮、倒地,腹部肌肉緊繃,肋骨疼痛、嘔吐、腹瀉,且易怒。肝虛時可能看不清東西,聽不到聲音,容易恐懼,好像有人要來抓他一樣。
心:胸部感覺灼熱,喉嚨乾燥,胸部悶脹,皮膚疼痛,發冷發熱,咳嗽喘息,驚慌失措或行為失常,所有與血液相關的疾病,胸口疼痛,肋骨周圍有飽脹感,前胸、背部及肩胛之間的疼痛。心虛時,胸腹部位可能顯得膨脹,肋下和腰部背部會相互牽引產生疼痛。
脾:腳踝腫脹,骨骼疼痛,下半身麻痺,腰脊頭頸疼痛,排便困難,體內積水,造成心窩處痞悶,霍亂引起的嘔吐和腹瀉,食物未消化即排泄,腸道咕嚕作響,脾熱是脾虛的主要表現。
肺:關節內部發生變化,右側肋骨疼痛,寒冷侵入體內,大便稀薄,心臟和肋骨區域飽脹,牽引至小腹,身體無法自由翻身,喉嚨乾燥,臉色晦暗無光澤,男性可能有癲癇或睪丸疼痛,女性可能有小腹疼痛。肺實時會咳嗽、肩膀背部疼痛;肺虛時呼吸短促,無法深呼吸,耳朵聽力下降,咽喉乾燥。
腎:腰腿疼痛,大關節活動不靈活,彎腰不便,腹部滿悶堅硬,睡覺時出汗。腎實時腹部和小腿會腫脹,身體沉重;腎虛時胸腔滿悞,大小腹疼痛,四肢冰冷。
2. 六十七、七情證
怒,為嘔血,飧泄,煎厥,薄厥,胸滿脅痛,食則氣逆而不下;為喘渴煩心;為消脾肥氣,目暴盲,耳暴閉,筋緩。怒傷肝,為氣逆,悲治怒。
喜,為笑,毛革焦傷,氣不收,甚則狂。喜傷心,為氣緩,恐治喜。
悲,為陰縮筋攣,肌痹脈痿,男為數溲,女為血崩,酸鼻辛頞,泣則臂麻。悲傷肺,為氣消,喜治悲。
驚,為痰涎,目睘吐,癡癇不省人事。驚傷神,為氣亂,思治驚。
勞,為咽噎喘促,嗽血唾血,腰重痛,骨痿,男少精,女不月。勞傷血氣耗,逸治勞。
思,為不眠,好臥昏瞀,三焦痞塞,咽喉不利,嘔苦筋痿,白淫,不嗜飲食。思傷脾,為氣結,怒治思。
恐,傷腎,為氣不行,思治恐。
白話文:
[六十七、情緒病徵]
憤怒:會導致嘔血,餐後立即腹瀉,身體過度燥熱,突然昏厥,胸部悶脹及肋邊疼痛,進食後氣逆不順;也可能引發喘息、口渴、心煩;甚至消耗脾氣,導致眼睛突然失明,耳朵突然聽不到,肌肉鬆弛。憤怒傷害肝臟,使氣上逆,用悲傷可以治療憤怒。
喜悅:過度喜悅會令人不停笑,皮膚和頭髮受損,氣無法收斂,嚴重時會使人狂躁。喜悅過度會傷害心臟,使氣緩慢,恐懼可以治療過度的喜悅。
悲傷:會導致生殖器縮小、肌肉痙攣、肌肉麻痺、脈絡萎縮,男性可能頻尿,女性可能血崩,鼻子酸澀、額頭疼痛,哭泣時手臂麻木。悲傷過度傷害肺部,使氣消散,喜悅可以治療悲傷。
驚嚇:會導致口水多、眼睛斜視、吐舌、癲癇,失去意識。驚嚇傷害精神,使氣亂,思考可以治療驚嚇。
勞累:會導致吞嚥困難、呼吸急促、咳嗽帶血、唾血、腰部沉重疼痛、骨頭軟弱,男性可能精液稀少,女性可能月經不調。勞累傷害血氣,休息可以治療勞累。
思考過度:會導致失眠,愛睡覺且精神恍惚,三焦阻塞,喉嚨不舒適,嘔吐苦水,肌肉無力,性慾減退,食慾不振。思考過度傷害脾臟,使氣結滯,憤怒可以治療思考過度。
恐懼:傷害腎臟,使氣運行不暢,思考可以治療恐懼。
3. 六十八、雜脈
寸口脈但實者,心勞。寸口脈沉,胸中氣短,浮而絕者,氣闢;大而滑,中有短氣。數而不加六至者,為滑;微弱者少氣。尺脈沉滑者,寸白蟲。男女皆當以左手尺脈常弱,右手尺脈常盛,為平。陽盛陰虛,下之安;二寸實大,尺短少,此傷寒之邪,乘其裡虛而入於腑者是也。
如尺脈弱寸強,則陰不足陽往乘之,下之安,汗之死。余以類推。脈俱弦,指下又虛,脾胃虛弱證。食少而渴,痞。腹中痛窄狹,二便不調,脈俱沉緊,按之不鼓,膀胱勝小腸也。或瀉利不止而腹脹,或純白赤,或雜血便多,不渴,精神少,或面白脫色,此失血之故。或面黃而氣短,此元氣損少之故。
是丙火小腸為壬膀胱所克而外走也,屯火投於水,大寒之證,宜溫之則愈。薑、附(各半兩)、赤石脂(四錢半,飛)、硃砂(一兩,研。)茯苓湯下二三十丸。
脈,諸按之不鼓為虛寒。二寸短少,謂之陽不足,病在下。脈,諸搏手,為寒涼或寒藥治之,脈虛,亦薑、附。脈二手相似而右為盛,皆胃氣虛;二寸求之脾胃,當從陰引陽。脈中少有力,盛甚則似止,胸中元氣不及。脈貴有神。神者,不問遲數之病,中外有力者,為神也。
脈,諸短為虛。二關脈實,上不至,發汗。下不至,利大便。脈,諸大為虛。二關脈沉細,純虛也,宜補之。脈澀與弦而大,按之有力為實,無力為虛。脈沉遲,寸微滑者為實。二尺不見,或短少,乃食塞,當吐之。凡脈盛大以澀,外有寒證,名寒中。乃寒獨留,血脈泣,故大也。
脈大而實,不可益氣。滑脈關以上見,為大熱;關以下見,為大寒。火併於上,以丙火化;火併於下,以壬水化。雜病脈沉者,多屬痰,宜吐。傷寒寸脈浮滑者,有痰、宜吐。勞熱,脈沉細無火者死。陽脈浮,陰脈弱者,則血虛,血虛則筋急。凡有者為實,無者為虛。假令脈浮則為陽盛陰虛,脈沉則為陰盛陽虛,此有則彼無,彼有則此無。
又如弦則木實、金虧、土虛。浮診見者,為腑,為上部,為陽;按之見者,為臟,為下部,為陰。脈來者,為陽,為氣;去者,為陰,為血。假如脈來疾去遲,為陽有餘而陰不足也,故曰外實內虛是也。出以候外,疾為實;入以候內,遲為虛。寸微尺緊為虛損,陰盛陽微之故也。
諸浮脈無根死,臟腑無根故也。
長病脈,虛而澀、虛而滑、虛而緩、微而伏、浮而結、浮而滑、實而大、實而滑、細而軟,如蛛絲、羹上肥,如屋漏,如雀啄,如霹靂,如貫珠,如水淹。以上此脈,得之則生,反之則死(一本如水淹之下,注曰皆死脈也。無以上此脈,得之則生,反之則死三句。有識者詳之)卒病與長病條下,反之則死。人病甚,脈不調難差,脈洪者易已。
白話文:
[六十八、雜脈]
如果寸口的脈象僅僅顯示出實象,這表示心臟過度勞累。若寸口的脈象顯示出沉象,這會讓人感覺胸部悶悶的,氣息短淺。脈象浮而突然斷絕,表示氣息閉塞;脈象大且滑,表示呼吸中時有短暫停頓。脈象雖快,但未達到每分鐘六十次以上的頻率,表示滑脈;脈象微弱,表示氣息微弱。尺脈顯示出沉且滑的現象,表示可能有寄生蟲感染。無論男女,正常情況下,左手的尺脈應該比較弱,右手的尺脈應該比較強。陽氣過剩而陰氣不足的情況下,通過治療使身體恢復平衡;如果寸脈實且大,尺脈短且弱,這表示身體受到傷寒侵襲,趁著身體虛弱之際進入腑臟。
如果尺脈弱而寸脈強,表示陰氣不足,陽氣趁機佔據,治療方式應當以平衡陰陽為主,使用下法治療是安全的,若用汗法則可能導致死亡。其他的病情可依此類推。如果脈象均顯示出弦象,手指下感覺到空虛,這表示脾胃虛弱。食慾不佳且常常口渴,表示有痞症。腹部疼痛且腸胃消化不良,排泄功能失調,脈象均顯示出沉且緊的現象,按壓腹部無明顯反應,這表示膀胱功能超過了小腸。或者腹瀉不止且腹部膨脹,或者大便呈現純白色或紅色,或者混合血便,而且血便量多,但患者不口渴,精神狀態差,或者面色蒼白,這是因為失血所致。或者面色黃且氣息短促,這是因為元氣損耗所致。
這是因為丙火小腸被壬膀胱剋制,導致熱能外散,火氣投入水中,形成極寒的症狀,應當使用溫熱的藥物進行治療。薑、附子(各半兩)、赤石脂(四錢半,飛)、硃砂(一兩,研。)用茯苓湯送服二三十粒。
脈象,如果手指按下去沒有鼓動感,表示虛寒。寸脈短且弱,表示陽氣不足,病變在下部。脈象,如果手指按下去感到搏動,表示可能是寒涼或是寒藥造成的,脈象虛弱,也應當使用薑和附子。如果雙手的脈象相似,但右手的脈象更強,表示胃氣虛弱;寸脈反映的是脾胃的狀況,應當遵循陰引陽的原則。脈象中力度不足,表示胸中的元氣不足。脈象如果有神,表示即使遲緩或快速,只要內部和外部都有力度,就表示有神。
脈象如果短,表示虛弱。如果關脈實,但向上不到達,可以使用發汗法。向下不到達,可以使用通便法。脈象如果大,表示虛弱。如果關脈沉且細,表示純粹虛弱,應當進行滋補。脈象如果澀且弦且大,按下去有力度表示實象,無力度表示虛象。脈象如果沉且遲,寸脈微且滑,表示實象。如果兩尺脈不顯現,或者短且弱,表示食物堵塞,應當嘔吐。脈象如果盛大且澀,外部有寒證,稱為寒中。這是因為寒氣單獨停留,血液流動受阻,所以脈象顯得大。
脈象如果大且實,不可以增加氣血。如果滑脈出現在關脈以上,表示大熱;如果出現在關脈以下,表示大寒。火氣如果集中在上部,用丙火來化解;火氣如果集中在下部,用壬水來化解。雜病如果脈象沉,大多屬於痰濕,應當嘔吐。傷寒如果寸脈浮且滑,表示有痰,應當嘔吐。勞損發熱,如果脈象沉細且無火,表示死亡。陽脈浮,陰脈弱,表示血虛,血虛則筋骨緊張。凡是有實象就是實證,無實象就是虛證。例如,如果脈象浮,表示陽氣過剩且陰氣虛弱;脈象沉,表示陰氣過剩且陽氣虛弱,這邊有實象那邊就無實象,那邊有實象這邊就無實象。
再如,如果脈象弦,表示木實、金虧、土虛。如果在浮診中出現,表示腑臟問題,表示上部,表示陽性;如果在按診中出現,表示臟器問題,表示下部,表示陰性。脈象來的時候,表示陽性,表示氣;脈象去的時候,表示陰性,表示血。例如,如果脈象來得快去得慢,表示陽氣過剩而陰氣不足,所以說外表實內在虛。出現在外面的表示實象;出現在裡面的表示虛象。如果寸脈微弱而尺脈緊繃,表示虛損,這是因為陰氣過剩而陽氣微弱。
所有的浮脈如果沒有根,表示死亡,這是因為臟腑沒有根。對於長期疾病的脈象,如果虛且澀、虛且滑、虛且緩、微且伏、浮且結、浮且滑、實且大、實且滑、細且柔,像蜘蛛絲、像濃湯上的油脂,像屋頂漏水,像鳥兒啄食,像雷鳴,像串珠,像水淹。以上這些脈象,如果出現就是生存的跡象,如果反過來就是死亡的跡象。對於突然疾病的脈象,如果反過來就是死亡的跡象。病人如果病情嚴重,脈象不調,很難康復,脈象洪大的容易康復。
對於形脈相應,肥胖的人如果脈象細且將要消失,表示死亡。瘦削的人如果脈象躁動,表示死亡。身體溫暖,脈象滑動,表示死亡。身體滑潤,脈象澀動,表示死亡。身材矮小,脈象粗大,表示死亡。身材高大,脈象細小,表示死亡。身材矮小,脈象長,表示死亡。身材高大,脈象短,表示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