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因證治》~ 卷三 (17)
卷三 (17)
1. 三十七、癰疽
【脈】,數,身無熱,內有癰也。脈數必當發熱,而反惡寒,若有痛處,當發其癰。脈數而虛,咳唾涎沫,為肺痿;脈數而實,或滑,咳則胸中隱痛,為肺癰。脈緊而數,膿為未成;緊去但數,膿為已成。脈滑而數,小腹堅滿,小便或澀,或汗,或寒,為腸癰。設脈遲緊聚為瘀血,下血則愈;設脈洪數,膿為已成。腸癰,脈滑為實,數為熱。衛數下降,營滑上升,營衛相干,血為敗濁,皆濕熱之所為也。
死之地分,伏兔、腓腨、背、臟俞、項上、腦、髭、鬢、頤。
【因】,火之毒,氣結之毒,從虛而出也,薄處先穿之義。師全用補。蓋厚味之火,氣鬱之結,壅滯經絡,或引痰飲,血為之滯,氣為之亂,積久從虛而出其經也。夫陰滯於陽則癰,陽滯於陰則疽。氣得淤而鬱,津液稠黏,為痰、為飲,而久滲入肺,血為之濁,此陰滯於陽也。血得邪而鬱,隧道阻隔,積久結痰,滲出脈外,氣為之亂,此陽滯於陰也。
肺痿,熱在上焦。肺癰,乃風傷於衛,熱過於營,血為凝滯,蓄結成癰。囊癰,乃濕熱下注也。有作膿者,此濁氣順下,將流入滲道,因陰氣虧水道不利而然。膿盡乃安。骨疽,因厚味及酒後涉水得寒,故熱邪深入髀樞穴左右,積痰老血,相搏而成也。內疽,因飲食之火。七情之火,相鬱而發,在腔子而向里,非於腸胃肓膜也。以其視之不見,故名之曰內。
【證】,肺痿病,多涎唾,小便反難而數,大便如豚腦,欲咳不咳,咳出干沫,唾中出血,上氣喘滿,或燥而渴者,寸口脈數而虛,按之澀。
肺癰病,咳逆上氣,濁吐出如粥,膿血,胸中隱痛。又咳膿血口燥,或喘滿不渴,唾沫腥臭,時時振寒,寸口脈數而實,按之滑。
腸癰病,小腹重,強按則痛,堅滿如腫,小便數似淋或澀,或自汗,復惡寒。又身甲錯,腹皮急,按之濡如腫狀,腹如聚積,按之痛如淋,小便自調。甚則腹脹大,轉側聞水聲,或繞臍生瘡,或膿從臍出。
背癰脈數,身無熱而反惡寒,若有背痛處,發其癰。
附骨疽與白虎、飛屍、歷節皆相似。歷節,走注不定;白虎飛屍,痛淺,按之便減,亦能作膿;附骨疽,著骨而生,痛深,按之無益。
【治】,法宜補氣血,瀉火散氣。初覺,可清熱拔毒;已潰,則拔毒補氣。用分經絡氣血多少,可補可驅毒,如少陽分,少血多氣,宜補。
千金內托散,內托之名,使氣充實,則膿如推出也。
羌活,獨活,藁本(各一錢五分),防風(身梢),歸梢(各五分),歸身(四錢),連翹(三錢),黃芩(酒炒),黃耆,人參,甘草(各一錢半,生用五分),陳皮,蘇木,五味(各五分),黃柏(酒炒),知母(酒炒),生地(酒製),黃連(酒製,各一錢五分),漢防己(酒製),桔梗(各五分),山梔(二錢),豬苓(二錢,去皮),麥冬(二錢,去心),大黃(酒製,三錢)
白話文:
三十七、癰疽
【脈象】 脈搏跳動快速,身體沒有發熱的感覺,這表示體內有癰腫。脈搏跳動快速通常會伴隨發熱,但如果反而感覺怕冷,且身體有疼痛的地方,那裡很可能就要長癰了。如果脈搏跳動快但感覺虛弱,還會咳嗽吐出帶有唾液的泡沫,這就是肺痿的徵兆;如果脈搏跳動快且有力,或感覺滑利,咳嗽時胸部深處隱隱作痛,這是肺癰的徵兆。脈象緊繃又快速,表示膿還沒形成;如果脈象由緊繃轉為只是快速,表示膿已經形成了。脈象滑利又快速,小腹部感覺堅硬飽滿,小便可能不順暢、有澀痛感,或者出汗、怕冷,這是腸癰的徵兆。如果脈象遲緩、緊繃又聚集,表示體內有瘀血,排出瘀血就會好轉;如果脈象洪大又快速,表示膿已經形成。腸癰的脈象,滑利表示邪氣實盛,快速表示有熱象。衛氣運行加快而下降,營氣滑利而上升,營氣與衛氣互相干擾,血液就會變得敗壞混濁,這些都是濕熱造成的。
【癰疽容易發生的部位】 容易致命的部位,包括:伏兔穴、腓腸肌、背部、臟俞穴、後頸、頭部、鬍鬚、鬢角、下巴。
【病因】 癰疽的成因,是因為火熱的毒素,或氣鬱結的毒素,從身體虛弱的地方發出來,意思是從身體薄弱的地方先破開。治療時要著重補養身體。因為攝取肥膩厚味的食物會產生火熱,造成氣機鬱結,阻塞經絡,或引發痰飲,血液也因此滯留,氣的運行紊亂,久而久之就會從虛弱的地方發出來。陰氣滯留在陽氣中,就會形成癰;陽氣滯留在陰氣中,就會形成疽。氣受到阻礙而鬱結,體內的津液變得濃稠黏膩,形成痰和飲,久而久之滲入肺部,血液就會變得混濁,這是陰氣滯留在陽氣的表現。血液受到邪氣阻礙而鬱結,血管通道阻塞,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痰,滲出血管外,氣的運行也會紊亂,這是陽氣滯留在陰氣的表現。
肺痿,是因為熱邪在上焦(胸部以上)。肺癰,是因為風邪侵犯衛氣,熱邪過盛於營氣,導致血液凝滯,積聚成癰。囊癰,是因為濕熱往下滲注。有些會形成膿,這是因為濁氣往下流,將要流入滲道的緣故,因為陰氣虧虛導致水道不利而造成的。膿液排盡就會好轉。骨疽,是因為攝取肥膩食物和酒後涉水受寒,導致熱邪深入大腿關節左右,積存痰液和老舊的血液,互相搏擊而形成的。內疽,是因為飲食和情緒引起的火熱鬱結而發病,它在身體的腔子內而向內發展,不是在腸胃或肓膜。因為從外表看不見,所以稱之為「內」。
【症狀】 肺痿的病症,會流很多口水,小便反而困難且次數頻繁,大便像豬腦一樣,想咳嗽卻咳不出來,咳出乾燥的泡沫,口水中帶血,呼吸困難喘滿,或者口乾舌燥。此時寸口脈會快而無力,按下去感覺澀滯。
肺癰的病症,會咳嗽氣喘,吐出像粥一樣混濁的膿血,胸部深處隱隱作痛。還會咳出膿血、口乾,或者喘滿但不口渴,吐出的痰液有腥臭味,時常感到寒冷顫抖。此時寸口脈會快而有力,按下去感覺滑利。
腸癰的病症,小腹部感覺沉重,用力按壓會疼痛,腹部堅硬飽滿像腫塊,小便次數頻繁且有淋漓或澀痛感,或者會自汗、怕冷。又會出現皮膚乾燥粗糙,腹部皮膚繃緊,按壓時感覺柔軟像水腫,腹部像有東西積聚,按壓時像淋病一樣疼痛,小便反而正常。嚴重時腹部脹大,翻身時可以聽到水聲,或者肚臍周圍長瘡,或膿液從肚臍流出。
背部癰腫的脈象會很快,身體沒有發熱反而感到怕冷,如果背部有疼痛的地方,那裡很可能就會長癰。
附骨疽與白虎歷節風、飛屍的症狀相似。歷節風的疼痛會到處遊走不定;白虎歷節風、飛屍的疼痛比較表淺,按壓會減輕,也可能化膿;附骨疽是長在骨頭上的,疼痛很深,按壓沒有幫助。
【治療】 治療原則應該補養氣血,疏散火氣。剛開始發現癰疽時,可以清熱解毒;已經化膿時,則要排膿解毒並補養氣血。要根據癰疽所在的經絡和氣血的多少來決定,該補就補,該驅毒就驅毒。例如,少陽經是少血多氣的經絡,就適合用補的方法。
【千金內托散】 「內托」的意思,就是使氣充實,這樣膿液就能像被推出來一樣。
藥方:羌活、獨活、藁本(各一錢五分)、防風(取莖枝)、當歸梢(各五分)、當歸身(四錢)、連翹(三錢)、黃芩(酒炒)、黃耆、人參、甘草(各一錢半,甘草生用五分)、陳皮、蘇木、五味子(各五分)、黃柏(酒炒)、知母(酒炒)、生地(酒製)、黃連(酒製,各一錢五分)、漢防己(酒製)、桔梗(各五分)、山梔子(二錢)、豬苓(去皮,二錢)、麥門冬(去心,二錢)、大黃(酒製,三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