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題元·朱震亨著,清·湯望久校輯

《脈因證治》~ 卷三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2)

1. 三十四、嘔吐噦

《三因》論,有寒嘔、熱嘔、痰嘔、食嘔、血嘔、氣嘔。

寒,因胃寒傷食,四肢厥冷,脈弱,宜四逆湯。

熱,食入即出,煩躁脈數,柴胡湯。

痰,昔肥今瘦,腸間有聲,食與飲並出,宜半夏、人參主之。

食嘔因胃虛,寒氣在上,暖氣在下,朝食暮出,不消,養胃湯主之。

血因瘀蓄,冷血聚於胃口,因憂怒氣攻,血隨食出,宜茯苓湯主之。

氣,胃者陽明,合榮於足,今隨氣上逆,心膈脹,嘔卻快,宜茱參湯主之。

方論,呃逆切忌熱藥,丁香類。病皆胃虛,陰火所乘,宜參、術大補之類。如痰實者,察其病因,形氣俱實,以人參蘆吐之。有傷寒差後嘔者,當去餘熱。有酒家嘔,解酒治之。有腳弱脾疼而嘔者,此腳氣內攻,依腳氣門治。有中毒而嘔者,解毒治之。有懷孕惡阻者,依惡阻治之。有心中風、心中寒、肝中風、中濕脾痹,有漏氣,有走哺。女人患嘔吐甚者死,其陰在上故也。

論皆屬於火,嘔而心下痞,半夏瀉心湯。乾嘔而利者,黃芩半夏湯。嘔吐,谷不得入,小半夏湯。嘔吐,病在膈上,豬苓湯。食已即吐者,大黃甘草湯。胃反,吐而渴,茯苓澤瀉湯。似嘔不嘔,如噦不噦,無奈,薑汁半夏湯。噦逆上氣者,陳皮竹茹湯,陳皮、參、草、竹茹。

桔梗湯,治上焦氣熱所沖,食已暴吐,脈浮而洪。已下出劉。

桔梗,白朮(各一兩五錢),半夏,神麯(二兩),陳皮,枳實(炒),茯苓,厚朴(制,一兩)

水煎,下木香、檳榔末各一兩。如大腑燥結,加承氣湯。

荊黃湯,治前證熱氣甚者。

荊芥穗(一兩),人參(五錢),大黃(三錢),甘草(二錢五分)

調下木香、檳榔末各二錢。

清鎮丸,治前證頭痛有汗,脈弦。

柴胡(二兩),黃芩(七錢五分),半夏,甘草(各五錢),青黛(二錢五分),人參(五分)

上薑汁浸炊餅,丸梧子大。食後薑湯下。

紫沉丸,治中焦吐。食積與寒氣相假,故吐而痛。

半夏,神麯,烏梅(去核),代赭石,縮砂(各三錢),杏仁(去皮尖),沉香,木香(各一錢),陳皮(半兩),檳榔,丁香(各三錢),白豆蔻(五分),白朮(一錢),巴霜(五分,另入)

上醋糊丸米大,薑湯下五十丸。

木香白朮散,治前證腹中痛,是脾實系強,宜和之。

木香(八兩),白朮(半兩),半夏,神麯(一兩),檳榔(二錢五分),茯苓(半兩),甘草(四錢)

上濃煎,芍藥薑湯下二錢。有積而痛,手不可按,無積者宜之。

附子丸,治下焦,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大便不通。

附子(炮,五錢),巴豆霜(一錢),砒(五分,另研)

上黃蠟丸,如梧子大,每二丸,冷水下,利為度。更服紫沉丸,不令再閉。

白話文:

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提到,嘔吐的原因有寒、熱、痰、食、血、氣六種。

寒嘔是因為胃受寒且消化不良,會有四肢冰冷、脈搏微弱的現象,適合用四逆湯治療。

熱嘔是因為食物一吃就吐出來,且會煩躁、脈搏快速,適合用柴胡湯治療。

痰嘔是因為以前肥胖現在消瘦,肚子裡有聲音,吃東西和喝水都一起吐出來,適合用半夏和人參來治療。

食嘔是因為胃虛弱,寒氣往上,熱氣往下,早上吃的東西晚上才吐出來,且食物都沒消化,適合用養胃湯治療。

血嘔是因為瘀血積聚,冷血聚集在胃口,加上憂愁或憤怒的情緒刺激,血會隨著食物吐出來,適合用茯苓湯治療。

氣嘔是因為胃屬於陽明經,與足部的經脈相通,現在氣往上逆行,導致心胸脹滿,嘔吐後會比較舒服,適合用茱參湯治療。

關於治療嘔吐的方劑,應避免使用熱性藥物,如丁香類藥材。嘔吐多半是因為胃虛弱,被陰火所侵擾,適合用人參、白朮等大補的藥物來調理。如果痰很多,要觀察病因,如果體型和氣力都很強壯,可以用人參蘆來催吐。有因為傷寒病好後仍然嘔吐的,應該清除殘留的熱邪。有因為喝酒而嘔吐的,要用解酒的藥物治療。有因為腳無力、脾臟疼痛而嘔吐的,是因為腳氣病侵入身體,要依照腳氣病的治療方法來治療。有因為中毒而嘔吐的,要用解毒的藥物治療。有懷孕導致的嘔吐,要依照妊娠嘔吐的方法治療。還有因為心臟或肝臟受風寒、中濕等因素引起的嘔吐,或是有漏氣、走哺等情況。婦女如果嘔吐很嚴重,可能會死亡,因為陰氣在上的緣故。

總之,嘔吐多半與火氣有關。嘔吐且心下痞塞,可以用半夏瀉心湯。乾嘔且腹瀉,可以用黃芩半夏湯。嘔吐且吃不下東西,可以用小半夏湯。嘔吐,病在膈膜以上,可以用豬苓湯。吃完東西立刻吐出來,可以用大黃甘草湯。胃反,吐且口渴,可以用茯苓澤瀉湯。感覺想吐又不像,想打呃又不像,非常難受,可以用薑汁半夏湯。呃逆且氣往上衝,可以用陳皮竹茹湯,方中有陳皮、人參、甘草、竹茹。

桔梗湯,治療上焦氣熱上衝,吃完東西突然嘔吐,脈象浮大且有力。已下出劉(此句可能是抄寫錯誤,不確定具體意思)。

桔梗湯的組成:桔梗、白朮(各一兩五錢)、半夏、神麯(二兩)、陳皮、枳實(炒)、茯苓、厚朴(制,一兩),用水煎服,再加入木香、檳榔末各一兩。如果大便乾燥,可以加入承氣湯。

荊黃湯,治療前述症狀中熱氣更盛的情況。

荊黃湯的組成:荊芥穗(一兩)、人參(五錢)、大黃(三錢)、甘草(二錢五分),調入木香、檳榔末各二錢服用。

清鎮丸,治療前述症狀中頭痛有汗、脈象弦急的情況。

清鎮丸的組成:柴胡(二兩)、黃芩(七錢五分)、半夏、甘草(各五錢)、青黛(二錢五分)、人參(五分),將藥材用薑汁浸泡過的炊餅包起來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飯後用薑湯送服。

紫沉丸,治療中焦的嘔吐。因為食物積滯與寒氣混合,所以嘔吐並伴有疼痛。

紫沉丸的組成:半夏、神麯、烏梅(去核)、代赭石、縮砂(各三錢)、杏仁(去皮尖)、沉香、木香(各一錢)、陳皮(半兩)、檳榔、丁香(各三錢)、白豆蔻(五分)、白朮(一錢)、巴霜(五分,最後加入),將藥材用醋糊做成米粒大小的藥丸,用薑湯送服五十丸。

木香白朮散,治療前述症狀中腹部疼痛,是因為脾臟功能太強造成的,適合用此方調和。

木香白朮散的組成:木香(八兩)、白朮(半兩)、半夏、神麯(一兩)、檳榔(二錢五分)、茯苓(半兩)、甘草(四錢),將藥材濃煎,用芍藥薑湯送服二錢。有積食且疼痛,用手按壓會更痛,沒有積食者也可以服用此方。

附子丸,治療下焦的嘔吐,早上吃的東西晚上吐出來,晚上吃的東西早上吐出來,且大便不通暢。

附子丸的組成:附子(炮,五錢)、巴豆霜(一錢)、砒(五分,另研),將藥材用黃蠟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二丸,用冷水送服,以腹瀉為度。再服用紫沉丸,防止大便再次阻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