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題元·朱震亨著,清·湯望久校輯

《脈因證治》~ 卷二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8)

1. 二十五、脅痛

(附身體痛)

【脈】,雙弦,是兩手俱弦也。

【因】,肝木氣實火盛,或因怒氣大逆,肝氣鬱甚,謀慮不決,風中於肝。皆使木氣大實生火,火盛則肝急,瘀血、惡血停留於肝,歸於脅下而痛。病則自汗,痛甚,按之益甚。

【證】,痰積流注厥陰,亦使脅下痛。病則咳嗽。

外有肝中風,左脅偏痛;肝中寒,脅下攣急;飲水脅下鳴相逐,皆致脅痛,須詳之。

辨非,血枯證。胸脅支滿,絡氣不行,妨於食,肝脾傷,病至先聞腥臊臭,出清液,肺葉傷也。四肢清,目眩,復後血,此年少脫血,或醉行房,肝傷氣竭致之故也。

【證治】,木火盛,宜以辛散之,以苦瀉之,當歸龍薈丸、瀉青丸主之。死血,宜以破血為主,潤血為佐,復元活血、當歸導滯等主之。痰積,宜以去痰行氣,二陳湯加南星、青皮、香附、青黛等主之。

龍薈丸,治食積發熱,木盛脅痛。

柴胡,甘草,青皮,黃連,大黃,當歸,木香,草龍膽,蘆薈,川芎

治水氣實加之。

治血湯,治死血。

左金丸,治肝火。

黃連(六兩),茱萸(一兩)

導痰湯,治痰注。諸痰皆生於熱。

臺芎(二兩),香附(八兩),陳皮,蘇葉,乾薑(一兩)

貼痛,芥菜子(研,水敷),茱萸(醋研,敷上大效)

熨痛,醋炒灰熱,布裹熨之,蔥艾炒亦可;韭汁亦可。身體痛

【脈證】,傷寒,太陽經表證,六脈俱緊;陰毒傷寒,身如被打,脈沉緊;傷寒,發汗後,身體痛,氣血未和,脈弦遲。傷濕,濕流關節,一身盡痛;風濕相搏,肢體重痛,不可轉側,脈緩。虛勞之人,氣血虛損,脈弦小。

白話文:

【脈象】,兩手脈象均呈現弦狀,顯示雙側肝氣的問題。

【病因】,肝臟氣血過盛,或是怒氣衝天導致肝氣極度鬱結,思慮過多無法解決,風邪侵入肝臟。這些因素都可能使肝氣過旺生火,火氣旺盛導致肝臟急躁,瘀血、污血停滯在肝臟,聚集在脅下引起疼痛。病人會出現自汗,疼痛加劇時,按壓痛處會更痛。

【症狀】,痰濕積聚流入肝臟,同樣會導致脅下疼痛。病人可能會有咳嗽的症狀。

外感風邪影響肝臟,會造成左側脅部單側疼痛;肝臟受寒,脅下會出現緊縮急迫感;喝水後脅下會有聲音跟隨,這些都會導致脅痛,需要詳細辨別。

需分辨的病症並非血枯症。胸部脅部支撐感飽滿,絡氣運行不暢,影響進食,肝脾受傷,病發前會先聞到腥臊味,排出清澈的液體,這是肺葉受傷的徵兆。四肢冰冷,視力模糊,後期出血,這可能是年輕人大量失血,或是醉酒後進行性行為,肝臟受損氣力衰竭所導致。

【治療原則】,肝火旺盛,適合使用辛味藥物來疏散,苦味藥物來清瀉,常用當歸龍薈丸、瀉青丸來治療。死血,應以破血為主,潤血為輔,可用復元活血、當歸導滯等方來治療。痰濕積聚,宜用祛痰行氣的藥物,如二陳湯加南星、青皮、香附、青黛等來治療。

【龍薈丸】,能治療食積發熱,肝氣旺盛脅痛。

柴胡、甘草、青皮、黃連、大黃、當歸、木香、草龍膽、蘆薈、川芎,若水氣實旺可加入其他藥材。

【治血湯】,治療死血。

【左金丸】,治療肝火。

黃連(六兩)、茱萸(一兩)。

【導痰湯】,治療痰濕。所有痰濕都由熱氣產生。

臺芎(二兩)、香附(八兩)、陳皮、蘇葉、乾薑(一兩)。

【外用止痛】,將芥菜籽磨碎用水調合敷貼,或茱萸用醋研磨敷貼,效果顯著。

【熱敷止痛】,將醋炒灰熱,用布包裹熱敷,也可以用炒過的蔥、艾草,或韭菜汁。

【全身痛的脈象和症狀】,感受風寒,太陽經表證,六脈均緊繃;陰毒風寒,全身像被擊打般,脈象沉緊;感受風寒後出汗,全身疼痛,是因為氣血尚未調和,脈象弦遲。感受濕邪,濕氣滲入關節,全身疼痛;風濕相搏,肢體沉重疼痛,難以翻身,脈象緩慢。虛弱的人,氣血虛弱,脈象細小。

2. 二十六、逆痰嗽

【脈】,出魚際,逆氣喘息。脈弦為咳。咳而浮者,四十日己;咳而弦者,相其人強,吐之而愈;咳而脈虛,必苦冒;咳而沉者,不可發汗。喘咳上氣,脈數有熱,不得臥者死;上氣,面浮腫,肩息,其脈浮大者死;久咳數歲,脈弱者生,實大者死;上氣,喘息低昂,脈滑,手足溫者生,脈澀四肢寒者死;咳,脫形發熱,小堅急者死;肌瘦下脫,熱不去者死;咳嗽脈沉緊者死,浮直者生,浮軟者生,小沉伏者死;咳而嘔,腹脹且泄,脈弦急欲絕者死;咳嗽羸瘦,脈形堅大者死。暴咳脈散者死。浮為風,緊為寒,數為熱,細為濕,此生於外邪之所搏;浮緊則虛寒,沉數則實熱,弦澀則少血,洪滑則多痰,此生於內氣之所郁。

【因證】,因風、寒、火(附腹滿)、勞、痰。

風寒為病主乎肺,以肺主皮毛而司於外。傷之。腠理不疏,風寒內鬱於肺,清肅之氣不利而生痰動嗽。又寒飲食入胃,從脾脈上至於肺則肺寒,肺寒則內外合邪,因之而咳。火之嗽,病因火盛生痰、鑠肺金也,遂成郁遏脹滿。甚則干嗽無痰,或唾血痰。勞而咳嗽,皆好色腎虛,則子能令母虛,氣血俱虛,陰虛則生火,肺金耗敗,而津液、氣血皆化為痰矣。痰者礙清氣升降,滯氣而不行,遂成諸咳嗽之證。

論咳逆痰嗽分為二,咳者,謂無痰而有聲。肺氣傷而不清,而上逆,皆關於肺也。嗽者,謂有痰而無聲。脾濕動而為痰,而成嗽,皆積於脾也。蓋因傷於肺氣,動於脾濕,咳而為嗽也。若脾無留濕,雖傷肺氣而不為痰也。然寒、暑、燥、濕、風、火皆令人咳。唯濕痰,飲食入胃留之而不行,上入於肺,則為咳嗽也。假令濕在心經,謂之熱痰;濕在肝經,謂之風痰;濕在肺經,謂之氣痰;濕在腎經,謂之寒痰。

《三因》論,咳者,衛氣之失;嗽者,營血之失。外傷六氣,隨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感其部位,而察其元以表之。內傷七情,皆聚於胃而關於肺,多痰嗽也。衛氣之失,則多痰逆;營氣之失,則多痰嗽也。

張論,以貧富言之。貧者,謂之咳嗽,外感之由也。《內經》曰:秋傷乎濕,冬必咳嗽是也。又曰:歲火太過,肺金受病,民病咳嗽是也。富貴者,謂之涎嗽,多飲食厚味,熱痰所成也。

李論,皆脾弱受病,肺金受邪,飲食不化精微,留積而成痰,肺氣不利,而痰沖清道而成咳。

劉論,皆脾濕入於肺而成痰,傷風而成咳。

痰嗽潮熱四證,有痰嗽者,潮熱大體雖同,動作有異。或因虛中寒冷,則先痰嗽,嗽久而不已,血形如線,隨痰而出,惡寒發熱,右寸浮而數;外證,日輕夜重,面白痰清。

因憂愁大怒,則吐血而後痰嗽,少寒多熱,左寸沉小而數;外證,心下噎塞,情思不樂,飲食不下。

白話文:

脈象:

脈搏出現在魚際部位,同時伴隨氣逆喘息。如果脈象呈現弦象,表示是咳嗽。咳嗽時脈象浮現,大約四十天會痊癒;咳嗽時脈象呈現弦象,要觀察病人的體格強壯程度,如果體格強壯,將痰吐出就會好;咳嗽時脈象虛弱,必定會感到頭暈目眩;咳嗽時脈象沉伏,不可使用發汗療法。喘咳且呼吸急促,脈搏數而快且有熱象,無法平躺的會死亡;呼吸急促,面部浮腫,聳肩呼吸,脈象浮大的人會死亡;長期咳嗽數年,脈象虛弱的人可以存活,脈象實大的人會死亡;呼吸急促,喘息時高時低,脈象滑利,手腳溫熱的人可以存活,脈象澀滯且四肢冰冷的人會死亡;咳嗽,身體消瘦且發熱,脈象細小且堅硬急促的人會死亡;肌肉消瘦且身體下垂,熱象不退的人會死亡;咳嗽時脈象沉緊的人會死亡,脈象浮直的人可以存活,脈象浮軟的人也可以存活,脈象細小沉伏的人會死亡;咳嗽且嘔吐,腹脹且腹瀉,脈象弦急到快要消失的人會死亡;咳嗽且身體消瘦,脈象堅硬且大的人會死亡。突然咳嗽且脈象散亂的人會死亡。脈浮表示是風邪,脈緊表示是寒邪,脈數表示是熱邪,脈細表示是濕邪,這些是外來邪氣侵襲所引起的;脈浮緊表示虛寒,脈沉數表示實熱,脈弦澀表示氣血不足,脈洪滑表示痰多,這些是體內氣機鬱滯所引起的。

病因與症狀:

病因包括風邪、寒邪、火邪(伴隨腹脹)、勞累和痰。風寒之邪侵入人體,主要影響肺部,因為肺主管皮膚毛孔並負責體表防禦。如果毛孔閉塞,風寒會鬱積在肺部,導致肺氣清肅功能失調,產生痰液並引發咳嗽。另外,如果寒冷的食物進入胃部,會從脾經上傳至肺部,導致肺部受寒。肺寒會使內外邪氣結合,從而引發咳嗽。火邪引起的咳嗽,是因火熱旺盛而產生痰液,灼傷肺金,進而形成鬱悶脹滿的感覺,嚴重時會乾咳無痰,或咳出血痰。因勞累引起的咳嗽,多與縱慾過度導致腎虛有關,子能令母虛,導致氣血兩虛。陰虛則生內火,肺金耗損,津液和氣血都會轉化為痰。痰會阻礙清氣的升降,使氣機停滯不暢,進而形成各種咳嗽症狀。

咳嗽與嗽的區別:

咳嗽可以分為兩種:咳,指的是沒有痰但有聲音的咳嗽。這是因為肺氣受損不清,向上逆行所致,都與肺有關。嗽,指的是有痰但沒有聲音的咳嗽。這是因為脾濕動而產生痰液,進而形成咳嗽,都與脾有關。總而言之,因為肺氣受損,脾濕被激動,就會由咳變成嗽。如果脾沒有濕邪積留,即使肺氣受損也不會產生痰液。然而,寒、暑、燥、濕、風、火等六氣都會引起咳嗽。只有濕痰,是因為飲食入胃後滯留不行,向上侵入肺部而引起的咳嗽。假設濕邪在心經,就稱為熱痰;濕邪在肝經,就稱為風痰;濕邪在肺經,就稱為氣痰;濕邪在腎經,就稱為寒痰。

《三因》理論:

咳嗽,是衛氣失調的表現;嗽,是營血失調的表現。外感六氣時,會隨著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侵襲不同部位,並通過觀察其根源來辨別病症。內傷七情時,都會聚集在胃部而與肺部有關,容易導致痰多咳嗽。衛氣失調,容易產生痰逆;營氣失調,容易產生痰嗽。

張氏理論:

從貧富的角度來看,貧窮人家患的咳嗽,多是外感引起的。《內經》說:秋季感受濕邪,冬天必定會咳嗽。又說:當年火氣太過,肺金受損,人們就會患上咳嗽。富貴人家患的嗽,多是因為飲食肥膩,產生熱痰所致。

李氏理論:

都認為是脾虛受病,導致肺金受邪,飲食不能化生精微,積留在體內形成痰液,肺氣不暢,痰液衝擊氣道而形成咳嗽。

劉氏理論:

都認為是脾濕入肺而形成痰液,感受風邪而形成咳嗽。

痰嗽潮熱四種證型:

患有痰嗽的人,雖然潮熱的整體情況相似,但在具體表現上有所不同。有的是因為體虛中寒,會先有痰嗽,咳嗽久治不愈,痰中帶血絲,惡寒發熱,右寸脈浮而數;外在表現為白天病情較輕,晚上病情較重,面色蒼白,痰液清稀。

有的是因為憂愁大怒,會先吐血然後出現痰嗽,少寒多熱,左寸脈沉小而數;外在表現為心下堵塞不適,情緒不佳,食慾不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