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因證治》~ 卷四 (11)
卷四 (11)
1. 六十二、崩漏
【脈】,洪數而疾。漏血下赤白,日下數升。脈急疾者死,遲者生;緊大者死,虛小者生。
【因治】,熱,血熱則流;虛,虛則下溜。蓋陰虛陽搏謂之崩。由脾胃有虧,氣下陷於腎,與相火相合,濕熱下迫。脈洪而疾,先見寒熱往來,心煩不得眠,治宜大補脾胃而升其血氣。
蓋心氣不足,其火大熾,在於血脈之中,致脾胃有虧,火乘其中,形容似不病者,此心病也。治法同前,微加鎮墜心火之藥,補陰瀉陽,經自止矣。
蓋腎心真陰虛,不能鎮守包絡相火,故血走而崩也,是氣血俱虛,為大寒之證;輕手其脈數疾,舉指弦緊或澀,皆陽脫也;陰火亦云或渴,此皆陰燥。宜溫之、補之、升之。
白話文:
【脈】洪數而疾,表示脈象強烈且快速,伴有血液下洩赤白,每日下洩數升。脈象急速的人會死亡,脈象緩慢的人會活著;脈象緊繃且大則會死亡,脈象虛弱且小則會活著。
【因治】熱,血液熱則流動;虛,虛弱則會下洩。這是因為陰虛陽盛導致崩潰。由於脾胃功能不足,氣息下陷至腎臟,與相火結合,導致濕熱下迫。脈象洪大且快速,先見寒熱交織,心煩難以入眠,治療應當大力補益脾胃並提升血氣。
因為心氣不足,心火旺盛,存於血液脈絡之中,導致脾胃功能不足,火氣在其中興起,外表看似無病,實際上是心病。治療方法與之前相同,但需稍微加入平抑心火的藥物,補充陰氣,抑制陽氣,這樣經血自然會停止。
因為腎和心的真正陰液虛弱,無法控制包絡中的相火,所以血流而出,崩潰。這表明氣血都虛弱,呈現出大寒的症狀;輕按脈搏,觸感數而快,手指感覺到的脈象既弦又緊或澀,都是陽氣外脫的表現;陰火也可能出現口渴的現象,這都是陰虛乾燥的表現。應該使用溫和、補充和提升的方法進行治療。
脾胃者,血氣之根本,周榮滋身;心者,血之府;脈者,人之神。俱不足,則生火故也。
【治】,升陽散火除濕。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柴胡、川芎;涼血瀉相火,生地、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知母;和血補血,酒洗當歸、黃耆。胃口客寒,當心痛,加草豆蔻、炒曲;氣短,加參、術;冬寒,加麻黃、桂枝;血氣俱脫,大寒證,加附子、肉桂;不止,加阿膠、艾葉,或加丁香、乾薑。
白話文:
脾胃是血氣的根本,它滋養全身;心是血的居所;脈絡是人體的神氣所在。這三者如果都虛弱不足,就會導致生火。
治療方法:
使用升陽散來清熱除濕。藥材包括: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柴胡、川芎。
使用生地、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知母來清熱涼血,瀉去相火。
使用酒洗當歸、黃耆來補血和血。
若胃口怕冷,伴隨心痛,則加草豆蔻、炒曲。
若氣短,則加人參、黃芪。
若冬天寒冷,則加麻黃、桂枝。
若血氣都虛脫,出現大寒症,則加附子、肉桂。
若症狀不止,則加阿膠、艾葉,或加丁香、乾薑。
四物加荊芥穗、發灰,治血不止如神。單味蒲黃炒黑,亦妙。
治標方,急則治其標。凡藥須炒黑,血見黑則止。白芷湯調棕櫚灰,後用四物湯加姜調治;五靈脂末亦可;凌霄花末,酒下。
治本方,四物湯。黃連,熱則加之;參、耆,虛加之;乾薑,寒則加之;黃芩,熱則加之。
胎漏方,血虛有熱。
地黃(生一半,熟一半),白朮(一兩),黃芩(炒),枳殼(各半兩)
煎湯,調下地黃末。
白話文:
四物汤加荆芥穗,发灰,能神奇地治疗血止不住的症状。单味蒲黄炒黑,效果也很好。
紧急情况下要治标,所有药都必须炒黑,因为血液见到黑色就会止住。可以用白芷汤调和棕榈灰,之后再用四物汤加姜调治;五灵脂末也可以;凌霄花末,用酒送服。
治本的方法是服用四物汤。如果患者发热,则加黄连;如果患者虚弱,则加人参和黄芪;如果患者怕冷,则加干姜;如果患者发热,则加黄芩。
治疗胎漏的方法是针对血虚有热的情况。
地黄(一半生,一半熟),白术(一两),黄芩(炒),枳壳(各半两)
煎汤,调服地黄末。
2. 六十三、小兒證
【脈】,八至者平,九至者傷,十至者困。緊為風癇,沉為乳不消,弦急客忤氣;沉而數者,骨間有熱。脈小,大便赤青飧泄,手足溫者生,寒者難已。
【證】,有四,曰驚、疳、吐、瀉。
病,其頭毛皆上逆者死;汗出如珠,著身不流者死。
【因治】,有二:曰飽、暖。
小兒十六歲前,稟純陽氣,為熱多也。
小兒腸胃常脆,飽食難化,食則生積為痰。肝則有餘,腎尚不足,肝病亦多也。
張,皆歸之濕熱。常以牽牛、大黃、木通為丸,以治諸病。
驚,因熱痰,主急,當瀉,降火痰丸,養血湯下;因脾虛,主慢,當補,硃砂安神丸,參朮湯下。
白話文:
【脈】,八次呼吸為平脈,九次以上為脈傷,十次為病重。緊脈表示風癇,沈脈表示乳腺問題未解決,弦脈表示異物阻礙氣血,沈數脈表示骨間有熱。脈細表示大便赤青飧洩,手足溫和者預後良好,若手足寒則難以康復。
【證】,有四種病症,分別是驚、疳、吐、瀉。
疾病,頭髮和皮膚都向上逆轉的患者預後不良;出汗像珠子黏在身上而不流動的患者預後不良。
【因治】,有兩種原因,即飽食和暖食。
小孩在十六歲前,體內純陽之氣旺盛,所以熱病多見。
小孩的腸胃通常比較脆弱,飽食難以消化,進食會導致積食生成痰。肝氣過盛,腎氣不足,肝病也較常見。
張元素認為這些病症多由濕熱引起,常使用牽牛、大黃、木通做成丸劑來治療各種病症。
驚病由熱痰引起,應急治,使用降火痰丸與養血湯;由脾虛引起,應緩治,使用硃砂安神丸與參朮湯。
疳,因土熱也。川連(去熱,二錢),胡黃連(去果子積,半錢),阿魏(去肉積,醋浸)神麯(各一錢)
丸如米大。
啼,因肝熱。薑汁炒川連、甘草、竹葉。煎服。
吐瀉脾虛。
斑疹是火,與前丹疹條下同。
夫惡血留於命門,伏於一隅,待氣虛、血虛、脾損,相火生焉。二火交熾,煎熬太陰,其證呵欠,寒熱噴嚏,手足梢冷,睡驚,俱屬少陽相火、少陰君火顯證。自吐、吐瀉者,邪出也,即吉。宜消毒解火;大便不利,當微利之。身溫者順,身涼者逆。
白話文:
疳積
疳積是因為脾土積熱造成的。
藥方
- 川連(去熱,二錢):川連可以清熱解毒。
- 胡黃連(去果子積,半錢):胡黃連可以消積化滯,去除果子積聚。
- 阿魏(去肉積,醋浸):阿魏可以消食化積,去除肉食積聚。
- 神麴(各一錢):神麴可以消食健脾。
將以上藥材製成丸,大小如米粒。
啼哭
啼哭是因為肝火旺盛造成的。
藥方
- 川連、甘草、竹葉:將川連、甘草、竹葉用薑汁炒過,煎服。
吐瀉
吐瀉是因為脾虛造成的。
斑疹
斑疹是火熱症狀,與丹疹的治療方法相同。
惡血留於命門
惡血停留在命門,隱藏在某個角落,當氣虛、血虛、脾臟受損時,相火就會產生。二火交熾,煎熬太陰,就會出現呵欠、寒熱噴嚏、手足冰冷、睡覺驚醒等症状,這都是少陽相火和少陰君火顯現的證狀。
吐瀉的預後
自吐、吐瀉是邪氣外出的表現,是吉兆。應該服用清熱解毒的藥物;如果大便不暢,應該服用輕瀉藥物。身體溫熱的人,病情順利;身體冰冷的人,病情逆轉。
痘同疹論,切忌熱藥(亦勿泥)。
宜分氣血,虛則補之。氣虛四君,血虛四物。吐瀉少食,為裡虛;陷白倒靨,麵灰白,為表虛。不吐瀉能食,為實,宜解毒,芩、連等是也。實則更補,必結癰膿也。
解毒方,絲瓜,升麻,白芍(酒炒),甘草,糖球,黑豆,犀角,硃砂
單用絲瓜煮湯亦可。
血痢三黃湯,食積利用。
炒曲,蒼朮,白芍,黃芩,白朮,甘草,陳皮,茯苓
白話文:
痘疹論述:
痘疹治療,切忌使用熱性藥物,也不可過於拘泥於固定的方劑。
宜分氣血虛實,虛證則應補之。氣虛者可用四君子湯,血虛者可用四物湯。
若患者出現吐瀉、少食等症狀,屬於裡虛;若面色蒼白、痘疹陷白或倒靨,則屬於表虛。
若患者不吐瀉且能進食,則為實證,宜解毒,可用黃芩、黃連等藥物。實證若再補益,則容易形成癰疽膿腫。
解毒方:絲瓜、升麻(酒炒)、白芍(酒炒)、甘草、糖球、黑豆、犀角、硃砂。
單用絲瓜煮湯服用亦可。
血痢可用三黃湯,食積者可用炒曲、蒼朮、白芍、黃芩、白朮、甘草、陳皮、茯苓等藥物治療。
下保和丸。
治小兒蟲用,胡黃連,川連,蕪荑,山楂,神麯,青陳皮,蘆薈
和丸。
急、慢驚風,辰砂一顆、全蠍一枚,生犬血,快研,服。
白話文:
保和丸 方劑說明
主治: 小兒蟲積。
藥材:
- 胡黃連 (黃連)
- 川連 (川黃連)
- 蕪荑
- 山楂
- 神麴 (神曲)
- 青陳皮 (陳皮)
- 蘆薈
製法: 以上藥材混合製成丸劑。
另附方:
- 治急慢驚風: 辰砂一顆、全蠍一枚、生犬血,研磨成細末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