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因證治》~ 卷四 (10)
卷四 (10)
1. 六十、帶下
【脈因】,濕熱結於肺,津液湧溢,入小腸為赤,入大腸為白。然任脈自胞上過,帶脈貫於臍上,沖、任、督三脈同起而異行,一源而三歧,皆絡帶脈,統於篡戶。因余經往來,遺熱於帶脈之間。熱者,血也。血積多日不流,從金之化,即為白淫。治法同濕證,以十棗、禹功降火流濕之劑良矣。
因痰積下流,滲入膀胱,肥人多有之。二陳湯,加升提為主。
【證治】,三陽其氣俱欲竭,血海將枯,滑物下流。其有一切虛寒之證,脈洪大而澀,按之全無,宜以溫養之。
李先生之酒煮當歸丸,治此證。血虛多加四物;氣虛多加參、術;滑甚者,以龍骨、赤石脂澀之。
外有蟲唇瘡,亦淋露白汁。
小胸丸,治濕熱帶下,下之;苦楝丸調之。
苦楝(酒浸),茴香(炒),當歸(等分)
酒糊丸,梧子大,酒下。腰腿痛,加四物四兩、羌活、防風各一兩。虛加參、耆、甘草,或加白芍。
酒煮當歸丸,治一切虛證。上中下元氣俱竭,噦嘔不止,胃虛之極,脈洪大無力,按之空虛或不鼓,皆中寒之證。
當歸(一兩),茴香(半兩),黑附(炮),良薑(各七錢)
上四味銼細,以酒一升半,煮至酒盡,焙乾炒黃。
鹽,丁香,苦楝(生),甘草(炙,各半兩),全蠍(三錢),柴胡(二錢),升麻(一錢),木香(一錢),玄胡(四錢)
上九味,同前酒煮四味,俱末,酒煮麵糊丸,空心淡醋湯送下。
固真丸,治臍腹冷痛,目中溜火,此皆寒濕乘其胞內,汁輕伏火。
白石脂(一錢,以火燒赤,水飛,研細末),白龍骨(一錢,二味以枯以濕),乾薑(炮,四錢,瀉寒水),黃柏(半錢,因用引導),柴胡(《本經》使一錢),當歸(一錢,和血脈),白芍(半錢,導之,),人參,黃耆(虛甚加之)
上白石、龍骨水飛研細外,余同極細,水煮麵丸雞頭大,日乾,空心湯下,以膳壓之。忌生冷、油膩、濕面。血海將枯,加白葵花(七朵)、郁李仁(潤燥而滋津液);不思飲食,加五味子。
《衍義》方,治白膿帶下,此腸胃有膿也。去盡膿自安。
紅葵根,白芷,赤芍藥,白礬
蠟丸,米飲下。
又方,治白帶、白濁,以黃荊子炒焦為末,酒下。
張用瓜蒂散吐寒痰升氣;導水丸下濕熱;甘露散調之,利濕熱。
燥濕痰方,治肥人。
海石,半夏,南星(治痰),黃柏(治濕痰),蒼朮(燥濕痰),川芎(升之),椿皮,香附(調氣),牛膝(風痛加之)
刮熱方,治瘦人。
黃柏(相火),滑石,椿皮,川芎,黃連(性躁)
滑者,加龍骨,加石脂;滯者,加葵花;血虛,加四物。甚用吐下。吐用二陳加蒼朮;下用白朮;調治,神祐丸。
白話文:
【脈因】 濕熱在肺部聚積,導致體內津液過剩,當這些津液進入小腸時會呈現赤色,進入大腸時則呈現白色。然而,任脈自子宮通過,帶脈則貫穿於肚臍上方,沖、任、督三脈雖同源但走向不同,它們都聯繫到帶脈,並集中於篡戶穴。由於其他經絡的運作,會將熱量遺留在帶脈之間。熱量代表血液,若血液積累多日未流通,轉變為金的屬性,就會形成白帶。治療方式與濕症相同,使用十棗、禹功等降火除濕的藥物效果良好。
由於痰積下移,滲入膀胱,這在肥胖者中較常見。治療時,主要使用二陳湯,再加入提升的成分。
【證治】 當三陽的氣息皆將耗盡,血液將枯竭,滑物開始下流。對於所有虛寒症狀,如脈搏洪大且澀,按下去完全感覺不到,應進行溫養治療。
李先生的酒煮當歸丸,適用於此症。若是血虛,可以多加四物;氣虛,則可多加人參、白朮;若是滑物過多,可以使用龍骨、赤石脂來收斂。
另外,若嘴脣有蟲咬傷口,也會流出白色汁液。
小胸丸,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白帶,可將其排出;苦楝丸則能調理。
苦楝(酒浸)、茴香(炒)、當歸(等量)
以酒糊做成丸狀,大小如梧桐籽,服用時以酒吞下。若是腰腿疼痛,可以加入四物四兩、羌活、防風各一兩。虛弱者可加入人參、黃耆、甘草,或加入白芍。
酒煮當歸丸,適用於各種虛證。當上中下元氣皆耗盡,噁心嘔吐不止,胃虛達到極致,脈搏洪大卻無力,按下去空虛或不跳動,都是中寒的症狀。
當歸(一兩)、茴香(半兩)、黑附(炮製)、良薑(各七錢)
將以上四種藥材細切,以一升半的酒煮至酒盡,然後烘乾炒黃。
鹽、丁香、苦楝(生)、甘草(炙)、全蠍(三錢)、柴胡(二錢)、升麻(一錢)、木香(一錢)、玄胡(四錢)
將以上九種藥材與前面四種一同用酒煮,全部磨成粉末,以酒煮麵糊做成丸狀,空腹時以淡醋湯送服。
固真丸,適用於治療肚臍和腹部冷痛,眼睛有火光,這些都是寒濕侵入子宮的症狀,需要排除寒濕。
白石脂(一錢,先燒紅後用水飛,研磨成細末)、白龍骨(一錢,兩種藥材需先處理)、乾薑(炮製,四錢,用於驅寒)、黃柏(半錢,用於引導)、柴胡(《本經》中記載用量為一錢)、當歸(一錢,調和血液)、白芍(半錢,用於引導)、人參、黃耆(虛弱嚴重者可加入)
除了白石脂和龍骨需研磨成細末外,其餘藥材需磨得非常細,以水煮麵做成雞頭大小的丸狀,晾乾後空腹服用,以食物壓制。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膩、濕面。若是血液將枯竭,可以加入白葵花(七朵)、郁李仁(潤燥滋津液);若是不想進食,可以加入五味子。
《衍義》中的方子,適用於治療白膿性白帶,這是腸胃中有膿的表現。清除膿後自然會康復。
紅葵根、白芷、赤芍藥、白礬
做成蠟丸,以米飲服用。
另一個方子,適用於治療白帶、白濁,以炒焦的黃荊子磨成粉,以酒吞服。
張先生使用瓜蒂散吐出寒痰提升氣機;導水丸排出濕熱;甘露散調理,利濕熱。
燥濕痰方,適用於肥胖者。
海石、半夏、南星(治療痰)、黃柏(治療濕痰)、蒼朮(去除濕痰)、川芎(提升)、椿皮、香附(調理氣機)、牛膝(風痛者可加入)
刮熱方,適用於瘦削者。
黃柏(抑制相火)、滑石、椿皮、川芎、黃連(性質燥)
若分泌物過滑,可以加入龍骨、石脂;若滯留,可以加入葵花;若是血虛,可以加入四物。嚴重者可用吐法或下法。吐法使用二陳湯加蒼朮;下法使用白朮;調理,使用神祐丸。
2. 六十一、經候
【脈】,經脈不行者。血生於心,因憂愁思慮則傷心,心氣停結,故血閉不行。左寸沉結,宜調心氣、通心經,使血生而自通。或因墮胎,或產多,共血先少而後不通。此為血枯,脈兩尺弱小,宜生血。
【因證】,血隨氣行,結為塊,日漸長,宜散之。
久發盜汗,致血脈乾枯而經不通,宜補血。是汗出於心,血生於心,血與汗出也。
久患潮熱,則血枯燥。蓋血為熱所消,寒熱去則血自生。脾胃不和,飲食減少,則血不生。血者,飲食所化。經云:二陽之病發心脾,女子不月。
血為氣引而行。血之來而先有病,皆氣之患也;來而後有病者,皆血之虛也;病出意外,皆血之熱也。
【治】,將來作痛,乃氣實也,桃仁、紅花、香附、枳殼、川連。
不及期者,乃血熱也,四物加川連。
過期有二,乃血少與痰多也。血少,芎、歸、參,紫黑成塊加連;痰多,色淡也,肥人多有,二陳加蒼朮、香附、川芎。
閉而不行,乃虛而熱;來成塊,乃氣之滯;錯經妄行,乃氣之亂。
白話文:
【脈象】,如果經脈無法正常運行。血液由心臟生成,因過度憂慮思緒紛飛會傷害心臟,導致心氣凝結,因此血液流動受阻。若左寸部位的脈象呈現深沉且結實的狀態,應調整心氣、疏通心經,讓血液自然生成並順暢流動。有的情況是因為流產,或是生產次數過多,導致原本血量就不足,進而造成經脈不暢。這被視為血液乾涸,雙手尺部的脈象會顯得弱小,應當補充血液。
【病因】,血液跟隨著氣行,結成塊狀,日積月累下逐漸增大,應該要散開。
長期出現盜汗,導致血液和脈絡乾燥,因而經脈不通,應該補血。因為汗水由心臟分泌,血液也在心臟生成,血和汗是相互關聯的。
長期患有潮熱,會導致血液乾燥。這是因為血液被熱消耗掉,當寒熱消失,血液自然會恢復生成。脾胃不協調,飲食量減少,血液便不會生成。血液是由飲食轉化而來。古書上說:二陽之病起自心脾,女子便會停經。
血液受到氣的引導而運行。如果血液在來臨前就有疾病,都是氣的問題;如果在來臨後纔出現疾病,都是血液虛弱的表現;如果疾病出乎意料,都是血液過熱的現象。
【治療】,如果未來會感到疼痛,代表氣實,可用桃仁、紅花、香附、枳殼、川連等藥材。
如果未到預期時間就來,代表血液過熱,可在四物湯基礎上加川連。
超過預期時間來,可能有兩種原因,一是血液不足,二是痰多。血液不足,可用芎、歸、參,若顏色紫黑成塊狀,可加連;痰多,顏色較淡,肥胖者較常見,可用二陳湯加上蒼朮、香附、川芎。
如果經脈閉塞無法流動,代表身體虛弱且有熱象;如果來時呈塊狀,代表氣滯;如果經脈亂行,代表氣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