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題元·朱震亨著,清·湯望久校輯

《脈因證治》~ 卷二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3)

1. 二十、頭目痛

膈上有風涎冷痰,而或嘔吐,脈弦細,出於寸口是也。

陰毒傷寒,身不熱,脈沉細,目痛,皆血有太過不及,皆能為痛。太過則目壅塞而發痛,不及則無血養而枯痛。目之銳眥,少陽經也,血少氣多。目之上綱眥,太陽經也,血多氣少。目之下綱,陽明經也,血氣俱多。唯足厥陰連於目系而已。血太過者,血得太熱而溢於上,所以作痛。治法,血實者決之,虛者補之。宜以辛散之,涼以清之、汗之、吐之。

腦痛,乃風熱乘虛而入於腦,以辛涼之藥散之、行之。眉骨痛乃風痰。

羌活湯,治風熱壅盛,上攻頭目,昏眩疼痛及腦疼。

羌活,防風,黃芩(酒炒,一兩),黃連(一兩,酒製),柴胡(七錢),黃柏(酒炒),栝蔞根(酒製),甘草,茯苓(各半兩),澤瀉(三錢)

羌附湯,治冬大寒犯腦痛,齒亦痛,名曰腦風。

麻黃,黑附,升麻,防風,白殭蠶,黃柏(三錢),羌活,蒼朮(各五分),甘草,白芷,黃耆(一錢)

作一服。

眉骨痛方,羌活,防風,甘草,黃芩(酒炒),白朮,半夏,南星,細辛

又方,加烏頭、草烏,童便炒去毒為君

藿香散,治腦風頭痛。

藿香,川芎,天麻,蔓荊子,槐花,白芷

酒調下

吹搐方,治同上。

穀精草,銅綠(各二錢,另),硝石(一錢,另研,吹鼻中。),細辛,瓜蒂,良薑(各一錢),硝(五錢)

含水滿口,以藥搐鼻。

荊芥,薄荷,木賊,殭蠶,蠍梢

茶清下二錢。

風成寒中則泣出。風氣與陽明入胃,循脈而上至目內眥,人瘦則外泄而泣,宜辛溫。

風成熱則目黃。風氣與陽明入胃,循脈而上至目內眥,人肥不得外泄,故熱鬱也。

白話文:

頭痛

如果橫膈膜上有風邪、痰涎和寒冷的痰液,可能會導致嘔吐,脈象呈現弦細的狀態,這是從寸口脈象可以判斷的。

如果是陰毒引起的傷寒,身體不會發熱,脈象沉細,眼睛疼痛,這些都跟血液的過盛或不足有關。血液過盛會導致眼睛壅塞而疼痛,不足則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血液滋養而導致眼睛乾澀疼痛。眼睛的內眼角屬於少陽經,血少氣多;眼睛的上眼瞼屬於太陽經,血多氣少;眼睛的下眼瞼屬於陽明經,血氣都多。只有足厥陰經與眼部的脈絡相連。血液過盛,是因為血液過熱而上溢,所以會引起疼痛。治療方法,如果血實就洩瀉,虛弱就補益。應該用辛散的方法來發散,用寒涼的方法來清熱,也可以用發汗或催吐的方法。

腦部疼痛,是因為風熱邪氣侵入腦部,應該用辛涼的藥物來疏散、運行。眉骨疼痛則是風痰所致。

羌活湯,可以治療風熱壅盛,向上侵襲頭部和眼睛,導致頭暈、疼痛以及腦痛。 藥物組成:羌活、防風、黃芩(用酒炒過,一兩)、黃連(用酒製過,一兩)、柴胡(七錢)、黃柏(用酒炒過)、栝蔞根(用酒製過)、甘草、茯苓(各半兩)、澤瀉(三錢)。

羌附湯,可以治療冬天寒冷侵襲腦部引起的疼痛,牙齒也會疼痛,這種情況稱為腦風。 藥物組成:麻黃、黑附子、升麻、防風、白殭蠶、黃柏(三錢)、羌活、蒼朮(各五分)、甘草、白芷、黃耆(一錢)。 服用一次。

眉骨痛方 藥物組成:羌活、防風、甘草、黃芩(用酒炒過)、白朮、半夏、南星、細辛。

另一個方子,加上烏頭和草烏,用童子尿炒過以去除毒性,作為主要藥物。

藿香散,可以治療腦風引起的頭痛。 藥物組成:藿香、川芎、天麻、蔓荊子、槐花、白芷。 用酒調服。

吹搐方,治療與藿香散相同的情況。 藥物組成:穀精草、銅綠(各二錢,另外處理)、硝石(一錢,另外研磨,吹入鼻腔)、細辛、瓜蒂、良薑(各一錢)、硝(五錢)。 口含滿口水,用藥粉吹入鼻中。

荊芥、薄荷、木賊、殭蠶、蠍梢,用茶水送服二錢。

如果風邪侵入導致寒症,就會流淚。風邪跟著陽明經進入胃部,沿著脈絡向上到內眼角,如果人瘦,就會從外流出眼淚,應該用辛溫的藥物來治療。

如果風邪侵入導致熱症,眼睛就會發黃。風邪跟著陽明經進入胃部,沿著脈絡向上到內眼角,如果人肥胖,熱氣無法從外散發,就會鬱積,所以會發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