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題元·朱震亨著,清·湯望久校輯

《脈因證治》~ 卷二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2)

1. 二十、頭目痛

(附腦痛、眉骨痛)

【脈】,寸脈緊急或短,皆曰頭痛,又浮而滑為風痰,主頭目痛,脈反短澀者死。又卒然無所見者死;腦痛、脈緩大者死。太陽頭痛,脈浮緊,惡風寒。少陽頭痛,脈弦細,有寒熱。陽明頭痛,脈浮緩長,自汗。太陰頭痛,脈沉緩,必有痰。厥陰頭痛,脈浮緩,為冷厥。少陰頭痛,脈沉細,為寒厥。左屬風,右屬痰。

【因】,有風、有痰者,多風痰結滯。痛甚者,火多,火曰炎上。血虛頭痛者,亦多血不上榮。諸經氣滯亦頭痛,乃經氣聚而不行也。

【證治】,太陽頭痛兼項痛,足太陽所過攢竹痛也,惡風寒,羌活、川芎主之。陽明頭痛,自汗發熱,石膏、白芷、葛根、升麻主之。少陽頭痛,額角上偏痛,往來寒熱,柴、芩主之。太陰頭痛,有濕痰實,體重腹痛,半夏、南星、蒼朮主之。少陰頭痛,主三陰、三陽經不流行,而足寒逆為寒厥,細辛主之。厥陰頭痛頂痛,血不及,或痰吐涎沫、厥冷,吳茱萸主之。氣虛頭痛,黃耆主之。病則耳鳴,九竅不和,參、耆主之。血虛頭痛,芎、歸主之。傷寒頭痛,從傷寒法治之。太陽證,麻黃湯、桂枝湯;陽明脈洪,白虎;少陽柴胡;太陰脈浮則桂枝,脈沉則理中;少陰麻黃加辛、附子;厥陰桂枝麻黃各半湯。痰厥頭痛,吐之。火作痛,清之、散之。傷暑亦同。濕熱頭痛,證則心內煩。外有腳氣,亦能頭痛,其狀吐逆、寒熱、便溲不通。有谷疸亦頭痛。

半夏白朮天麻湯,治痰厥頭痛。

天麻(五分),木香(一錢),半夏(七錢半),黃耆(五分),蒼朮,陳皮(各半錢),人參,澤瀉(各一錢),神麯(一錢,炒),乾薑,黃柏(二錢),茯苓(五分)

清空膏,治風、濕、熱及諸般頭痛,惟血虛不治。

羌活,黃連(酒製),防風(各一錢),柴胡(七錢),川芎(五錢),甘草(一錢半),黃芩(三錢)

白湯調下。巔頂痛,加蔓荊子、藁本。

芎歸湯,治血虛自魚尾上攻。

茶調散,吐、頭痛有痰。

家珍方,治偏頭痛連睛痛。

石膏,黍黏子(炒)

為末,酒下。

玉壺丸,治風濕頭痛,亦治痰患。

雄黃,白朮,南星,半夏,天麻

香芎散,治一切頭風。

香附(二兩,炒去毛),川芎,甘草(一兩,炙),石膏(半兩),細辛,防風,草烏,川烏白芷,荊芥,羌活

煎。

諸頭痛有六證

傷風頭痛,或半邊偏痛,皆因冷風所吹,遇風冷則發,脈寸浮者是也。

食積,因胃中有陰冷,宿食不化,上衝頭痛,右手脈浮緊甚者是也。

氣虛,因下部氣虛,上攻,溫溫而痛者,異乎邪毒所攻,無邪,脈尺虛浮是也。

傷寒在太陽經,其痛如破,關前脈數是也,緊數是也。陽明經胃熱上攻,右關洪大而數是也。

白話文:

二十、頭目痛(包括腦痛、眉骨痛)

【脈象】

寸脈(手腕內側脈搏)如果跳動急促或短促,都表示有頭痛。如果脈象浮在表面又滑動,通常是風痰引起的頭目疼痛。如果脈象反而短而澀滯,則病情危險。突然眼睛看不見東西也表示病情危險。腦痛,脈象緩慢而洪大,也表示病情危險。太陽經的頭痛,脈象浮在表面且跳動緊繃,會怕風怕冷。少陽經的頭痛,脈象細而繃緊,通常會有忽冷忽熱的症狀。陽明經的頭痛,脈象浮緩而長,會自己流汗。太陰經的頭痛,脈象沉在裡層且緩慢,通常有痰。厥陰經的頭痛,脈象浮在表面且緩慢,是因寒冷引起的四肢冰冷。少陰經的頭痛,脈象沉在裡層且細微,是因寒冷引起的四肢冰冷。左側頭痛多屬風邪,右側頭痛多屬痰邪。

【病因】

頭痛的原因,有風邪、痰邪,多半是風邪和痰液互相結聚阻滯。疼痛劇烈的,多半是體內火氣旺盛,火性是向上燃燒的。血虛引起的頭痛,多半是血液無法向上滋養頭部。各條經絡的氣血運行不暢也可能引起頭痛,這是因為經絡之氣鬱積而無法正常運行。

【治療】

太陽經的頭痛兼有頸項僵硬疼痛,是足太陽經所經過的攢竹穴(眉頭內側)疼痛,患者怕風怕冷,可以用羌活、川芎來治療。陽明經的頭痛,會自己流汗、發燒,可以用石膏、白芷、葛根、升麻來治療。少陽經的頭痛,偏頭痛在額角上方,會有忽冷忽熱的症狀,可以用柴胡、黃芩來治療。太陰經的頭痛,有濕痰積聚,身體沉重、腹痛,可以用半夏、南星、蒼朮來治療。少陰經的頭痛,主要是三陰經、三陽經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腳冰冷是寒冷引起的四肢冰冷,可以用細辛來治療。厥陰經的頭痛,頭頂疼痛,是因為血液無法到達,或是吐出痰涎沫、四肢冰冷,可以用吳茱萸來治療。氣虛引起的頭痛,可以用黃耆來治療。如果生病導致耳鳴,身體各個孔竅不協調,可以用人參、黃耆來治療。血虛引起的頭痛,可以用川芎、當歸來治療。傷寒引起的頭痛,就按照傷寒的治療方法來處理。太陽經的病症,可以用麻黃湯、桂枝湯;陽明經的病症,脈象洪大,可以用白虎湯;少陽經的病症,可以用柴胡湯;太陰經的病症,脈象浮在表面可以用桂枝湯,脈象沉在裡層可以用理中湯;少陰經的病症,可以用麻黃加辛附子湯;厥陰經的病症,可以用桂枝麻黃各半湯。如果是痰引起的頭痛,可以催吐。如果是火氣引起的頭痛,可以清熱、疏散火氣。暑邪引起的頭痛也是相同方法。濕熱引起的頭痛,會有心煩意亂的症狀。如果外有腳氣,也可能引起頭痛,症狀是嘔吐、忽冷忽熱、大小便不通暢。有黃疸病也可能引起頭痛。

半夏白朮天麻湯,治療痰厥引起的頭痛。

藥材:天麻(少量),木香(少量),半夏(較多),黃耆(少量),蒼朮、陳皮(少量),人參、澤瀉(少量),神麯(少量,炒過),乾薑、黃柏(少量),茯苓(少量)

清空膏,治療風邪、濕邪、熱邪以及各種頭痛,但血虛引起的頭痛不適合用。

藥材:羌活、黃連(用酒製過)、防風(少量),柴胡(較多),川芎(較多),甘草(少量),黃芩(少量)

用水煎好後服用。頭頂痛,可以加蔓荊子、藁本。

芎歸湯,治療血虛,導致頭痛從眼尾上方開始蔓延。

茶調散,治療嘔吐、頭痛且有痰的症狀。

家珍方,治療偏頭痛連帶眼睛疼痛。

藥材:石膏、黍黏子(炒過)

磨成粉末,用酒送服。

玉壺丸,治療風濕引起的頭痛,也能治療痰病。

藥材:雄黃、白朮、南星、半夏、天麻

香芎散,治療各種頭風。

藥材:香附(較多,炒過去除雜毛),川芎,甘草(少量,炙過),石膏(少量),細辛、防風、草烏、川烏、白芷、荊芥、羌活

用水煎服。

各種頭痛有六種主要證型:

  1. 傷風頭痛:或是偏頭痛,都是因為吹到冷風,遇到風冷就會發作,脈象浮在表面。
  2. 食積頭痛:因為胃中有寒冷,食物堆積不消化,向上衝擊引起頭痛,右手脈象浮在表面且跳動緊繃。
  3. 氣虛頭痛:因為下部氣虛,向上衝擊引起頭痛,痛感較輕微,不同於外邪引起的疼痛,沒有其他外邪症狀,脈象沉在裡層且浮在表面。
  4. 傷寒在太陽經的頭痛:痛感如頭部要裂開,脈象在關前部位跳動快速且緊繃。
  5. 陽明經胃熱引起的頭痛:脈象在右關部位洪大而快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