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因證治》~ 卷四 (3)
卷四 (3)
1. 四十四、百藥中傷
【脈】,浮澀而疾者生,微細者死。洪大而遲者亦生。
【治法】,在上吐之。
解毒丸,治食毒物,救人於必死。
干板藍根(四兩),貫仲(一兩,去土),青黛,甘草
蜜丸。青黛良。
秘傳方,續隨子,甘草,五味子
茶清下一二碗。
白話文:
【脈象】部分,如果脈搏浮澀且快速,表示病人有生存的機會;若脈象微弱細小,則預示病情危急。但若脈象呈現洪大而跳動緩慢,也是生存的徵兆。
【治療方法】部分,如果病因在身體上部,可採用催吐的方式來治療。
【解毒丸】配方,可用於治療食物中毒,能在人瀕臨死亡時救命。
所需材料:乾燥板藍根四兩,貫眾一兩(需去除泥土),青黛,甘草。將這些材料製成蜜丸,其中青黛品質優良。
另外有一個【祕傳方】,包含的成分有:續隨子,甘草,五味子。用茶水送服一二碗即可。
2. 四十五、癲狂
【脈】,大堅疾者,癲病。脈大滑者,自已;脈小急實者死,循衣縫者死,虛而弦急者死。脈虛弦為驚,脈沉數為痰熱。
【因】,痰、火、驚。
血氣者,身之神也。神既衰乏,邪因而入。夫血氣俱虛,痰客中焦,妨礙不得運用,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職,神聽言動,皆有虛妄,宜吐之而安。
肺入火為譫語。肺主諸氣,為氣所鼓舞,火傳於肺,為之尋衣撮空;胃中大實熱,熏於心肺,亦能譫語。宜降火之藥。
驚其神,血不得寧也。痰積鬱熱,隨動而迷亂,心神無主,有似邪鬼。可先吐之,後以安神丸主之,佐以平肝之藥,膽主驚故也。
【證】,狂言、譫語、鄭聲辨
狂者,開目與人語,語所未嘗見之事,為狂也。
譫語者,合目自言日用常行之事,為譫也。
鄭聲者,身動無力,不相接續,造語出於喉中,為鄭聲也。
又蓄血證,則重複語之。
【治】,痰者吐之,三聖散;火者下之,承氣湯;驚者平之,安神丸。
方,總治:黃連、辰砂二味降火,栝蔞、南星、半夏三味行痰,青黛、柴胡、川芎三味平肝。
桃仁承氣湯,治熱入血室,發狂。
犀角地黃湯,治瘀血狂妄。因汗不徹,吐衄不盡,瘀血在內,面黃唇白,便黑,腳弱氣喘,甚則狂悶。
犀角(一兩),生地(八兩),白芍(三兩),丹皮,大黃(二兩)
脈大遲,腹不滿,為無熱,減之。煎服。
洪、長、伏三脈,諸癇發狂,以《局方》妙香丸,以針透眼子,冷水浸服之。
弦、細、緩三脈並癇,李和尚五生丸。
治癇方,黃丹、白礬(等分)
研細,用楊樹火煅過,曲丸。
又方,川芎(二兩),防風(一兩),皂角鬱金(各一兩),明礬(一兩),黃、赤腳蜈蚣(各一條)
細末,蒸餅,丸梧子大,空心茶清下十五丸。
白話文:
【脈象】,脈象如果強硬且快速,可能是癲病。脈象大而滑順,病情可能自行好轉;脈象小、緊且實,或是跟著衣物的縫隙移動,或者虛弱但弦且急,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死亡。脈象虛弱且弦是驚嚇的徵兆,脈象深沉且頻率高表示有痰熱的問題。
【病因】,病因可能來自痰、火、驚嚇。
血液和氣是身體的靈魂。當靈魂衰弱,邪氣就容易侵入。當血液和氣都虛弱,痰就會停留在中焦部位,影響正常運作,導致身體各個部位功能失調,使精神、聽覺、語言活動出現虛幻的現象,應該透過催吐來治療。
肺部受火影響會產生胡言亂語。肺主宰所有氣息,被氣息激勵,當火傳到肺部,會出現搜尋衣服的行為;胃部如果熱度過高,影響到心臟和肺部,也會導致胡言亂語。應該使用降火的藥物。
當心神受到驚嚇,血液無法安靜流動。痰積聚並產生熱量,隨著情緒波動而造成混亂,心神失去控制,像被邪靈附身。可以先進行催吐,再服用安神丸,輔以平肝的藥物,因為膽主管驚嚇。
【症狀】,包括狂言、胡言亂語、鄭聲的辨別
狂言,睜眼與人交談,講述從未見過的事情,這就是狂。
胡言亂語,閉上眼睛自言自語,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,這就是胡言亂語。
鄭聲,身體無力,說話斷斷續續,聲音出自喉嚨,這就是鄭聲。
蓄血的情況,會重複相同的語句。
【治療方法】,痰多就催吐,可使用三聖散;火氣旺就用承氣湯;受到驚嚇就服用安神丸。
【配方】,全面治療:黃連、辰砂用來降火,栝蔞、南星、半夏用來化痰,青黛、柴胡、川芎用來平肝。
【桃仁承氣湯】,治療熱度進入血室,導致發狂。
【犀角地黃湯】,治療瘀血導致的狂妄。由於出汗不夠,吐血或鼻血不止,瘀血留在體內,臉色黃,嘴脣蒼白,排泄黑色,腳弱氣喘,嚴重時會狂躁。
犀角(一兩)、生地(八兩)、白芍(三兩)、丹皮、大黃(二兩)。
如果脈象慢且腹部不脹,表示沒有熱度,應減少藥量。煮沸後服用。
洪、長、伏三種脈象,各種癲癇導致的發狂,可以使用「局方」中的妙香丸,用針穿透眼球,冷水中浸泡服用。
弦、細、緩三種脈象伴有癲癇,可使用李和尚的五生丸。
【癲癇的治療配方】,黃丹、白礬(等量)
研磨細碎,用楊樹木炭煅燒過,製成藥丸。
【另一配方】,川芎(二兩)、防風(一兩)、皁角鬱金(各一兩)、明礬(一兩)、黃、赤腳蜈蚣(各一條)
研磨成粉末,加入蒸熟的麵糰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空腹時以茶水送服十五粒。
3. 四十六、驚悸
【脈】,寸口脈動而弱,動為驚,弱為悸。趺陽脈微而浮,浮為胃氣虛,微則不能食,此恐懼之脈,憂迫所作也。寸口脈緊,趺陽脈浮,胃氣則虛,是以悸。肝脈鶩暴,有所驚駭。
【證】,悸有三,驚、悸、忪悸。痰飲閉於中脘,其證短氣自汗,四肢浮腫,飲食無味,心虛煩悶,坐臥不安。悸,心築然而動。
【治】,因血虛。肝主血,無血養則木盛,故易驚。心神忤亂,氣與涎結,遂使驚悸。血虛,治宜硃砂安神丸。氣涎相結,宜溫膽湯,在心膽經。小兒驚搐,涎潮如死,乃母胎時受怖。為腹中積熱,可墜其涎,鎮火清心等是也。
悸因失志氣鬱,涎聚在心脾經,治宜定志丸。失志者,或事不如意,久思所愛。
少陰心悸,乃邪入於腎,水乘心,唯腎欺心,火懼水也。治在於水,以茯苓導其濕,四逆散調之。枳實、柴胡、芍藥、甘草是也。與驚悸不同,名亦謂之悸,故書以別之。
發搐痰飲為證,脈必弦澀,皆用下之。
外有肝痹、心肺瘧,言虛寒,皆驚。
硃砂安神丸,治血虛驚悸。
硃砂(一兩,另研),黃連(一錢二分),當歸(五分),甘草(五分),生地(三錢)
炊餅丸。
溫膽湯,治心膽性易驚。
半夏,竹茹,枳實(二兩),茯苓(一兩五錢),陳皮(三兩),甘草(一兩)
寒水石散,治因驚心氣不行,鬱而生痰,結為飲。
寒水石(煅),滑石(水飛,各一兩),甘草(一兩),龍腦(少許)
熱則水下,寒姜下。
白話文:
【脈象】在寸口部位,脈搏跳動但弱,脈動表示驚嚇,弱則代表悸動。在趺陽部位,脈微且浮,浮顯示胃氣虛弱,微弱則導致無法進食,這是恐懼的脈象,由憂鬱和壓力造成。寸口脈緊,趺陽脈浮,說明胃氣虛,因此會感到心悸。肝部脈象急促,可能是因爲受到了驚嚇。
【病症】心悸分爲三種,即驚、悸、忪悸。當痰飲阻塞於中脘,症狀表現爲短氣自汗,四肢水腫,飲食無味,心情煩悶,坐臥不安。悸,是指心臟突然劇烈跳動。
【治療方法】這通常因爲血虛。肝臟主管血液,若無足夠的血液滋養,則肝氣旺盛,所以容易受到驚嚇。心神混亂,氣血與痰涎結在一起,從而產生驚悸。血虛的情況下,適合使用硃砂安神丸治療。如果氣和涎液結在一起,應使用溫膽湯,針對心膽經絡。小兒驚搐,唾液氾濫,如同死亡,這可能是在母體時母親受到驚嚇所致。由於腹部積熱,可以使用方法將涎液排出,鎮靜心火等。
心悸由於失去意志,氣鬱,涎液聚集在心脾經絡,適合使用定志丸。失去意志,可能是事情不如意,長時間思念所愛之人。
少陰心悸,是邪氣進入腎臟,水氣侵入心,只有腎能欺壓心,火懼怕水。治療方法在於調理腎水,用茯苓導溼,四逆散調和。包括枳實、柴胡、芍藥、甘草等。這與驚悸不同,名稱也叫做悸,因此特地記載以區別。
發作時出現抽搐,痰飲爲證,脈象必定弦澀,都需使用下法。
外部有肝痹、心肺瘧,說虛寒,都是驚嚇。
硃砂安神丸,用於治療血虛驚悸。
硃砂(一兩,另研),黃連(一錢二分),當歸(五分),甘草(五分),生地(三錢)製成藥丸。
溫膽湯,用於治療心膽性易驚。
半夏,竹茹,枳實(二兩),茯苓(一兩五錢),陳皮(三兩),甘草(一兩)
寒水石散,用於治療因驚嚇導致心氣不暢,鬱而生痰,形成痰飲。
寒水石(煅),滑石(水飛,各一兩),甘草(一兩),龍腦(少許)
熱則用水下,寒則用姜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