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題元·朱震亨著,清·湯望久校輯

《脈因證治》~ 卷二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7)

1. 十六、下利

泄痢是積辨,泄痢有期,或久亦然,或久神不悴亦然,宜逐去之,此名滯下。

有一人,年六十。憂患滯下褐色,腹微痛,後重頻並,食大減,身微熱,脈弦而澀,似數稍長。非滯下,乃憂患所致,心血虧脾弱也。以四物、四君合而治之愈。

有一人,年三十,奉養厚。秋間患滯下,腹大痛,左脈弦大似數,右脈亦然,稍減,重取似緊。此乃醉飽後吃寒涼,當做虛寒治之,遂以四物,桃仁、紅花,去地黃,加參、朮、乾薑,煎入薑汁、茯苓,一月而安。

黃芩芍藥湯,治泄痢腹痛,後重身熱,脈洪疾。

芍藥,黃芩(各一兩),甘草(五錢)

痛加桂少許。

大黃湯,治前證重者。

大黃一兩,酒浸半日,煎服,以利為度。

芍藥湯,治下痢膿血,裡急後重。行血則便膿自安,調氣則後重自除。

芍藥(一兩),當歸,黃連(各半兩),甘草(炒),木香,檳榔,桂枝(各二錢),黃芩(半兩),大黃(三錢)

白朮芍藥湯,治脾受濕,水泄微滿,困弱,暴下無數。

白朮,芍藥(各一兩),甘草

腹痛甚,加芩桂;脈弦頭痛,加蒼朮、防風;下血,加蒼朮、地榆,癢則同上;如心下痞滿,加枳實。

黃連湯,治大便下血,腹中不痛,謂之濕毒下血;腹中痛,謂之熱毒下血。

當歸(半兩),大黃(二錢半,熱毒加之),芍藥,桂(腹痛加之)

訶子散,治虛滑,久不已。

黃連(三錢),木香(半兩),炙甘草(三錢),訶子皮(生、熟各半兩),白朮

芍藥湯送下。

桃花湯,治冷痢腹痛,下魚腦白物。

赤石脂(煅),乾薑(炮)

餅丸,飲下。

漿水散,治暴泄如水,身冷脈微氣少,甚者加吐、急痛。

半夏(一兩),炮附子,乾薑(五錢),桂枝(五錢),炙甘草(三錢),良薑(二錢半)

上為末,三五錢,漿水二盞,煎半,和滓熱服。

小續命湯,治風積痢。

龍芽草,劉寄奴

椿皮丸,治風邪內陷。

香連丸,止痢。

燥濕和血湯,治腸澼下血,合作一派,腹中大痛。此乃陽明氣衝,熱毒所作也。以下出李。

地黃(生、熟各半兩),牡丹皮(半錢),白芍(一錢半),當歸(二錢),甘草(生半錢,熟一錢),黃耆(一錢),升麻(七錢),蒼朮,秦艽,肉桂(各三錢),橘皮(二錢),作一服。

升麻補胃湯,治前證,腹中不痛,腰沉沉然,乃陽明、少陽經血證,名濕毒下血。效過老人久痢。

升麻(一錢),羌活(二錢),獨活,柴胡,防風(各五分),葛根(三錢),肉桂(少許),白芍(一錢半),當歸(三錢),丹皮(半錢),地黃(生、熟各半錢),炙甘草(半錢),黃耆(一錢),槐花(治濕毒),青皮

作兩服。

白話文:

腹瀉痢疾是因為體內積滯所引起,腹瀉痢疾的病程有長有短,有的會持續很久,有的雖然時間久了,但精神狀態並不會因此而變差,這些狀況都應該將積滯排除,這種情況稱為「滯下」。

有一個六十歲的人,因為憂愁煩惱而得了滯下,大便呈褐色,肚子微微作痛,一直有便意卻排不乾淨,食慾大減,身體微微發熱,脈象呈現弦而澀,又有點偏快的樣子。這不是一般的滯下,而是因為憂愁煩惱導致心血不足、脾胃虛弱引起的,用四物湯和四君子湯合在一起治療就痊癒了。

另有一個三十歲的人,平時生活優渥。秋天時得了滯下,肚子劇痛,左邊的脈象弦大而且像數脈,右邊脈象也類似,但稍弱一些,用力按脈摸起來感覺緊繃。這是因為酒足飯飽後又吃了寒涼的食物所導致,應該以虛寒來治療。於是開了四物湯,加入桃仁、紅花,去掉地黃,加入人參、白朮、乾薑,煎好後加入薑汁、茯苓一起服用,一個月後就康復了。

黃芩芍藥湯,可以治療腹瀉痢疾、腹痛、有便意卻排不乾淨、身體發熱、脈象洪大且快的症狀。藥方組成:芍藥、黃芩各一兩,甘草五錢。如果腹痛厲害,可以加少許肉桂。

大黃湯,可以治療上述症狀較嚴重的。藥方組成:大黃一兩,用酒浸泡半天,煎服,以排便順暢為度。

芍藥湯,可以治療痢疾膿血、裡急後重(有便意卻排不乾淨的感覺)。活血化瘀,膿血便自然會好轉,調理氣機,裡急後重感就會消除。藥方組成:芍藥一兩,當歸、黃連各半兩,炒甘草、木香、檳榔、桂枝各二錢,黃芩半兩,大黃三錢。

白朮芍藥湯,可以治療脾胃受濕,導致腹瀉,肚子稍微脹滿,身體困倦虛弱,突然多次腹瀉不止的症狀。藥方組成:白朮、芍藥各一兩,甘草。腹痛厲害,加黃芩、肉桂;脈象弦而頭痛,加蒼朮、防風;便血,加蒼朮、地榆,皮膚搔癢也用相同的加藥方式;如果心下痞滿,加枳實。

黃連湯,可以治療大便出血,如果腹部不痛,稱為濕毒下血;如果腹部疼痛,稱為熱毒下血。藥方組成:當歸半兩,大黃二錢半(熱毒加重時加量),芍藥,桂枝(腹痛時加量)。

訶子散,可以治療虛弱滑脫不止的腹瀉。藥方組成:黃連三錢,木香半兩,炙甘草三錢,訶子皮(生、熟各半兩),白朮。用芍藥湯送服。

桃花湯,可以治療寒性痢疾、腹痛,大便排出像魚腦般的白色黏液。藥方組成:赤石脂(煅燒過)、乾薑(炮製過)。將藥材做成藥丸,用藥湯吞服。

漿水散,可以治療突然腹瀉如水,身體冰冷、脈象微弱、氣短,嚴重時還會出現嘔吐、腹痛劇烈的情況。藥方組成:半夏一兩,炮附子、乾薑各五錢,桂枝五錢,炙甘草三錢,良薑二錢半。將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到五錢,用兩碗米漿水煎至一半,連同藥渣一起熱服。

小續命湯,可以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痢疾。藥方組成:龍芽草、劉寄奴。

椿皮丸,可以治療風邪侵入體內引起的痢疾。

香連丸,可以止痢。

燥濕和血湯,可以治療腸道出血,腹部劇痛。這是因為陽明經氣上衝,熱毒所引起的。以下是李時珍的藥方:生地黃、熟地黃各半兩,牡丹皮半錢,白芍一錢半,當歸二錢,生甘草半錢,熟甘草一錢,黃耆一錢,升麻七錢,蒼朮、秦艽、肉桂各三錢,橘皮二錢,將以上藥材煮成一服服用。

升麻補胃湯,可以治療上述症狀,腹部不痛,但腰部感覺沉重,這是陽明、少陽經絡的血症,稱為濕毒下血,效果比治療老年人慢性痢疾還要好。藥方組成:升麻一錢,羌活二錢,獨活、柴胡、防風各五分,葛根三錢,肉桂少許,白芍一錢半,當歸三錢,丹皮半錢,生地黃、熟地黃各半錢,炙甘草半錢,黃耆一錢,槐花(治療濕毒),青皮。將以上藥材煮成兩服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