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題元·朱震亨著,清·湯望久校輯

《脈因證治》~ 卷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)

1. 三十八、乳癰

【證】,乳房為陽明所經,乳頭為厥陰所屬。

【因】,厚味濕熱之痰,停蓄膈間,與滯乳相搏而成。

滯乳,因兒口氣吹噓而成;有怒氣激其滯乳而成。凡病皆陽明經也,淺者,為癰;深者,為岩,不治。

【治】,宜疏厥陰之滯,清陽明之熱,行汙血,散腫結。

,煅石膏(清陽明),橘皮,栝蔞子(消腫),甘草節(行血),蜂房,臺芎,香附(二味鬱氣加之),青皮(疏厥陰),葛根

白話文:

【證】乳房是陽明經脈所經過的地方,乳頭則是屬於厥陰經。 【因】厚膩、濕熱的痰液在胸膈間積聚,與乳汁凝滯結合,導致了乳汁不通。 乳汁不通可能是由於嬰兒口氣吹拂所致,也可能因為情緒激動而引發。所有這些病狀都與陽明經有關,輕微的情況會形成癰,嚴重的情況則會成為巖,如果不治療就會變嚴重。 【治】應當疏通厥陰經的滯塞,清凈陽明經的熱毒,排出瘀血,散開腫塊。 【方】使用煅石膏(清凈陽明經),橘皮,栝蔞子(消腫),甘草節(活血),蜂房,臺芎,香附(兩種藥物可以緩解鬱氣),青皮(疏暢厥陰經),葛根。

酒、薑汁飲。

又方,大黃,天花粉,當歸(一兩),甘草節(已下一錢五分),栝蔞子,穿山甲(陳壁土炒),酒丸服。

白話文:

喝點酒,加薑汁水。另外,大黃、天花粉、當歸(一兩)、甘草節(已經煎過,留下一錢五分)、栝蔞子、穿山甲(用陳壁土炒過),做成酒丸服用。

2. 三十九、瘰

【因】,大抵食味之過,鬱氣之積,曰毒,曰風,曰熱,皆此三端,變化引換。須分虛實,實者易治,虛者可慮。夫初發於少陽一經,不守禁戒,延及陽明。蓋膽經至主決斷,有相火,而且氣多血少。

神效方,牡蠣粉五錢,和雞膽為膏,貼之。又,用活石一兩,肉桂五錢,調湯服之好。

【證】,外有蝦蟆瘰,無核但腫。瘰在陽明、少陽經,結核按之走痛。癭或隱僻處。勞瘵結核,連數個在耳邊,或聚或散也。瘤等亦同。

白話文:

【因】

大致來說,飲食過度,導致氣鬱積聚,就會形成毒素、風邪、熱邪等病症。這些病症都是由三種基本因素變化而來,互相牽連。必須區分虛實,實證容易治療,虛證則需慎重對待。

若病症初起於少陽經,如果不遵守醫囑,就會蔓延至陽明經。因為膽經主宰決斷,蘊藏相火,並且氣盛血少。

神效方

使用牡蠣粉五錢,與雞膽混合製成膏狀,外敷患處。另外,取活石一兩,肉桂五錢,用湯汁調服,效果良好。

【證】

外觀上會出現像蛤蟆一樣的瘰癧,沒有核但腫脹。瘰癧位於陽明經和少陽經,結核按壓時會感到疼痛,位置會移動。癭瘤則可能隱藏在較為隱蔽的地方。勞癧結核,往往連續出現幾個,位於耳邊,可能聚在一起或分散開來。腫瘤等病症也類似。

【病因】

主要是由於飲食過度,造成氣機鬱結,形成毒素、風邪和熱邪等病症。這些病症都是由飲食、氣機和熱邪這三種因素互相影響而產生。治療時需要區分虛實,實證相對容易治療,虛證則需要格外小心。

如果病症剛開始出現在少陽經,而患者沒有遵守醫囑,就會蔓延到陽明經。這是因為膽經負責決斷,含有相火,並且氣血不均衡,氣盛血少。

神效方

可以用牡蠣粉五錢,混合雞膽製成膏狀,外敷患處。另外,可以取活石一兩,肉桂五錢,用湯汁調服,療效不錯。

【症狀】

病症表現為外觀像蛤蟆一樣的瘰癧,沒有核但會腫脹。瘰癧位於陽明經和少陽經,結核按壓時會感到疼痛,位置會移動。癭瘤則可能隱藏在較為隱蔽的地方。勞癧結核,往往連續出現幾個,位於耳邊,可能聚在一起或分散開來。腫瘤等病症也類似。

【治】,宜瀉火散結。虛則補元氣,實則瀉陰火。補則十全散,下則玉燭散、化堅湯。

升麻(一錢),葛根(五分),漏蘆(足陽明),牡丹皮(三錢,去留血),當歸,地黃(生熟各三錢),連翹(一錢,生血脈),黃耆(一錢,護皮),白芍(收散,三錢),肉桂(散結,寒因熱用,三錢),柴胡(八錢),黍黏(消腫),羌活(一錢),防風,獨活(各五分,散結),昆布(軟堅),三稜(削堅),廣朮,人參,厚朴(腹脹加),黃連,陳皮,木香(氣不順加),大黃(便秘加)。

白話文:

治療宜瀉火散結,虛弱則補元氣,實熱則瀉陰火。補虛可用十全散,瀉實可用玉燭散、化堅湯。藥材包括升麻、葛根、漏蘆、牡丹皮、當歸、地黃、連翹、黃耆、白芍、肉桂、柴胡、黍黏、羌活、防風、獨活、昆布、三稜、廣朮、人參、厚朴、黃連、陳皮、木香、大黃,根據症狀加減使用。

大黃湯,大黃(煨),皂角,甘草(炙)

煎服。以麝香、栝蔞仁敷之。

,未破核者,用火針針其上,即用追毒膏,點苧線頭,內針孔中。

又用杜牛膝搗敷,縛其上,一日一易。如膿將盡,又用生玄參、地榆、滑石、寒水石、大黃等末敷,縛其瘡。又用白厄菜、墨草,同縛其瘡。以寒水石、大黃、硝、龍骨、木香、檳榔末、收口。後又用竹茹,亦能長肉,白膏藥收後。紅不退,用北蠮螉窠敷。如已潰久不收口,須用香附,燈燒鐵烙,烙其腐處,盡後,依前治之。

白話文:

大黃湯方中,大黃煨製,加入皂角和炙甘草,煎煮服用。另外,用麝香和栝蔞仁敷於患處。如果腫塊未破,用火針刺破,再用追毒膏,以苧線頭塞入針孔。也可將杜牛膝搗碎敷於患處,每日更换一次。膿液快排盡時,用生玄參、地榆、滑石、寒水石和大黃研磨成粉末敷於患處,並用白厄菜和墨草一同包裹。之後,用寒水石、大黃、硝石、龍骨、木香、檳榔研末收口。最後,用竹茹促進肉芽生長,白膏藥收口。若紅腫不退,用北蠮螉窠敷。如果潰爛久久不癒合,用香附燒熱鐵烙灼燒腐肉,清除乾淨後再依上述方法治療。

,耳接耳邊項上生塊核是。

,五味子,香白芷

為末,蜜調敷。

豭鼠糞,以黃泥爐煅。

去瘰癧毒,皂角子(五兩),大黑豆(一斤),甘草(一兩),冬青葉汁(一斤)

上煮汁干為度,常食,不過兩料。

白話文:

治療耳旁項上長出腫塊的方子如下:

主要藥材:

  • 五味子
  • 香白芷

做法: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然後用蜂蜜調和後敷在患處。

使用豬獾的糞便,並用黃泥封好後煅燒。

治療淋巴結炎的方子如下:

  • 皁角子(五兩)
  • 大黑豆(一斤)
  • 甘草(一兩)
  • 冬青葉汁(一斤)

將以上材料一起煮沸,直到汁液蒸乾為止。這道湯可以常食用,但通常只需要服用兩次即可。

3. 四十、發斑

【因治】,屬表者,因風挾熱痰。通經微汗之,下之亦可。

屬裡者,因胃熱,助手少陰心火,入於手太陰肺也。故紅點如斑,生於皮毛之間耳。白虎、瀉心,調胃承氣,從長而用之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:如果是屬於外在症狀的,可能是因為風邪夾帶熱痰所引起的,可以使用疏通經絡的方法稍微發汗,也可以考慮服用清下的藥物來進行治療。 如果病症是屬於內臟方面的,可能與胃部過度燥熱有關,並且影響到心和肺的功能。因此會出現像斑塊一樣的紅色小點出現在皮膚上。可以使用白虎湯、瀉心湯或調胃承氣湯等方劑,按照病情長期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