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因證治》~ 卷三 (7)
卷三 (7)
1. 三十七、癰疽
【脈】,數,身無熱,內有癰也。脈數必當發熱,而反惡寒,若有痛處,當發其癰。脈數而虛,咳唾涎沫,為肺痿;脈數而實,或滑,咳則胸中隱痛,為肺癰。脈緊而數,膿為未成;緊去但數,膿為已成。脈滑而數,小腹堅滿,小便或澀,或汗,或寒,為腸癰。設脈遲緊聚為瘀血,下血則愈;設脈洪數,膿為已成。腸癰,脈滑為實,數為熱。衛數下降,營滑上升,營衛相干,血為敗濁,皆濕熱之所為也。
死之地分,伏兔、腓腨、背、臟俞、項上、腦、髭、鬢、頤。
【因】,火之毒,氣結之毒,從虛而出也,薄處先穿之義。師全用補。蓋厚味之火,氣鬱之結,壅滯經絡,或引痰飲,血為之滯,氣為之亂,積久從虛而出其經也。夫陰滯於陽則癰,陽滯於陰則疽。氣得淤而鬱,津液稠黏,為痰、為飲,而久滲入肺,血為之濁,此陰滯於陽也。血得邪而鬱,隧道阻隔,積久結痰,滲出脈外,氣為之亂,此陽滯於陰也。
白話文:
脈象頻數,即使身體沒有熱感,也可能存在腫塊。脈象頻數本應伴隨發熱,但如果反而出現畏寒,且有疼痛部位,則表明腫塊正在生成。脈象頻數同時兼有虛弱,伴有咳嗽、吐唾液、泡沫,是肺部萎縮的表現;脈象頻數且實質或滑膩,咳嗽時胸部有隱痛,是肺部癰症的表現。脈象緊張且頻數,表明膿液尚未形成;脈象緊張消退,只有頻數,表明膿液已經形成。脈象滑膩且頻數,腹部堅硬飽滿,小便可能不暢,或出汗,或畏寒,是腸部癰症的表現。若脈象遲緩緊張聚集成塊,則為瘀血,下血後會好轉;若脈象洪大頻數,表明膿液已經形成。腸部癰症,脈象滑膩表示實質,頻數表示熱性。衛氣頻數下降,營養液滑動上升,營養與衛氣相衝突,血液變為混濁,都是由於濕熱所導致的。
死亡的分佈地點包括:大腿內側、小腿後方、背部、臟器的穴位、頸部、腦部、鬍子、兩側鬢角、下頜。
「因」,是指由火毒和氣結之毒引起,從虛弱的部位開始穿透。師傅全面使用補救方法。因為厚重食物引起的火毒,以及氣結形成的毒物,堵塞了經絡,或者引發痰飲,使血液受阻,氣體紊亂,長期從虛弱的部位流出。陰部阻塞陽部會形成腫塊,陽部阻塞陰部會形成瘡。氣體受到淤塞而鬱積,津液稠密粘滯,形成痰和飲,久而久之滲入肺部,使血液變為混濁,這是陰部阻塞陽部的表現。血液受到邪氣阻塞而鬱積,使得隧道被阻隔,長期積聚形成痰,滲出脈外,氣體因此紊亂,這是陽部阻塞陰部的表現。
肺痿,熱在上焦。肺癰,乃風傷於衛,熱過於營,血為凝滯,蓄結成癰。囊癰,乃濕熱下注也。有作膿者,此濁氣順下,將流入滲道,因陰氣虧水道不利而然。膿盡乃安。骨疽,因厚味及酒後涉水得寒,故熱邪深入髀樞穴左右,積痰老血,相搏而成也。內疽,因飲食之火。七情之火,相鬱而發,在腔子而向里,非於腸胃肓膜也。以其視之不見,故名之曰內。
【證】,肺痿病,多涎唾,小便反難而數,大便如豚腦,欲咳不咳,咳出干沫,唾中出血,上氣喘滿,或燥而渴者,寸口脈數而虛,按之澀。
肺癰病,咳逆上氣,濁吐出如粥,膿血,胸中隱痛。又咳膿血口燥,或喘滿不渴,唾沫腥臭,時時振寒,寸口脈數而實,按之滑。
白話文:
肺痿,指的是肺部疾病,熱在上焦。肺癰,是風邪傷害了衛護皮膚的系統,熱力過度影響到營養血液,導致血液凝滯,積聚形成癰瘤。囊癰,是因為濕熱從下部流進而形成的。如果出現化膿,這是因為混濁的氣體向下流動,準備流入滲透通道,由於陰性氣質不足,水道運作受阻所造成的。膿液排盡後就會康復。骨疽,是因為食用過量的肥厚食物以及飲酒後涉水受寒,使得熱邪深入髀樞穴左右,積聚的痰和老血相互作用而形成的。內疽,是因為飲食中的火氣,加上情緒的火氣,相互積壓而引起,在胸腔內部,而非腸胃盲膜。由於這種病症不易被肉眼看到,所以稱為內疽。
肺痿症狀,表現為口水過多,小便頻繁,大便像豬腦一樣,想要咳嗽卻無法,咳嗽時會咳出乾沫,唾液中帶血,呼吸困難,或者乾燥且口渴。脈象表現爲寸口脈數而虛,按之有澀感。
肺癰症狀,包括咳嗽、上氣,排出的痰像粥一樣稠厚,帶有膿血,胸部隱隱作痛。另外還會咳嗽出膿血,口乾,或是呼吸困難但不口渴,唾液腥臭,時常感到寒冷。脈象表現爲寸口脈數而實,按之滑。
腸癰病,小腹重,強按則痛,堅滿如腫,小便數似淋或澀,或自汗,復惡寒。又身甲錯,腹皮急,按之濡如腫狀,腹如聚積,按之痛如淋,小便自調。甚則腹脹大,轉側聞水聲,或繞臍生瘡,或膿從臍出。
背癰脈數,身無熱而反惡寒,若有背痛處,發其癰。
附骨疽與白虎、飛屍、歷節皆相似。歷節,走注不定;白虎飛屍,痛淺,按之便減,亦能作膿;附骨疽,著骨而生,痛深,按之無益。
【治】,法宜補氣血,瀉火散氣。初覺,可清熱拔毒;已潰,則拔毒補氣。用分經絡氣血多少,可補可驅毒,如少陽分,少血多氣,宜補。
千金內托散,內托之名,使氣充實,則膿如推出也。
白話文:
腸癰病的症狀和治療
腸癰病,患者的小腹會感到沉重,用力按壓時疼痛,腹部堅硬腫脹,小便頻密或排尿困難,伴隨出汗,或畏寒。有時還會出現身體疼痛,腹部皮膚緊繃,按壓時感覺潮濕腫脹,腹部像是聚集了東西,按壓時疼痛如淋漓不絕,但小便卻能正常排泄。病情嚴重時,腹部會變得很大,翻身時能聽到水聲,或在肚臍周圍生出瘡瘍,或從肚臍流出膿液。
背癰,脈搏跳動頻快,身體沒有發熱反而畏寒,如果背部有疼痛的部位,就會長出癰疽。
附骨疽與白虎、飛屍、歷節等病症相似。歷節疼痛部位不定,會隨着經絡流竄;白虎飛屍疼痛較淺,按壓後疼痛減輕,也可能化膿;附骨疽則長在骨頭上,疼痛深入,按壓無效。
治療方法,應以補氣血、瀉火散氣為主。病症剛出現時,可清熱解毒;化膿後,則需拔毒補氣。要根據經絡氣血的盈虧情況,來決定補氣或驅毒,例如少陽經氣血不足,則宜補氣。
千金內托散,其名稱意為內托,使氣血充盈,膿液就能像被推出來一樣。
羌活,獨活,藁本(各一錢五分),防風(身梢),歸梢(各五分),歸身(四錢),連翹(三錢),黃芩(酒炒),黃耆,人參,甘草(各一錢半,生用五分),陳皮,蘇木,五味(各五分),黃柏(酒炒),知母(酒炒),生地(酒製),黃連(酒製,各一錢五分),漢防己(酒製),桔梗(各五分),山梔(二錢),豬苓(二錢,去皮),麥冬(二錢,去心),大黃(酒製,三錢)
白話文:
本方劑包含二十種藥材,分別是羌活、獨活、藁本、防風(莖部)、歸梢(枝條)、歸身(根部)、連翹、黃芩(用酒炒)、黃耆、人參、甘草(大部分用生藥,一小部分用生藥)、陳皮、蘇木、五味子、黃柏(用酒炒)、知母(用酒炒)、生地(用酒處理)、黃連(用酒處理)、漢防己(用酒處理)、桔梗、山梔子、豬苓(去皮)、麥冬(去心)、大黃(用酒處理)。
注意事項
作兩服煎。
驗方,有婦人年七十,性好酒,形實性急,腦生疽,脈緊急,切之澀。錦紋大黃(酒炒)、人參(酒熟)、每一錢,薑汁煎服。
驗方,有人年五十,形實色黑,背生紅腫,近骨下痛甚,脈浮數而洪緊,食亦大嘔,時冬月。
麻黃,桂枝(冬月用之),生附(脈緊用之),黃柏(酒炒),栝蔞,甘草節,羌活,青皮,半夏,人參,黃耆
姜煎。
驗方,治初生一切瘡、癤、癰、疽、發背,服之殊效。亦能下死血。
白話文:
分兩次煎煮藥汁服用。
有一個七十歲的婦人,嗜酒,體型健壯,個性急躁,腦部長了瘡,脈象急促而澀。用錦紋大黃(酒炒)、人參(酒熟),各一錢,以薑汁煎服。
還有一個人,五十歲,體型健壯,面色黝黑,背部長了紅腫,靠近骨頭的地方疼痛劇烈,脈象浮數而洪緊,吃飯就嘔吐,而且是冬天。
用麻黃、桂枝(冬天使用)、生附子(脈緊使用)、黃柏(酒炒)、栝蔞、甘草節、羌活、青皮、半夏、人參、黃耆,以薑汁煎服。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新生兒的各種瘡、癤、癰、疽、發背,療效顯著。也能治療瘀血停滯。
大黃,甘草,辰砂,血竭
酒下。
解毒丹,治一切發背、癰、疽、金石毒。
紫背車螯大者,鹽泥固濟,煅紅,出火毒,甘草膏丸,甘草湯下。惡物,用寒水石煅紅入翁,沉井中,臘豬油調敷。
又方,以輕粉為佐,又以燈草為佐,散腫消毒,輕者可杖。
清涼膏,治發背。
白話文:
大黃、甘草、辰砂、血竭,以酒送服。此方為解毒丹,主治各種發背、癰、疽、金石中毒。紫背車螯大的,用鹽泥包裹,煅燒至紅色,以去除火毒,再製成甘草膏丸,用甘草湯送服。若有惡物,則將寒水石煅燒至紅色,放入瓦罐中,沉入井中,再以臘豬油調敷。另有一方,以輕粉或燈草作為輔助藥物,可散腫消毒,病情輕者可用杖擊患處。清涼膏則專治發背。
當歸,白芷,木鱉肉,白芨,白蘞(各一兩),乳香(研),膩粉(少許),白膠(少許),黃丹(五兩),麻黃(七兩)
上煎前六味,候紫色去之,入槐、柳枝各七寸,再煎,入丹,臨時入下。
三生散,治漫腫光色附骨癰,如神。
露蜂房,蟬蛻,頭髮(各等分)
燒灰存性,三錢,研細酒下。
白話文:
【三生散】,用來治療漫腫光色附骨瘡,效果如同神蹟。
材料:當歸、白芷、木鱉肉、白芨、白蘞(各一兩)、乳香(研磨)、膩粉(少量)、白膠(少量)、黃丹(五兩)、麻黃(七兩)。
做法:先煎煮前六種材料,待變為紫色後去除,加入槐樹和柳樹的各七寸長的枝條,再次煎煮,最後加入黃丹,根據需要加入到治療方案中。
另外,還有【露蜂房】、蟬蛻、頭髮(等量分),一起燒成灰,保留其活性,取三錢,研磨成細粉,用酒沖服。
曾用五灰膏,敷一宿,待惡肉腐,以刀去之盡,以香油蘸在錦上,紐干復之。待好肉如岩合盙狀,方可以收口,用龍骨、白蘞、乳、沒等藥敷之。
內疽用四物湯加減服之。有人性急味厚,在脅下一點痛,每服熱燥之藥,脈輕則弦,重則芤,知其痛處有膿,因作內疽病治之。
甘草乾姜人參,治肺痿。
甘草(四兩),乾薑(二兩),人參(一兩),大棗(三個)
煎服。
小青龍湯,治肺癰,先解表之邪也,此治腫瘍之法也。
白話文:
使用五灰膏敷貼一夜,等待壞死組織腐爛,再用刀完全清除,然後以香油沾在綾羅布上,覆蓋在傷口上。當新生組織呈現像山岩和杯子狀的健康組織,才能開始結疤。使用龍骨、白蘿蔔、乳香、沒藥等藥物敷於傷口。
對於內部化膿的疾病,使用四物湯加減進行內服治療。如果有人性急且食量過多,在肋骨下方感到疼痛,每次服用熱燥藥物後,脈搏會變得輕微或強烈,這表明疼痛部位可能有膿液,因此按內化膿病進行治療。
甘草、乾薑、人參治肺痿。
甘草(四兩)、乾薑(二兩)、人參(一兩)、大棗(三個)煎煮後服用。
小青龍湯治肺癰,先解除外在的邪氣,這是治療腫瘤的方法。
葶藶大棗瀉肺湯,治癰疽,喘不得臥也。
葶藶炒黃研,丸彈子大。水三升,入棗先煎二升,去棗入葶藶,煎至一升,頓服之。先進小青龍湯三服,後進此。
桔梗湯,治咳胸滿,唾如米粥,當吐膿血。
甘草,桔梗(各一兩)
葦莖湯,治咳有微熱,胸中甲錯,此治潰瘍之法也。
葦莖(二升切),瓜瓣仁,薏苡仁(各半斤),桃仁(五十個,去皮尖)
白話文:
[葶藶大棗瀉肺湯]
,用於治療癰疽,喘不過氣,無法平躺。
將葶藶炒至黃色後研磨成粉,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。取水三升,先放入大棗煎煮至兩升,再將大棗取出,加入葶藶粉,繼續煎煮至一升,一次服下。服用前先服用三劑[青龍湯],之後再服用此湯。
[桔梗湯]
,用於治療咳嗽,胸部滿悶,痰液如同米粥,並且有膿血。
取甘草、桔梗各一兩。
[葦莖湯]
,用於治療咳嗽伴有微熱,胸中好像有東西卡住,此湯為治療潰瘍的方法。
取葦莖兩升切碎,加入瓜瓣仁、[薏苡仁]各半斤,[桃仁]五十個去皮尖。
煎服。又方,栝蔞連瓤下煎。
薏苡附子敗醬散,治腸癰身甲錯,腹皮急脹,本無積聚,身無熱,脈數者。
附子(炮),敗醬(各二錢),薏苡仁(十個)
水煎。
大黃牡丹湯,治腸癰,小腹,或偏在膀胱左右,大如掌,熱,小便自調,時自汗,脈遲緊,未成膿可下之,膿成不可下。
大黃(四兩),牡丹皮(三兩),芒硝(二兩),瓜子(一個),桃仁(五十個)
白話文:
煎煮服用。另一方,將栝蔞連同瓤一起煎煮。
薏苡附子敗醬散,用於治療腸癰,患者身體疼痛,腹部緊脹,沒有積聚,身體不發熱,脈搏跳動快速。
附子(炮製),敗醬(各二錢),薏苡仁(十個)
用水煎煮。
大黃牡丹湯,用於治療腸癰,疼痛位於小腹或偏向膀胱左右,大小如手掌,發熱,小便正常,時常自汗,脈搏遲緩而緊,膿尚未形成可服用此方治療,膿形成後不可服用。
大黃(四兩),牡丹皮(三兩),芒硝(二兩),瓜子(一個),桃仁(五十個)
水煎頓服。
雲母膏,有如腹痛,百分不治,脈滑數。腹微急,脈當沉細,今脈滑數,以雲母膏下之。雲母膏,丸梧子大。一百丸,阿膠烊入酒下之。下膿血為度,可止。
青皮當歸湯(李先生方),治便癰。
青皮,防風,當歸,甘草梢
空心煎服。
桃仁承氣湯(張先生方),治便癰。
驗便毒方,葫蘆巴末服,川楝灰亦好。
白話文:
用清水煎煮後,趁熱服用。雲母膏適用於腹部疼痛,百分百無法治愈,脈象滑數,腹部微微急痛,脈象應當沉細,而今脈象滑數,可以用雲母膏來治療。雲母膏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,一百粒,用阿膠溶於酒中服用,直到排出膿血為止,便可止痛。
青皮當歸湯是李先生的方子,用於治療肛門周圍的膿腫。
青皮、防風、當歸、甘草梢,空腹煎煮服用。
桃仁承氣湯是張先生的方子,用於治療肛門周圍的膿腫。
驗便毒方,用葫蘆巴研磨成粉末服用,或者用川楝皮的灰燼也行。
附骨疽方,青皮,黃柏,桂枝(冬加),黃芩(夏加),牛膝(虛加),甘草,薑汁,麻黃(發不動加)
又防風通聖,去硝黃,入生犀角、浮萍末,治骨疽。
癭狀多著肩背。如堅硬不可移,名石癭;皮色不變,名肉癭。如筋脈露結,名筋癭;赤脈交錯,名血癭;隨憂愁消長,名氣癭。
瘤狀隨氣凝結,有骨、筋、肉、膿、血之瘤。
白話文:
附骨疽方(附骨疽的治療方劑)
藥材:
- 青皮
- 黃柏
- 桂枝(冬天加)
- 黃芩(夏天加)
- 牛膝(體虛者加)
- 甘草
- 薑汁
- 麻黃(如果病症沒有發作,則加)
另外一個治療骨疽的方子:
- 防風通聖散
- 去掉硝黃(一種藥材)
- 加入生犀角和浮萍末
癭狀的類型:
- 癭狀大多長在肩背部位。
- 如果堅硬無法移動,稱為石癭;
- 皮膚顏色沒有變化,稱為肉癭;
- 如果筋脈凸出結節,稱為筋癭;
- 赤色的血管交錯,稱為血癭;
- 隨著憂愁情緒消長,稱為氣癭。
瘤狀的類型:
- 瘤狀是氣血凝結形成的,有骨瘤、筋瘤、肉瘤、膿瘤、血瘤等類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