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題元·朱震亨著,清·湯望久校輯

《脈因證治》~ 卷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4)

1. 十五、吐衄下血

【脈】,脈澀濡弱為亡血;細弦而澀,按之虛,為脫血也。脈浮弱,按之而絕者,為下血;煩咳者,必吐血。脈沉弦,面無血色,無寒熱者,必衄。沉為在裡,營衛內結,胸滿必吐血。脈滑小弱者生,浮大牢數者死;又血溫身熱,脈躁者死,熱為血氣散故也。藏血,脈俱弦者死,滑大者生。

【因】,外有肺癰、肺痿,亦能咳嗽膿血。勞亦能吐血。

【證治】,麻黃湯,治傷寒證大壅塞內熱,火氣不伸成衄。脈浮緊為寒。

桂枝湯,治證同前,脈浮緩為風。

五苓散,治伏暑,熱流入經絡。

黃芩芍藥湯,治傷寒、風二證,脈微。

衄血方,治出於肺經。如不止,用寒水紙於胸、腦、大椎三處貼之。

犀角,升麻,山梔,黃芩,白芍,生地,丹參,紫參,阿膠,荊芥穗

研服亦良。蘿蔔頭段搗飲,又汁滴之亦良。大椎、啞門灸之亦止。

咯唾血方,出於腎。亦有瘀血內積,肺氣壅遏,不能下降。肺壅,非吐不可。

天冬,麥冬,知母,貝母,桔梗,熟地,遠志,黃柏

有寒加乾薑、肉桂。

嘔痰涎血方,出於脾。

黃耆,黃連,白芍,當歸,甘草,沉香,葛根

嘔吐血方,出於胃。

犀角地黃湯,治實,及病餘瘀血。

犀角(一兩),生地(八兩),白芍(三兩),丹皮(二兩)

小建中湯加黃連,治虛及傷胃吐血。

三黃補血湯,治六脈大,按之虛,面赤善驚,上熱,乃手少陰心之脈也。此氣盛而亡血,瀉火補氣,以墜氣浮。

丹皮(一錢),川芎(二錢),熟地(二錢),生地(三錢),柴胡,當歸(各一錢半),升麻,黃耆(各一錢),白芍(五錢)

人參飲子,治脾胃虛弱,衄血、吐血。又治吐血久不愈,於氣衝三稜針出血,立愈。

甘草(一錢),麥冬(二錢),當歸(三錢),黃耆(一錢),五味子(五個),白芍(一錢)

救肺飲,治咳、吐血。

升麻,柴胡,白朮,白芍(各一錢),歸尾,熟地,黃耆,人參(各二錢),蘇木,陳皮,甘草(各五分)

作一服。

清心蓮子飲,治咳血兼痰。

涼血地黃湯,治腸澼下血,水穀與血,另作一派。

知母(炒),黃柏(炒,各一兩),槐子(炒),青皮熟地,當歸

如餘證,同痢門法治之。

胃氣湯,治風毒客腸胃,動則血下。

芍,術,參,歸,桂,芎,苓(各等分)

尿血方,治心腎因房勞、憂思氣結。

發灰,能消瘀血,通閉,醋湯下三錢。棕櫚燒灰,米飲下亦可。

三汁丹,治小便出血。

水楊樹腦,老鴉飯草,赤腳馬蘭

各自然汁,以水服之。

益陰散,治陽浮陰翳,咯血、衄血。

黃柏,黃連,黃芩(以蜜水浸,炙乾),白芍,人參,白朮,乾薑(各三錢),甘草(炙,六錢),雨前茶(一兩二錢),香油釜炒紅,米飲下三四錢,立安。

白話文:

【脈象】

脈象摸起來澀滯、濡軟無力,表示體內失血;如果脈細、弦而澀,按下去感覺虛弱,也是失血的表現。脈浮而弱,按下去就摸不到,是下血的徵兆;如果同時有咳嗽煩躁,一定會吐血。脈沉而弦,臉色蒼白,沒有發冷發熱的症狀,多半是流鼻血。脈沉表示病在體內,氣血鬱結,胸悶的話就會吐血。脈滑小而無力是吉兆,脈浮大而堅實有力則凶險;如果身體發熱,脈象躁動,也是凶險,因為熱會導致氣血耗散。如果脈象都呈弦狀,是凶險,如果脈滑而大,則表示病情好轉。

【病因】

外因方面,像肺癰、肺痿等疾病,也可能導致咳嗽帶膿血。過度勞累也會引起吐血。

【治療方法】

  • **麻黃湯:**治療因傷寒導致體內氣機壅塞、鬱熱難散而引起的流鼻血,脈象呈現浮緊,表示是寒證。

  • **桂枝湯:**治療與麻黃湯類似的症狀,脈象呈現浮緩,表示是風邪。

  • **五苓散:**治療因暑熱潛伏體內,熱邪侵入經絡所引起的症狀。

  • **黃芩芍藥湯:**治療因傷寒、風邪引起的,脈象微弱的症狀。

  • **止鼻血方:**治療因肺經問題引起的流鼻血。如果止不住,可用冷水浸濕的紙敷在胸口、後腦、大椎穴三個位置。

  • 藥方:犀角、升麻、山梔、黃芩、白芍、生地、丹參、紫參、阿膠、荊芥穗,磨成粉末服用有效。蘿蔔頭搗碎榨汁飲用,或滴入鼻中也可。針灸大椎穴、啞門穴也能止血。

  • **止咳吐血方:**多因腎臟問題引起。也有可能是體內有瘀血,肺氣鬱積,不能向下疏通。肺氣壅塞,就需要吐出來。

  • 藥方:天冬、麥冬、知母、貝母、桔梗、熟地、遠志、黃柏,若有寒象,可加乾薑、肉桂。

  • **止嘔吐痰血方:**多因脾臟問題引起。

  • 藥方:黃耆、黃連、白芍、當歸、甘草、沉香、葛根。

  • **止嘔吐血方:**多因胃的問題引起。

  • **犀角地黃湯:**治療實證,以及病後體內殘留的瘀血。

  • 藥方:犀角(一兩)、生地(八兩)、白芍(三兩)、丹皮(二兩)。

  • **小建中湯加黃連:**治療虛證,以及因傷胃而引起的吐血。

  • **三黃補血湯:**治療六脈洪大,按下去卻虛弱無力,臉色發紅且容易驚嚇,出現上熱症狀,是手少陰心經的問題。這是氣盛但失血的表現,要瀉火補氣,並降下浮氣。

  • 藥方:丹皮(一錢)、川芎(二錢)、熟地(二錢)、生地(三錢)、柴胡、當歸(各一錢半)、升麻、黃耆(各一錢)、白芍(五錢)。

  • **人參飲子:**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流鼻血、吐血。也治療吐血久治不癒的情況,可用三稜針在氣衝穴放血,即可痊癒。

  • 藥方:甘草(一錢)、麥冬(二錢)、當歸(三錢)、黃耆(一錢)、五味子(五個)、白芍(一錢)。

  • **救肺飲:**治療咳嗽、吐血。

  • 藥方:升麻、柴胡、白朮、白芍(各一錢)、歸尾、熟地、黃耆、人參(各二錢)、蘇木、陳皮、甘草(各五分)。

  • 煎服一劑。

  • **清心蓮子飲:**治療咳嗽帶血絲痰。

  • **涼血地黃湯:**治療腸道出血,便中帶血,與其他腸道疾病的治療方法不同。

  • 藥方:知母(炒)、黃柏(炒,各一兩)、槐子(炒)、青皮、熟地、當歸。其他症狀按照治療痢疾的方法處理。

  • **胃氣湯:**治療風邪侵入腸胃,導致稍有活動就便血。

  • 藥方:芍藥、白朮、人參、當歸、桂枝、川芎、茯苓(各等分)。

  • **治尿血方:**治療因房事勞累、憂慮思慮導致心腎氣結引起的尿血。

  • 方法:將頭髮燒成灰,能化解瘀血、疏通閉塞,用醋水送服三錢。棕櫚燒成灰,用米湯送服也可以。

  • **三汁丹:**治療小便出血。

  • 藥方:水楊樹腦、老鴉飯草、赤腳馬蘭,分別榨取自然汁液,用水送服。

  • **益陰散:**治療陽氣浮越、陰氣衰弱,導致咯血、流鼻血。

  • 藥方:黃柏、黃連、黃芩(用蜜水浸泡後炙乾)、白芍、人參、白朮、乾薑(各三錢)、甘草(炙,六錢)、雨前茶(一兩二錢),香油炒紅,用米湯送服三四錢,即可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