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脈因證治》~ 卷二 (2)
卷二 (2)
1. 十四、熱
如咽噫不利,腫痛,並涎嗽,加桔梗一兩、荊芥半兩。咳而嘔,加半夏三錢,姜煎。鼻衄、嘔血,加白芍、地黃。如淋閉,加滑石四兩、茯苓一兩;或悶而不通,腹下狀如覆碗,痛悶難忍。乃腸胃乾涸,膻中氣不下。先用木香三錢、沉香三錢,酒下,或八正散。甚則宜上湧。
當歸承氣湯,治陽狂奔走,罵詈不避親疏。此陽有餘陰不足也。
當歸,大黃,芒硝(各一兩),甘草(半兩)
每二兩,薑、棗煎。
牛黃膏,治熱入血室,發狂不認人。
牛黃(二錢半),硃砂(一兩),鬱金,甘草(各半兩),腦子(一錢),丹皮(三錢)
上煉蜜丸,皂子大,水下。
三黃丸,治實熱能食者。能食,為實熱也。
白虎湯,治表熱惡寒而渴者。
柴胡飲子,治兩脅下肌熱,脈浮弦者。
四順飲子,治一身盡熱,日晡肌熱,皆血熱也。
桃仁承氣,治血熱,夜發熱者。
潮熱者,黃芩、生甘草,辰戍時,加羌活;午間,黃連;未時,石膏;申時,柴胡;酉時,升麻;夜間,當歸根。如有寒者,黃耆、參、術。
兩手大熱為骨厥,如在火中,可灸湧泉五壯,立愈。
地黃丸,治久新憔悴,寢汗發熱,腸澼下血,骨蒸,痿弱無力,五臟齊損,不能運動,煩渴,皮膚索澤。食後更宜當歸飲子。
熟地(八兩),山茱萸,山藥(各四兩),丹皮,茯苓,澤瀉(各三兩)
上煉蜜和丸,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酒下。
當歸飲子,柴胡,人參,黃芩,甘草(各一兩),大黃,當歸,白芍(各三兩),滑石(三兩),姜煎服。
如痰實咳嗽,加半夏;五穀不化完出,淋悶驚悸,上下血,宜金花丸。
硃砂安神丸,治心神煩亂怔忡,兀兀欲吐,胸中氣亂而熱,似懊憹狀,皆是膈上血中伏火。
硃砂(一錢,研),黃連(一錢半,酒製),炙甘草(五分),生地(五錢),當歸(半錢)
餅丸,津下。如心痞,食入反出,加煨大黃,除地黃。
補血湯,治肌熱燥熱,目赤面黃紅,煩渴引飲,日夜不息,脈浮大而虛,重按之全無,為血虛發熱。證似白虎,唯脈不長並實耳。
黃耆(一兩),當歸(二錢,酒製)
熱服。
火劑湯,黃芩,黃連,山梔,黃柏
火鬱湯,治四肢熱,五心煩熱。因熱伏土中,或血虛得之;或胃虛,多飧冷物,抑遏陽氣於土中。
羌活,升麻,葛根,人參,白芍(各半兩),柴胡,甘草(炙,各三錢),防風(二錢半),蔥白(三寸),煎服。
硃砂涼膈丸,治上焦虛熱。肺脘咽膈,有氣如煙搶上。
黃連,山梔(各一兩),人參(半兩),硃砂(三錢,另研),腦子(另研,五錢),茯苓(五錢)
上蜜丸,硃砂為衣,水下。
黃連清膈丸,治心肺間及經中熱。
白話文:
如果出現咽喉不適、打嗝不順暢、腫痛,還伴隨口水多、咳嗽的症狀,可以加入桔梗一兩、荊芥半兩。如果咳嗽且有嘔吐,加入半夏三錢,用薑煎煮服用。如果出現流鼻血、吐血,加入白芍、地黃。如果小便不順暢,加入滑石四兩、茯苓一兩;或者感到胸悶不通,腹部下方像倒扣的碗一樣隆起,疼痛難忍,這是因為腸胃乾燥,胸腔的氣無法下降。先用木香三錢、沉香三錢,用酒送服,或者服用八正散。嚴重的情況下,可以考慮催吐。
當歸承氣湯,治療陽氣過盛導致的狂躁,亂跑亂走,隨意罵人,不分親疏。這是陽氣過多而陰氣不足的表現。
配方:當歸、大黃、芒硝各一兩,甘草半兩。
用法:每次用二兩,加薑、棗煎煮服用。
牛黃膏,治療熱邪侵入血室,導致發狂不認人。
配方:牛黃二錢半,硃砂一兩,鬱金、甘草各半兩,冰片一錢,丹皮三錢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煉蜜製成丸,像皂角子般大小,用水送服。
三黃丸,治療實熱且能吃東西的人。能吃東西,代表是實熱。
白虎湯,治療外表發熱怕冷且口渴的人。
柴胡飲子,治療兩側脅下肌肉發熱,脈象浮弦的人。
四順飲子,治療全身發熱,傍晚發熱,都是血熱的表現。
桃仁承氣湯,治療血熱,夜間發熱的人。
對於潮熱的處理:辰時(早上7-9點)和戌時(晚上7-9點)發熱,用黃芩、生甘草,再加入羌活;午時(中午11-1點)發熱,用黃連;未時(下午1-3點)發熱,用石膏;申時(下午3-5點)發熱,用柴胡;酉時(下午5-7點)發熱,用升麻;夜間發熱,用當歸根。如果有怕冷的症狀,加入黃耆、人參、白朮。
兩手掌心發燙,像在火中一樣,屬於骨厥,可以在湧泉穴艾灸五壯,可以立即見效。
地黃丸,治療長期身體虛弱、消瘦、盜汗發熱、腸道出血、骨蒸(感覺骨頭裡面發熱)、四肢無力、五臟都受損、無法活動、煩躁口渴、皮膚乾燥。飯後更宜服用當歸飲子。
配方:熟地八兩,山茱萸、山藥各四兩,丹皮、茯苓、澤瀉各三兩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煉蜜製成丸,像梧桐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用酒送服。
當歸飲子,配方:柴胡、人參、黃芩、甘草各一兩,大黃、當歸、白芍各三兩,滑石三兩。用薑煎煮服用。
如果有痰多咳嗽,加入半夏;如果食物沒有消化完全就排出、小便不順暢、胸悶、心悸、出現上吐下瀉,可以用金花丸。
硃砂安神丸,治療心神煩亂、心悸、感覺想吐、胸中氣亂且發熱,像煩躁不安的樣子,都是因為橫膈膜以上的血液中有伏火。
配方:硃砂一錢(研磨),黃連一錢半(用酒泡製),炙甘草五分,生地五錢,當歸半錢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製成餅狀的丸,用水送服。如果心口痞塞、吃進去又吐出來,加入煨大黃,去掉生地黃。
補血湯,治療肌肉發熱、乾燥發熱、眼睛發紅、面色黃紅、煩躁口渴不停喝水、白天晚上都如此,脈象浮大而虛,重按下去完全沒有脈搏,這是因為血虛發熱。症狀類似白虎湯,只是脈象不長也不實。
配方:黃耆一兩,當歸二錢(用酒泡製)。
用法:趁熱服用。
火劑湯,配方:黃芩、黃連、山梔子、黃柏。
火鬱湯,治療四肢發熱、五心煩熱。是因為熱邪潛伏在脾胃中,或者是血虛所導致;也可能是胃虛,吃了過多寒冷的食物,導致陽氣被抑制在脾胃中。
配方:羌活、升麻、葛根、人參、白芍各半兩,柴胡、炙甘草各三錢,防風二錢半,蔥白三寸。煎煮服用。
硃砂涼膈丸,治療上焦虛熱。肺部、胃部、咽喉處,有氣向上衝,像煙霧一樣。
配方:黃連、山梔子各一兩,人參半兩,硃砂三錢(另研),冰片五錢(另研),茯苓五錢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煉蜜製成丸,外層裹上硃砂,用水送服。
黃連清膈丸,治療心肺之間以及經絡中的熱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