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題元·朱震亨著,清·湯望久校輯

《脈因證治》~ 卷三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4)

1. 三十二、痞

【因】,誤下陰虛。食積痰滯。濕土虛痞。

論曰:太陰濕土為積飲痞膈,乃土來心下痞滿也。

【證治】,誤下多則亡陰,胸中之氣,因虛而下陷於心之分野。宜升胃氣,以血藥治之。亡陰謂脾胃水穀之陰亡也。

痰積痞膈,胸中窄塞,宜消導之,謂之實痞。

濕土虛痞有二。大便秘能食者,厚朴、枳實主之;大便利者,芍藥、陳皮主之。

【治法】,以瀉心湯。黃連為君,瀉心下之土邪;厚朴降氣。

白話文:

誤下造成陰虛,加上食積痰滯、脾虛濕困,導致心下痞滿。這屬於太陰濕土積飲,因為脾土虛弱無法運化水濕,導致水濕停留在心下,造成痞滿。

誤下過度會導致陰虛,也就是脾胃水穀之陰的虧損,導致胸中氣虛下陷。因此需要升提胃氣,用補血藥來治療。

痰積痞膈導致胸悶氣塞,屬於實痞,需要消導痰積。

濕土虛痞分兩種:大便秘結能吃飯的,用厚朴、枳實治療;大便溏瀉的,用芍藥、陳皮治療。

治療方法用瀉心湯。黃連瀉心下土邪,厚朴降氣。

《三因》論狀,心下堅滿,痞急痛如刺,不得俯仰,其胸前皮皆痛,短氣,咳唾引痛,咽塞不利,習習如癢,喉中乾燥,嘔吐煩悶,自汗時出,痛引徹背。

外有心熱而痞之,痞則滿硬。結胸則痛,屬胸痹。

大消痞丸,治濕土痞、虛氣痞。

黃連(炒),黃芩(各三錢),薑黃(一錢),白朮,半夏(各一兩),甘草(炙,一錢),縮砂(一錢),枳實(炒),生薑(各五錢),陳皮(二錢),神麯(一錢,炒),厚朴(三錢),澤瀉,豬苓(各一錢五分)

白話文:

病人感到心窩處堅硬滿脹,胸口悶痛且急劇,像是被針刺一樣,無法低頭仰頭,胸前皮膚都疼痛,呼吸短促,咳嗽和吐口水都會引發疼痛,咽喉阻塞不順,感覺像有東西在裡面癢癢的,喉嚨乾燥,嘔吐想吐,煩躁悶熱,容易出汗,疼痛感一直延伸到背部。

這是因為體內有心火而導致胸口鬱結,鬱結就會造成滿脹堅硬,胸口鬱結就容易疼痛,屬於胸痺的症狀。

可以用大消痞丸來治療,這個藥方可以治療濕氣停滯引起的痞塊和氣虛引起的痞塊。

丸梧子大,白湯送下。木香,有憂氣結中脘,心下痞滿,肚皮底微痛加之,否則不用。

利膈丸,除痰利膈。

黃芩(生炒各一兩),黃連,南星,半夏(各五錢),枳殼,陳皮(各三錢),白朮(二錢),白礬(五分),澤瀉(五錢),神麯(五錢,炒)

栝蔞丸,治胸痞,或脅下逆搶心。

栝蔞子,枳實,陳皮

取栝蔞皮,穰末熬丸。胸痞切痛,加梔子燒存性、附子炮,各二兩。

白話文:

丸梧子要大顆,用白湯送服。如果有木香,並且伴隨憂鬱之氣停滯在中脘,心下痞滿,腹部下方微痛,就可以加木香,否則不用。利膈丸可以去除痰濕,通利膈肌。黃芩(生炒各一兩),黃連,南星,半夏(各五錢),枳殼,陳皮(各三錢),白朮(二錢),白礬(五分),澤瀉(五錢),神麯(五錢,炒)。栝蔞丸用來治療胸部痞塞,或者脅肋下逆氣上衝心臟。用栝蔞子,枳實,陳皮,取栝蔞皮,果肉研末熬成丸藥。如果胸部痞塞疼痛劇烈,可以加梔子燒存性、附子炮製,各二兩。

2. 三十三、腫脹

【脈】,遲而滑者脹。盛而緊曰脹,陽中有陰也,故下之。趺陽緊而浮,緊為痛而堅滿,浮為虛則腸鳴。弦而遲者,必心下堅。又肝木克脾,土鬱結涎,閉於臟氣,腑氣不舒,胸則脹閉。脈浮而數,浮則虛,實則數。脈浮,風水、皮水皆浮。虛緊澀者脹。憂思連結,脾肺氣凝,大腸與胃,不平而脹。脈,石水、黃汗皆沉。脈浮而滑,名風水。浮而遲,浮熱遲濕,濕熱相搏,石水必矣。弦而緊,弦則衛氣不行,水走腸間。水滿腹大如鼓,脈實者生,虛者死;洪大者生,微者死。腹脹便血,脈大時絕,極脈小疾者並死。中惡,腹大四肢滿,脈大而緩者生,緊大而浮者死,緊細而微者亦生。

白話文:

脈搏遲緩且滑利,代表著腹脹。脈搏有力且緊實,也說明腹脹,這是陽氣中有陰氣的表現,應該服用瀉藥。足陽脈緊且浮,緊代表疼痛且堅硬飽滿,浮代表虛弱,因此腸鳴。脈搏弦緊且遲緩,必定是心下堅硬。此外,肝木克脾土,導致脾土鬱結生痰,阻塞臟腑之氣,氣機不暢,胸部就會脹悶閉塞。脈搏浮且數,浮代表虛弱,數代表實證。脈搏浮,代表風水病或皮水病。虛弱緊實澀滯,也代表腹脹。憂思過度,會導致脾肺氣機凝滯,大腸和胃不和,也會引起腹脹。脈搏沉,代表石水病或黃汗病。脈搏浮且滑,稱為風水病。脈搏浮且遲,代表浮熱遲濕,濕熱交搏,必定是石水病。脈搏弦緊,代表衛氣運行不暢,水停留在腸道之間。腹水充盈,肚子像鼓一樣大,脈搏有力者活,虛弱者死;脈搏洪大者活,微弱者死。腹脹便血,脈搏時而有力時而消失,極度虛弱者都會死亡。中惡,肚子很大,四肢也腫脹,脈搏有力且緩慢者活,緊實有力且浮者死,緊實細小且微弱者也活。

【因證】,蓋腫脹之因,其始則一,其變則二,皆脾胃之土生焉。

水腫之因,蓋脾虛不能制水,腎為胃關,不利則水漬妄行,滲透經絡。其始也,目窠上微腫,頸脈動、咳,陰股寒、足脛脹,腹乃大,其水已成矣。按其腹隨手而起,如裹水之狀。短氣不得臥者,為心水;小腹急滿,為小腸水;大便鴨溏,為肺水;乍虛乍實,為大腸水;兩脅痛,為肝水;口苦咽乾,為膽水;四肢重,為脾水;小便澀,為胃水;腰痛足冷,為腎水;腹急肢瘦,為膀胱水。然此十水,謂之正水,審脈證,分經絡而治之。

風水,脈浮惡風,歸肝;皮水,脈亦浮,不惡風,喘渴,按沒指,歸肺;石水,脈沉,不惡風歸腎;黃汗,脈沉遲,發熱而多寒,歸脾。

白話文:

腫脹的原因,最初只有一個,但變化後就變成兩種,都是脾胃的土氣造成的。

水腫的原因,是因為脾虛無法控制水分,腎臟是胃的關口,功能失調就會導致水分亂竄,滲透到經絡。一開始,眼睛周圍會輕微腫脹,頸部血管跳動、咳嗽,陰部冰冷、腳脛腫脹,肚子逐漸變大,水腫已經形成。用手按壓腹部,會像裹著水一樣回彈。呼吸短促無法平躺是心水;下腹部脹滿是小腸水;大便稀軟是肺水;時而虛弱時而充實是大腸水;兩肋疼痛是肝水;口苦咽乾是膽水;四肢沉重是脾水;小便困難是胃水;腰痛腳冷是腎水;腹部緊繃四肢消瘦是膀胱水。這十種水腫稱為正水,要根據脈象和症狀,辨別經絡,進行治療。

風水,脈象浮,怕風,歸屬於肝經;皮水,脈象也浮,但不怕風,喘渴,按壓下去手指不易回彈,歸屬於肺經;石水,脈象沉,不怕風,歸屬於腎經;黃汗,脈象沉遲,發熱而且怕冷,歸屬於脾經。

【治法】,腰以上腫宜汗,腰以下腫宜利小便。主治,使補脾氣,實則能健運,以參、術是也,佐以黃芩、麥冬制肝木。腹脹加厚朴,氣不運加沉、木香,使以通利,是必痊矣。開鬼門、潔淨府,正此謂也。外有濕腫,用加附子,脈沉細是也。又有腫痛,為中寒也,加炮附是也。

脹滿皆脾土轉輸失職,胃雖受谷,不能運化精微,聚而不散,隧道壅塞,清濁相混,濕鬱於熱,熱又生濕,遂成脹滿。

又寒濕抑遏,遏於脾土之中,積而不散而脹。即經云臟寒生滿病是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:上半身腫脹的,應該用發汗的方法;下半身腫脹的,應該用利尿的方法。主要的治療目標是補脾氣,脾氣虛弱就會影響運化,因此使用人參、白朮來補脾,再輔以黃芩、麥冬來制肝火。如果腹部脹滿,就加入厚朴;如果氣機不暢,就加入沉香、木香,幫助通利,這樣就能痊癒。這也就是所謂的「開鬼門、潔淨府」的道理。如果外有濕腫,並且脈象沉細,就需要加入附子。如果腫痛,是寒邪內阻導致,就需要加入炮附。

脹滿都是因為脾土的轉輸功能失調,胃雖然能接受食物,但卻無法運化精微物質,導致積聚不散,阻塞經絡,清濁混雜,濕氣鬱結於熱,熱氣又生濕氣,最終形成脹滿。

另外,寒濕停留在脾土中,積聚不散,也會造成脹滿。這正如經書中所說:「臟寒生滿病」。

又五積痰飲聚而不散,或宿食不化,皆成脹滿。

煩心短氣,臥不安,為心脹;虛喘咳滿,為肺脹;脅痛引小腹,為肝脹;善噦四肢脫,體重不勝衣,臥不安,為脾脹;引背央央然。腰髀痛,為腎脹;腹滿胃脘痛,妨食聞焦臭,大便難,為胃脹;腸鳴痛,冬寒飧泄,為大腸脹;小腹䐜滿引腰而痛,為小腸脹;小腹氣滿而氣癃,為膀胱脹;氣滿於膚硜硜然,為三焦脹;脅痛脹,口苦,善太息,為膽脹。

寒氣客於皮中,𪔣𪔣然不堅,腹身大,色不變,按之不起,為膚脹;腹脹身皆大,色蒼黃,腹筋起者,為鼓脹。

寒氣客於腸外,與衛相搏,氣不得營,因有所繫,癖而內著,其大也如雞子,至其成如懷胎,按之則堅,推之則移,月事不以時下,名腸覃;寒氣結於子門,閉塞不通,惡血當瀉而不瀉,血留止,日以益大如胎,月事不時,此生於胞中,為石瘕。此二者,皆生於女子,可道而下。

白話文:

如果五種積痰飲聚在一起而不散,或者宿食不化,都會導致脹滿。

煩躁心慌、呼吸短促、睡覺不安穩,是心臟脹滿;虛弱喘息、咳嗽胸悶,是肺臟脹滿;肋骨疼痛牽連小腹,是肝臟脹滿;容易打嗝、四肢無力、身體沉重難以穿衣、睡覺不安穩,是脾臟脹滿;還會感到背部沉重、腰部和大腿疼痛,是腎臟脹滿;肚子脹滿、胃脘疼痛、影響食慾、聞到焦臭味、排便困難,是胃脹滿;腸鳴疼痛、冬天手腳冰冷、飯後腹瀉,是大腸脹滿;小腹脹滿牽連腰部疼痛,是小腸脹滿;小腹氣脹、小便困難,是膀胱脹滿;氣體充斥在皮膚表面,摸起來硬硬的,是三焦脹滿;肋骨疼痛、口苦、容易嘆氣,是膽囊脹滿。

寒氣侵襲皮膚,摸起來腫腫的、不結實,腹部和身體都很大,顏色沒有變化,按壓下去不會凹陷,是皮膚脹滿;腹部和身體都很大,顏色蒼黃,腹部筋脈隆起,是鼓脹。

寒氣侵襲腸道外部,與衛氣相搏,氣血運行不暢,在某個部位停留,形成結塊,向內發展,大小像雞蛋,最終像懷孕一樣大,按壓起來堅硬,可以推動移動,月經不按時來,稱為腸覃;寒氣凝結在子宮口,阻塞不通,經血應該排出卻無法排出,血液積聚,逐漸增大像懷孕一樣,月經不正常,這種情況發生在子宮內,稱為石瘕。這兩種情況都發生在女性身上,可以用藥物治療。

【治】,虛則宜補脾以養肺,流濕以散氣。治以參、術,佐以平胃、茯苓。熱加芩、連,血虛四物,死血桃仁。

風寒外邪,自表入里,寒變為熱而胃實滿,宜大承氣下之;痰積宿食,宜以消導,或大黃丸下之。經云:去菀陳莝是也。

前者之外,有胃寒腸熱,腹脹而且泄。胃寒則氣收不行為脹,腸熱則水穀不聚而泄。黃連、木香、大黃、厚朴、茯苓、青皮、茱萸。

白話文:

虛弱的人應該補脾養肺,祛除濕氣並散發氣血。可以用人參、白術治療,佐以平胃散、茯苓。如果伴有發熱,可以加黃芩、黃連,如果血虛可以用四物湯,如果有瘀血可以用桃仁。

如果風寒外邪從體表侵入體內,寒邪轉化為熱,導致胃部脹滿,應該服用大承氣湯瀉下。如果有痰積宿食,應該服用消導藥物,或者服用大黃丸瀉下。古籍記載:「去菀陳莝是也。」

除了上述情况,還有一種情況是胃寒腸熱,腹部脹滿且腹瀉。胃寒則氣機收縮,導致腹部脹滿;腸熱則水穀不能停留,導致腹瀉。可以服用黃連、木香、大黃、厚朴、茯苓、青皮、茱萸等藥物治療。

又有胃熱腸寒,故痛而且脹。胃熱則善飢消穀,腸寒則血凝脈急,故痛而且脹。

又有頸腫、膺腫、胸脹,皆氣不順,有餘於上。

又有身腫而冷,胸塞不能食,病在骨節,汗之安。

,面上黑點肺敗,掌中無紋心敗,臍突脾敗,腳根腫肝敗,腹滿青筋腎敗。

營衛俱絕,浮腫者死;唇腫齒焦者死;卒痛,面蒼黑者死;臍腫反出者死;陰囊、莖俱腫者死;脈絕口張,腫者死;足趺腫脹,如斗者死。

變水湯,治腫脹。

白朮,茯苓,澤瀉(各二兩),郁李仁(二錢)

白話文:

有些人胃火旺盛,腸道卻冰冷,因此會感到疼痛且脹滿。胃火旺盛的人容易感到飢餓,且食慾佳,但腸道冰冷則會導致血液凝滯,脈搏急促,因此也會出現疼痛和脹滿。

有些人出現脖子腫、胸骨腫、胸悶等症狀,都是因為氣機不順,導致氣血上衝的表現。

有些人全身浮腫,且身體冰冷,胸部堵塞,無法進食,這些都是病氣侵犯骨骼所致,只要能發汗就能改善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臉上出現黑點代表肺部衰敗,手掌沒有紋路代表心臟衰敗,肚臍突出代表脾臟衰敗,腳跟腫脹代表肝臟衰敗,腹部脹滿且有青筋代表腎臟衰敗。

如果出現全身浮腫、嘴唇腫脹、牙齒焦黑、突然疼痛、面色蒼白且發黑、肚臍腫脹突出、陰囊和陰莖同時腫脹、脈搏消失、嘴巴張開且身體腫脹、腳背腫脹如斗等症狀,都代表生命垂危。

可用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郁李仁等藥材煎煮成變水湯,治療浮腫。

煎入薑汁,調以耆、術,為建中之類。

楮實丸,治脹。

木香散,治腫。

木香,大戟,白牽牛(各一兩)

上為末三錢,豬腎子一雙,批作片子,糝末在內,煨熟,空心服。更塗甘遂末於肚上,少飲甘草水。

十棗丸,治腫脹。

五皮散,治腫皮水。

白話文:

將薑汁煎煮後,加入人參和蒼朮調製,屬於補中益氣的藥方。楮實丸治療腹脹,木香散治療腫脹。木香、大戟、白牽牛各一兩,研磨成粉末,取三錢,與一雙豬腎切片,將粉末包在豬腎內,煨熟,空腹服用。另外,在腹部塗抹甘遂末,少量服用甘草水。十棗丸治療腫脹,五皮散治療水腫。

大腹皮,桑白皮,茯苓皮,生薑皮,陳皮,木香

消腫丸,滑石,白朮,木通,牽牛,茯苓,半夏,陳皮,木香,丁香,瞿麥

酒糊丸,麥門冬湯下。

中滿分消丸,治熱脹、鼓脹、氣脹。

白話文:

大腹皮、桑白皮、茯苓皮、生薑皮、陳皮、木香,這些藥材可以製成消腫丸,裡面還加入了滑石、白朮、木通、牽牛、茯苓、半夏、陳皮、木香、丁香、瞿麥。消腫丸用酒糊調製,再配合麥門冬湯服用。中滿分消丸則是用來治療熱脹、鼓脹、氣脹的。

黃芩(刮黃皮,一兩),黃連(炒,一兩),薑黃,白朮,人參,豬苓,甘草(各一兩),茯苓,縮砂,陳皮(各三錢),枳實,半夏(各五錢),厚朴(一兩)。

廣朮饋堅湯,治脹,有積塊如石,上喘浮腫。

厚朴,草豆蔻,歸尾,黃芩,益智(各五錢),甘草,黃連,白朮,柴胡,神麯,澤瀉(各三錢),吳茱萸,青皮,陳皮(各二錢),半夏(七錢),桃仁,蘇木,木香,紅花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廣朮饋堅湯,用來治療腹脹、有積塊如石,伴隨呼吸困難和水腫的症狀。方劑中包含:黃芩(刮去黃皮,一兩)、黃連(炒過,一兩)、薑黃、白朮、人參、豬苓、甘草(各一兩)、茯苓、縮砂、陳皮(各三錢)、枳實、半夏(各五錢)、厚朴(一兩);以及厚朴、草豆蔻、歸尾、黃芩、益智(各五錢)、甘草、黃連、白朮、柴胡、神麯、澤瀉(各三錢)、吳茱萸、青皮、陳皮(各二錢)、半夏(七錢)、桃仁、蘇木、木香、紅花(各一錢)。

海金砂丸,治腫。

牽牛(生炒各半兩),甘遂(半兩),金砂(三錢),白朮(一兩)

煎服。

木香塌氣丸,治脹。

胡椒,草蔻(麵裹,煨),木香(各三錢),蠍梢(三錢五分,去毒)。

大補中氣行濕散氣湯

秘傳十水丸,後用尊重丸退余水。

炒甜葶藶,澤瀉,巴豆(去殼,出油),醋煮,大戟,芫花(醋炒),甘遂(醋炒),桑白皮漢椒,茯苓,雄黃

白話文:

「金砂丸」用來治療腫,由牽牛、甘遂、金砂、白朮組成,煎服。 「木香塌氣丸」用來治療脹,由胡椒、草蔻、木香、蠍梢組成。 「大補中氣行濕散氣湯」配以「十水丸」,之後再用「尊重丸」退去餘水。 「十水丸」的組成包括炒甜葶藶、澤瀉、巴豆、大戟、芫花、甘遂、桑白皮、漢椒、茯苓、雄黃。

每三錢,五更水下,以肉壓之,免噁心。

車水葫蘆丸,止用一掃光為貴。

木香,丁香(各三錢),沉香,黑白醜(各二錢),枳殼,烏藥,白芷,當歸(各一錢)

茶丸。

尊重丸,治蠱脹。腹大水腫,氣逆喘乏,小便澀,大便閉,虛危甚效。

沉香,丁香,人參,檳榔,木香,青陳皮,枳實,白牽牛,木通,車前,苦葶藶,赤茯苓(各四錢),胡椒,海金砂,白豆蔻,蠍尾,滑石(各二錢五分),蘿蔔子(炒,六錢),白丁香(一錢),郁李仁(兩半,去皮)

白話文:

每服三錢,清晨五點左右用冷水送服,用肉壓住藥丸,避免引起噁心。

車水葫蘆丸,用一掃光作為藥引最為重要。

木香、丁香(各三錢)、沉香、黑白醜(各二錢)、枳殼、烏藥、白芷、當歸(各一錢),製成茶丸。

尊重丸用於治療蠱脹,症狀為腹大水腫、氣逆喘乏、小便澀、大便閉、虛弱無力,療效顯著。

沉香、丁香、人參、檳榔、木香、青陳皮、枳實、白牽牛、木通、車前、苦葶藶、赤茯苓(各四錢),胡椒、海金砂、白豆蔻、蠍尾、滑石(各二錢五分),蘿蔔子(炒,六錢)、白丁香(一錢)、郁李仁(兩半,去皮)等藥材製成丸劑。

薑汁糊丸,薑湯下。

氣分與胸痹、中滿皆相類。中滿為氣虛,胸痹為氣實,氣分挾痰飲。

營衛不利,腹滿脅鳴相逐;氣轉膀胱,營衛俱勞;陽氣不通則身冷,陰氣不通則骨疼;陽前通則惡寒,陰前通則痹不仁;陰陽相得,其氣乃行,大氣一轉,其氣乃散;實則失氣,虛則遺溺,名曰氣分。寸口遲而澀,遲則氣不足,澀則血不足,氣寒涎結,水飲所作。

婦人經水前斷後病,名曰血分;先病水,後經斷,名曰水分。

類別相似,濕腫類多,自正水之餘,有風水、皮水、石水、黃汗等。入水門,如脾氣橫泄、腳氣、皮滿膚脹、腸覃、石瘕、氣分、血分、皆相似也。

白話文:

【薑汁糊丸,薑湯送服】

氣分和胸痹、中滿在症狀上很相似。中滿是氣虛所致,胸痹則是氣實。氣分伴有痰飲。

營衛運行受阻,會出現腹滿脅鳴的現象;氣流轉至膀胱時,營衛兩系統都感到疲勞;陽氣不流通會使人體寒冷,陰氣不流通會使骨頭疼痛;陽氣先通會讓人畏寒,陰氣先通會導致神志不清;當陰陽相調和,氣血就能順暢運行;大氣一旦轉動,氣血就會散開;氣實會失去調節功能,氣虛會導致尿瀦失常,這種情況被稱為「氣分」。脈搏遲緩且血液流動不暢,遲緩表示氣血不足,血液凝滯,可能由水飲引起。

對於婦女而言,如果在經期前停止來經,然後出現其他病症,稱為「血分」;若先有水液積聚的病症,後來才停止經期,則稱為「水分」。

這段文字主要講述了中醫對症狀類別、病因及不同分類(氣分、血分)的描述。提到了各種疾病如濕腫、風水、皮水、石水、黃汗等,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水道和身體的其他部分。

類分䐜脹,有胃中風、脾中寒、中濕、心痹、肝虛、脾傷、脾熱、飲聚、女疸。

小腹脹,有腎熱、三焦虛寒、瘍癰、女勞疸。面腫,肺中風、腎中風、胃寒、肺水。

有論胕腫七證,有肺氣隔於膜外,運行不得,遍身浮腫,脈浮,治宜調肺通氣。

有男臟虛,女血虛,傷於冷毒之物成積,礙氣道不通,腹急氣喘,亦有四肢不腫,只肚鼓脹,脈弦,治宜化積。

有脾寒久年不愈,傳為浮腫。且云內有伏熱,因而瀉利,及其熱乘虛入脾,至胸腹急脹,脈數,治宜解熱。

有脾主肌肉,肉如泥,按之不起,土濕病也,脈沉,治宜燥脾。

有脾虛不能制腎水,脾濕如泥,脈沉遲,治宜緩脾元利水道。

白話文:

類分腹脹

腹脹可分為以下幾種:

  • **胃中風:**胃氣上逆,導致腹脹。
  • **脾中寒:**脾胃虛寒,寒氣阻滯,導致腹脹。
  • **中濕:**濕邪困脾,導致腹脹。
  • **心痹:**心氣不暢,導致胸腹脹滿。
  • **肝虛:**肝氣不舒,導致氣機阻滯,腹脹。
  • **脾傷:**脾氣虛弱,導致腹脹。
  • **脾熱:**脾胃積熱,導致腹脹。
  • **飲聚:**體內水濕停滯,導致腹脹。
  • **女疸:**婦女因肝膽濕熱,導致腹脹。

小腹脹可分為以下幾種:

  • **腎熱:**腎陽亢盛,導致小腹脹。
  • **三焦虛寒:**三焦陽氣虛衰,導致小腹脹。
  • **瘍癰:**瘡瘍腫毒,導致小腹脹。
  • **女勞疸:**婦女因勞累過度導致的黃疸,導致小腹脹。

面腫可分為以下幾種:

  • **肺中風:**肺氣上逆,導致面腫。
  • **腎中風:**腎氣虛衰,導致面腫。
  • **胃寒:**胃氣虛寒,導致面腫。
  • **肺水:**肺失宣降,水氣上泛,導致面腫。

有論胕腫七證

胕腫 (水腫) 的原因可分為七種:

  1. 肺氣隔於膜外,運行不得,遍身浮腫,脈浮,治宜調肺通氣。 肺氣不宣,導致水氣外溢,引起全身浮腫,脈象浮緩,應以調肺通氣之法治療。

  2. 有男臟虛,女血虛,傷於冷毒之物成積,礙氣道不通,腹急氣喘,亦有四肢不腫,只肚鼓脹,脈弦,治宜化積。 男子脾腎虛弱,女子血氣虧損,或因受寒邪侵襲,導致寒積阻滯氣道,引起腹脹氣喘,四肢不腫,但腹部鼓脹,脈象弦緊,應以化積之法治療。

  3. 有脾寒久年不愈,傳為浮腫。且云內有伏熱,因而瀉利,及其熱乘虛入脾,至胸腹急脹,脈數,治宜解熱。 脾寒久治不癒,可導致水腫。若內有伏熱,則會引起瀉痢,熱邪乘虛入脾,導致胸腹急脹,脈象數快,應以解熱之法治療。

  4. 有脾主肌肉,肉如泥,按之不起,土濕病也,脈沉,治宜燥脾。 脾主肌肉,脾氣虛弱,導致肌肉鬆軟如泥,按之不起,這是脾濕之症,脈象沉遲,應以燥脾之法治療。

  5. 有脾虛不能制腎水,脾濕如泥,脈沉遲,治宜緩脾元利水道。 脾氣虛弱,不能制約腎水,導致脾濕如泥,脈象沉遲,應以緩脾元利水道之法治療。

有傷風濕而腫,或傷冷濕而腫,氣血凝澀,脈浮緩,治宜發散風濕也。

有久病氣虛面浮,手足虛,氣妄行者。婦人產後,或經事後,有此一證,是氣虛也,治在調氣補血。

結陽者,腫四肢。夫熱勝則腫,四肢為諸陽之本。陽結於內,不得行於陰,熱邪則菀於四肢,大便閉澀,是熱也,非水也。宜服犀角、玄參、連翹、升麻、麥門冬、木通、芒硝。

有脅支滿,或腹滿痛,或胸脹,亦有經氣聚而不行,如脅支滿,少陽經氣不行也。余皆仿此。

有頭腫、臂腫、胸脹,皆氣不順,有餘於上。

有身腫而冷,胸塞不能食,病在骨節,汗之安。

白話文:

如果因為風寒濕氣入侵而導致身體腫脹,而且脈象浮緩,表示氣血運行不暢,應該要使用發散風寒濕的藥物來治療。

如果長期患病導致氣虛,臉色蒼白,手腳無力,氣息虛弱,或者婦女產後或月經期間出現這種症狀,就是氣虛,需要用調補氣血的藥物來治療。

如果身體出現腫脹,而且四肢腫脹,這是因為體內熱邪過盛導致的。四肢是陽氣的根本,熱邪積聚在體內,無法向下運行,就會導致四肢腫脹,排便困難,這都是熱邪的表現,並不是水腫。可以用犀角、玄參、連翹、升麻、麥門冬、木通、芒硝等藥物來治療。

如果出現脅肋脹滿、腹痛、胸悶,或者經絡氣血瘀滯不通,例如脅肋脹滿是少陽經氣不通暢,其他類似症狀的治療方法也以此類推。

頭部、手臂腫脹,胸部脹滿,都是氣機不順暢,導致氣血上逆。

如果全身腫脹,而且身體冰冷,胸悶難以進食,疾病在骨節,可以用汗法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