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題元·朱震亨著,清·湯望久校輯

《脈因證治》~ 卷一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6)

1. 十二、疸

【脈證】,脈沉,渴欲飲水,小便不利,皆發黃。脈沉乃陽明蓄熱,喜自汗。汗出入水,熱鬱身腫,發熱不渴,名黃汗。脈緊數,乃失飢發熱,大食傷胃,食則腹滿,名谷疸。數為熱,熱則大食;緊為寒,寒則腹滿。脈浮緊,乃因暴熱浴冷水,熱伏胸中,身面目悉如金色,名黃疸。陽明病,脈遲者,食難用飽,飽則發煩、頭眩者,必小便難,欲作谷疸。脈沉弦或緊細,因飲酒百脈熱,當風入水,懊憹心煩足熱,名酒疸。其脈浮欲嘔者,先吐之;沉弦者,先下之。脈浮緊,乃大熱交接入水,腎氣虛流入於脾,額黑,日晡熱,小腹急,足下熱,大便黑,時溏,名女勞疸。腹如水狀,不治。脈寸口近掌無脈,口鼻冷,不治。其病身熱,一身盡痛,發黃便澀。

【因】,內熱入水,濕熱內郁,沖發胃氣。病雖有五,皆濕熱也。

【治】,諸黃家,但利其小便愈。假令脈浮,以汗解之;如便通汗自,當下之愈。當以十八日為期,治之十日以上為差,反劇者難治。治法以疏濕、利小便、清熱或汗之,五苓加茵陳、連類。

茵陳梔子湯,茵陳(一兩,去莖),大黃(半兩),山梔(十個)

豆豉湯下

五苓散,熱加苦參;渴加栝蔞根;便澀加葶藶;素熱加黃連。

茵陳蒿湯,治黃疸,寒熱不食,食則頭眩,心胸不安者是。

滑石石膏丸,治女勞疸。證見題下。

滑石石膏

研末下,粥飲,例利則止。

白話文:

在脈象與症狀方面,若脈象顯示沉脈,病人感到口渴想喝水,且小便不通暢,這些都可能是黃疸的徵兆。脈象顯示沉脈可能是因為陽明經絡有熱毒積聚,這會讓病人喜歡自己出汗。若在汗出後立即接觸冷水,會導致熱氣被壓抑,身體可能出現水腫,並伴隨發熱但不口渴的症狀,這種情況稱為黃汗。如果脈象呈現緊而數的情況,這可能是因為飲食不當導致的發熱,如過量進食傷害了胃部,進食後腹部會感到脹滿,這種情況稱為谷疸。數脈表示有熱氣,使人食慾旺盛;緊脈表示有寒氣,使人腹部脹滿。若脈象呈現浮緊,這可能是因為突然接觸極熱環境後立即洗冷水澡,導致熱氣被封鎖在胸腔,使身體、臉部和眼睛呈現金黃色,這種情況稱為黃疸。若患有陽明經絡疾病,脈象呈現遲緩,病人可能難以正常進食至飽足,若勉強吃到飽,可能會引發煩躁感和頭暈,同時伴隨小便困難,這可能發展成谷疸。脈象呈現沉弦或緊細,可能是因為飲酒過量導致全身血液熱度上升,再接觸風或冷水,造成心煩意亂和腳部發熱,這種情況稱為酒疸。對於脈象浮動且有嘔吐傾向的病人,應先進行催吐治療;對於脈象沉弦的病人,應先進行瀉下治療。脈象浮緊的病人,可能是因為高溫後突然接觸冷水,導致腎臟功能虛弱,熱氣流向脾臟,導致額頭變黑,下午時段發熱,小腹緊繃,腳底發熱,排泄物呈黑色,偶爾稀軟,這種情況稱為女勞疸。腹部會像水腫一樣膨脹,這種情況很難治療。若寸口接近手掌的位置沒有脈象,且口鼻感覺冰冷,這種情況也無法治療。病人可能全身發熱,全身疼痛,皮膚呈現黃色,排便困難。

病因方面,內部熱氣接觸冷水,濕熱氣息在體內積聚,衝擊並發動胃部氣息。雖然黃疸有五種不同類型,但根本原因都是濕熱氣息。

治療黃疸的方法,主要是通過利尿來改善病情。如果脈象顯示浮動,可以通過出汗來解熱;如果排便順暢且能自行出汗,可以通過瀉下來治療,通常十天以上的治療可以看到改善,病情反而惡化的病人較難治療。治療原則是疏導濕氣、利尿、清熱或出汗,常使用的藥方包括五苓散加茵陳、連類等。

茵陳梔子湯:主要成分包括茵陳(一兩,去除莖)、大黃(半兩)、山梔(十個)。使用方法為煮豆豉湯服用。

五苓散:若病人體內熱氣較重,可加入苦參;若口渴,可加入栝蔞根;若排便困難,可加入葶藶;若素來體內熱氣較重,可加入黃連。

茵陳蒿湯:用於治療黃疸,症狀包括寒熱交替、食慾不振,進食後頭暈,心胸不安等。

滑石石膏丸:用於治療女勞疸,具體症狀請參考前文描述。

滑石和石膏研磨成粉末後服用,粥飲可幫助吞服,如果出現拉肚子的情況應停止服用。

2. 十三、勞

(勞極,煩熱,勞瘵)

【脈】,男子平人,脈大為勞,極虛為勞,浮大為裡虛。男子脈虛弱細微者,善盜汗。男子脈虛沉弦,無寒熱,短氣裡急,小便不利、面色白,時目瞑,喜衄。諸芤、動、微、緊,男子失精,女子夢交。脈沉小遲,名脫氣。其人疾行則喘,手足寒,腹滿,甚則溏泄,食不消。脈弦而大,大則為芤,弦則為減,女子漏下,男子失精。脈微弱而澀為無子,精氣清冷。尺脈弱寸強,胃絡脈傷。安臥脈盛,謂之脫血。脈舉之而滑,按之而微,看在何部,以知其臟。尺弱滑而澀,下虛也;尺滑而澀疾,為血虛。脈數,骨肉相失,聲散嘔血,陽事不禁,晝涼夜熱者死。脈輕手則滑,重按則平,看在何經而辨其腑。寸弱而微者,上虛也。

【因】,喜怒不節,起居不時,有所勞傷,皆傷其氣。氣衰則火旺,火旺則乘其脾土,而胃氣、元氣散解,不能滋養百脈,灌注臟腑,衛護周身,百病皆作。

【證】,百節煩疼,胸滿氣短,心煩不安,耳聵鳴,眼黑眩,寒熱交作,自汗飧泄,四肢怠惰者。

外有脾痹、中風、濕痹病、傷暑、骨熱不同。

【治】,法以甘寒瀉火,甘溫補中,溫之、收之。

十全散、四物湯治血虛;四君子湯治氣虛,加升麻,補中益氣湯。

牛膝丸,治腎肝損,骨痿不能起床,筋緩不能收持。

川萆薢(炒),杜仲(炒),蓯蓉(酒浸),菟絲(酒浸),牛膝(酒浸,治腎),蒺藜(治肝,各等分),桂枝(半兩)

酒煮豬腰子,丸梧桐子大。空心酒下。亦治腰痛。

腎氣丸,治腎脾不足,房室虛損,宜此榮養血以益腎。腎苦燥,以辛潤之,致津液,故用川芎。酸以收之,故用五味。蓋神方也。

蒼朮(泔浸,一斤),熟地(一斤),五味(半斤),川芎(冬一兩,夏半兩,秋七錢,春亦七錢)

上為末,用棗肉丸,米飲下。

地黃煎丸,解勞生肌活血。

生地汁,藕汁,杏仁汁,薑汁(各五升),薄荷汁,鵝梨汁,法酒(二升),沙蜜(四兩)

以上慢火熬成膏,入後藥。

柴胡(三兩,去蘆),秦艽(去蘆),桔梗(各二兩),熟地黃(四兩),木香,枳殼(炒),柏子仁(炒),山藥,白茯苓,遠志(去心),人參,白朮(各一兩),麝香(半錢,另研)

上為末,和前藥,丸如梧桐子大,甘草湯下。

辛苦勞,柴胡,人參,黃耆,黃柏,甘草

牡蠣散,治諸虛不足,津液不固,自汗出。

牡蠣(煅取粉),麻黃根,黃耆,或加秦艽、柴胡、小麥同煎。

麥門冬湯,治大病後虛煩,則熱不解,不得臥。

半夏,竹茹,陳皮,茯苓,麥門冬,人參

炙甘草湯,治虛勞不足,汗出而悶,心悸,脈結代。

酸棗仁丸,治虛勞,虛煩不得眠者。

白話文:

十三、勞

[脈象],男子正常情況下,脈搏較大,若是脈象極度虛弱則表示勞損。浮脈且脈搏較大表示體內虛弱。男子脈象虛弱、細微,容易盜汗。男子脈象虛沉、弦細,沒有寒熱症狀,但會氣短、胸腹部發緊、小便不順暢、面色蒼白、時常眼睛昏花、喜歡流鼻血。如果出現芤脈、動脈、微脈、緊脈等脈象,表示男子會遺精,女子會夢遺。脈象沉細而遲緩,表示氣脫。這類人走路快會喘氣,手腳冰冷,腹部脹滿,嚴重時會腹瀉,消化不良。脈象弦而大,大則表示脈象為芤,弦則表示脈象減弱,女子會有漏下(子宮出血)症狀,男子會遺精。脈象微弱而澀表示難以生育,精氣清冷。尺脈虛弱而寸脈強盛,表示胃絡脈受損。安靜躺臥時脈象反而強盛,表示失血。脈象輕取時感覺滑動,重按時感覺微弱,觀察脈象在身體哪個部位,可以判斷是哪個臟腑的問題。尺脈虛弱且滑而澀,表示下焦虛弱;尺脈滑而澀且急促,表示血虛。脈象急促,表示肌肉與骨骼失調,說話聲音虛弱、會嘔血、陽痿,白天感到涼爽,晚上感到發熱,這種情況表示病情嚴重。脈象輕取時感覺滑動,重按時感覺平緩,觀察脈象在哪些經絡上,可以判斷是哪些腑的問題。寸脈虛弱而微小,表示上焦虛弱。

[病因],喜怒無常,作息不規律,過度勞累,這些都會損傷體內的氣。氣衰弱則火氣旺盛,火氣旺盛則會侵犯脾土,導致胃氣和元氣散失,無法滋養全身脈絡,灌注臟腑,保護身體,從而引發各種疾病。

[症狀],全身關節疼痛,胸悶氣短,心煩意亂,耳鳴耳聾,眼睛昏花,時冷時熱,自汗、腹瀉,四肢乏力。

此外,還有脾痹、中風、濕痹、中暑、骨熱等不同情況。

[治療],治療方法是以甘寒藥物來瀉火,用甘溫藥物來補中,並用溫補和收斂的藥物來治療。

十全散、四物湯用於治療血虛;四君子湯用於治療氣虛,可以加升麻,補中益氣湯也有類似功效。

牛膝丸,用於治療腎臟和肝臟損傷,導致骨骼痿弱、無法起床,筋脈鬆弛、無法收縮。

藥方組成:川萆薢(炒過)、杜仲(炒過)、蓯蓉(酒浸)、菟絲子(酒浸)、牛膝(酒浸,補腎),蒺藜(補肝,以上藥材等分),桂枝(半兩)。將這些藥材與豬腰子一起用酒煮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在空腹時用酒送服,也可治療腰痛。

腎氣丸,用於治療腎和脾虛弱,因性事過度導致的虛損,用此藥可以滋養血液以補益腎臟。腎臟容易乾燥,因此用辛潤的藥物來潤澤,使之產生津液,所以要用川芎;用酸味藥物來收斂,所以要用五味子,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藥方。

藥方組成: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,一斤),熟地(一斤),五味子(半斤),川芎(冬天一兩,夏天半兩,秋天七錢,春天也是七錢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棗泥做成藥丸,用米湯送服。

地黃煎丸,用於解除勞損,生肌活血。

藥方組成:生地汁,藕汁,杏仁汁,薑汁(各五升),薄荷汁,鵝梨汁,法酒(二升),蜂蜜(四兩)。將以上藥汁用慢火熬成膏狀,加入以下藥材:

柴胡(三兩,去蘆),秦艽(去蘆),桔梗(各二兩),熟地黃(四兩),木香,枳殼(炒),柏子仁(炒),山藥,白茯苓,遠志(去心),人參,白朮(各一兩),麝香(半錢,另外研磨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與之前的藥膏混合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用甘草湯送服。

辛苦勞,使用的藥方為:柴胡、人參、黃耆、黃柏、甘草。

牡蠣散,用於治療各種虛弱不足、津液不固、自汗。

藥方組成:牡蠣(煅燒取粉),麻黃根,黃耆,也可以加入秦艽、柴胡、小麥一起煎服。

麥門冬湯,用於治療大病之後虛煩,發熱不退,無法入睡的情況。

藥方組成:半夏、竹茹、陳皮、茯苓、麥門冬、人參。

炙甘草湯,用於治療虛勞不足,出汗後感到煩悶,心悸,脈搏不規律。

酸棗仁丸,用於治療虛勞,虛煩而無法入睡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