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舉要》~ 卷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)

1. 古今方補註

白虎加桂枝湯(仲景方)

溫癉二瘧,但熱不寒,治須清降,桂枝調和營衛,《金匱》用於白虎湯中,引領熱邪仍從外泄,用之恰當,二進必愈。然此乃邪發於手太陰肺經,故可頃刻致和而瘧已。若熱氣深伏,陰虛內熱而病涉足少陰,又當參鱉甲首烏養陰之例。

蒼朮白虎湯

濕溫之症,暑濕相搏,其脈陽濡而弱,陰小而急;其症頭項多汗,兩足逆冷譫語。若視為虛寒而投以溫補,誤之甚矣。白虎湯為治暑熱之正劑,加蒼朮以治其濕,暑濕兼治,尤為要方。然恐寒降太過,許叔微治王彥龍,先用人參白虎,繼用蒼朮白虎,是兼顧其中氣也。

白話文:

白虎加桂枝湯 (仲景方)

白虎加桂枝湯適用於溫病二瘧,症狀表現為發熱但不寒,治療應以清熱降火為主。 桂枝能夠調和營衛,在《金匱要略》中,桂枝被用於白虎湯,引导热邪从外泄,运用得当,两剂必愈。然而,这指的是邪气发于手太阴肺经,所以可以很快使病情缓解,疟疾消除。若热气深入体内,阴虚内热而病涉及足少阴经,就需要参照鳖甲、首乌等滋阴养阴的药物。

蒼朮白虎湯

蒼朮白虎湯適用於濕溫病症,症狀表現為暑濕相搏,脈象陽濡而弱,陰小而急;症狀表現為頭項多汗,兩足逆冷,神志不清。 忌誤認為虛寒而使用溫補之藥,白虎湯是治療暑熱的正方,加入蒼朮可以治療濕邪,暑濕兼治,是十分重要的方劑。但擔心寒凉降氣過度,許叔微治療王彥龍,先用人參白虎湯,接著用蒼朮白虎湯,是兼顾了中气。

玉女煎(景岳方)

陽明少陰二經,皆是津液所關。陽明實則火熾而津液涸,少陰虛則水虧而津液亦涸。考兩經合治之方,仲景豬苓湯,養陰而兼利水。景岳玉女煎,養陰而兼清火。蓋白虎湯治陽明而不及少陰,六味地黃湯治少陰而不及陽明。是方石膏清胃,佐知母以泄肺氣,實則瀉其子也。熟地滋腎,佐麥冬以清治節,虛則補其母也。

牛膝入絡通經,能交和中下,尤為八陣中最上之方。

白話文:

玉女煎(景岳方)

陽明經和少陰經,都與津液有關。陽明實熱,則火氣旺盛,津液耗損;少陰虛寒,則水份不足,津液也會減少。

觀察治療這兩條經脈的方劑,張仲景的豬苓湯,滋養陰液,同時兼顧利水。景岳的玉女煎,滋養陰液,同時兼顧清熱。

因為白虎湯只治陽明,而沒有顧及少陰;六味地黃湯只治少陰,而沒有顧及陽明。所以玉女煎用石膏清胃火,佐以知母泄肺氣,針對實熱情況,瀉其子;用熟地滋腎陰,佐以麥冬清心熱,針對虛寒情況,補其母。

牛膝入絡通經,能溝通中下焦,是八陣中最上乘的方劑。

追瘧飲,體瘧飲,何人飲(並景岳方)

三方並用制首烏當歸,以瘧邪既久,無不傷及營血也。追瘧飲用於氣血未甚大衰之候,而少陽半表之邪,尚滯於經,故用柴胡半夏陳皮青皮甘草以和之。休瘧飲用於汗散既多,意專固其元氣,故加人參炒白朮炙草以補之,不特止瘧,且為善後計也。何人飲則於補虛之中,又兼去寒,故加人參以補中,邪用陳皮以和中,生薑以溫中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瘧疾,可使用追瘧飲、體瘧飲、何人飲三種方劑。這三方都用烏當歸,因為久病瘧疾會傷及氣血。追瘧飲適合氣血未衰,但少陽半表之邪尚在經脈中停留的情況,因此用柴胡、半夏、陳皮、青皮、甘草來調和。休瘧飲則適合汗出過多,需要固元氣的情況,所以加入人參、炒白朮、炙草來補益,不僅止瘧,還有助於恢復健康。何人飲則在補虛的同時,兼顧去寒,因此加入人參補中,陳皮和中,生薑溫中。

三方並用陰陽水煎,露一宿,次早清晨服。

柴芩煎(景岳方)

此方治表邪未解,內外皆熱,暑瘧煩渴,協熱下利,水蓄髮黃等證。柴胡散表邪,黃芩梔子清裡熱,枳殼快氣以調和表裡,澤瀉木通滲濕以通利三焦。凡喜冷氣壯,脈象滑數者,並宜用之。如瘧痢並行,鮮血純血者,加白芍甘草。濕勝氣陷者,加防風。若營虛不能作汗者,又當參合歸柴煎之例,而加當歸炙草矣。

白話文:

將三種藥材一起用陰陽水煎煮,露置一夜,隔天清晨服用。這個方子可以治療表邪未解,內外皆熱,暑熱瘧疾,口渴煩躁,夾雜熱邪導致的腹瀉,水腫伴隨小便發黃等症狀。柴胡散解表邪,黃芩和梔子清裡熱,枳殼理氣以調和表裡,澤瀉和木通利水滲濕以通暢三焦。凡是喜冷氣、體壯、脈象滑數的人,都適合使用這個方子。如果同時出現瘧疾和痢疾,並且伴有鮮血或純血,可以加白芍和甘草。如果濕氣過盛導致氣虛下陷,可以加防風。如果氣血虛弱,不能出汗,可以參照歸柴煎的用法,加入當歸和炙甘草。

清燥湯(東垣方)

燥與濕相反,此方多用去濕之品,而特以清燥名者,蓋取清肅肺金之義。肺為辛金主氣,大腸為庚金主津,今為濕熱之邪所困,則腎水生化之源絕,而痿躄喘渴之症作。是方用人參(三分)、黃耆(錢半)、茯苓(三分)、白朮(一錢)、蒼朮(一錢)、陳皮(五分)、甘草(二分)補土以生金,麥冬(二分)、五味子(九粒)保金而生水,黃連(一分)、黃柏(二分)、當歸(二分)、生地(二分)瀉火滋陰,豬苓(二分)、澤瀉(五分)、升麻(三分)、柴胡(三分)升清降濁,使治節有權,則水出高源而諸症自愈。是方重在濕熱,故不用潤劑,與喻氏清燥救肺,各成一格也。

白話文:

清燥湯(東垣方)

燥與濕是相反的,這個方子雖然多用去濕的藥材,卻特別以「清燥」命名,這是因為它取的是清肅肺金的用意。肺屬辛金,主氣,大腸屬庚金,主津,現在因為濕熱邪氣的困擾,腎水生化的源頭被阻斷,所以出現了痿躄、喘渴等症狀。這個方子用人參(三分)、黃耆(錢半)、茯苓(三分)、白朮(一錢)、蒼朮(一錢)、陳皮(五分)、甘草(二分)來補土以生金,用麥冬(二分)、五味子(九粒)來保金而生水,用黃連(一分)、黃柏(二分)、當歸(二分)、生地(二分)來瀉火滋陰,用豬苓(二分)、澤瀉(五分)、升麻(三分)、柴胡(三分)來升清降濁,使治理得當,就能使水源充盈,各種症狀自然痊癒。這個方子注重濕熱,因此不用潤劑,和喻氏的清燥救肺方各具特色。

清燥救肺湯(喻嘉言方)

喻氏補秋燥一門,以正四時,以備六氣,可謂發前人之所未發。但燥氣傷人,必由陰分先虛,非比風寒暑濕,由於外感者多。所制清燥救肺湯,治諸氣膹郁,諸痿喘嘔之症,純以生津保肺立法,並不雜入外感之藥。

石膏(二錢半,煅用)清肺中之熱,麥冬(去心,一錢)滋肺中之陰,阿膠(真者,八分)補肺中之血,佐胡麻(一錢,炒研)滑以利竅,人參(七分)補肺中之氣,佐杏仁(去皮尖,炒黃,八分)苦以豁痰,經霜桑葉(三錢)、枇杷葉(一片,去毛蜜炙)輕清涼泄,復用甘草(一錢)以和之。

白話文:

清燥救肺湯 (喻嘉言方)

喻氏在補秋燥方面,以順應四季之氣,預備六氣之變化,可謂是前人未曾提出的新觀點。但燥氣傷人,必先由陰分虛弱,不像風寒暑濕等外感之症,多由外來侵襲造成。喻氏所制清燥救肺湯,專治氣機鬱結、痿弱、喘咳、嘔吐等症狀,純粹以滋陰潤肺為法,並不添加外感藥物。

方中石膏(二錢半,煅用)清熱降肺火,麥冬(去心,一錢)滋養肺陰,阿膠(真者,八分)補益肺血,佐以胡麻(一錢,炒研)潤滑利竅,人參(七分)補益肺氣,佐以杏仁(去皮尖,炒黃,八分)苦味豁痰,經霜桑葉(三錢)、枇杷葉(一片,去毛蜜炙)輕清涼潤,並以甘草(一錢)調和諸藥。

統論全方,清金平木,以制亢逆之火,補胃生肺,以壯高原之水,名之曰救肺,涼而能補之謂也。痰多加貝母、栝蔞,血枯加生地,熱甚加犀角、羚羊角、牛黃,泄郁不用辛香,清熱不用苦寒。凡治燥症之權衡,已畢具於此矣。

星附散

中風之症,手足嚲曳者,因虛風寒痰,阻遏脾中陽氣而然也。夫既曰虛風,則必忌用治風之藥。曰寒痰,則必遍舉燥痰之藥。方中南星(制)、殭蠶(炒)、川烏(制)、黑附、白附皆辛熱之品,人參、茯苓、半夏(制)、則調養正氣者矣。每藥止用二分,煎成熱服,以助脾中之陽,此寓發散於不發散之中也。

白話文:

這方子以清熱降火、滋陰補肺為主要原則,目的是抑制過盛的陽氣,並增強脾胃功能,使肺部得到滋潤,名為「救肺」,既能清熱又能滋補。痰多時加貝母、栝蔞;血虛時加生地;熱症嚴重時加犀角、羚羊角、牛黃。治療燥症的原則,都在此方中體現。

中風導致手腳麻痺,是因虛風寒痰阻礙脾胃陽氣所致。既然是虛風,就不能用治療風邪的藥物;既然是寒痰,就需要使用燥痰的藥物。此方中南星、殭蠶、川烏、黑附、白附都是辛熱之品,人參、茯苓、半夏則用來調養正氣。每味藥只用二分,煎成熱湯服用,目的是幫助脾胃陽氣,在不發散的情況下達到發散的效果。

烏頭粥(《本事方》)

此治風淫末疾,痹在手足者也。用香熟白晚米二合,入薑製川烏末四錢,以砂罐煮作稀粥,入生薑自然汁一匙,白蜜三匙,攪勻空心溫啜之。從營衛所生之地注力,故合谷味。如中濕多,再加薏苡仁三錢。凡半身不遂,腫痛不能舉者,服此預防之。

保陰煎(汪纘功方)

此方治虛勞,名曰保陰者,以虛勞未有不因於陰虛也。方中二地壯水為君,二冬清金為臣,龍眼悅脾而生金制水,玉竹潤肺而益腎養肝。陰不足者補之以味,人乳、龜板血肉之品,滋燥益陰,復佐以茯苓、山藥,調和脾胃,使無陰柔偏勝之虞。牛膝引藥下行,石斛煎湯代水。

白話文:

烏頭粥(《本事方》)

這種方法適用於治療由風邪引起的四肢痹症。使用兩合香氣濃鬱的白晝米,加入四錢經過薑片醃製的川烏粉末,以砂鍋煮成稀粥,再加入一匙生薑的自然汁液,以及三匙蜂蜜,充分攪拌後,在空腹時溫熱飲用。這種粥能夠從身體的營養和衛生系統中提供能量,因此被認為具有補充合谷味的功效。如果體內濕氣較重,可以再加入三錢的薏苡仁。對於半身不遂、腫痛無法抬起的情況,可以提前服用這種粥進行預防。

保陰煎(汪纘功方)

這是一種治療虛勞的方劑,之所以稱為「保陰」,因為虛勞往往是由陰虛引起。配方中以二地(生地和熟地)滋潤腎水為主要成分,二冬(麥冬和天冬)清涼潤肺為輔助,龍眼能滋潤脾胃,促進金屬元素的生成,玉竹則滋潤肺部,增強腎功能並滋養肝臟。對於陰虛的人來說,可以通過味道補充,人乳和龜板等富含血肉的食材可以滋潤乾燥,增加陰液。此外,還加入了茯苓和山藥來調節脾胃,防止陰液過度滋潤。牛膝能夠引導藥物下達到需要的地方,石斛則可以用來代替水,作為煎藥的材料。

使虛羸之體,得以充血生津而有所恃。內熱有汗加地骨皮,內熱無汗加牡丹皮。腰痛加枸杞、杜忡,或加豬腰、豬脊髓。盜汗加棗仁、五味子,怔忡不寐加棗仁,咳嗽加桑白皮、枇杷葉、百合,有痰加貝母,有血加藕汁童便,食少加薏苡仁,泄瀉去生地、天冬,加山茱、白芍、大棗、蓮肉,肺脈按之無力者,宜加人參。

暖肝煎(景岳方)

白話文:

要讓體虛的人補充血液、滋潤津液,才能有所依靠。內熱有汗的加地骨皮,內熱無汗的加牡丹皮。腰痛的加枸杞、杜仲,也可以加豬腰、豬脊髓。盜汗的加棗仁、五味子,心神不安、失眠的加棗仁,咳嗽的加桑白皮、枇杷葉、百合,有痰的加貝母,有血的加藕汁童便,食慾不振的加薏苡仁,腹瀉的去掉生地、天冬,加入山茱萸、白芍、大棗、蓮肉,肺部脈搏摸起來無力的,應該加人參。

此治陰寒疝氣之方,疝屬肝病,而陰寒為虛,故用當歸(二三錢)、枸杞(三錢)以補真陰之虛,茯苓(二錢)以泄經腑之滯,肉桂(一二錢)補火以鎮濁陰,烏藥(二錢)利氣而疏邪逆,小茴(二錢)、沉香(一錢,或用木香)為疝家本藥,生薑為引,辛以散之。如寒甚者,吳萸、附子、乾薑,亦可加入。

腎氣丸(仲景方),六味地黃丸(錢仲陽方),加味腎氣丸(《濟生》方)

白話文:

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陰寒疝氣的。疝氣屬於肝臟的病症,而陰寒屬於虛證,所以用當歸(二三錢)、枸杞(三錢)來補益真陰的虛損,茯苓(二錢)來疏通經絡和臟腑的阻塞,肉桂(一二錢)補腎陽來鎮壓濁陰,烏藥(二錢)行氣並疏通邪氣逆流,小茴(二錢)、沉香(一錢,或用木香)是治療疝氣的常用藥,生薑作為引藥,辛味可以散寒。如果寒氣很重,可以加入吳茱萸、附子、乾薑等藥物。

此外,還有腎氣丸(仲景方)、六味地黃丸(錢仲陽方)、加味腎氣丸(《濟生》方)等方劑可以參考。

仲景治虛勞痰飲消渴及婦人轉胞,並用腎氣丸。至崔氏移治腳氣上入。更名八味丸,後人遂為溫補命門之通劑。至錢仲陽治小兒,以體屬純陽,故去桂附,後人遂為峻補真陰之通劑。至《濟生方》又於腎氣丸中加牛膝、車前以治水腫,方書或以六味地黃丸為主方,或以加味腎氣為《金匱》腎氣丸,由不明制方之源流也。

左歸丸(景岳方)

左歸宗錢仲陽六味丸,減去丹皮者,以丹皮過於動汗,陰虛必多自汗盜汗也。減去茯苓、澤瀉者,意在峻補,不宜於淡滲也。方用熟地之補腎為君(八兩),山藥之補脾(四兩)、山茱之補肝(四兩)為臣,配以枸杞補精(四兩),川膝補血(三兩,酒洗蒸熟精滑者不用),菟絲補腎中之氣(四兩),鹿膠(四兩,敲碎炒珠)、龜膠(四兩,敲碎炒珠)補督任之元。雖曰左歸,其實三陰並補,水火交濟之方也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治療虛弱、痰飲、消渴和婦人轉胞等病症,常使用腎氣丸。到了崔氏,將治療腳氣的方法應用到上身,並將腎氣丸改名為八味丸,後人因此將其視為調理命門的通用藥方。錢仲陽為小孩治療時,考慮到小孩屬純陽之體,因此在六味丸中去除了桂附,後人將其視為強調補真陰的通用藥方。《濟生方》在腎氣丸中加入牛膝和車前,用於治療水腫,有的方書將六味地黃丸作為主方,有的則認為加味腎氣是《金匱》腎氣丸的變種,這都是因不明瞭配方的來源而產生的誤解。

左歸丸(景嶽方)

左歸丸基於錢仲陽的六味丸,但去除了丹皮,因為丹皮容易導致多汗,對陰虛的人來說尤其如此。去除了茯苓和澤瀉,因為這是為了強力補益,不適合淡滲。方子以熟地補腎為君(八兩),山藥補脾(四兩)、山茱萸補肝(四兩)為臣,並配以枸杞補精(四兩),川膝補血(三兩,需酒洗蒸熟且只選精滑者),菟絲補腎中的氣(四兩),鹿膠(四兩,敲碎炒珠)、龜膠(四兩,敲碎炒珠)補督任之元。雖然稱為「左歸」,實際上是三陰並補,水火交濟的方子。

至於加減之法,如真陰失守,虛火炎上者,去枸杞、鹿膠,加女貞、麥冬。火爍肺金,乾枯多嗽者,加百合。夜熱骨蒸者,加地骨皮。小水不利不清者,加茯苓。大便燥結者,去菟絲,加肉蓯蓉。一切柔潤之品,在所必用。又如氣虛加人參,血虛微滯加當歸,腰膝痠痛加杜仲,臟平無火而腎氣不充,去龜膠,加補骨脂、蓮肉、胡桃。宜清宜補,應寒應熱,總在臨症化裁。

右歸丸(景岳方)

仲景腎氣丸,意在水中補火,故於群隊陰藥中加桂附。而景岳右歸,峻補真陽,方中惟肉桂(二兩)、附子(制,二兩)、熟地(八兩)、山藥(四兩)、山茱(四兩),與腎氣丸同,而亦減去丹皮之辛,澤瀉、茯苓之淡滲。枸杞、菟絲、鹿膠三味,與左歸丸同,去龜膠、牛膝之陰柔,加杜仲(四兩,薑湯制)、當歸(三兩,便溏忌用)溫潤之品,補右腎之元陽,即以培脾胃之生氣也。其加減之法,陽衰氣虛,必加人參以為之主。

白話文:

調整藥方的方法,例如真陰不足、虛火上升的人,就應該去掉枸杞、鹿膠,加入女貞、麥冬。如果肺金受損,乾燥咳嗽,就應該加入百合。如果晚上發熱骨頭痠痛,就應該加入地骨皮。如果小便不順暢,就應該加入茯苓。如果大便乾燥,就應該去掉菟絲,加入肉蓯蓉。所有滋潤的藥材都要根據情況使用。另外,如果氣虛就應該加入人參,如果血虛瘀滯就應該加入當歸,如果腰膝痠痛就應該加入杜仲。如果身體無火但腎氣不足,就應該去掉龜膠,加入補骨脂、蓮肉、胡桃。清熱補虛,寒熱適應,都要根據病情靈活調整。

右歸丸是景岳方,源自仲景的腎氣丸,用意是在水中補火,所以將桂枝、附子加入陰性藥材中。而景岳右歸丸則偏向於峻補真陽,藥方中只有肉桂、附子、熟地、山藥、山茱萸,與腎氣丸相同,但去掉了丹皮的辛辣和澤瀉、茯苓的淡滲性質。枸杞、菟絲、鹿膠三味與左歸丸相同,但去掉了龜膠、牛膝的陰柔性質,加入了杜仲和當歸溫潤的藥材,補益右腎的元陽,也同時滋養脾胃的生氣。如果陽氣衰弱、氣虛,就必須加入人參作為主要的藥材。

陽虛精滑,或帶濁便溏,加補骨脂。飧泄腎泄不止,加北五味、肉豆蔻。飲食減少,或不易化,或嘔吞酸,加乾薑。腹痛不止,加吳茱萸。腰膝痠痛,加胡桃肉。陰虛陽痿,加巴戟、肉蓯蓉,或加黃狗外腎,與鹿膠同為血肉之補,誠為治命火衰微之要劑。

百勞丸

勞瘵積滯,即世俗所稱乾血勞是也,而於婦女為多,患此百無一痊。大半都為藥壞,非破氣,即滋陰,非寒涼,即溫補,俱未中病,故無一效。是方據許州陳大夫云:此仲景所傳,治一切勞瘵積滯,不經藥壞者宜服,則知此為治勞瘵積滯之第一方,並以知曾經藥壞者服之不效矣。

白話文:

陽氣不足,精液滑泄,或伴隨濁白帶下、大便稀溏,可加補骨脂;飯食不消化,腎氣虛弱,泄瀉不止,可加北五味、肉豆蔻;食慾不振,難以消化,或伴隨嘔吐反酸,可加乾薑;腹痛不止,可加吳茱萸;腰膝痠痛,可加胡桃肉;陰虛陽痿,可加巴戟、肉蓯蓉,或加黃狗外腎,與鹿膠同為補益血肉之藥,可有效治療命門火衰微。

百勞丸為治療勞瘵積滯之良方,即俗稱乾血勞,多見於婦女,此病難以治愈,大多因藥物誤用而加重病情,或破氣傷陽,或滋陰過度,或寒涼傷脾,或溫補過猛,均未對症下藥,故無效。此方為仲景所傳,可治療一切勞瘵積滯,但對藥物誤用者則無效。

方用乳香(一錢),沒藥(一錢),虻蟲(十四個),水蛭(十四個),大黃(四錢),桃仁(十四個),攻積消滯之中,加人參(二錢),當歸(二錢),護持氣血,是寓守於戰之意也。煉蜜為丸,急藥緩投,則不傷於峻也。百勞水杓揚百遍者是,又名甘瀾水,於五更時候,取水下百丸,一片清空之氣,以盪滌邪穢也。惡物既下,只服白粥十日,取淡味以養陰,以示不可驟用補劑也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使用乳香、沒藥各一錢,虻蟲、水蛭各十四個,大黃四錢,桃仁十四個,用來攻破積滯,消除停滯的食物。

為了保護氣血,在方子中加入人參、當歸各二錢,這是寓守於戰之意,也就是說,在攻破積滯的同時,也要保護身體的元氣。

將藥材煉蜜製成丸劑,服用時先用急性的藥物,再用緩性的藥物,這樣就不會因為藥性峻猛而傷到身體。

另外,還要用百勞水杓揚水百遍,也就是將水反复倒入水杓中,再倒出來,如此反覆百次。這種水也叫做甘瀾水,要在五更時分,取水下百丸藥,讓藥性快速清空,以此來蕩滌邪氣。

惡物排泄乾淨後,只服用白粥十日,以淡味養陰,表明不可立即服用補藥。

祛風丸(潔古方)

枸杞、白芍、地骨皮、生地、熟地皆補血之品,而加黃耆以固表,枳殼以疏里,甘草以和中,一派調和營衛,獨防風一味為風藥,等分蜜丸,而特名為祛風丸者,以血行風自滅也。

四神丹(東垣方)

元參、當歸、生地,亦皆補血之品。而加羌活之走經散表者於其間,則能消解血分蘊積之風。丸用等分,煎服亦可。是方與前方,治癘風者,俱可為久服之方,取其調和營衛而不傷胃也。

白話文:

祛風丸(潔古方)

枸杞、白芍、地骨皮、生地、熟地都是補血的藥材,加入黃耆可以固表,枳殼可以疏通內裡,甘草可以調和脾胃,整體藥性調和營衛氣血,只加入獨活這一味風藥,等量製成蜜丸,特稱為祛風丸,這是因為血行通暢,風邪自然消散。

四神丹(東垣方)

元參、當歸、生地,也是補血的藥材。加入羌活,可以通經絡、散表邪,因此可以消解血分裡面的風邪積聚。藥材等量製成丸劑,煎服亦可。這個方子和上面的祛風丸,都可以長期服用來治療癘風,因為它們調和營衛而不傷脾胃。

化痰丸(王節齋方)

痰因火而逆上,凝結喉間,吐咯難出者,名老痰鬱痰。病在至高之分,非寒非濕,若用辛溫香燥,不特已過病所,抑且以火濟火。是方天冬(一兩),黃芩(一兩)以清肺,連翹(五錢)、青黛(三錢另研)以清心,蛤粉(一兩),芒硝(三錢,另研),軟堅散結,香附(三錢,鹽湯,浸炒),橘紅(一兩),利氣寬胸,蔞仁(一兩)為痰嗽所必需,復用桔梗(五錢)舟楫之劑浮而上之,此症根蒂已深,非湯藥所能速愈,故用丸以緩之。用煉蜜少加薑汁以作丸者,藉其辛甘之味,留戀喉間也。

白話文:

化痰丸(王節齋方)

當痰火上逆,凝聚於喉嚨,難以吐出,稱為老痰鬱痰。這種病症位於人體最高部位,並非寒濕所致,若使用辛溫香燥的藥物,不僅不能治病,反而會火上澆油。

此方使用天冬(一兩)、黃芩(一兩)清肺,連翹(五錢)、青黛(三錢,另研)清心,蛤粉(一兩)、芒硝(三錢,另研)軟堅散結,香附(三錢,鹽湯浸炒)、橘紅(一兩)利氣寬胸,蔞仁(一兩)是治療痰嗽的必需品,再用桔梗(五錢)作為舟楫之劑,幫助藥力上浮。

由於這種病症根深蒂固,非湯藥能快速治癒,故用丸劑緩慢調理。用煉蜜少加薑汁製成丸藥,藉由辛甘之味,讓藥效留在喉嚨,持續作用。

代溫中丸

丹溪小溫中丸,治腫脹之屬於濕熱者。《局方》禹餘糧丸,治水腫之屬於寒濕者。二方並用針砂。小溫中丸六君子合苦參黃連等,意在補虛以去其濕熱,熱為標而濕為本,故以溫中立名。禹餘糧丸,以餘糧蛇黃針砂為主,輔佐之屬,不外開鬼門、潔淨府、去菀陳莝三法,而復以薑桂附之大溫大熱,則通陽祛陰,奏功最捷,不治水而水自逐矣。

白話文:

代溫中丸

丹溪先生的《小溫中丸》主要用於治療腫脹,屬於濕熱症。而《局方》中的《禹餘糧丸》則用於治療水腫,屬於寒濕症。這兩個方子可以同時使用,並加入針砂。

小溫中丸由六君子湯加上苦參、黃連等藥材組成,用意是補虛以去除濕熱。其中,熱是表象,而濕才是根本,所以才以溫中作為方名。

禹餘糧丸則以餘糧蛇、黃芪、針砂為主藥,並輔以其他藥材。其作用主要是開通鬼門(指膀胱)、清潔府庫(指腸胃)、去除菀陳莝(指積滯)。同時,還加入薑、桂、附子等溫熱藥,具有通陽祛陰的功效,效果非常迅速。只要調理好陽氣,就能驅散陰寒,水腫自然會消退。

然二方誠為腫脹要藥,而一用人參貴重,貧富不便道行,一苦製法浩繁,鄉野不能預備,此代溫中丸之所由設也。方用醋製針砂一兩,性燥重墜,能於胃中平肝邪克賊之氣,香附三錢,乾漆灰三錢,一氣一血,復以平胃散健脾燥濕,蒸餅為丸,湯酒任下,並不雜入寒涼,不失溫中之義。

旋覆花湯,澤瀉(皆仲景方)

是方仲景治肝著,及半產漏下,孫真人《千金方》亦採之,後世罕用,近時王晉三葉天士改用青蔥管理氣,新絳和血,治脅痛等症,開後人治絡法門,而我鄉不審制方之旨,疑新絳為代紅花,反議用者之好奇,其實紅花與新絳,治分天淵。仲景云:肝著,其人常欲蹈其胸上,未先苦時,但欲飲熱。

白話文:

雖然這兩種藥方都是治療腫脹的良藥,但其中一個方子需要用到人參,價格昂貴,貧富差距很大,不方便推廣使用;另一個方子則製作過程繁瑣,鄉間百姓無法準備齊全,因此溫中丸才應運而生。

溫中丸的方子是用醋製針砂一兩,性燥重墜,能平肝邪氣,克制賊氣;香附三錢,乾漆灰三錢,一氣一血;再加入平胃散健脾燥濕,以蒸餅製成丸劑,用湯或酒服用,不加入寒涼藥材,符合溫中之義。

旋覆花湯和澤瀉都是仲景方,用於治療肝著和半產漏下。孫真人《千金方》也收錄了這個方子。後世醫家很少使用這個方子,直到近時王晉三葉天士改用青蔥管理氣,新絳和血,治療脅痛等症,開創了後人治療絡法的先河。然而,我鄉的一些人沒有深入了解方子的本意,誤以為新絳可以替代紅花,反而質疑用新絳的人是為了追求新奇,其實紅花和新絳,治療功效天差地別。

仲景說:肝著的人,經常想用手按壓自己的胸口,在病發前沒有感到痛苦,只想要喝熱水。

蓋肝邪必由肺家傳來,肝氣著而不行,欲還之肺,故常欲蹈其胸上。用旋覆花者,散結氣以安肺也。其人素有積冷,故先欲飲熱,全用蔥之青白,通陽以開積冷也。新絳雖紅藍花染就,而質本繭絲,功能補脾,且內有烏梅黃柏以監製之,則取其和血而非破血。所以婦人寒虛相搏,半產漏下,亦用此方。

至若紅花止治血結,仲景另用紅藍花一味,酒煎單服,以治婦人六十二種風,腹中血氣刺痛。高明之士,盍將仲景書細細繹之。

虎杖湯(《本事》方)

白話文:

肝臟的病邪通常會傳到肺部,導致肝氣鬱結無法運行,想要回到肺部,因此病人常會想踩踏自己的胸部。使用旋覆花可以散結氣,使肺部安寧。病人原本就體寒積冷,所以先想要喝熱的東西,完全用蔥的青白部分,可以通陽氣,打開積冷。新絳雖然用紅藍花染色,但本質是蠶絲,具有補脾的功效,而且裡面還有烏梅和黃柏作為輔料,目的是和血而不是破血。所以婦女因寒虛相搏,導致半產漏下,也可以用這個藥方。

至於紅花止血結,張仲景另用紅藍花單味,用酒煎煮單獨服用,用來治療婦女六十二種風,腹中血氣刺痛的病症。有學問的人,應該仔細研讀張仲景的著作。

許叔微《本事方》載此,治婦人諸淋。香岩葉氏云:今世無識此藥,每以土牛膝代之。土牛膝一名地嵩,功專消瘀,取其根之鮮者,洗淨搗爛,絞汁大半茶杯,調入麝香乳香各分許,引入至陰之所,隔湯燉熱服之,屢有殊功。不特女科宜用,即男子通淋通瘀,亦要藥也。煎服治產後便閉,及血蠱等症。

生花湯(會稽錢氏方)

產後忌用酸寒,故於四物中去白芍,炮姜去血中之寒,凡外受新邪,及內傷積冷咸宜。桃仁去皮尖生用則能和血,留皮尖炒用則能破血,且地黃生熟異功,亦可隨症施用。大便難者,加肉蓯蓉。若虛甚則加人參,又當從補氣生血之例矣。

白話文:

許叔微在《本事方》裏記載了這個藥方,用來治療婦女的各種尿道問題。香巖葉氏說:“現在世上已經沒有人認識這種藥物,常常拿‘土牛膝’來代替。”“土牛膝”還有一個名字叫作“地嵩”,它的功效是消除淤血。選取新鮮的土牛膝根部,洗淨搗爛後榨出一半茶杯量的果汁,加入一兩份左右的麝香乳香調勻,然後將它放在陰涼的地方加熱服用,屢試有效。不僅婦科可以使用,男性出現排尿困難或血液凝結的情況也可以使用。煮湯喝還可以治療產後便祕以及各種出血症狀。

生花湯(會稽錢氏方) 生產後的女性應該避免食用過於酸澀寒冷的食物,所以在傳統的四物湯基礎上去掉白芍,並添加炮製過的生薑去除體內的寒氣。無論是受到外部的新病還是內部積聚的老病都適合飲用。桃仁要去掉表皮並保留尖端才能起到活血的作用;如果想要達到止血的效果,則需要用油炸的方式處理桃仁。此外,地黃也有不同的效果,可以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種類。如果有大便乾燥的問題,可以在裏面加上一些肉蓯蓉。如果是身體非常虛弱的話則可以再加上人參,這樣就可以按照補氣血、養血的原則進行調理了。

烏鰂骨丸(《內經》方)

凡病實中有虛,則當於虛處推求。虛中有實,即當於實處推求。內經此方治血枯之病,而轉用破瘀之藥,以虛中有實也。夫女子而至月事衰少,而或不來,時病出清液,四肢清,目眩,唾血,前後血,而又不能食,氣竭肝傷可知矣。名曰血枯,不亦宜乎。據此病形,似當溫補,而其間不得不審察者,因病有新久,胸脅有寬否,不能食有妨礙不妨礙之分。若是暴病,胸脅兼無支滿之苦,投以溫補無疑矣。

此則胸脅支滿而妨於食,是厥陰上乘陽明之候,病至則先聞腥臊臭者,腥臊為肝之本氣。病至聞之,不病時則不聞也。原其病因,總是瘀血為患,此非得之一時,良由少年時,有所大脫血,若醉入房中,日積月累而致此疾耳。瘀血不去,則新血不生,故名血枯。不同暴崩暴漏,藥宜溫補者也,治以烏鰂骨四分,藘茹(一分,二物併合,有破宿生新之妙。

白話文:

烏鰂骨丸(《內經》方)

凡是病症表現為實症中有虛症,就應該從虛症方面尋找病因。虛症中有實症,則應從實症方面尋找病因。《內經》中這個方劑用來治療血枯病,卻用破瘀血的藥物,正是因為虛症中藏着實症。

女子月經量少甚至停止,經常排出清液,四肢冰冷,頭暈眼花,吐血,前後陰道出血,而且食慾不振,氣力衰竭,肝臟受損,這些症狀都說明了血枯的病因。

根據這些病症,似乎應該用溫補的方法治療。但是,我們必須仔細觀察病情的久新程度、胸脅部位是否有脹滿感,以及食慾不振是否會影響飲食。

如果是突然發病,胸脅部位沒有脹滿感,那毫無疑問應該用溫補的方法治療。

然而,如果胸脅部位脹滿,影響到飲食,則說明厥陰經氣上衝陽明經,病症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聞到腥臊臭味。腥臊是肝臟的本氣,只有在病發時才會聞到,平時則聞不到。

追究其病因,主要是瘀血作祟。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很可能是年輕時大量失血,比如醉酒後房事過度,日積月累導致的。

瘀血不清除,新的血液就不能生成,所以叫做血枯。這與突然大量出血的病症不同,不需要用溫補藥物,而應該用烏鰂骨四分,藘茹一分,二者混合使用,有破除舊血,生成新血的妙用。

丸以雀卵,溫補助陽,服藥五丸而後飯,使其徐行下焦,復飲以鮑魚汁,取其臭穢之味,以利腸垢而和肝傷也。)

柳陰地黃丸(《本事》方)

生地(二兩),柴胡、黃芩、秦艽(各半兩),赤芍(一兩),皆清肝之品。凡師尼寡婦室女,皆獨陰無陽,欲心萌而不遂,是以陰陽交爭,乍寒乍熱,全類溫瘧,久則為勞,其脈弦出寸口,為陰旺思男之候,宜用此方蜜丸,烏梅湯下,斂而抑之,使陰血得平,則寒熱止矣。

六神散(陳無擇方),七味白朮散(錢仲陽方),星附六君子湯

白話文:

用雀卵做丸藥,溫補陽氣,服藥五丸後再吃飯,讓藥物緩慢地到達下焦,再用鮑魚汁服用,利用它的腥臭味,以利於清除腸垢,調理肝臟損傷。

柳陰地黃丸出自《本事方》,由生地二兩,柴胡、黃芩、秦艽各半兩,赤芍一兩組成,都是清肝之品。凡是師尼、寡婦、室女,都是獨陰無陽,欲心萌發卻不能遂,因此陰陽交爭,忽冷忽熱,全像溫瘧,時間久了就會變成勞損,脈象弦出寸口,是陰氣旺盛想生育男子的徵兆,宜用此方製成蜜丸,服用烏梅湯來幫助藥力下行,收斂抑制,使陰血平復,則寒熱自然停止。

六神散出自陳無擇方,七味白朮散出自錢仲陽方,星附六君子湯則是另外一種藥方。

小兒血脈筋骨未充,多虛熱,亦多虛寒。世醫於虛熱症,惑於外感風寒,而不知補中以除熱。於虛寒症,狃於稚年陽體,而不知溫中以逐寒。如病解後發熱不除,與初病發熱不同,乃元氣虛而陽浮於外也,當用六神散固氣收陽之法。如泄瀉作渴,肌表發熱,非感冒也,乃津液少而脾胃虛也,宜用白朮散升清降濁之法。

如慢驚嘔吐,痰涎上潮,此是純陰用事而不支也,當用星附六君子湯固正祛邪之法。三者皆以四君為主,一加山藥、扁豆,一加木香、藿香、葛根,一加南星、白附子,功堪鼎峙。六神散不合生脈者,治在脾而不關肺也,不合四物者,病在氣而不關血也。六味皆沖和純粹之品,收陽歸內,尤為神效。

白話文:

小孩的血脈、筋骨尚未充實,所以容易有虛熱的問題,也常見到虛寒的情況。現代醫學對於虛熱的狀況,往往誤以為是外感風寒,因而只注重治療風寒,忽略了補養身體來消退熱病。對於虛寒的症狀,又因為小孩的身體陽氣較足,便誤以為只要保持身體的溫暖就能夠驅走寒氣,忽略了要適當溫暖身體以去除寒氣。如果在病情得到緩解後仍然有持續的發熱,這與初次發熱的情況不同,表示是元氣虛弱,陽氣浮現在外,應該使用六神散來固護氣血,收斂陽氣。若出現腹瀉口渴、皮膚發熱,並不是感冒的症狀,而是因為津液不足,加上脾胃虛弱所導致的,應使用白朮散來調理,使清氣上升,濁氣下降。

對於慢性的驚嚇或嘔吐,以及痰涎上湧的情況,這是因為身體純屬陰性而無法支持,應該使用星附六君子湯來固守正氣,清除邪氣。這三種情況都可以以四君子(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)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法,其中一種可以加上山藥、扁豆,一種可以加上木香、藿香、葛根,另一種可以加上南星、白附子,效果相等,可以互相對抗。六神散如果不合生脈(人參、麥冬、五味子),則是因為主要針對脾臟的問題,而不是肺部。如果不合四物(當歸、熟地、白芍、川芎),則是因為疾病主要影響氣血,而不是血液本身。六味藥都是調和、純淨的藥材,能夠收斂陽氣回歸內部,效果極佳。

白朮散以二香佐四君,因脾喜芳香,補脾之功更捷。以葛根甘寒直走陽明,清陽得升而熱自除矣。至若風痰非南星莫效,寒痰非白附不除,而當寇深之日,有四君以坐鎮其間,此為有制之師。

白話文:

白術散是以「二香」和「四君」配合使用,因為脾胃喜歡芬芳的味道,這樣可以更快地增強對脾胃的滋養效果。「葛根」是甜味且性質涼爽,可以直接進入到胃經,讓身體中的能量得以上升,從而消除熱氣。如果是由於風邪或痰引起的疾病,只有用南星纔能有效治療;如果是由於寒冷所造成的痰病,則需要用白附子來去除它們。在這種情況下,在疾病的最嚴重時期,如果有四君子的存在,就可以穩定病情,這就像有一支受到控制的軍隊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