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舉要》~ 卷六 (3)
卷六 (3)
1. 治老人醫案
老人元虛,病宜扶元,人人知之。竟有陽氣充實,常服大寒之藥,常得帶病延年者。南匯本城謝凰鳴年七十有四,因上年秋間涉訟到郡,舟中冒暑,即發溫瘧。微寒惡熱,胸膈痞悶,余適寓郡城,用清心涼膈散而寒熱止,繼用半夏瀉心湯而痞悶除,旋即結訟回南,不再服藥。延至初冬,喘嗽大作,醫用疏散,愈治愈劇。
至新正初十外,日夜不能交睫,痰涎盈盆盈碗,囑其子恩榮等速辦後事,無餘望矣。適有徽友汪郁廷在座,謂此證仍請予診治,必有出奇制勝之處。郡城僅一浦之隔,何不專舟邀歸以一診。凰鳴平日持家甚儉,因欲死裡求生,不得不從汪議,余亦以世好難辭,即束裝東歸。
時已正月十六夜,診畢,即知其誤用辛溫,許以尚可挽救,方用大劑白虎,參入大劑犀角地黃,堅服四十餘日而全愈。若不細察其脈,而但拘年齒以施治,必至抱怨九泉。至嘉慶二十五年,重遊泮水,至道光五年,已八十有四。一日不飲蔗汁梨漿等味,即大便艱澀,辛溫誤人有如此。
白話文:
[治療老年人病例]
對於老年人因為本源虛弱,病情應當從扶持本源著手,這點大家都知道。然而,確實存在一些人,他們體內陽氣充沛,長期服用極寒的藥物,卻能帶著疾病延續生命。南匯本城的謝凰鳴,年齡七十四歲,去年秋天因為涉及訴訟前往郡城,途中在船上遭受暑氣,隨即發作了溫熱的瘧疾。他感到輕微寒冷且畏熱,胸口和膈肌有壓迫感,當時我正好住在郡城,使用了清心涼膈散,他的寒熱症狀得以停止,接著用半夏瀉心湯,消除了他的壓迫感,隨後就解決了訴訟返回南匯,沒有再繼續吃藥。
直到初冬,他的喘息和咳嗽突然嚴重起來,醫生採用了疏解的治療方法,病情卻越治越嚴重。
到了新年正月初十,他晝夜難眠,痰液滿盆滿碗,他囑咐兒子恩榮等人迅速辦理後事,對康復已經不抱希望。恰巧有位徽州朋友汪鬱廷在場,他認為這個病情應該由我來診治,一定會有出奇制勝的地方。郡城只隔一條河,為什麼不專門派人來接我回去診斷呢?謝凰鳴平日管理家庭非常節儉,為了在絕境中尋求生存,不得不聽從汪鬱廷的建議,我也因為與他有交情無法推辭,馬上收拾行李返回東邊。
當時已經是正月十六的晚上,診斷完畢,就知道他誤用了辛辣溫補的藥物,我告訴他還有挽救的機會,開出的大劑量白虎湯,加入大劑量的犀角地黃,他堅持服用了四十多天,病情完全康復。如果不仔細檢查他的脈象,只是單純根據年齡來治療,必定會導致他在九泉之下抱怨。直到嘉慶二十五年,我再次遊覽泮水,到了道光五年,他已經八十四歲。如果一天不喝甘蔗汁、梨汁等,就會有大便困難的情況,辛辣溫補的藥物誤人的程度竟然這樣深。
以上就是這個病例的詳細經過。
2. 瘧疾醫案
寒熱往來之瘧,治宜小柴胡湯。不知陰虛之體,用之轉增大患者,郡城姚敬修夏日病瘧,醫投小柴胡十餘劑,竟無增減,停藥二日,忽然發厥,舌短眩暈,危在頃刻。居與余寓相近,急來延診,余用大劑清肝之藥,一服而安。知其多服柴胡,肝陰虧乏,厥陽亢逆也。愈後四肢痠麻,用養陰藥調理半年,始得平復。
三陰久瘧,陽虛氣虛,人易知之,不知初因暑熱而起者,久瘧保陰為主。南匯本城沈熙曾堅信余言,服二十餘劑而愈。其他服溫補,而致斃者,余親見二人也。
白話文:
[瘧疾治療案例]
對於那種忽冷忽熱的瘧疾,中醫傳統上建議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然而,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此藥方,尤其是那些體質偏陰虛的人,服用後反而可能使病情加重。例如,縣城裏的姚敬修在夏天時患上了瘧疾,醫生給他開了十多劑的小柴胡湯,但病情卻沒有任何好轉。停藥兩天後,他突然出現休克症狀,舌頭收縮,頭暈目眩,生命垂危。因爲我和他住得很近,所以他們緊急找我診治。我給了他大量的清肝藥物,只一劑他就穩定了下來。我知道這是因爲之前他服用過多的小柴胡,導致肝部陰氣不足,陽氣過度上升所致。痊癒後,他四肢痠麻,我用滋陰藥調理了半年,才得以完全恢復。
長期患有三陰久瘧的人,如果陽氣和元氣虛弱,人們通常都能理解。但是,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如果瘧疾最初是因爲酷熱引起的,那麼治療時應以保護陰氣爲主。比如南匯本地的沈熙曾,他堅信我的說法,服用了二十多劑藥後病情就好了。而我親眼見過的另外兩個人,他們服用溫補藥,最終卻因此喪命。]
3. 痢疾醫案
府廩生高菊裳(名崇瑚弟藥房名崇瑞選拔又中式)令堂,病陽虛久痢,醫頻服溫補延至半載,病反增劇,晝夜三五十次。余診時,但述腰脊空痛異常,遂用斑龍丸峻補奇脈。初服一劑,病勢大減,自後連服數劑,竟無增減,服參些少,略安片刻,而菊裳藥房昆仲,以尊人病怔忡經年,參藥大費,人參豈能常服。余為沉思良久,改用黃耆建中加鹿角。
時有醫士李蘅堂(秀)在座,謂峻補之法,繼以宣通陽氣,亦是一法。力贊此方為中病,堅服二十餘劑而愈。
華庠生王羲令堂秋月病熱,初延李孝廉謹診視,用薄荷、連翹、山梔等,俱用薑汁製服,服後發厥,復延一時醫診視,用白虎湯清火,人事雖清,下痢不止。改用補劑,亦無效驗。王生系瑤峰先生令孫,餘本屬世好,來寓力懇專治。餘倍費苦思,用仲景桃華湯而愈。
南匯東門李連城病肝氣脹痛,因多服左金,遂至下痢不止,食飲不思,人亦不與之食。更醫則倏張倏李,用藥則惟術惟苓,僉云不治,已措辦後事矣。不得已而索治於余,予令其早上服大劑歸脾,晚間服大劑六味,並令家人誘其食肉,即有效驗,一月全痊。
白話文:
[醫治痢疾案例]
府廩生高菊裳(其兄名崇瑚,自己開設藥房,名為崇瑞選拔,同時也是中式藥師)的母親,患了長期的痢疾,病因是體內陽氣虛弱。看過許多醫生,一直服用溫補的藥物,病情持續了半年卻沒有改善,反而惡化,日夜拉痢次數達到三四十次。我為她診斷時,她描述腰背疼痛異常,因此我使用斑龍丸這種強烈補藥來治療她的特殊脈象。初次服用一劑後,病情大幅減輕,之後連續服用幾劑,病情沒有再加重或減輕,稍微服用一些人參,可以短暫感到舒緩。然而,菊裳和他藥房的兄弟,因為他們父親多年來患有心悸,花費大量費用在人參和其他藥物上,人參當然不能長期服用。我深思熟慮後,改用黃耆建中湯加上鹿角。
當時,醫生李蘅堂(字秀)也在場,他認為在強烈補藥後,應該跟進以宣通陽氣的方法,這也是一個有效的治療策略。他極力贊同我的處方,堅定地讓病人服用了二十多劑,最後病情痊癒。
華庠生王羲的母親在秋季生病發燒,起初請李孝廉診斷,使用薄荷、連翹、山梔等草藥,均以薑汁調服,但服後出現昏厥現象。隨後又請一位醫生診斷,使用白虎湯來清火,雖然神智清醒,但痢疾仍未停止。轉而使用補藥,也無效果。王羲是瑤峯先生的孫子,我與他的家族有深厚交情,因此他來找我專心治療。我經過深思熟慮,使用張仲景的桃花湯治療,最終病情得以康復。
南匯東門的李連城患有肝氣脹痛,因為過量服用左金丸,導致痢疾不止,食慾全無,甚至家人也不讓他吃東西。換醫生就像換衣服一樣頻繁,用的藥也只有茯苓和白朮,大家都說他無法救治,甚至已經開始準備後事。無奈之下,他向我求助,我命令他在早上服用大劑量的歸脾湯,晚上服用大劑量的六味地黃丸,並且要求家人引導他食用肉類,很快就見效,一個月後完全康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