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舉要》~ 卷六 (4)
卷六 (4)
1. 勞倦內傷醫案
南匯南門張寶華,勞倦之餘,又兼食滯,及內傷中之有餘者。脈象狂大,熱渴異常,子系舊戚,平日相信不疑,即用下奪清中之法,但前因葬事太勞,未即痊愈,親友中有疑為失表之證,囑其更請他醫調治。醫謂從未得汗,熱邪內陷之象,用蔥豉等發汗,汗竟不出,反發昏沉。
仍懇予治。予惟以清降為事,漸漸神清食進,始終無汗而愈,愈後大便艱澀,惟服大黃。補藥一劑不服,於以知外邪宜汗,內傷禁汗,內傷之虛者,為勞倦傷,宜補中益氣。飲食傷虛中挾實者,宜枳朮丸。內傷之純實者,則宜攻下也,王安道辨之甚詳。
白話文:
[勞累過度致病的治療案例]
在南匯南門有一位名叫張寶華的人,他在勞累疲憊之後,又因為飲食積滯,導致身體出現過度內傷的情況。他的脈搏呈現出異常的強大與快速,並伴有高熱和極度口渴的症狀。因為我和他是老朋友,平時對我的醫術非常信任,所以我立即採用了清除體內熱毒、調整中焦功能的治療方法。但是,由於他之前處理喪事過於勞累,病情未能馬上好轉。有親朋好友懷疑這是因為治療方式失當,導致表徵未解,於是建議他換醫生治療。
後續醫生認為他從未出汗,是熱邪深入體內的徵兆,因此使用了蔥、豆豉等發汗的藥物,但汗還是沒有出來,反而讓他陷入昏睡狀態。
病人再次向我求診。我堅持以清熱降火為主要治療方向,漸漸地,他的精神恢復,食慾也逐漸增加,雖然整個療程中他都沒有出汗,但最終還是康復了。然而,在康復後,他卻出現了大便困難的情況,只得服用大黃來解決。他一劑補藥也沒吃,這讓我們瞭解到,對於外感疾病,出汗是好的;對於內傷,出汗卻是禁忌。對於因勞累過度導致的內傷虛弱,應該採用補中益氣的方法;對於飲食傷害導致的虛中夾實情況,應該使用枳朮丸;對於純粹實證的內傷,則應採取攻下的治療策略。王安道對這些區別的講解非常詳細。
2. 偏枯醫案
新場鎮閔欽齋年五十外,形體清瘦,多火少痰,冬月忽患偏枯在左,遂從吳門解館而歸,醫惟以補氣消痰為事,反增咽燥喉痹等證。病家謂本原既竭,故用補劑不效。延予聊問消息,余謂其脈其證,純是一團火氣,須用河間治火之法,方用二地二冬知柏等,甘寒苦寒相間。
投二劑,頓覺神情清爽,病者方意未病前數日,左肩胛猶如火燒,始信治火之說為不謬也,繼服虎潛丸而全愈。
提憲稿房陳掌衡夫人患半身不遂,體實瘦弱,疑是血虛,投溫經養血,全無增減。因思《內經》云:痛者寒氣多也,病在脈絡,非辛烈猛重之味,不能勝任。服許學士川烏粥而愈。
白話文:
[案例: 偏側癱瘓的治療]
新場鎮的閔欽齋先生,年過五旬,身材清瘦,體質上火旺而痰少。冬季時,他突然左側身體出現偏癱,於是從吳門辭去教師工作回家。醫生只以補氣和消痰作爲治療方向,反而使他出現咽喉乾燥、喉嚨疼痛等症狀。病人認爲,根源已經耗盡,所以補藥沒有效果。他們請我來詢問病情,我認爲他的脈象和症狀,完全是火氣旺盛的表現,必須採用河間治火的方法,使用生地、熟地、天冬、麥冬、知母、黃柏等藥材,交替使用甘寒和苦寒的藥物。
服用了兩劑後,他立刻感到精神清爽,病人這才意識到,在發病前數日,他的左肩胛就像火燒一樣,這才相信治療火氣的說法是正確的。之後服用虎潛丸,病情完全恢復。
憲稿房的陳掌衡夫人的半身不遂,身體瘦弱,初判爲血虛,使用溫經養血的藥物,但病情沒有改善。我想到《內經》中說:“痛者,寒氣多也”,病在血脈,非辛辣猛烈的藥物無法勝任。最後服用許學士的川烏粥,病情得以痊癒。
3. 痹證醫案
風、寒、濕三氣合而為痹,祛風、祛寒、祛濕,人人知之。不知有當變通者,泗經戴星杓年近四十,因煙業赴上洋,一夕忽患腿痛,不便行走,寓中適有素明醫理者,謂腎氣素虛,乃欲中之漸,必服大造丸可。戴以客寓起居不便,遂乘肩輿而歸。本鎮及郡中之醫,皆用溫藥,並服大造丸,服下掣痛增至十分,兩手亦痛,陽事痿縮,遂延余診。余謂此屬熱痹,俗名流火是也,舌苔雖白,其實絳底,陽事痿縮,王節齋所云鬱火也。
遂用三黃、石膏、犀角地黃等大劑,半月而起於床,更用虎潛大補陰丸等,一月後步履如常矣。
南庠生謝恩榮令堂患熱痹,醫以為血衰氣弱,投以補劑轉劇。余用羚羊角、二冬、玉竹、竹瀝等通絡之劑,投數劑而全愈。
白話文:
【痹證醫案】
在中醫理論中,風、寒、濕三種邪氣結合會導致痹症。去除風邪、寒氣和濕氣,這是眾所周知的療法。然而,有些情況需要靈活應變。泗經地方有位名叫戴星杓的人,年約四十歲,因工作關係前往上海,一夜之間突然感到腿部疼痛,行走困難。恰巧同住的人中有一個對醫學有了解的人,認為他的腎氣一向虛弱,這可能是病情惡化的徵兆,必須服用大造丸治療。但戴星杓考慮到在外住宿生活不便,於是決定搭轎子回家。鎮上的醫生以及城裡的醫師都開了溫補的藥物,包括大造丸,但他服下後疼痛反而加重,甚至雙手也開始疼痛,男性功能萎縮。最後,他找我診治。我認為他的病情屬於熱痹,俗稱流火,雖然舌苔顯白,實際上舌底呈現紅色,男性功能萎縮,正如王節齋所描述的鬱火現象。
我使用了大劑量的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石膏、犀角地黃等藥材進行治療,經過半個月的療程,他可以起牀活動了。之後再使用虎潛大補陰丸等藥物,一個月後,他已經能正常行走。
另外,有位名叫謝恩榮的南方秀才,他的母親患有熱痹症,醫生認為她是因為血氣衰弱,所以開了補藥,但病情反而惡化。我使用了羚羊角、麥冬、天冬、玉竹、竹瀝等疏通經絡的藥物,服用幾次後,病情完全康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