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舉要》~ 卷五 (4)
卷五 (4)
1. 古今方補註
祛風丸(潔古方)
枸杞、白芍、地骨皮、生地、熟地皆補血之品,而加黃耆以固表,枳殼以疏里,甘草以和中,一派調和營衛,獨防風一味為風藥,等分蜜丸,而特名為祛風丸者,以血行風自滅也。
四神丹(東垣方)
元參、當歸、生地,亦皆補血之品。而加羌活之走經散表者於其間,則能消解血分蘊積之風。丸用等分,煎服亦可。是方與前方,治癘風者,俱可為久服之方,取其調和營衛而不傷胃也。
化痰丸(王節齋方)
痰因火而逆上,凝結喉間,吐咯難出者,名老痰鬱痰。病在至高之分,非寒非濕,若用辛溫香燥,不特已過病所,抑且以火濟火。是方天冬(一兩),黃芩(一兩)以清肺,連翹(五錢)、青黛(三錢另研)以清心,蛤粉(一兩),芒硝(三錢,另研),軟堅散結,香附(三錢,鹽湯,浸炒),橘紅(一兩),利氣寬胸,蔞仁(一兩)為痰嗽所必需,復用桔梗(五錢)舟楫之劑浮而上之,此症根蒂已深,非湯藥所能速愈,故用丸以緩之。用煉蜜少加薑汁以作丸者,藉其辛甘之味,留戀喉間也。
代溫中丸
丹溪小溫中丸,治腫脹之屬於濕熱者。《局方》禹餘糧丸,治水腫之屬於寒濕者。二方並用針砂。小溫中丸六君子合苦參黃連等,意在補虛以去其濕熱,熱為標而濕為本,故以溫中立名。禹餘糧丸,以餘糧蛇黃針砂為主,輔佐之屬,不外開鬼門、潔淨府、去菀陳莝三法,而復以薑桂附之大溫大熱,則通陽祛陰,奏功最捷,不治水而水自逐矣。
然二方誠為腫脹要藥,而一用人參貴重,貧富不便道行,一苦製法浩繁,鄉野不能預備,此代溫中丸之所由設也。方用醋製針砂一兩,性燥重墜,能於胃中平肝邪克賊之氣,香附三錢,乾漆灰三錢,一氣一血,復以平胃散健脾燥濕,蒸餅為丸,湯酒任下,並不雜入寒涼,不失溫中之義。
旋覆花湯,紅藍花酒(皆仲景方)
是方仲景治肝著,及半產漏下,孫真人《千金方》亦採之,後世罕用,近時王晉三葉天士改用青蔥管理氣,新絳和血,治脅痛等症,開後人治絡法門,而我鄉不審制方之旨,疑新絳為代紅花,反議用者之好奇,其實紅花與新絳,治分天淵。仲景云:肝著,其人常欲蹈其胸上,未先苦時,但欲飲熱。
蓋肝邪必由肺家傳來,肝氣著而不行,欲還之肺,故常欲蹈其胸上。用旋覆花者,散結氣以安肺也。其人素有積冷,故先欲飲熱,全用蔥之青白,通陽以開積冷也。新絳雖紅藍花染就,而質本繭絲,功能補脾,且內有烏梅黃柏以監製之,則取其和血而非破血。所以婦人寒虛相搏,半產漏下,亦用此方。
至若紅花止治血結,仲景另用紅藍花一味,酒煎單服,以治婦人六十二種風,腹中血氣刺痛。高明之士,盍將仲景書細細繹之。
白話文:
祛風丸(潔古方)
這個方子裡的枸杞、白芍、地骨皮、生地、熟地都是補血的藥材,另外加上黃耆來加強身體的防禦能力,枳殼來疏通腸胃,甘草來調和脾胃,整體來說是個調和身體內外氣血的方子。特別的是,其中只有防風這一味藥是屬於祛風的,但這個方子卻被稱為祛風丸,那是因為當氣血運行順暢時,風邪自然就會被消滅了。
四神丹(東垣方)
元參、當歸、生地也都是補血的藥材,加入羌活這種能走竄經絡、發散體表的藥,可以消除血分裡積聚的風邪。這個方子可以做成藥丸,也可以煎煮服用。這個方子和前面的祛風丸,都可以用來治療癘風這種疾病,而且可以長期服用,因為它們能調和身體的氣血,又不會傷害脾胃。
化痰丸(王節齋方)
痰是因為火氣上逆,凝結在喉嚨裡,難以咳出,這種情況叫做老痰或鬱痰。這種病屬於身體的高處,不是因為寒冷也不是因為潮濕引起的。如果用辛溫、香燥的藥物來治療,不但不能對症下藥,反而會加重火氣。這個方子用天冬和黃芩來清肺熱,用連翹和青黛來清心火,用蛤粉和芒硝來軟化堅硬的痰結,用香附和橘紅來疏通氣機,擴寬胸腔,用蔞仁來治療咳嗽。另外還用桔梗這種藥,像船一樣把藥力向上引導。因為這種病根深蒂固,不是湯藥能很快治好的,所以用藥丸來慢慢治療。用煉製過的蜂蜜加上少許薑汁做成藥丸,是藉助它們辛辣甘甜的味道,讓藥力留在喉嚨發揮作用。
代溫中丸
丹溪的小溫中丸是治療水腫屬於濕熱的,局方的禹餘糧丸是治療水腫屬於寒濕的。這兩個方子都用了針砂。小溫中丸用六君子湯合苦參黃連等,用意是補身體的虛弱來去除濕熱,熱是表面現象,濕才是根本原因,所以叫做溫中。禹餘糧丸以禹餘糧、蛇黃、針砂為主,其他的藥都是輔助,不外乎開鬼門(發汗)、潔淨府(利尿)、去菀陳莝(排泄)這三種方法,再用薑、桂、附子等溫熱的藥,來通陽氣、去除陰寒,效果很快,不用直接治療水腫,水腫自己就會消退。
雖然這兩個方子都是治療水腫的重要方劑,但是小溫中丸用人參比較貴重,不方便普通人使用,禹餘糧丸製作方法又比較繁瑣,鄉下地方沒有辦法準備,所以才有了這個「代溫中丸」。這個方子用醋炮製過的針砂,能平胃氣,克制肝氣;再用香附和乾漆灰,能調理氣血,再加上平胃散健脾燥濕。用蒸餅做成藥丸,用湯或酒送服,不加入寒涼的藥,保持溫中的作用。
旋覆花湯、紅藍花酒(皆仲景方)
這個方子是仲景用來治療肝著,以及婦女產後出血的。孫思邈在《千金方》裡也有記載,但是後世很少用。近代王晉三和葉天士改用青蔥來疏理氣機,用新絳來活血,治療脅痛等疾病,開創了後人治療經絡的思路。但是我們鄉下地方的人不明白這個方子的用意,以為新絳是代替紅花,反而認為用的人是標新立異,其實紅花和新絳治療的方向完全不同。仲景說肝著的人,常常想用腳踩在胸上,還沒發病的時候,只想喝熱的東西。
這是因為肝的邪氣一定是從肺部傳來的,肝氣鬱結,想要回到肺部,所以才會想用腳踩在胸上。用旋覆花,是為了散開鬱結的氣,來安定肺部。這個人本身就有積寒,所以才會想喝熱的東西,用蔥的青白部分,是為了通陽氣,打開積聚的寒氣。新絳雖然是用紅藍花染的,但是它的本質是蠶絲,能夠補脾,而且有烏梅和黃柏來制約它,所以它是用來調和氣血的,而不是用來破血。因此婦女因為寒虛引起的產後出血,也可以用這個方子。
至於紅花,它只治療血瘀。仲景另外用紅藍花一味,用酒煎煮單獨服用,來治療婦女六十二種風病,以及腹中氣血刺痛。聰明的人,應該把仲景的書仔細研究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