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舉要》~ 卷五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5)

1. 古今方補註

虎杖湯(《本事》方)

許叔微《本事方》載此,治婦人諸淋。香岩葉氏云:今世無識此藥,每以土牛膝代之。土牛膝一名地嵩,功專消瘀,取其根之鮮者,洗淨搗爛,絞汁大半茶杯,調入麝香乳香各分許,引入至陰之所,隔湯燉熱服之,屢有殊功。不特女科宜用,即男子通淋通瘀,亦要藥也。煎服治產後便閉,及血蠱等症。

生花湯(會稽錢氏方)

產後忌用酸寒,故於四物中去白芍,炮姜去血中之寒,凡外受新邪,及內傷積冷咸宜。桃仁去皮尖生用則能和血,留皮尖炒用則能破血,且地黃生熟異功,亦可隨症施用。大便難者,加肉蓯蓉。若虛甚則加人參,又當從補氣生血之例矣。

烏鰂骨丸(《內經》方)

凡病實中有虛,則當於虛處推求。虛中有實,即當於實處推求。內經此方治血枯之病,而轉用破瘀之藥,以虛中有實也。夫女子而至月事衰少,而或不來,時病出清液,四肢清,目眩,唾血,前後血,而又不能食,氣竭肝傷可知矣。名曰血枯,不亦宜乎。據此病形,似當溫補,而其間不得不審察者,因病有新久,胸脅有寬否,不能食有妨礙不妨礙之分。若是暴病,胸脅兼無支滿之苦,投以溫補無疑矣。

此則胸脅支滿而妨於食,是厥陰上乘陽明之候,病至則先聞腥臊臭者,腥臊為肝之本氣。病至聞之,不病時則不聞也。原其病因,總是瘀血為患,此非得之一時,良由少年時,有所大脫血,若醉入房中,日積月累而致此疾耳。瘀血不去,則新血不生,故名血枯。不同暴崩暴漏,藥宜溫補者也,治以烏鰂骨四分,藘茹(一分,二物併合,有破宿生新之妙。

丸以雀卵,溫補助陽,服藥五丸而後飯,使其徐行下焦,復飲以鮑魚汁,取其臭穢之味,以利腸垢而和肝傷也。)

柳陰地黃丸(《本事》方)

生地(二兩),柴胡、黃芩、秦艽(各半兩),赤芍(一兩),皆清肝之品。凡師尼寡婦室女,皆獨陰無陽,欲心萌而不遂,是以陰陽交爭,乍寒乍熱,全類溫瘧,久則為勞,其脈弦出寸口,為陰旺思男之候,宜用此方蜜丸,烏梅湯下,斂而抑之,使陰血得平,則寒熱止矣。

六神散(陳無擇方),七味白朮散(錢仲陽方),星附六君子湯

小兒血脈筋骨未充,多虛熱,亦多虛寒。世醫於虛熱症,惑於外感風寒,而不知補中以除熱。於虛寒症,狃於稚年陽體,而不知溫中以逐寒。如病解後發熱不除,與初病發熱不同,乃元氣虛而陽浮於外也,當用六神散固氣收陽之法。如泄瀉作渴,肌表發熱,非感冒也,乃津液少而脾胃虛也,宜用白朮散升清降濁之法。

如慢驚嘔吐,痰涎上潮,此是純陰用事而不支也,當用星附六君子湯固正祛邪之法。三者皆以四君為主,一加山藥、扁豆,一加木香、藿香、葛根,一加南星、白附子,功堪鼎峙。六神散不合生脈者,治在脾而不關肺也,不合四物者,病在氣而不關血也。六味皆沖和純粹之品,收陽歸內,尤為神效。

白話文:

古今方補註

虎杖湯

這是許叔微《本事方》記載的方子,用來治療婦女各種淋病。葉香岩說,現在的人不認識這個藥,都用土牛膝來代替。土牛膝又叫地嵩,主要功效是消除瘀血。取新鮮的根,洗乾淨搗爛,擠出汁液約半杯,加入少許麝香和乳香,塗抹在陰部,隔水加熱服用,效果很好。不只婦科適用,男子小便不順暢或有瘀血,也是重要的藥。煎服可以治療產後便秘,以及血瘀等疾病。

生花湯

產後忌諱使用酸寒的藥物,所以這個方子在四物湯的基礎上,去掉了白芍,用炮薑去除血中的寒氣。這個方子適合於外感風寒,或是內傷積寒的病症。桃仁去皮尖生用可以活血,留皮尖炒用則可以破血。而且生地黃和熟地黃的功效不同,可以根據病情選擇使用。大便困難的,可以加肉蓯蓉。如果身體很虛弱,就加人參,也要考慮補氣生血。

烏鰂骨丸

凡是疾病實證中有虛弱,就要從虛弱的地方尋找原因;虛證中有實證,就要從實證的地方尋找原因。《內經》這個方子治療血枯病,卻用了破瘀的藥,是因為虛證中有實證。婦女月經量少,甚至停經,有時會流出清稀的液體,四肢冰冷,頭暈,吐血,有時便血,而且吃不下東西,氣力衰竭,可以知道是肝臟受損。這種情況叫做血枯,是很合適的。根據這些症狀,應該要溫補,但是也要仔細觀察,因為病有新舊,胸脅是否脹滿,吃不下東西的程度。如果是急病,而且胸脅沒有脹痛,用溫補的藥物沒有問題。

這個方子的病人是胸脅脹滿而且影響食慾,這是肝氣上乘陽明的表現,病發時先聞到腥臭味,腥臭是肝臟本來的氣味。發病時會聞到,沒病時不會聞到。追究病因,都是因為瘀血引起的,這不是一時造成的,而是年輕時大量失血,或者酒後性行為,日積月累造成的。瘀血不去,新血就無法產生,所以叫做血枯。這和突然大量出血不同,那種情況適合用溫補的藥物。這個方子用烏賊骨四份,茜草一份,兩者合用,有破舊血生新血的作用。

用麻雀蛋做成丸,溫補陽氣,每次吃五顆後再吃飯,讓藥慢慢在下腹部發揮作用。再喝鮑魚汁,取其腥臭的味道,幫助清除腸道的污垢,並緩和肝臟的損傷。

柳陰地黃丸

生地(二兩),柴胡、黃芩、秦艽(各半兩),赤芍(一兩),都是清肝的藥物。凡是尼姑、寡婦、未婚女子,都是獨陰無陽,情慾萌發卻無法滿足,所以陰陽交戰,時冷時熱,很像瘧疾,時間久了會變成勞損。這種情況脈象會顯得弦細而出於寸口,這是陰氣旺盛思念男性的表現。適合用這個方子做成蜜丸,用烏梅湯送服,收斂並抑制陰氣,使陰血平衡,寒熱就會停止。

六神散、七味白朮散、星附六君子湯

小孩的血脈筋骨還沒發育完全,多虛熱,也多虛寒。現在的醫生治療虛熱症,常常被外感風寒迷惑,不知道要用補中來除熱。治療虛寒症,又固執於小孩是陽性體質,不知道要用溫中來驅寒。如果病癒後發熱不退,和剛生病時的發熱不同,是因為元氣虛弱,陽氣浮於外,應該用六神散來固氣收陽。如果腹瀉口渴,皮膚發熱,不是感冒,而是津液不足,脾胃虛弱,應該用白朮散來升清降濁。

如果出現慢驚、嘔吐、痰涎上湧,這是純陰主事而無法支持,應該用星附六君子湯來扶正祛邪。這三個方子都是以四君子湯為主,一個加山藥、扁豆,一個加木香、藿香、葛根,一個加南星、白附子,功效都很強大。六神散不適合和生脈散一起用,因為它的治療重點在脾,不關肺。不適合和四物湯一起用,是因為病在氣,不關血。這六種藥物都性平和純粹,可以將浮越的陽氣收斂歸內,效果非常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