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舉要》~ 卷五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3)

1. 古今方補註

腎氣丸(仲景方),六味地黃丸(錢仲陽方),加味腎氣丸(《濟生》方)

仲景治虛勞痰飲消渴及婦人轉胞,並用腎氣丸。至崔氏移治腳氣上入。更名八味丸,後人遂為溫補命門之通劑。至錢仲陽治小兒,以體屬純陽,故去桂附,後人遂為峻補真陰之通劑。至《濟生方》又於腎氣丸中加牛膝、車前以治水腫,方書或以六味地黃丸為主方,或以加味腎氣為《金匱》腎氣丸,由不明制方之源流也。

左歸丸(景岳方)

左歸宗錢仲陽六味丸,減去丹皮者,以丹皮過於動汗,陰虛必多自汗盜汗也。減去茯苓、澤瀉者,意在峻補,不宜於淡滲也。方用熟地之補腎為君(八兩),山藥之補脾(四兩)、山茱之補肝(四兩)為臣,配以枸杞補精(四兩),川膝補血(三兩,酒洗蒸熟精滑者不用),菟絲補腎中之氣(四兩),鹿膠(四兩,敲碎炒珠)、龜膠(四兩,敲碎炒珠)補督任之元。雖曰左歸,其實三陰並補,水火交濟之方也。

至於加減之法,如真陰失守,虛火炎上者,去枸杞、鹿膠,加女貞、麥冬。火爍肺金,乾枯多嗽者,加百合。夜熱骨蒸者,加地骨皮。小水不利不清者,加茯苓。大便燥結者,去菟絲,加肉蓯蓉。一切柔潤之品,在所必用。又如氣虛加人參,血虛微滯加當歸,腰膝痠痛加杜仲,臟平無火而腎氣不充,去龜膠,加補骨脂、蓮肉、胡桃。宜清宜補,應寒應熱,總在臨症化裁。

右歸丸(景岳方)

仲景腎氣丸,意在水中補火,故於群隊陰藥中加桂附。而景岳右歸,峻補真陽,方中惟肉桂(二兩)、附子(制,二兩)、熟地(八兩)、山藥(四兩)、山茱(四兩),與腎氣丸同,而亦減去丹皮之辛,澤瀉、茯苓之淡滲。枸杞、菟絲、鹿膠三味,與左歸丸同,去龜膠、牛膝之陰柔,加杜仲(四兩,薑湯制)、當歸(三兩,便溏忌用)溫潤之品,補右腎之元陽,即以培脾胃之生氣也。其加減之法,陽衰氣虛,必加人參以為之主。

陽虛精滑,或帶濁便溏,加補骨脂。飧泄腎泄不止,加北五味、肉豆蔻。飲食減少,或不易化,或嘔吞酸,加乾薑。腹痛不止,加吳茱萸。腰膝痠痛,加胡桃肉。陰虛陽痿,加巴戟、肉蓯蓉,或加黃狗外腎,與鹿膠同為血肉之補,誠為治命火衰微之要劑。

百勞丸

勞瘵積滯,即世俗所稱乾血勞是也,而於婦女為多,患此百無一痊。大半都為藥壞,非破氣,即滋陰,非寒涼,即溫補,俱未中病,故無一效。是方據許州陳大夫云:此仲景所傳,治一切勞瘵積滯,不經藥壞者宜服,則知此為治勞瘵積滯之第一方,並以知曾經藥壞者服之不效矣。

方用乳香(一錢),沒藥(一錢),虻蟲(十四個),水蛭(十四個),大黃(四錢),桃仁(十四個),攻積消滯之中,加人參(二錢),當歸(二錢),護持氣血,是寓守於戰之意也。煉蜜為丸,急藥緩投,則不傷於峻也。百勞水杓揚百遍者是,又名甘瀾水,於五更時候,取水下百丸,一片清空之氣,以盪滌邪穢也。惡物既下,只服白粥十日,取淡味以養陰,以示不可驟用補劑也。

白話文:

古今方劑補註

腎氣丸、六味地黃丸、加味腎氣丸

張仲景用腎氣丸來治療虛勞、痰飲、消渴(糖尿病)以及婦女的轉胞(膀胱疾病),後來崔氏將此方改治腳氣上行之症,並改名為八味丸,之後的人們便把它當作溫補命門(腎陽)的常用方劑。錢仲陽則因為小兒體質屬於純陽,所以將腎氣丸中的桂枝和附子去除,之後的人們便把它當作峻補真陰(腎陰)的常用方劑。而《濟生方》又在腎氣丸中加入牛膝、車前子來治療水腫,一些醫書有時以六味地黃丸為主方,有時又把加味腎氣丸當作《金匱要略》中的腎氣丸,這是因為不了解這些方子的來龍去脈啊。

左歸丸

左歸丸是根據錢仲陽的六味地黃丸改編而來,它減去了丹皮,因為丹皮容易導致出汗,陰虛體質的人容易有自汗、盜汗的情況。又減去了茯苓和澤瀉,是因為要峻補,不宜使用利水滲濕的藥材。此方以熟地黃為君藥(八兩),補腎;山藥補脾(四兩)、山茱萸補肝(四兩)為臣藥;再配以枸杞補精(四兩),川牛膝補血(三兩,用酒洗過蒸熟,但精滑者不用),菟絲子補腎中之氣(四兩),鹿膠(四兩,敲碎炒成珠狀)和龜膠(四兩,敲碎炒成珠狀)來補督脈和任脈之元氣。雖然名為左歸,但其實是三陰同補,水火交濟的一個方子。

至於加減的方法,如果真陰不足,虛火上炎,則去掉枸杞和鹿膠,加入女貞子和麥門冬。若是火邪灼傷肺金,導致乾咳,則加入百合。若是夜間發熱,骨蒸潮熱,則加入地骨皮。小便不利,不清澈,則加入茯苓。大便乾結,則去掉菟絲子,加入肉蓯蓉。一切滋潤的藥材,都應適當選用。如果氣虛,則加入人參;血虛有輕微瘀滯,則加入當歸;腰膝痠痛,則加入杜仲;臟腑平和沒有火熱,只是腎氣不足,則去掉龜膠,加入補骨脂、蓮子肉、核桃。總之,要根據病情,該清熱的就清熱,該補益的就補益,該用寒涼的就用寒涼,該用溫熱的就用溫熱,一切都要靈活運用。

右歸丸

張仲景的腎氣丸,用意在水中補火(溫補腎陽),所以在滋陰藥的基礎上加入了桂枝和附子。而景岳的右歸丸,是峻補真陽的,方中肉桂(二兩)、附子(製過的,二兩)、熟地黃(八兩)、山藥(四兩)、山茱萸(四兩)與腎氣丸相同,但也去除了丹皮的辛味,以及澤瀉、茯苓的淡滲之性。枸杞、菟絲子、鹿膠這三味藥與左歸丸相同,但去除了龜膠和牛膝的陰柔之性,加入了杜仲(四兩,用薑湯製過)和當歸(三兩,大便溏瀉者忌用)這類溫潤之品,用來補益右腎的元陽,同時也是為了培補脾胃之氣。至於加減的方法,如果是陽虛氣虛,一定要加入人參來加強補氣之力。

若是陽虛精滑,或者帶下渾濁、大便溏瀉,則加入補骨脂。如果出現久瀉不止,則加入北五味子和肉豆蔻。若是飲食減少,或者消化不良,或者嘔吐吞酸,則加入乾薑。若是腹痛不止,則加入吳茱萸。若是腰膝痠痛,則加入核桃肉。若是陰虛陽痿,則加入巴戟天和肉蓯蓉,或者加入黃狗外腎,與鹿膠同用,都是血肉有情之品,確實是治療命門火衰的要方。

百勞丸

勞瘵積滯,就是俗稱的乾血勞,這種病在婦女中比較多見,患上此病通常很難治癒。大部分都是因為用藥不當導致的,不是破氣,就是滋陰;不是寒涼,就是溫補,全都沒有對症下藥,所以才會沒有效果。這個方子據許州陳大夫說,是張仲景傳下來的,用來治療一切勞瘵積滯,沒有被藥物損傷過的人服用最為適宜,這也說明了如果曾經被藥物損傷過,那麼服用這個方子效果就不好了。

此方用乳香(一錢)、沒藥(一錢)、虻蟲(十四個)、水蛭(十四個)、大黃(四錢)、桃仁(十四個),在攻積消滯的同時,加入人參(二錢)和當歸(二錢)來保護氣血,體現了在攻擊邪氣的同時也要顧護正氣的理念。用蜂蜜煉製成藥丸,讓藥性緩慢釋放,就不會因為藥性過於峻猛而傷害身體了。用甘瀾水(也就是反覆攪動的水)攪動一百遍,在凌晨五更時分,用此水送服一百丸藥,以清空之氣來盪滌體內的邪穢。等到惡物排泄之後,只能吃白粥十天,用清淡的食物來滋養陰液,以此說明不能立即使用補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