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舉要》~ 卷三 (10)
卷三 (10)
1. 雜症合論
厥巔之疾,氣與血俱逆於高巔,故動輒暈去,婦人為多。喻嘉言治吳添官母,以代赭、龍膽、蘆薈、黃連降其上逆之氣,以蜀漆、丹皮、赤芍行其上郁之血,以牡蠣、龍骨、五味斂其浮游之神,最要在每劑藥中,入生豬膽汁二枚,蓋以少陽熱熾,膽汁必干,取同類相求之義也。
面痛有虛實之分,張路玉曰:面為陽明部分,而陽維起於諸陽之會,皆在於面,故面痛皆屬於火。暴痛多實,久痛多虛。高者抑之,郁者開之,血熱者涼之,氣虛者補之。
目疾初起,最要分別風寒風火。內障之症,因頭風致變者多,須從內風主治,不可過用風藥。耳中之症,體虛失聰,責在心腎,邪干竅閉,責在膽經。以腎開竅於耳,心寄竅於耳,膽絡脈附於耳也。
鼻中之病,手太陰手陽明主病。經又云:膽移熱於腦,令人辛頞鼻淵。白芷辛散統治鼻病,以白芷(一兩)散陽明之風,辛夷仁(五兩)散太陰之風,蒼耳仁(炒去皮二錢半)散巔腦之風,並能去腐止淵,薄荷葉(二錢)氣味俱輕,能上行至高之分,為散每服一錢,蔥白湯及茶清湯服,服之不效,亦宜參用治本之法。
齒痛在胃為熱,清胃散主之。在腎為虛,石刻安腎丸主之。若有外邪壅遏者,辛溫散寒,辛涼泄上之法,亦不可廢。
瘰癧婦女為多,不可輕用散堅追毒之劑。《外臺秘要》曰:肝腎虛熱則生癧矣。一方用前胡兩半,川貝一兩,元參二兩,大力子二兩,黃芩兩半,昆布一兩,海藻一兩,紫背天葵一兩,夏枯草二兩,煎湯泛丸,每服三錢有效。若久潰,脈浮大,邪火盛也。面色㿠白,金剋木也,皆不治。
若赤脈貫瞳子,有幾條,則幾年死。肩背作痛,手太陰足陽明為病。肺朝百脈,肺病則不能管束一身,故肺愈為病,即肩背作痛。又背為陽明之府,陽明有虧,不能束筋骨而利機關,即肩垂背曲。若外邪為患,當從太陽經治;沖氣上攻,當從少陰經治。
臂痛分六道,李東垣曰:以兩手仰直垂下,大指居前,小指居後而定之。臂臑之前廉痛者屬陽明,升麻、白芷、乾葛為引經。後廉屬太陽,藁本、羌活為引經。外廉屬少陽,柴胡連翹為引經。內廉屬厥陰,柴胡當歸為引經。內前廉屬太陰,升麻、白芷、蔥白為引經。內後廉屬少陰,細辛、當歸為引經。
胸痹之症,人所通患。喻嘉言曰:胸中如離照當空,曠然無外,地氣一上,則窒塞有加。仲景用栝蔞之潤以豁痰,薤白之滑以利竅,使以白酒,淡而不滯,引藥上行,以解散窒塞之邪。重者用附子、乾薑,切不可任用香燥。
心痛有五,《初學記》曰:五臟失治,皆為心痛。刺治分經,理甚明析。至若舍針用藥,尤宜審此詳義。蓋腎心痛者,多由寒邪上衝,故善瘈。如從後觸其心,胃心痛者,多由停滯,故胸腹脹滿。脾心痛者,多由寒逆中焦,故其病甚。肝心痛者,多由木火之郁,病在血分,故色蒼蒼如死狀。
白話文:
雜症合論
頭頂暈眩的疾病,是因為氣和血都往頭頂衝,所以常常會暈倒,這種情況在婦女身上比較常見。喻嘉言治療吳添官母親的病時,用代赭石、龍膽、蘆薈、黃連來降低往上衝的氣,用蜀漆、丹皮、赤芍來疏通鬱積在上面的血,用牡蠣、龍骨、五味子來收斂浮動的精神。最重要的是,每劑藥都加入兩枚生豬膽汁,這是因為認為少陽的熱很盛,膽汁一定會乾枯,所以用同類的東西來相互補充。
臉部疼痛有虛實之分,張路玉說:臉屬於陽明經的範圍,而陽維脈起於所有陽經的交會處,都在臉上,所以臉痛都屬於火的範疇。突然發作的疼痛多屬實證,很久的疼痛多屬虛證。疼痛部位高的要往下壓制,鬱積的要疏通開,血熱的要用涼藥,氣虛的要用補藥。
眼睛疾病剛開始時,最重要的是分辨是風寒還是風火引起的。內障的症狀,多是因為頭風引起的,必須從治療內風入手,不能過度使用祛風的藥物。耳朵的疾病,如果是因為身體虛弱導致聽力下降,問題在於心和腎;如果是邪氣阻塞了孔竅,問題在於膽經。因為腎開竅於耳,心寄竅於耳,膽經的絡脈也附在耳朵上。
鼻子方面的疾病,主要與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有關。《經》中又說:膽經的熱傳到腦部,會導致鼻子發癢、流鼻涕。白芷有辛散的功效,可以統治鼻子疾病,用白芷(一兩)來疏散陽明經的風,用辛夷仁(五兩)來疏散太陰經的風,用蒼耳仁(炒過、去皮二錢半)來疏散頭頂的風,這些藥都能去除腐肉、止鼻淵。薄荷葉(二錢)氣味輕清,可以上行到頭頂,每次用一錢來散風,用蔥白湯或茶清湯送服。如果效果不好,也應該考慮用治療根本的方法。
牙痛如果是胃熱引起的,用清胃散來治療;如果是腎虛引起的,用石刻安腎丸來治療。如果有外來的邪氣阻塞,也可以用辛溫散寒或辛涼泄上的方法來治療。
瘰癧這種病在婦女身上比較常見,不能輕易使用散堅破結、追毒的藥物。《外臺秘要》說:肝腎虛熱就會產生瘰癧。有一個方子使用前胡兩半、川貝一兩、元參二兩、大力子二兩、黃芩兩半、昆布一兩、海藻一兩、紫背天葵一兩、夏枯草二兩,煎湯後做成藥丸,每次服用三錢有效。如果潰爛很久,脈象浮大,表示邪火很盛。如果臉色蒼白,表示金克木,這些都是不治的徵兆。
如果紅色的血絲穿過瞳孔,有幾條血絲,就會在幾年後死亡。肩背疼痛,主要是手太陰肺經和足陽明胃經的病變。肺主管全身的經脈,如果肺有病就不能管束全身,所以肺病會導致肩背疼痛。另外,背部是陽明經的府地,如果陽明經虛弱,就不能束縛筋骨、讓關節靈活,就會出現肩膀下垂、背部彎曲的情況。如果是外邪侵襲導致的,應該從太陽經治療;如果是氣往上衝,應該從少陰經治療。
手臂的疼痛可以分為六個部位,李東垣說:將兩手向上伸直下垂,大拇指在前,小拇指在後,這樣就能確定疼痛的部位。手臂外前側疼痛屬於陽明經,可以用升麻、白芷、葛根來引導藥效。後側屬於太陽經,可以用藁本、羌活來引導藥效。外側屬於少陽經,可以用柴胡、連翹來引導藥效。內側屬於厥陰經,可以用柴胡、當歸來引導藥效。內前側屬於太陰經,可以用升麻、白芷、蔥白來引導藥效。內後側屬於少陰經,可以用細辛、當歸來引導藥效。
胸痹這種疾病是人們常見的病症。喻嘉言說:胸中應該像太陽照耀天空一樣空曠無阻,如果地氣上升,就會感覺胸悶阻塞。張仲景用栝蔞的滋潤來化痰,用薤白的滑利來疏通孔竅,並且用白酒,因為淡而不滯,可以引導藥性上行,解除胸中的阻塞。病情嚴重的可以用附子、乾薑,但絕對不能濫用香燥的藥物。
心痛有五種情況,《初學記》說:五臟失調都會導致心痛。針刺治療需要分辨經脈,道理非常明確。如果用藥物治療,更應該仔細審查這些道理。腎心痛大多是因為寒邪上衝導致的,所以會抽搐。如果是從背後觸摸心臟時感覺疼痛,屬於胃心痛,大多是因為積滯導致的,所以會胸腹脹滿。脾心痛大多是因為寒氣逆行在中焦,所以病情很嚴重。肝心痛大多是因為木火鬱積導致的,病在血分,所以臉色會像死人一樣蒼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