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霖

《羊毛瘟證論》~ 羊毛溫證論 (3)

回本書目錄

羊毛溫證論 (3)

1. 伏邪窮源論

老少男女貧富不同治

溫邪之為病,因病以訂方,因氣以知病,實因人以治也。何以言之?人類不齊,有老少焉,有男女焉,有貧富焉。推而言之,有形樂志苦,有志樂形苦,有形志皆苦,有形志俱樂。又如是種種各別,其受毒氣則一也。大抵老者氣血就衰,形如枯樹,不可摧殘,治宜早解其毒,於攻之中量其毒注輕重也。幼者氣血未定,腸胃脆薄,不任毒發急,宜早攻,當思一兩歲時作七十歲觀,一周以內作八九十歲觀,自然百無一失。

婦人之病與男子無異,所異者胎前產後經期月候耳。至於貧者勞力飲食自倍,無酒色可思,無機關可用,故腠理常實,而有病拖延,當以急攻為主,免致毒傷內臟。至於富者或終身逸樂,不免累於酒色,或過於勞心,食少事煩,其腠理恆虛,而有病,即醫亦宜量其攻伐,除邪即安正也。至老少用藥攻伐,十之四五,不可太過。至於婦人胎產病、羊毛溫證,並婦女行經等證,另有分治,此其大略也。若夫神而明之,變而通之,又在會心者自用焉耳。

臨證規則

病患難知,有規則而能知道,為化象法,為至理。萬法歸一,在於得其要領。人非生而知之,必有資於規則。務須瞻與識俱,心隨理運,臨證推尋,詳明果決。若識見不真,先迷嚮往之路,膽力不壯,同歸廢弛之塗,終不能遇病而驅之也。蓋溫邪見證,有發熱惡寒,有微熱惡寒,有無熱惡寒,有發熱不惡寒,其溫邪出於陰陽臟腑而別之也。陰為臟,陽為腑,其脈亦有陰陽,脈之浮洪數長實,五陽也。脈之沉遲微弦澀,五陰也。至內伏之邪,以右手寸口為主。

浮為在表,沉為在裡,數為在腑,遲為在臟。陽病陰脈,陰病陽脈,死生判斷,不盡然也,惟脈有神者准也。欲知病愈未愈,脈大為病進,脈緩為病退。

申明溫邪出三陽病治

溫邪自里達表,邪出少陽,則微作寒熱,口苦作噦,舌微現白苔,苔中有紋夾雜紅點,頭忽眩暈,胸脅脹悶。方用荊防敗毒散合溫證解毒散治之,繼以加減雙解散。

溫邪出陽明,發熱不惡寒,口渴唇燥,舌苔厚白或現黃苔,皆有紫點,苔見裂紋,頭重作痛,胸脹身酸,煩躁嘔吐,面色紅亮,惡人與火。方用加滅雙解散主之,次用白虎湯。

溫邪出太陽,惡寒發熱,頭痛脊強,項痛拘束,或嘔或瀉,口淡不渴,舌有滑苔,或黃或白,皆有紅點裂紋,面色灰滯,便數或遺精。方用荊防敗毒散加滑石一二兩,次用加減雙解散。以上溫邪出三陽,依方調治,至於病有變異,宜照備方選用。

申明溫熱攻三陰病治

溫熱攻太陰,煩躁忽熱,肢冷身倦,氣急吐蛔,腹滿泄瀉,口渴不飲,舌如砂壘,神昏語錯,脈沉數者生,浮軟者不治。

溫熱攻少陰,渴躁狂妄,壯熱忽寒,咽痛胸脹,忽阻忽喘,自利不食,面赤脹亮,脈數大不急者生成,急或散者不治。

溫熱攻厥陰,面色灰滯,舌強唇紫,苔黑而干,柚搐悶亂,呃逆連聲,微熱肢冷,腹脹囊縮,或囊腫而破,或胃口作痛,痛至少腹脹硬加石,脈弦數不強者生,或如新張弓弦,或細而短者,俱不治。以上溫邪攻三陰,難救之病,宜早服加減雙解散,黃連解毒湯,再依病證,增減用藥。至病有變異,宜照備方選用。

白話文:

[伏邪窮源論]

治療疾病要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來決定,溫邪引起的疾病也是如此。要根據病人的病因和體質來制定治療方案。因為人與人之間有差異,有老人小孩之分,有男女之別,也有貧富之分。再進一步來說,有的人身體健康卻精神困苦,有的人精神愉悅卻身體病弱,有的人身心都受苦,有的人身心都快樂。這些不同的情況,都會影響他們對疾病的反應。

基本上,老年人氣血衰弱,身體像枯萎的樹木,不能過度摧殘,治療上應盡早解除毒素,用藥攻邪時也要考慮到毒素的輕重。小孩氣血未定,腸胃虛弱,不能承受藥力太強的攻擊,治療上要盡早攻邪,應把一兩歲的小孩看作七十歲的老人,把出生一周內的小孩看作八九十歲的老人,這樣用藥就不會出錯。

婦女的疾病和男子沒有本質區別,只是在懷孕前後、月經期間會有不同。貧窮的人因為勞動強度大、飲食簡陋,不會沉迷於酒色,也沒有多餘的心思,所以皮膚肌肉通常比較緊實,一旦生病容易拖延,應該以快速攻邪為主,避免毒素傷害內臟。富人則可能終日安逸享樂,沉迷酒色,或者過度勞心,飲食不規律,皮膚肌肉通常比較鬆弛,一旦生病,用藥攻邪時也應考慮病人的體質,祛除邪氣同時也要保護正氣。對於老年人和小孩用藥攻邪,要使用四到五成藥力,不宜過量。至於婦女懷孕生產相關疾病、羊毛溫病以及經期疾病,需要另外分開治療,以上只是大概原則。如果能更深入了解,根據情況靈活變通,就要靠醫者自己用心領會了。

臨證規則

病患的狀況難以捉摸,但只要掌握規律就能有所了解,這是運用變化的法則,是最高深的道理。所有的治療方法都歸於一個原則,就是要抓住重點。人不是生來就懂得這些,必須要學習規則。必須同時具備觀察力和判斷力,內心跟隨道理運轉,臨診時仔細推敲,詳細明確並果斷決策。如果判斷不準確,就會先迷失方向;如果沒有膽識,就會導致治療失敗,最終無法戰勝疾病。溫邪引起的症狀,有發熱怕冷,有微熱怕冷,有無熱怕冷,有發熱不怕冷,這是因為溫邪侵入的陰陽臟腑不同。陰代表臟,陽代表腑,脈象也有陰陽之分。脈象浮、洪、數、長、實,屬於陽脈。脈象沉、遲、微、弦、澀,屬於陰脈。至於內伏的邪氣,主要通過右手寸口脈來判斷。

脈象浮表示病在表,脈象沉表示病在裡,脈象數表示病在腑,脈象遲表示病在臟。陽病出現陰脈,陰病出現陽脈,雖然可以判斷生死,但也不是絕對的,只有脈象有神韻才能判斷準確。要了解病情好轉還是惡化,脈象變大表示病情進展,脈象變緩表示病情好轉。

說明溫邪出三陽病的治療

溫邪由內向外發展,從少陽經發出,會出現輕微的發冷發熱,口苦、呃逆,舌頭上出現薄白苔,苔中夾雜紅色斑點,頭暈,胸脅脹悶等症狀。可以用荊防敗毒散合溫證解毒散治療,之後再用加減雙解散。

溫邪從陽明經發出,會出現發熱不怕冷,口渴唇乾,舌苔厚白或者發黃,都有紫色斑點,苔有裂紋,頭部沉重疼痛,胸部脹滿,身體痠痛,煩躁嘔吐,臉色紅潤,討厭別人靠近和接觸火。可以用加減雙解散治療,之後再用白虎湯。

溫邪從太陽經發出,會出現怕冷發熱,頭痛、背脊僵硬、脖子疼痛拘束,可能嘔吐或者腹瀉,口淡不渴,舌苔滑膩,或者發黃發白,都有紅色斑點和裂紋,臉色灰暗,大便次數多或者遺精。可以用荊防敗毒散加滑石治療,之後再用加減雙解散。以上是溫邪從三陽經發出的情況,應根據方劑調整治療。如果病情有變化,應參照備用方劑選擇使用。

說明溫熱侵襲三陰病的治療

溫熱侵襲太陰經,會出現煩躁、突然發熱、肢體冰冷、身體疲倦、呼吸急促、吐蛔蟲、腹脹腹瀉、口渴卻不喝水、舌頭像砂礫一樣、神志不清、說話錯亂等症狀。脈象沉而數的病人有生的希望,脈象浮而軟的病人則難以救治。

溫熱侵襲少陰經,會出現口渴煩躁、神志錯亂、突然高熱又突然發冷、咽喉疼痛、胸部脹滿、呼吸時斷時續、腹瀉且不進食、面色紅而脹亮等症狀。脈象數而大但不急促的病人有生的希望,脈象急促或者散亂的病人則難以救治。

溫熱侵襲厥陰經,會出現面色灰暗、舌頭僵硬、嘴唇發紫、舌苔黑而乾燥、抽搐昏迷、呃逆不止、輕微發熱、肢體冰冷、腹部脹滿、陰囊收縮或者腫大破潰、胃部疼痛,疼痛延伸至小腹並脹硬如石等症狀。脈象弦而數但不強的病人有生的希望,脈象如新弓之弦,或者細而短的病人,都難以救治。以上是溫邪侵襲三陰經的情況,屬於難以救治的重症,應該盡早服用加減雙解散、黃連解毒湯,再根據病情增減藥物。如果病情有變化,應參照備用方劑選擇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