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增廣和劑局方藥性總論》~ 玉石部上品 (5)
玉石部上品 (5)
1. 白石英
味甘辛,微溫,無毒。主消渴,陰痿不足,咳逆,胸膈間久寒,益氣,除風濕痹,療肺痿,下氣,利小便,補五臟。《藥性論》:君。能治肺癰吐膿,咳逆上氣,疸黃。日華子云:五色石英,平。治心腹邪氣,女人心腹痛,鎮心,療胃中冷氣,益毛髮,悅顏色,治驚悸,安魂定魄,壯陽道,下乳,通亮者為上。其補益隨臟色而治,青者治肝,赤者治心,黃者治脾,白者治肺,黑者治腎。
一云:治腹堅脹滿,心神不安。惡:馬目毒公。
白話文:
味道甘甜辛辣,性微溫,無毒。主治消渴,陽痿,不足,咳嗽,胸膈之間長期寒冷,增強元氣,消除風濕痹症,治療肺結核,下降氣,利小便,補養五臟。《藥性論》:君。能夠治療肺癰吐膿,咳嗽逆上氣,黃疸。日華子說:五色石英,性質平和。治療心腹邪氣,婦女的胸腹疼痛,鎮靜心神,治療胃中的寒氣,增進毛髮,使人容顏悅色,治療驚悸,安撫魂魄,壯陽道,通乳,透明光亮的為上品。它的補益作用隨臟色而變,青色的治療肝臟,赤色的治療心臟,黃色的治療脾臟,白色的治療肺臟,黑色的治療腎臟。
2. 紫石英
味甘辛,溫,無毒。主心腹咳逆邪氣,補不足,女子風寒在子宮,絕孕十年無子。療上氣,心腹痛,寒熱邪氣,結氣,補心氣不足,定驚悸,安魂魄,填下焦,止消渴,除胃中久寒,散癰腫。《藥性論》云:君。主養肺氣,治驚癇,蝕膿,虛而驚悸不安。日華子云:治癰腫毒等,醋淬為末,生薑、米醋煎,敷之,摩亦得。
白話文:
它味道甘辛,性溫,無毒。主治心腹咳逆邪氣,補益不足,女子風寒在子宮,絕孕十年無子。治療上氣,心腹痛,寒熱邪氣,結氣,補益心氣不足,安定驚悸,安魂魄,填益下焦,止消渴,消除胃中久寒,散癰腫。《藥性論》說:甘草是君藥。主治養肺氣,治療驚癇,蝕膿,虛弱而驚悸不安。日華子說:治療癰腫毒瘡等,醋拌甘草研成末,用生薑、米醋煎,敷患處,塗抹亦可。
《聖惠方》:補虛勞,止驚悸,令人能食。打碎五兩如米豆大,淘一遍,以水一斗煮取二升,去滓澄清,細細服或煮粥羹食亦得,服盡更煎服。長石為之使。得茯苓、人參、芍藥,共療心中結氣。得天雄、菖蒲共療霍亂。畏:扁青、附子。不欲:鮀甲、黃連、麥句薑。
白話文:
《聖惠方》:用於補養虛勞,治療驚悸,使人能吃飯。將五兩茯苓打碎成米豆大小,淘洗一遍,然後用一斗水煮,煮到剩下二升,去除渣滓,熬成清澈的汁液,少量服用或煮粥、羹食用都可以,服用完之後再煎服。
用長石作為引藥。
如果加入茯苓、人參、芍藥,可以治療心中結氣。
如果加入天雄、菖蒲,可以治療霍亂。
忌諱:扁青、附子。
不適合與鮀甲、黃連、麥句薑一起服用。
3. 禹餘糧
味甘,寒,無毒。主咳逆,寒熱煩滿,下利赤白,大熱,療小腹痛結煩疼。《藥性論》云:君。味鹹。主治崩中。日華子云:治邪氣及骨節疼,四肢不仁,痔瘻等疾。又治婦人帶下,產後煩躁。牡丹為之使。張仲景:治傷寒下痢不止,心下痞硬,利在下焦者,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。赤石脂、禹餘糧各一片,並碎之,以水六升煮取二升,去滓分再服。
白話文:
甘,寒,無毒。主治咳嗽、嘔吐、寒熱煩躁、腹瀉、赤痢、大熱、治療小腹疼痛、結塊和煩疼。《藥性論》說:君臣藥。鹹味。主治崩漏。日華子說:治療邪氣和骨節疼痛、四肢麻木、痔瘻等疾病。又治療婦女帶下、產後煩躁。牡丹是它的配伍藥。張仲景:治療傷寒、腹瀉不止、心下痞硬,腹痛在小腹部以下的,赤石脂禹餘糧湯是主治藥。赤石脂、禹餘糧各一片,一起搗碎,加水六升煮沸後取二升,去渣分兩次服用。
4. 太一餘糧
味甘,平,無毒。主咳逆上氣,癥瘕,血閉,漏下,除邪氣,肢節不利,大飽絕力身重。雷公云:太一餘糧看即如石,輕敲便碎,可如粉也,兼重重如葉子雌黃,此能益脾安臟氣。
白話文:
味道甘甜,性質平穩,沒有毒性。主要治療咳嗽逆氣、胸中痞塞、經血不通、遺精遺尿、消除邪氣、四肢關節不利和食慾減退、體力不支。雷公說:太一餘糧看起來像石頭,輕輕敲打就會碎,可以像粉末一樣,同時像雌黃一樣輕而重,這種東西可以增強脾臟,安撫臟氣。
5. 無名異
味甘,平,無毒。主金瘡,折傷,肉傷,止痛,生肌肉。日華子云:無毒。今云:味鹹,寒。消腫毒癰疣。出:大食國。生於石上,狀如黑石炭,番人以油煉如黳石,嚼之如飴。《圖經》曰:嶺南人云,有石無名異,絕難得,有草無名異,彼人不甚貴重,豈《本經》說者為石而今所有者為草乎。用時以醋磨,塗敷所苦處。
白話文:
甘味,性情平和,無毒。主治金瘡、骨折、肉傷,止痛,生長肌肉。《日華子》說:無毒。現在說:味鹹,性寒。消腫毒瘡疣。出產於大食國。生長在石頭上,狀如黑色的石炭,番人用油煉製,如黑石炭,嚼之如飴。《圖經》說:嶺南人說,有一種不知名的石頭,非常難得,還有一種不知名的草,當地人不怎麼珍貴它,難道《本經》所說的藥草是為石頭,而現在所擁有的藥草是草嗎?使用時以醋研磨成粉,塗敷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