佚名

《增廣和劑局方藥性總論》~ 草部中品之上 (5)

回本書目錄

草部中品之上 (5)

1. 黃芩

味苦,平、大寒,無毒。主諸熱黃疸,腸澼泄痢,逐水,下血閉,惡瘡,疽蝕,火瘍,療痰熱,胃中熱,小腹絞痛,消穀,利小腸,女子血閉,淋露下血,小兒腹痛。《藥性論》云::臣。治熱毒骨蒸,寒熱往來,腸胃不利,破壅氣,治五淋,令人宣暢。去關節煩悶,解熱渴,治熱腹中㽲痛。

白話文:

它味道苦,性質寒涼,沒有毒性。主治各種熱性黃疸、腸胃腹瀉、水腫、血閉、惡瘡、膿瘡、火瘍、痰熱、胃熱、小腹絞痛、消積、利小腸、婦女血閉、淋漓尿血、小兒腹痛。《藥性論》說:它可以治療熱毒骨蒸、寒熱交替、腸胃不適、破除壅滯之氣、治療五淋,令人通暢。消除關節煩悶,解熱止渴,治療熱性腹中痛。

日華子云:下氣,主天行熱疾,疔瘡,排膿,治乳癰,發背。得:厚朴、黃連、止腹痛。得:五味子、牡蒙、牡蠣,令人有子。得:黃耆、白蘞、赤小豆,療鼠瘻。山茱萸、龍骨為使。惡:蔥實。畏:丹砂、牡丹、藜蘆。

白話文:

日華子說:下氣,能治療熱引起的病症、疔瘡膿腫、乳房膿腫,並能發背瘡。服用下氣對腹痛有療效。服用下氣,還能夠配伍五味子、牡蒙、牡蠣服用,使人有生育能力。服用下氣配伍黃耆、白蘞、赤小豆,能夠治療瘻管。山茱萸、龍骨做輔助藥物。下氣忌用蔥實。下氣畏懼丹砂、牡丹、藜蘆。

2. 石龍芮

味苦,平,無毒。主風寒濕痹,心腹邪氣,利關節,止煩滿,平腎胃氣,補陰氣不足,失精莖冷。《藥性論》云:能逐諸風,主除心熱躁。大戟為之使。畏:蛇蛻。反:吳茱萸。出:兗州。

白話文:

中藥名:牛膝

中藥性味:味苦、性質平和、沒有毒性。

中藥功效:主治風寒濕痹症,去除心腹之間的邪氣,使關節靈活,止煩滿(胸腹部脹滿),平定腎胃之氣,補充陰氣不足,補益精氣,使陰莖冷虛得到改善。《藥性論》中記載:牛膝可以驅除各種風邪,主治心熱煩躁。與大戟同用,為使藥。忌用:蛇蛻。相反藥物:吳茱萸。產地:兗州。

3. 紫草

味苦,寒,無毒。主心腹邪氣,五疸,補中益氣,利九竅,通水道,療腹腫脹滿痛,療小兒瘡及面渣。《藥性論》云:味甘,平。能治惡瘡,瘑癬。一云:治傷寒時疾,發瘡疹不出。《產寶》:治淋澀,產後同。生:碭山。今處處有之。

白話文:

白果味苦,性寒,沒有毒。主治心腹邪氣,五疸,補中益氣,利九竅,通水道,治療腹腫脹滿痛,治療小兒瘡及面部瘡渣。《藥性論》說:白果味甘,性平。能治療惡瘡,瘑癬。另一說:治療傷寒時疾,發瘡疹不出。《產寶》:治療淋澀,產後同用。生地:碭山。現在各地都有。

4. 紫菀

味苦辛,溫,無毒。主咳逆上氣,胸中寒熱結氣,去蠱毒,痿蹶,安五臟,療咳唾膿血,止喘悸,五勞體虛,補不足,小兒驚癇。《藥性論》云:臣。能治屍疰,補虛下氣及胸脅逆氣,治百邪,鬼魅,勞氣,虛熱。日華子云:調中及肺痿吐血,消痰,止渴,潤肌膚,添骨髓。款冬花為之使。惡:天雄、瞿麥、雷丸、遠志。畏:茵陳蒿。

白話文:

中藥名:款冬花

藥性:味道苦辛,性質溫和,無毒。

主治:

  1. 咳嗽、氣逆、上氣。

  2. 胸部寒熱交錯、結氣。

  3. 驅除蠱毒。

  4. 痿蹶。

  5. 安定五臟。

  6. 治療咳嗽、吐出膿血。

  7. 停止喘息和心悸。

  8. 五勞體虛。

  9. 補充不足。

  10. 小兒驚癇。

功效:

  • 根據《藥性論》記載:能夠治療屍體感染、補充虛弱、降低呼吸和胸脅逆氣、治療各種邪氣、鬼魅,勞氣、虛熱。
  • 根據《日華子》記載:調解中氣、肺結核、吐血、消痰、止渴、潤澤肌膚、增強骨髓。以款冬花為藥引。

禁忌:

  • 忌用天雄、瞿麥、雷丸、遠志。
  • 畏懼茵陳蒿。

5. 前胡

味苦,微寒,無毒。主療痰滿,胸脅中痞,心腹結氣,風頭痛,去痰實,下氣,治傷寒寒熱。明目,益精,《藥性論》云:使。主時氣內外熱。日華子云:治一切勞,下一切氣,止嗽,破癥結,開胃下食,通五臟,主霍亂轉筋,骨節煩悶,反胃嘔逆,氣喘,安胎,小兒疳。半夏為使。惡:皂莢。畏:藜蘆。

白話文:

半夏, 味道苦, 藥性微寒,沒有毒。主要治療痰液壅盛,胸脅部位痞滿,心腹部位的氣結,風寒引發頭痛,消除引發的痰實,降低氣的上升,治療傷寒導致的寒熱。明目,益精。《藥性論》說:半夏可以做引藥。主治時令流行的暑熱病。日華子說:治療一切勞疾,清降一切氣逆,停止咳嗽,破除癥結,增進食慾,促進食物消化,溝通五臟,主治霍亂轉筋,骨節痠痛煩悶,反胃嘔吐,氣喘,安胎,小兒疳瘡。半夏能做引藥。相剋的藥物是:皁莢。相畏的藥物是:藜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