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痘科辨要》~ 卷九 附錄 (6)
卷九 附錄 (6)
1. 記疫癘痘一治驗
浪華天滿與力街。寺西時藏,年方十八,染痘於己酉初夏,數醫以為死症,乃不得已迎余。往視之,蓋當放苗四日也。火熱未解,自汗滴滴,遍身如蒸,面部出瘡稠密,無有隙地,而瘡色乾枯,焮腫不松,腹背稍疏,頭頂手足,瑣屑攢簇,頂尖如針,摸之似刺手掌,其狀非常。
殆類鬼痘,神氣昏倦,譫妄渴煩,嘔噦不食,二便秘結。形色雖頗凶逆,以神元與唇舌言之,猶屬可救。此證疑痘前觸冒瘴氣,未幾而染痘瘟者。夫天地之間,氣候百變,痘症亦隨百變。書云:「痘之形狀,一百六十樣。」故痘前慎擇風土之宜,以避癘氣,則痘發自順美,乖之自逆。
古人既有確論,豈可不遵奉乎哉!老母進曰:「誠然!前日出釣於郊外,其夜大熱脛痹,次日赤點,一齊湧出,雖迎數醫,皆辭而去,願君救焉!」余曰:「此疫癘痘也,亦名曰漿痘,其症雖凶猛屬險,猶幸唇舌滋潤,此即內毒,發出於肌膚之候,故不誤治,則得所願。」乃以十神解毒湯,加黃芩、黃連、大黃、石膏、大力子,清之解之。六朝利黑便數枚,而里症稍緩,表毒凝結,牢封未宣,故與參麥清補湯,加白蛇、黃連。貫及八朝,窠頂漸鬆突,次早膿囊發,鼎峻之勢,眼鼻俱封。因以內托散,去桂,加黃芩、大力子、白蛇與之。及十一朝,口渴殊甚,蓋心移熱於肺,傳為膈消也。
睡眠不穩,口呢喃者,熱毒焚於胸堂也。乃投白虎湯,加黃連一大匙,煩渴半減,漸入佳境。十二朝,宿垢未利,與以四順清涼飲,下一塊糞。至十四朝,結痂厚,加雞屎,內外鬆解。但餘毒變遷不息,乃與大連翹飲。及二十一朝,面腫悉消,獨上唇腫大,濺血淋漓,是余炎蒸於中宮,發為走馬疳者也。因以金不換塗之,重以清涼攻毒飲。凡三十餘日,而霍然起矣。
白話文:
[記錄一次治療疫癘痘的成功案例]
在浪華天滿和力街的寺廟西側,有一位名叫時藏的青年,年僅十八歲,在己酉年的初夏感染了痘疹。許多醫生診斷後認為他的病情無藥可救,無奈之下,他們找到了我。我去看了病人,當時他已經發病四天了。他體內的火熱尚未消退,自汗如雨,全身像被蒸籠一樣悶熱。臉部的痘疹密集到沒有空隙,而且顏色乾枯,紅腫硬結。背部和腹部的痘疹稍微稀疏一些,頭頂和四肢的痘疹則小而密,尖端像針一樣,摸起來像是被刺傷的手掌,這種情況非常罕見。
他的病情很像鬼痘,精神恍惚,胡言亂語,又渴又煩躁,無法進食,大小便不通。雖然外表看起來病情很嚴重,但是從他的神態和脣舌來看,還有可能救治。這種痘疹可能是在感染前接觸到了瘴氣,不久之後就染上了痘瘟。天地之間,氣候多變,痘疹也會隨之變化。古書上說,痘疹有一百六十種不同的樣子。所以,在感染痘疹之前,要謹慎選擇適合的環境,避免接觸到疫氣,這樣痘疹發作就會自然美好,反之則會逆轉。
古人的理論已經十分明確,我們怎麼能不遵守呢?他的母親說:「確實如此。」她告訴我,時藏前幾天在郊外釣魚,當晚就感到非常熱,腳部麻痺,第二天全身出現紅點,儘管請了好幾個醫生,都無法處理,希望我能救救他。我說,這是疫癘痘,又稱為漿痘,雖然病情兇猛且危險,但幸運的是他的脣舌仍保持濕潤,這表示內毒正在通過皮膚排出,只要治療得當,就有機會康復。我給他開了十神解毒湯,加上黃芩、黃連、大黃、石膏和大力子,用來清熱解毒。經過六天,他排出了黑色的大便,體內的熱毒得到了一定的緩解。然而,表面的毒素仍然凝結,尚未完全排出,因此我給他開了參麥清補湯,加上白蛇和黃連,連續服用八天。痘疹開始變得鬆軟,第二天早晨,膿包開始破裂,病情迅速惡化,眼睛和鼻子都被封住。我給他服用了內託散,去掉肉桂,加入黃芩、大力子和白蛇。到了第十一天,他口渴得非常厲害,這是因為心臟的熱毒轉移到了肺部,導致了膈肌的消耗。
他睡眠不安穩,口中喃喃自語,這是因為熱毒在胸腔燃燒。我給他服用了白虎湯,加上一大勺的黃連,煩渴的症狀減輕了一半,病情逐漸好轉。到了第十二天,他體內的殘留毒素仍未排出,我給他服用了四順清涼飲,他排出了大塊的糞便。到了第十四天,痘疹開始結痂,我讓他服用雞屎,內外的毒素都得到了緩解。然而,餘毒仍在不斷變化,我給他服用了大連翹飲。到了第二十一天,面部的腫脹全部消失,只有上脣腫大,流著血水,這是因為體內的餘熱在中宮部位蒸騰,導致了走馬疳。我給他塗抹了金不換,並讓他服用清涼攻毒飲。總共過了三十多天,他終於完全康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