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痘科辨要》~ 卷九 附錄 (1)
卷九 附錄 (1)
1. 卷九 附錄
2. 異證治驗十一條
3. 記試痘一治驗
浪華高麗橋。油屋四郎兵衛。女年五歲。痘於丙午仲冬。一日發熱。雙唇腫胖。上下共現一大痘。其色光赤明潤。乍起乍漿。謂之雙鎖口。此最為痘家之所惡也。而通身無痘象。既及五朝。迎醫某請治。醫曰。此不足慮。雖身熱未除。痘粒稀朗。不待服藥而愈。家人以日晡壯熱。神氣不爽。故不信其言。嘗聞余有治痘之術。急邀余請治。往診之。身熱未解。唇觜二粒。其勢甚猛。悶渴啼號。日夜不穩。眼如灑朱。兩頰乾紅。不見點粒。余曰。此非正痘。殆鄰乎逆。其先出者。謂之試痘。今雖見其稀朗。應有深藏鬱伏之毒於內。如不急攻發之。則大熱復發。悶痘湧出焉。蓋其症險。則隨治而生。若逆則無方可治。然未有百發百中之策。乃辭之。病家累請不止。仍如法以銀針剔破二痘。吮去惡血。以藥貼之。又以加味升麻葛根湯。加蟬蛻地丁牛蒡子與之。少焉赤點一齊湧出。但離環跳之部。頭面盡為分珠。其症幸出乎險矣。已至六朝。投以神功散。加酒炒黃芩蟬蛻地丁。及七朝。身熱略穩。頭頂稍突。唯顴額平塌未起。手足未松。蓋發始為熱所困。故為此不快也。因以大保元湯。加桔梗防風糯米與之。貫至十朝。精神爽。寢食寧。痘漿逐期收功。用忍冬解毒湯。十二朝。小水清利。面腫隨消。唯上唇腫未消。齒齦濺血絲。是乃欲為口疳之兆也。因塗金不換。止其血。以清胃瀉火湯。地黃一大匙。加犀角汁與之。至十九朝全愈。
白話文:
[記載一次痘疹治療經驗]
在浪華的高麗橋地方,有一戶人家叫做油屋四郎兵衛,他們的女兒五歲了。她在丙午年的冬天中期開始出現發燒,雙脣腫脹,上下嘴脣各出現了一個大痘疹,顏色鮮紅亮澤,時而冒出膿漿,這種情況被稱為「雙鎖口」,在得痘疹的人當中是最讓人擔心的症狀。然而,她的全身其他地方卻沒有出現痘疹的跡象。到了第五天,他們請來一位醫生進行診治。醫生說,這並不需要過度擔心,雖然她還持續發燒,但是痘疹的顆粒稀疏,不用吃藥也會好起來。然而,家人看到她每天傍晚都發高燒,精神狀況不佳,所以不相信醫生的話。他們聽說我有治療痘疹的技術,於是急忙邀請我去看看。
我去診斷後發現,她依然持續發燒,上下嘴脣的兩顆痘疹看起來非常嚴重,她因為口渴和疼痛不停地哭泣,日夜不得安寧,眼睛像是被灑上了硃砂一樣紅,臉頰乾燥且泛紅,身上看不到其他的痘疹。我告訴他們,這不是正常的痘疹,可能已經接近逆轉的情況,最先出現的痘疹可以視為試驗性的痘疹。現在雖然看起來痘疹稀疏,但是體內可能藏著未爆發的毒素,如果不立刻處理,可能會導致高燒再次發生,甚至可能出現悶痘。
這種情況非常危險,必須立即治療,否則一旦逆轉就無法治療。然而,我並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,所以我拒絕接手。但是病患家屬再三請求,我只好使用銀針挑破那兩個痘疹,吸出壞血,然後貼上藥膏。同時,我給她喝了加味升麻葛根湯,加上蟬蛻、地丁和牛蒡子。不久,紅色的痘疹就一起冒了出來,除了環跳部位外,頭部和臉部都被痘疹覆蓋,幸好這種症狀已經脫離了危險期。到了第六天,
我給她服用神功散,加上酒炒黃芩、蟬蛻和地丁。到了第七天,她的發燒症狀稍微緩解,頭頂部有些突出,只有顴骨和額頭的部分痘疹平塌,手腳也尚未恢復。這是因為在發病初期,她被高燒困擾,所以恢復得比較慢。因此,我給她喝大保元湯,加上桔梗、防風和糯米。到了第十天,她的精神狀態良好,睡眠和飲食都恢復正常,痘疹的膿漿也按照預期逐漸消失。我讓她喝了忍冬解毒湯。到了第十二天,她的小便變得清澈,面部的腫脹也跟著消退,只是上嘴脣的腫脹還沒有消退,
牙齦上還有一些血絲,這是可能形成口腔潰瘍的徵兆。於是,我在她嘴裡塗上金不換,阻止出血,並且讓她喝清胃瀉火湯,加上一大匙的地黃和犀角汁。到了第十九天,她終於完全康復了。
4. 記鼻口兩陰失血凶證
周防某侯書記。二宮彌三郎。天明戊申春。在於浪華常安橋邸而患痘焉。年方二十五。一夜微身微熱。次早增寒增熱。面容變改。慘慘黯黑。額前浮青氣。痘象先從手足而萌。陰伏皮間。似蚊點蚤斑。見者曰疹。曰斑。其議不一。請余視之。其症通身無熱蒸。而腰腹疼痛。不堪愁楚。
余曰。非疹非斑。是即痘也。因耳語傍人曰。此痘概論之。凶逆殊甚。斷不可為。蓋出點過赤者。後必變紫。甚者逐漸轉黑。此痘如痣。不為窠粒。是毒邪陷伏血中而然也。最為痘家之所惡焉。然神識如常。飲食無故。其所作不異平素。庸醫以為無憂。此乃余之所以甚憂也。
古人不云乎。病人好平素者。痘症之大逆也。此症雖外無熱蒸。而深藏鬱伏之熱。甚猛於內。意至第七日。必告變矣。病人不耳餘言。殷勤請藥。余以與其人有雅。情不容卻。乃以敗毒和中散。加大黃石膏與之。臨去復囑傍人曰。此藥如不奏功。則宜延他醫焉。翌朝診之。其證依然如故。
告唾血一二口。余曰。此痘素逆。今又加逆。死期邇矣。其家與淡輪醫某相近。乃急迎之。其醫頗以雜病被知於世。然未研治痘之術。至診畢曰。是疹毒內攻之症也。因與赤小豆湯。其方內有桂。余曰。此痘梟炎鬱伏。內必煩擾。若用辛熱之味。則血愈妄行。遂干衝脈。走空竅乎。
醫曰。先與此湯。而後再議。余已悟為死症。故不強爭。須臾溺血如紅花膏。唾血亦數口。已至五朝。便血續續。自合至升。因又急迎前醫。醫稱異病。率門生數人往議之。至六朝口鼻及兩陰。鮮血走出數升。至第七朝。果如余言然矣。嗟乎。前賢往哲。雖時不同。然其所見皆符。
千載之下。宜奉為圭臬也。痘書云。陽絡敗。則血走於上。衄血嘔血。陰絡敗。則血走於下。尿血便血。陰陽俱敗。則血自上下出者。其此痘之謂乎。
白話文:
周防地方的一位侯爵的書記,名叫二宮彌三郎,在天明戊申年的春天,在浪華常安橋的住所患上了痘疹。當時他正好二十五歲。一天晚上,他感到身體微微發熱,到了第二天早上,病情加重,開始畏寒並持續高燒。他的面容改變,變得非常黯淡,臉色蒼白,額頭上浮現青色。痘疹最初從他的手腳出現,隱藏在皮膚之下,看起來像是蚊蟲叮咬或跳蚤咬痕,有人認為是疹子,有人認為是斑點,意見眾多不一。我被請來診斷,發現他全身並無高溫,但腰腹部劇烈疼痛,使他非常痛苦。
我說,這不是疹子也不是斑點,這是痘疹。我私下告訴旁邊的人,這個痘疹從表面看來非常嚴重,無法輕易治療。因為如果疹子出現得太紅,之後會變成紫色,更嚴重的情況會逐漸轉為黑色。這種痘疹像痣一樣,不會形成顆粒,這是因為毒素深入血液中造成的,是痘疹中最令人討厭的類型。然而,病人的精神狀態和平常一樣,飲食正常,行為沒有異常。一般醫生可能認為這種情況沒有問題,但這正是我非常擔心的地方。
古語有云,如果病人看起來和往常一樣,那麼痘疹的病情可能非常嚴重。雖然他外表看不出有高溫,但他體內潛藏著非常猛烈的熱度。我預測到第七天,病情一定會發生變化。病人不聽我的警告,堅持要我開藥。由於我和他有交情,無法拒絕,所以開了敗毒和中散,加上大黃和石膏給他。在離開前,我再次囑咐他的家人,如果藥物無效,應該找其他醫生。第二天診斷,病情仍然一樣。
他吐出一兩口血,我說,這個痘疹本來就很嚴重,現在更加嚴重,死亡已經近在咫尺。他的家人住在靠近一位叫淡輪的醫生附近,於是急忙請那位醫生來。那位醫生在治療各種疾病方面頗有名氣,但對痘疹的研究不多。他診斷完後說,這是疹毒內攻的症狀,於是開了赤小豆湯,方中含有肉桂。我警告他,這個痘疹是由於熱毒鬱結造成的,體內必然有煩惱,如果使用辛辣熱性的藥物,會導致血液流動失常,進而影響衝脈,導致血液從空竅中流出。
醫生說,先讓他喝這個湯,然後再討論。我已經明白這是一個絕症,所以沒有強烈反對。不久,他排出血尿,顏色像紅花膏,同時也吐出幾口血。到了第五天,他持續便血,從合到升的量。於是再次急忙請那位醫生來,醫生稱之為奇病,帶領幾個學生來討論。到了第六天,他從口、鼻和下體流出了大量鮮血,總計數升。到了第七天,果然如我所預測的那樣。唉,過去的賢者和智者,雖然時代不同,但他們的看法都是一致的。
即使經過千年,我們仍應遵循他們的教導。痘疹書中寫道,當陽絡受損,血液會向上流動,導致鼻血和嘔血;當陰絡受損,血液會向下流動,導致尿血和便血;當陰陽絡都受損,血液會從上下兩端流出,這說的就是這種痘疹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