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痘科辨要》~ 卷五 (3)
卷五 (3)
1. 辨灌漿三日虛痘治例
余以為:痘中十二日,上六日屬熱,必禁艾灸;下六日屬寒。故以七日,謂之界限之日。蓋氣血領載,以逐毒達外,內自空虛;空虛則生寒。當膿期而不漿,寒戰鬥牙,溏泄頻頻,治宜峻補。如至八日,陽氣尚脫者,灸數十壯,以回其垂絕元陽,以濟其急,兼助藥力,亦能奏一時之功。依錄示諸生。
痘出稠密,中間侵氣虛,色淡白無紅暈,頂陷者白陷也;甚則轉為灰陷。此氣血衰耗,不能運化毒氣以成漿也。聶氏曰:痘出五六日內,如不順,至七八日,若膿漿不行,亦當用參歸鹿茸湯托之。若漿膿不起,則無生意矣。若有四五分,猶可望生。又曰:如痘色淡白,疱不尖圓,
根無紅暈者,氣虛血縮者也。必不成膿。參歸鹿茸湯主之。如氣虛必易寒,為虛寒既明,加丁桂熟附治之。若寒甚而未應者,兼與參附大劑。
痘瘡始終忌瘙癢。然有痘症十分凶險,已過大半,而無凶癢者,便可計日以求安矣。又有瘙癢吉凶,未可知者。必視其所發,觀其所因,詳其情狀,察其唇舌,究陰陽之妙境,以施治法,以決生死而已。故瘡色及唇舌淡白,而大便泄後為癢者,屬氣虛,治宜溫補。如痘色掀發,
根暈紫赤,色燥,舌尖赤色,中央無胎,大小便秘澀,而為癢者,屬血熱,治宜清涼活血。又在漿膿時,補湯太過則作癢,所謂癢乃美兆也,以其過於茂也;治之宜微行清涼。若皮薄清漿,毒不化而作癢者為重。(驗唇舌以決順逆而後治之)如內攻外剝,血散氣離,其癢猛於尋常。
(內攻者,氣敗也;外剝者,形敗也。)萬氏曰:瘙癢之時,乍起乍止,精神清爽,不自抓搔,欲人撫摩者生;若搔癢無時,神氣昏沉,胡抓亂舞,搖頭扭項者,及遍身抓破,全無膿血,乾枯紫黑色者,必死之兆也。
痘出至漿期,諸症順者:七日而頭面,膿色半足;八日而額前頭頂,膿色充實。至此,咽喉微痛,聲嘎少嗆水者,痘之常候也。又有根血散闊,或灰白錫光,時時瘙癢,睡臥不寧,或腸鳴下氣者,而唇舌淡白虛冷者,虛寒也。管氏曰:七八日期,漿不充實,不肯結痂,而渴瀉寒戰者,
急與大保元湯。不食者加乳汁;根不紅者加雞冠血半匙;胃寒者加丁子;表裡俱虛寒者加附子。如及八日,證不穩者,建中湯主之。
白話文:
我認為痘瘡病程約十二天,前六天屬於熱性,絕對禁止使用艾灸。後六天屬於寒性,所以第七天是個界限日。這是因為身體的氣血會帶動毒素往外排,體內因此變得空虛,空虛就會產生寒象。如果到了長膿的階段卻沒有膿漿,出現寒顫、牙齒打顫、頻繁腹瀉等症狀,就應該用強力的補藥來治療。如果到了第八天,陽氣仍然虛脫,就用艾灸數十壯來挽回即將消散的元陽,以救急,並輔助藥力,也能產生一時的功效。我把這些記錄下來給學生們參考。
痘瘡長得密集,但中間看起來氣虛,顏色淡白沒有紅暈,頂部凹陷,甚至變成灰陷,這是因為氣血衰弱,無法運化毒氣形成膿漿。聶氏說,痘瘡出現五六天內,如果不順利,到了七八天,如果膿漿無法形成,也應該用參歸鹿茸湯來幫助它。如果連一點膿漿都長不出來,就沒有希望了。如果有四五分膿漿,還可能有救。他又說,如果痘瘡顏色淡白,疱疹不尖圓,根部沒有紅暈,這是氣虛血少的現象,肯定無法形成膿漿,要用參歸鹿茸湯治療。如果氣虛又容易怕冷,明顯是虛寒,就加入丁香、肉桂、熟附子來治療。如果寒氣很重又沒有效果,就同時使用大量的人參和附子。
長痘瘡從頭到尾都要避免搔抓。然而有些痘瘡病症非常凶險,病情已經過了大半,卻沒有出現搔癢的,就可推斷很快會痊癒。另外,搔癢的吉凶難以判斷,一定要看它發生的部位、原因、詳細情況,觀察嘴唇和舌頭,研究陰陽的微妙之處,才能決定治療方法和判斷生死。所以如果痘瘡顏色和嘴唇、舌頭都呈現淡白色,而且大便後感覺癢,就屬於氣虛,治療上要溫補。如果痘瘡顏色紅腫,根部有紫紅色暈圈,皮膚乾燥,舌尖紅色,中間沒有舌苔,大小便不順暢,這種癢屬於血熱,治療上要用清涼活血的藥物。此外,在長膿漿時,補藥用太多也會引起搔癢,這種癢是好轉的徵兆,因為膿漿長得太旺盛了,治療上要稍微用清涼的藥物來疏導。如果皮膚薄、清漿不化而引起的搔癢,就比較嚴重(要觀察嘴唇和舌頭來判斷病情的順逆,然後再治療)。如果出現內攻外剝的情況,導致氣散血離,這種搔癢會比平常更劇烈。(內攻是指氣敗,外剝是指形敗)。萬氏說,搔癢時,如果時癢時止,精神清醒,不自己抓,希望別人撫摸,表示病情好轉。如果搔癢不停,神情昏沉,胡亂抓撓,搖頭扭脖子,甚至抓破全身,卻沒有膿血,皮膚乾枯呈紫黑色,這就是必死的徵兆。
痘瘡到了長膿漿的階段,如果各種症狀都順利,第七天,臉部的膿漿顏色會達到一半,第八天,額頭和頭頂的膿漿顏色會飽滿。到了這個階段,可能會出現輕微喉嚨痛、聲音沙啞、喝水嗆到等情況,這是痘瘡正常的現象。另外,如果痘瘡根部血色散開,或是呈現灰白色像錫一樣的光澤,時常搔癢,睡不安穩,或是有腸鳴、放屁等現象,同時嘴唇和舌頭呈現淡白虛冷的,就是虛寒。管氏說,如果到了第七八天,膿漿不飽滿,無法結痂,而且出現口渴、腹瀉、寒戰等症狀,要趕快用大保元湯治療。如果無法進食,就加入乳汁。如果根部不紅潤,就加入半匙雞冠血。如果胃寒,就加入丁香。如果表裡都虛寒,就加入附子。如果到了第八天,病情不穩定,就用建中湯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