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痘科辨要》~ 卷六 (1)
卷六 (1)
1. 收靨結痂用方
保嬰百補湯,治痘瘡九十日後。漿充足而無他症者。
當歸,芍藥,地黃,白朮,人參,茯苓,山藥,甘草
上八味。水一鍾。加棗二枚。煎服。(或九日午後無餘症者補中益氣湯合生脈散用之有訣)
小連翹飲,治九十日痂疤厚突無故者。(此乃補脾滲濕之藥中微加解毒之方也)
當歸,芍藥,白朮,茯苓,防風,連翹,荊芥,甘草(減半)
上八味。水煎服。氣虛者加人參。
溫表調中湯,痘至九十日。當靨不靨。身涼手足冷。唇舌淡白者。宜用此湯。
黃耆(蜜炙二錢),人參,白茯苓,白朮,官桂,川芎,當歸,炒乾姜(各一錢),防風(八分),白芷,丁子,熟附子(各五錢)
上十二味。生薑一片。同煎服。
五苓散,治飲水過多。致水漬脾胃而瘡不收者。
豬苓,澤瀉,白朮,茯苓,肉桂(各等分)
上五味。水煎服。
生脈散,此滋生精氣。培養真元。補心潤肺之良方。
人參(三錢),麥冬(三錢),五味子(十五粒)
上三味。水煎溫服。
黃芩加半夏湯,治初發二三日之內。熱毒未解而蛔厥者。
黃芩(一錢五分),甘草(炙一錢),白芍(六分),半夏(二錢)
上四味。大棗二枚。生薑一錢。水煎服。如蛔厥作凶者。加烏梅川椒。
理中湯,治痘出五六日後。變虛寒而蛔厥者。
人參,白朮,乾薑(炒),甘草(減半)
上四味。水煎服。如蛔蟲屬寒者。加烏梅川椒黃連炒少許。若虛寒甚者。加熟附子三分。
汪氏解毒飲,十一二日發熱。當靨不靨。及痂落無托靨者。此湯主之。
當歸(酒洗),芍藥,人參,山楂,黃耆(蜜炒),荊芥,牛蒡子(炒研),防風(各二分),炙甘草(一分)
上九味。煎服。若陽症者。加黃連。或有餘熱。加黃芩連翹柴胡。若陰症者。加肉桂。
清神散火湯,收靨之後。毒從外解。反又驚搐者。此湯主之。
木通,麥冬,玄參,黃連,梔子仁,甘草
上六味。燈心引。水煎。研辰砂末調服。大便秘者。加酒炒大黃。自利者。加人參。
犀角解毒湯,治十日後。壯熱不結痂。雖結不實。狀如蠟滓不幹者。
生地黃,牡丹皮,犀角梢,芍藥(各一錢),五味子(七粒),連翹,牛蒡子(炒),玄參,甘草(各三分),人參(一錢二分)
上十味。水一鍾半。煎六分或三分。不拘時服。
大連翹飲,治十二日後。發熱壯盛。胸腹手足頭面俱熱。大便秘澀。餘毒太盛者。
連翹,牛蒡子,柴胡,赤芍,防風(各八錢),木通,當歸,荊芥,車前子,滑石,黃芩(酒炒),山梔(酒炒),甘草,蟬蛻(各五分)
上十四味。生薑一片。同煎服。大便秘者。加酒炒大黃一錢。
忍冬解毒湯,痘痂初褪。大局無慮。疤少榮潤。熱欠清和。防餘毒竊發。此湯主之。
白話文:
[收靨結痂用方]
**保嬰百補湯:**治療痘瘡九十天後,如果漿液充足且沒有其他症狀,可以使用此方。 藥材:當歸、芍藥、地黃、白朮、人參、茯苓、山藥、甘草。 用法:以上八味藥材,加水一杯,放入兩顆紅棗一起煎煮後服用。(如果九天之後沒有其他症狀,可以改用補中益氣湯合併生脈散,效果更好。)
**小連翹飲:**治療痘瘡九十天後,如果痂疤厚而突出,沒有原因,可以使用此方。(這個方子是補脾胃、排除濕氣的藥方中稍微加入了解毒的藥材。) 藥材:當歸、芍藥、白朮、茯苓、防風、連翹、荊芥、甘草(減半)。 用法:以上八味藥材,加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氣虛,可以加入人參。
**溫表調中湯:**痘瘡到了九十天,應該結痂卻沒有結痂,而且身體發涼、手腳冰冷、嘴唇和舌頭顏色淡白,可以使用此方。 藥材:黃耆(用蜂蜜炙過,二錢)、人參、白茯苓、白朮、官桂、川芎、當歸、炒乾薑(各一錢)、防風(八分)、白芷、丁子、熟附子(各五分)。 用法:以上十二味藥材,加入一片生薑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**五苓散:**治療因為喝太多水,導致水液積在脾胃,使得瘡口無法收斂的情況。 藥材:豬苓、澤瀉、白朮、茯苓、肉桂(各等分)。 用法:以上五味藥材,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**生脈散:**這個方子能滋養精氣,培養體內的元氣,是補心潤肺的好方子。 藥材:人參(三錢)、麥冬(三錢)、五味子(十五粒)。 用法:以上三味藥材,加水煎煮後溫服。
**黃芩加半夏湯:**治療痘瘡剛發作二三天內,熱毒還沒解除,就出現蛔蟲引起的抽搐的情況。 藥材:黃芩(一錢五分)、甘草(用火烤過,一錢)、白芍(六分)、半夏(二錢)。 用法:以上四味藥材,加入兩顆大棗、一錢生薑,加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蛔蟲引起的抽搐很嚴重,可以加入烏梅和川椒。
**理中湯:**治療痘瘡發出五六天後,轉為虛寒體質,導致蛔蟲引起的抽搐的情況。 藥材:人參、白朮、乾薑(炒過)、甘草(減半)。 用法:以上四味藥材,加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蛔蟲屬於寒性,可以加入烏梅、川椒、少量炒黃連。如果虛寒很嚴重,可以加入三分熟附子。
**汪氏解毒飲:**治療痘瘡發出十一、十二天,發熱,應該結痂卻沒結痂,或是痂掉了卻沒有留下凹陷的狀況。 藥材:當歸(用酒洗過)、芍藥、人參、山楂、黃耆(用蜂蜜炒過)、荊芥、牛蒡子(炒過磨碎)、防風(各二分)、炙甘草(一分)。 用法:以上九味藥材,加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是陽性症狀,可以加入黃連。如果還有餘熱,可以加入黃芩、連翹、柴胡。如果是陰性症狀,可以加入肉桂。
**清神散火湯:**痘瘡結痂後,毒素從體外解除,反而又出現驚厥抽搐的情況,可以使用此方。 藥材:木通、麥冬、玄參、黃連、梔子仁、甘草。 用法:以上六味藥材,用水和燈心草一起煎煮,磨一些辰砂粉調和後服用。如果便秘,可以加入用酒炒過的大黃。如果腹瀉,可以加入人參。
**犀角解毒湯:**治療痘瘡發出十天後,高燒不退且無法結痂,或即使結痂也不紮實,看起來像蠟油一樣不乾的情況。 藥材:生地黃、牡丹皮、犀角尖、芍藥(各一錢)、五味子(七粒)、連翹、牛蒡子(炒過)、玄參、甘草(各三分)、人參(一錢二分)。 用法:以上十味藥材,加水一杯半,煎煮至剩六分或三分,不拘時間服用。
**大連翹飲:**治療痘瘡發出十二天後,高燒不退,胸腹、手腳、頭面都發熱,大便乾硬,體內餘毒太多的情況。 藥材:連翹、牛蒡子、柴胡、赤芍、防風(各八分)、木通、當歸、荊芥、車前子、滑石、黃芩(用酒炒過)、山梔(用酒炒過)、甘草、蟬蛻(各五分)。 用法:以上十四味藥材,加入一片生薑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如果便秘,可以加入一錢用酒炒過的大黃。
**忍冬解毒湯:**痘瘡痂皮剛褪去,整體狀況沒有大問題,疤痕不太多且潤澤,但體內熱象沒有完全清除,為了預防剩餘的毒素再次發作,可以使用此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