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痙病與腦膜炎全書》~ 第十篇,驗案 (9)
第十篇,驗案 (9)
1. 第十篇,驗案
綠豆一升,煮水煎藥。
[預效]此方清熱解毒,通絡化瘀,務須脈出厥回,乃為此病初步之效驗。囑其一日一夜,煮二三頭煎,徐服。
【次診】
脈象:沉細遲。
舌苔:絳底,黑黃起刺。
判案:服前藥五劑,脈出厥回,便瀉紅水血塊變作黑黃醬矢,口已不張,便時欲起於床,以哭意示之,則神經似有知覺矣。西醫謂腸熱為窒扶斯菌所致,而腦膜炎為雙球菌所致。此病兩症齊發,其為窒扶斯菌乎,抑為雙球菌乎?觀此則雙球菌之不足為腦膜炎原因也明矣。
前方既效,囑病者再服五劑,漸見頭不動搖,目不竄視,背不反張,而日晡至夜五鼓,潮熱、自汗、口渴,生機勃勃乎動矣;語音低小,能呼巔頂灼痛,大椎壓痛,腰背痠痛,則督脈自尾閭貫脊至頂,無一不痛之處。通絡化瘀,排膿解毒,是為正治。
[處方]川牛膝(八錢),旱三七(三錢),貫眾(八錢),龍膽草(三錢),云連(一錢),桃仁(三錢),蜣螂(三錢),鮮淮地(四兩,酒浸,絞汁,沖服,其滓入煎),槐花(一兩),乾地龍(五分,沖服),紫雪(五分,沖服)
[預效]此方通絡化瘀,排膿解毒。服之痛除,猶非預效,唯沉細而遲之陰脈,必變作浮大而數之陽脈,方為脫險入夷;日晡潮熱,明晨五鼓乃罷,溫度既能高壓,陽脈決其必至,斯為此病生死之關鍵。
【三診】
脈象:沉弦數。
舌苔:絳底,黃糙薄苔。
判案:服前藥五劑,神識清醒,呻吟不絕,然不呼巔頂、腰椎諸痛矣,但晝夜不得安眠,自日晡至明晨五鼓,潮熱煩躁口渴。前此便泄瘀腐太多,營陰虧耗無疑,治當滋養血液,兼散餘熱,倘脈由沉弦變作浮數,則周身微微汗出,日晡及五鼓潮熱自解。
[處方]西洋參(三錢),元參(三錢),鮮淮地(五錢),旱蓮草(五錢),天冬(三錢),知母(三錢),土銀花(一兩),青蒿梗(五錢),淡豆豉(三錢),升麻(一錢),蘇薄荷(一錢五分)
[預效]病者數脈成尤在沉弦之內,則衛陽陷入營陰,非陰虛陽越之象,故此方於滋養營陰之中,配入青蒿、豆豉、薄荷、升麻以升散衛陽也。
【四診】
脈象:浮弦長。
舌苔:紅底,溲黃薄苔。
判案:服前藥五劑。服至第二劑,漸見安寢,能熟睡矣,然脈不浮數而浮弦,日晡至五鼓潮熱不罷,則衛陽終為營陰遏郁,務須溫養衛陽,而體溫乃能調節,非滋陰散陽所能為力也。
[處方]西洋參(二錢),當歸(三錢),撫芎(二錢),白芍(三錢,酒炒),生黃耆(三錢),紅柴(三錢),炙草(一錢五分),生地(五錢),生薑(三片),大棗(三枚),知母(三錢),青蒿(三錢)
[效果]服之四五劑,周身汗出,日晡及五鼓潮熱乃罷,頗嗜粥食,改用炙甘草湯加黃耆十數劑,諸症悉愈。
白話文:
第十篇,驗案
初診
用一升綠豆煮水煎藥。
[預期效果] 這個方子能清熱解毒,疏通經絡,化解瘀血。必須要看到脈象從微弱消失又恢復正常,才算是這個病有了初步的療效。囑咐病人一天一夜,把藥煮二到三次,慢慢服用。
複診
脈象:沉細而遲緩。
舌苔:舌頭底色是深紅色,上面有黑色和黃色的苔,並且有像刺一樣的凸起。
判斷病情:服用之前的藥五劑後,脈象已經從微弱消失又恢復正常,大便排出像紅水一樣的血塊,變成黑黃色的糊狀物,嘴巴已經不緊閉了,想上廁所的時候會試圖起身,並且發出哭的聲音,表示神經似乎有知覺了。西醫認為腸道發熱是傷寒桿菌引起的,而腦膜炎是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。這個病是兩種症狀同時發生,那到底是傷寒桿菌引起的呢,還是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呢?由此可見,腦膜炎雙球菌不足以成為腦膜炎的原因。
既然之前的藥有效,就囑咐病人再服用五劑。逐漸看到頭部不再搖晃,眼睛不再亂轉,背部不再僵硬反張。而且每天下午到晚上五更(約凌晨3-5點)的時候,會出現潮熱、自汗、口渴的症狀,體內的生機正在逐漸恢復。說話聲音很小,能說出頭頂和後頸椎疼痛,腰背痠痛,說明從尾椎骨沿著脊椎到頭頂的督脈,沒有一處不痛。疏通經絡,化解瘀血,排除膿液,解毒,這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
[處方] 川牛膝(八錢)、旱三七(三錢)、貫眾(八錢)、龍膽草(三錢)、黃連(一錢)、桃仁(三錢)、蜣螂(三錢)、鮮淮地(四兩,用酒浸泡後絞汁,沖服,藥渣放入煎藥中)、槐花(一兩)、乾地龍(五分,沖服)、紫雪(五分,沖服)
[預期效果] 這個方子能疏通經絡、化解瘀血、排除膿液、解毒。服用後疼痛消除,還不是預期的效果。只有當沉細而遲緩的陰脈,轉變成浮大而快的陽脈,才算是脫離危險。每天下午潮熱,到第二天凌晨五更時停止,體溫能升高,陽脈必定會出現,這才是這個病生死存亡的關鍵。
三診
脈象:沉弦而數(脈象按下去感覺弦緊且跳動較快)。
舌苔:舌頭底色是深紅色,上面有黃色粗糙的薄苔。
判斷病情:服用之前的藥五劑後,神智已經清醒,但是呻吟不斷,雖然不再說頭頂和腰椎等地方疼痛了,但白天晚上都不能安睡。從下午到第二天凌晨五更,出現潮熱、煩躁、口渴的症狀。之前大便泄出瘀腐的東西太多,體內的陰液虧損嚴重。治療應該滋養血液,同時散去餘熱。如果脈象由沉弦變成浮數,那麼全身會微微出汗,下午和凌晨五更的潮熱會自然消退。
[處方] 西洋參(三錢)、元參(三錢)、鮮淮地(五錢)、旱蓮草(五錢)、天冬(三錢)、知母(三錢)、土銀花(一兩)、青蒿梗(五錢)、淡豆豉(三錢)、升麻(一錢)、蘇薄荷(一錢五分)
[預期效果] 病人脈象雖然快,但仍然屬於沉弦的範圍,說明衛陽之氣陷入營陰之中,而不是陰虛陽亢的現象。因此這個方子在滋養營陰的同時,加入了青蒿、豆豉、薄荷、升麻,以升散衛陽。
四診
脈象:浮弦而長(脈象感覺浮在表面,弦緊而長)。
舌苔:舌頭底色是紅色,上面有黃色的薄苔。
判斷病情:服用之前的藥五劑。服到第二劑的時候,就開始能夠安靜入睡,但脈象不是浮數而是浮弦。下午到凌晨五更的潮熱沒有停止,說明衛陽之氣仍然被營陰所鬱滯。必須要溫養衛陽,體溫才能正常調節,不是滋陰散陽所能奏效的。
[處方] 西洋參(二錢)、當歸(三錢)、川芎(二錢)、白芍(三錢,用酒炒製)、生黃耆(三錢)、紅柴(三錢)、炙甘草(一錢五分)、生地(五錢)、生薑(三片)、大棗(三枚)、知母(三錢)、青蒿(三錢)
[效果] 服用四五劑後,全身出汗,下午和凌晨五更的潮熱就停止了。病人很想吃粥,改用炙甘草湯加黃耆,服用十幾劑後,各種症狀都痊癒了。